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所追求的财务自由,背后凝结着千千万万的劳动!

2017-01-05 A先生 米筐投资



前言:

理财是这些年的热门,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财务自由,这也是每一个人梦想:靠着不菲的财产性收入,喂马劈材周游世界。


如果财富是由资本和劳动合力创造的话,所谓财务自由就是由资本代替劳动参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而资本来源要么是你之前辛勤劳动的积累,要么是别人财富的转移(如父母资助或财产继承等)——别人的财富追根到底还是劳动,所以每一个财务自由的人背后,都凝结着千千万万辛勤的劳动。

希望本文能给你一些关于劳动和财富的思考。


财富本质是人类劳动



财富是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黄金、房产、汽车、股票……甚至是美元、人民币,简单的说就是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吃的、用的,还是玩的(现在的货币并不完全等同于财富,而是国家机器强制下的财富符合)


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点——都凝结着人类的劳动。黄金从矿山里开采出来,是人去开采的,付出的是人的劳动,而开采的机器同样是由人生产出来的;房产、汽车莫非如此,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开拓同样是人具体实施操作的。


而美元、欧元、人民币等钞票则代表着你所拥有的财富,更准确的说是你拥有的劳动数量——你为这个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以货币的形式计价出来并储存起来(货币的度量功能和贮藏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职业越来越专业化的过程。远古时代,人类用树皮枝叶遮体保暖,在山里猎取到什么动物就吃什么,几乎没有交换过劳动。随着火的运用、石器工具的发明、过剩食物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开始出现了初级分工和商品(劳动)交换。


再往后随着技术的革新进步、专业分工更加精细、贫富分化的产生,人们已不仅仅满足商品物质的需求,还需要人的劳动服务——帝王将相的歌舞音乐、平民百姓的看病就医。并且经济越发达,人们的商品和服务需求就越多,并日益的由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递进——物质的满足毕竟有上限,人不可能一顿吃一吨食物,也不可能同时住五间房子,而休闲/文化/娱乐的需求则没有上限,并且商品可规模化/批量化/机器人来生产,可服务却不行。


所以,社会的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要么表现为商品,要么表现为服务,而它的价格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就是为啥建筑工人的收入远高于普通的都市白领。


财富由劳动创造,那付出的劳动多得到的回报就多吗?不尽然,看劳动的稀缺性,看资本劳动的分配比例。


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

 

如果一国/地区的一年财富总量用GDP表示的话,那就能得出一个公式:


GDP=f(L,K)(其中L=劳动;K=资本)


即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相应的创造出的财富就要在劳动和资本间进行分配,其原则大致遵循着稀缺性:落后国家的发展初期因资金缺乏所以收益就高,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甚至现在),发达国家因劳动力缺乏所以其工资就很高,如现在的欧美日韩。


劳动又分为初级劳动、管理劳动、技术性高的劳动,甚至企业家的劳动(统筹管理/资源调配等能力,这是最稀缺的资源,也因此收益最高),其收益分配的比例是逐级增高的,这也同样符合稀缺性原则,所以那些看似忙碌却收入较低的穷忙族,其收入低的本质是那种劳动供应过量,不稀缺!



可长期来看,资本的整体收益率一般大于劳动的整体收益率,这也好理解:资本就像一个机器,日夜不歇,而提供劳动的人是有情绪的,其精力/时间总有个上限,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钱赚钱容易,劳动赚钱稍难。


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个别的是企业家和超级经理人),靠的是劳动收入,也因此基本上都会平淡一生。要想人生出彩,最靠谱的方式是参与资本的分配,让资本的收益来弥补劳动收益的不足,而初始资本则来自于劳动收入的日积月累,累积到一定量后就可凭此负债借入资本,来参与财富的分配。一旦资本达到一定规模,由量变引起质变,其收益就会呈几何性上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赚取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很难,之后的100万就容易多了。


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对资本的形成追根溯源还是来自于劳动)创造的,可其分配在不同的阶段则有巨大的不同,甚至是不公平的。也因为初次分配的不合理,才有了国家通过税收/罚没的二次收入分配,去弥补低收入/受损的群体,尽量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每一个想要财务自由的人,不仅要通过出售劳动换取财富,更应通过资本参与财富的分配。


财富的能量守恒定律



购买商品或服务实际上就是在交换劳动,你用你的劳动在整个市场体系中换取你需要的东西,一增一减之间体现的是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东西,也没有凭白无故的赚钱方式,要么你在付出劳动换取,要么有人在替你付出劳动——这相当于转移支付。于是你也就明白了:小白领点外卖午餐的优惠(新注册客户甚至能做到1元钱吃份外卖)是因为有外卖公司的投资人在补贴烧钱;房东的房租来自于房客的工资收入支出;房产投资的收益来自于后来接盘者的财富转移;艺术品/期货/邮票的投资收益同样由后来者来买单……


每一个财务自由的人背后,都有一群人在辛苦劳动。


这听起来有些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感觉,但这句话没有任何贬义,它是经济的实质反映,通过自己的智慧/勤奋/努力,当然还有运气,攒够一笔资本,之后通过资本参与到社会的财富生产进而获取回报,这当然是一件有益社会的事。但不可能人人都去投资实现不用工作的财务自由(当资本供应多劳动供应少时,资本价格就会降低而劳动价格上涨,这会增加劳动的供应),毕竟财富创造必须有劳动的参与。



米筐投资之前的文章多次说过,获取财富的方式无非两种——自己劳动创造增量财富进而分配到自己那一份,这是整个社会都在鼓励的,因为财富是劳动创造的,只有劳动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财富蛋糕才会越来越大;另一种方式就是把别人的财富转移过来,如零和游戏的期货/艺术品/黄金/集邮/甚至房产投资等、非法的抢劫/偷盗、合法的遗产继承/资产赠予等,它们都符合财富(劳动)的能量守恒定律。


如果了解这一定律,我们也会稍微平和的看淡一切店铺关门、破产倒闭、骗钱跑路,因为财富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一些的亏损成就了一些人的盈利(当然不鼓励,这里有很多副作用,只用于客观观察),这就是硬币的两面。


国家政策就是激励劳动


如果稍加观察,你会明显发现富裕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甚至发展中的中国等,都有一个特性——国民勤劳(被动的或主动的)。而贫穷的国家大多失业率高企、国民慵懒、国家治理混乱,总之就是劳动不充分、劳动力在浪费,这有国民本身的问题,也有国家管理激励的体制问题。


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国家是否富强也就看劳动的使用数量和使用的充分程度,所以国家一切政策(经济/法律/行政等)的目的就是要激励国民多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当然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国家激励劳动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是有区别的。封建社会,君王只知道劳动创造财富(有形的物质财富),不知道交易会促进生产(有需求才有生产),所以一般是鼓励农耕抑制工商。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意识到财富不仅包括实物商品,还包括无形的服务,在吸收封建社会的教训后对经济执行不管不问,这也就是早期奉行的自由市场竞争的古典经济学原理(无为而的激励劳动和生产)。


直到1929年的世界大萧条,国家才意识到市场会有失灵的时候,于是国家开始干预经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并发展出了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并影响至今。


由此也就很好理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日的QE放水、中国的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出台的背后原因,除了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保持劳动就业。


把视线拉回中国,审视这十余年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修高铁、建机场、批地铁、挖河流等,都是利用现有的劳动力去创造财富(本来经济下行后劳动力会失业闲置)。而这些年的房产调控、股市调控、产权保护政策、以及时常提在口头的抑制资产泡沫、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等等,其实质目的都是激励人们踏实劳动,去创造新增财富


于是,能否激发国民辛勤劳动也就成了国家政策是否成功,国家管理能力是否先进的检验标准之一了。


后记:

当我们知道了财富和劳动的关系后,也就对财务自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明白实现财务自由不会是普遍性现象。是的,哪怕我们厌倦了工作也得工作(你不去劳动用什么去交换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与其如此,找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并有着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饶有兴致的去做事,并从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了。


米筐投资相关历史文章推荐:



财经投资:

保资产还是保货币 | 股市楼市谁是最大泡沫? | 人民币一定会贬值? | 乱世之前买黄金 | 房价弄死实体经济 | 挽救中国实体经济 | 穷人造通胀富人造泡沫 | 中国会发生经济危机? | 中国房地产将进入衰退周期 | 高杠杆下的上市房企 | 地方与中央的博弈 | 屌丝逆袭需资产泡沫 | 一二线城市房价不会崩盘 | 一二线城市行情不塌 | 中国资产九年轮动史 | 风声鹤唳刻不容缓 | 期货大屠杀 | 香港保险 | 


国内外房产:

北上深的准业主们 | 中国房产的10大问题 | 墨尔本购房指南 | 越南房价 | 全球150城房价涨幅榜 | 香港房价惨跌 | 台湾楼市 | 碧桂园森林城市 | 美日泰俄的房产泡沫 | 东南亚6国置业 


经济记录:

中国中小实业死局 | 王石宋卫平 | 我的六个老板朋友 | 民粹主义是什么 | 从褚时健到牟其中 | 任志强牛刀

留学移民:

新西兰移民政策 | 澳洲移民政策解析 | 留学德国全解读 | 加拿大留学全解读 | 盘点英美加澳四国留学成本 | 全球最强大学盘点 | 50万中国留学生去哪儿? | 新加坡留学之旅 | 澳洲打工度假签证 | 加拿大移民 | 美国移民 | 英国移民 | 英美加澳税收政策


全球视野:

世界主流国家 | 巴西这7年 | 摩纳哥 | 新加坡 | 中国评级川普VS希拉里 | 美联储加息

END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回复“转载”获取须知。

长按二维码加主编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