查看原文
其他

卢沙野大使出席塞纳河畔讷伊—萨布隆扶轮社主题晚餐会并发表致辞

6月12日,卢沙野大使应邀出席塞纳河畔讷伊—萨布隆扶轮社“当今与明日的中国”主题晚餐会并发表致辞,法国前驻华大使白林、三军财务总监贝尔热将军、扶轮社法国社长鲍尔、讷伊—萨布隆社长姆布永等各界40余人出席。

卢大使在致辞中从“世界的中国观”和“中国的世界观”两个方面,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对世界的深远影响,详细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当今与明日的中国”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引发现场来宾强烈共鸣。

晚餐会期间,卢大使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关系、全球环境治理、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与现场来宾深入交流,有针对性地批驳美国拱火维霸、筑院树墙的自私行径,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回答博得大家阵阵掌声,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卢大使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姆布永社长,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应邀出席塞纳河畔讷伊-萨布隆扶轮社晚餐会并做主旨演讲。扶轮社以促进交流为宗旨,为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间增进理解、消除隔阂搭建了平台。我愿借此机会同大家坦诚交流。

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当今与明日的中国”,我从中感受到了大家对中国的高度关注。当今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充满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方面,世界那么乱、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更加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另一方面,各方从不同视角解读中国,有人相对客观,有人一叶障目,还有人大肆污名化、妖魔化中国。国际舆论场上关于中国的信息越来越多,但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很多朋友问我,真实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如何读懂中国的政策逻辑?如何看待中国同世界的互动?中国将在百年变局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归纳起来其实主要就是两类,一类是关于世界的中国观,另一类是关于中国的世界观。所以今天我想重点围绕这两个问题同大家聊聊。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问题,世界的中国观。如何客观地看待中国?要理解一个国家,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们常说,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这里的“发展奇迹”指的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历史上中国的发展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两百年前,中国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冲击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过去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踏上现代化征程,历经磨难与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制造大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义务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按下“加速键”,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简单模仿的现代化,而是根据中国国情探索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将十四亿多、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带入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几十年努力,使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没有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机遇。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近1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6%,远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和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国集团国家总和。中国现在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天有3.2亿美元中国直接投资走向世界,每月有30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中国。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近日,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将达34.9%。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15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有望从4亿增至8亿,进口商品总额将达到24万亿美元。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到2040年,通过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相互融合,有望创造每年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

二是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有力保障。试想,如果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面积全球第三的大国向外输出动荡和贫穷,对世界将是一场何等的灾难!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繁荣的最大贡献。几十年来,我们通过自力更生解决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历史难题,从未折腾世界,一未输出饥饿和动荡,二未输出革命和战争。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五核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我们已加入20多项多边军控条约,并推动五核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对于国际争端,我们始终主张通过协商对话和平解决。事实证明,中国迈向现代化,是和平力量的增长,是正义力量的壮大。正如新加坡著名学者马凯硕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可预期力量,是世界之幸。

三是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实践路径。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把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扛在肩上,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占全球1/4;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世界第一,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占全球1/3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全球一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要30年,将比美国、欧盟少用30年到40多年。中国在生态环保领域作出重要国际贡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同法国携手完成的。我们曾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就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发表共同倡议。中法在这个领域的互动,也充分印证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法携手能改变世界”。

四是为人类社会多元发展提供新的选择。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尽管西方率先享受到现代化成果,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后发国家的成功追赶,用事实雄辩地证明,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不是单选题,只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任何国家都能实现现代化梦想。

聊完世界的中国观,我们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如何理解中国的世界观?我给大家提供两个关键词——“一个理念,三大倡议”。

十年前,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给出了中国答案。这一理念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已被写入中国宪法,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十年来,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验证了这一理念的远见,中国以务实的行动,推动这一理念从宏大愿景落地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可行方案。

十年后的今天,世界更不太平。世纪疫情阴霾未散,地缘冲突硝烟又起,全球多年发展成果遭到吞噬,粮食、能源安全受到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等个别国家为了维护霸权私利,挑动意识形态对抗,实施“脱钩断链”,构建“小院高墙”,甚至发起“新冷战”,再次把世界推向分裂冲突的边缘。世界和中国都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封闭还是开放,合作还是冲突,该如何选择?中国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继续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继续站在人类进步一边,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为因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近年来我们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倡议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回应了人类现阶段面临的发展、安全和文明合作难题。

全球发展倡议以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宗旨,提出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数字经济等八个重点合作领域。目前,全球发展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与区域组织的支持,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等成果纷纷落地,100多个早期收获项目得到实施,60多个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我们通过多边体系努力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也在双边方向积极推动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我们高度重视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积极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贡献的缓债额度高达63%。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已达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为沿线国家创造了42万个就业岗位,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吸引了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

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今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列出了20项重点合作方向,归纳起来就是:坚定支持联合国安全治理核心作用;努力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积极推动对话和平解决热点问题;有效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在全球安全问题上,中国是理论家,更是行动派。我们始终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致力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始终在热点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在伊朗核、朝鲜核、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最近的例子是,今年3月中国推动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为中东各国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带动了中东“和解潮”。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理念植根于以和为贵的中国文明传统,来源于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文明作为底层思维,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认知和行为。当前,部分国家深陷“东西方文明二元对立”“历史终结论”“修昔底德陷阱”等迷思,是世界面临诸多困境的根源。冷战思维阴魂不散,鼓噪“意识形态对抗”“制度性对手”的声音甚嚣尘上。全球文明倡议蕴含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以及对不同文明发展权利的支持,高度契合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诉求,为各国在百年变局中和谐相处、合作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西方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严重阻碍全球文明交流。回首人类历史,文明大交流的阶段往往是多种文明走向繁荣、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反之则是文明凋敝衰落、社会退步的时期。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让更多人认识到文明交流的价值,重振了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信心,有利于推动各国文明交流结出新的硕果、造福人类社会。

回到本次活动的主题:“当今与明日的中国”,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接下来,我愿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


推荐阅读

卢沙野大使接受法国独立媒体“法律视角”采访

卢沙野大使与旅法侨界代表座谈

《中国新闻》| 与大使面对面 专访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

卢沙野大使就马克龙总统访华接受欧洲卫视专访

卢沙野大使:马克龙访华为中法、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