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楼市资金被限后,股市的春天会来吗?

2017-09-15 A先生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提醒:本音频大小1.2M


前言:

资金的流向就是赚钱的方向,钱流向哪里,哪里就会形成泡沫,而泡沫则代表着暴利,大家研学苦练的琢磨投资无非是想捕捉到下一个泡沫。


流入楼市的资金被限了,股市的春天就来吗?


1

楼市/股市跷跷板游戏?


楼市调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来政府管控房价的决心丝毫未改。继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买、限融后,近期北京/深圳/南京等部分城市又开始清查消费贷,严禁银行资金流入楼市推高房价。


看来监管层也紧随市场变化谋时而动——因为自楼市调控升级后,微博/微信/小密圈(现在的知识星球)/微信群/分答社区等知识分享平台,各大V/群主/行家等都在传授如何通过消费贷(房抵贷/信用贷/信用卡等)调动银行资金继续冲杀楼市,在相互学习/经验切磋中俨然摸索出一套完备的独门暗道。



而今,这条道正被堵死。


在楼市资金封堵日趋严密后,另一个普罗大众广泛参与的投资市场——股市,近期却出现了小幅上涨,许多人开始惊呼:楼市调控后,资金将流入股市,行情可期,现在正是抄底的好时机。



因为大家的普遍观点是楼市和股市存在此消彼涨的跷跷板游戏——市场中的资金有那么多,就在那里,流入楼市的钱被堵后,它总得有个出路,于是股市就成了资金的蓄水池。


但回顾楼市和股市的历史,似乎并不能明确二者必然的负相关关系,“你涨我跌/你退我进”的联系或许只是种臆想:


1999年的“5·19”行情,沪指于2001年到达2245点,中国的房改起始于1998年,也就是第一次大牛市前后,中国还基本没有房地产;


2006年股改带来的牛市,于2007年到达6124的高点,可那两年却是楼市疯狂上涨的时期,属于楼股双牛,股市泡沫破灭后楼市仍延续上涨,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才出现一波下跌,楼市下跌后股市也没有再走牛;


2015年的杠杆牛市倒似乎存在接棒转移的关系,在沪指于6月达5178点掉头直下后,深圳的房子开始复苏上涨,之后延续至北上等一线城市,再蔓延至全国二线城市。


可如果回顾当时的政策环境却并非如此——当时中国经济一路下行,为保增长中央有意借助房地产来拉动,并于2014年出台了央行“9·30新政”,各地之前的限购限贷逐步取消,首付再次降低至20%,并于2015年底提出去库存政策,在一系列信贷/政策支持下出现了2016年的楼市暴涨。所以,即使2015年股市不崩盘,楼市同样会上涨,只是出现了时间上的巧合。


炒楼的和炒股的根本就不是同一波人,不仅如此,两个群体间还相互鄙视,所以也就不存在资金相互转化的问题。


历史上,无数次的泡沫产生于资金的堆积,可现在的钱却不再是以前的钱。


2

现在泡沫的形成靠信贷


大量的资金向同一个领域/投资标的流动聚集,就会吹起我们熟知的泡沫,早期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莫不如此。可自1971年布雷德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钱的所指却大不相同。


之前的钱是指金银、银行兑换券,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加,泡沫的形成就是社会资金向同一个投资标的堆积,因为那时候市场交易量小(人数少/交易额也少),形成泡沫也不是难事。


但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央行专司货币职能的确立,央行通过信贷调控货币数量干预经济的手法日益娴熟(现在的货币都是无锚印刷的纯信用货币,央行是可以任意控制货币数量的,贷款就是印钞),信贷也就几乎构成了资金的全部,绝大多数的泡沫也就由信贷造成——信贷宽松堆积泡沫,信贷紧缩挤压泡沫,而这在近二十年尤其明显。


“5·19”股市行情是由社会资金聚集造成的,2006年的牛市就隐含信贷的影子,而到了2015年的牛市信贷的作用就更加明显,所以也被称为杠杆牛——大量券商的“两融”资金助力投资人加杠杆入市、银行发行夹层基金以固定收益的优先级形式助力金融机构/私募基金加杠杆入市、民间/互联网金融以最高10倍的杠杆借钱给炒股者跑步入市……


而近二十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的节节攀升更是离不开信贷的支持,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同样是信贷宽松让大量的钱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进而吹起了泡泡


现在经济的体量远超以前,要想吹起一个泡沫必须借力信贷——有增量资金的参与,而不是光靠存量资金的聚集,所以现在那种存量资金流动转移的观点(即资金不在楼市就在股市)已不符合实际。


▼现在的A股市值近60万亿,是2006年高点的2倍


那现在是信贷的什么周期呢?是信贷的紧缩周期!因此,大牛市的基础不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出现局部小牛市或结构性小牛市。


那小牛市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是赚钱效应下社会存量的各路资金流入聚集。


3

有赚钱效应钱才会流入


楼市资金被堵死,并不代表资金必然流入股市。


除了股市外,期货、古玩、玉石、字画、邮币卡、甚至茶叶等都可以吸附资金,那钱到底会流向哪个标的呢?取决于哪个标的能稳步上涨一段时间,通过放大效应吸引足够多人的眼球,造成强烈的赚钱效应。


是的,资金的流动/信贷的去向刚开始是没有规律的、没人能够预测得到,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需要因缘际会的巧合及众多合力的结合才能造成一个大牛市——中东战争会造成原油期货的上涨、资产证券化理念让各地纷纷成立文交所并促使字画的暴涨、真的/伪的风流雅士对古玩玉石的追捧让核桃/檀木/红木身价倍涨……


当财富效应扩散开来,就会有小量资金进入,进而推动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更多资金进入就会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赚钱效应就愈发明显,由此进入一个螺旋向上的正反馈循环。


为什么政府如此的打压楼市,还有这么多资金奋不顾身的涌入?就是近二十年楼市的赚钱效应!白花花真金白银的利润已让空头死绝!要改变人们的预期确实需要一次楼市下跌,或一批投资客的惨亏离场!


牛市会不会来临,楼市资金会不会流入,就看股市能否稳定上涨一段时间、能否创造赚钱的财富效应,毕竟2015年的洗劫亏损仍历历在目、并不遥远。


所以也别老想着抄底,真正能抄底的资金微乎其微,每一轮的最低价都对应着极低的成交量,抄底成功的大多是运气。在价格上涨了一程,赚钱行情启动确立后的一波段利润才是更稳妥的投资的策略,所谓的聪明资金就是这样操作的——在相对低点买入(行情确立),在相对高点卖出(有对手盘,能卖出去),并不会赚取“最低点买最高点卖”的妄想超额利润。


4

春天说尚早 结构市存在


从信贷政策/伤痛记忆/赚钱效应来看,目前还不具备大牛市的基础,但震荡市中的结构性行情还是存在的,如今年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就涨的不错,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也涨的不错,比起“闭着眼就买,买了就赚”的牛市泡沫期,平稳市时就需要挑选行业、精选个股,更注重投资及较长期的持有


欧美投资主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科技发展趋势,而中国则更侧重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刺激力度和扶持方向,毕竟国家的管控力太强,能调配的资源太多,近四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强势管控——一种既非彻底的计划经济,也非彻底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在中国投资得看政府的政策


更多的人股票投资主要为了赚取“低买高卖”的差价,没有获取分红及企业自身增长价值的意识和传统,散户思维还比较重,当下认为“楼市资金被堵后,资金会转而流入股市,由此能博取不错的差价”就是明显的例证。


靠谱稳妥的投资是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留意随时的信贷变化、了解科技眼前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选对行业、选对公司,博取一个大概率的胜算。至于像过去历次的大牛市泡沫,是需要等待时机的,最好是在行情确立后进去博傻(当然也只能获得相对的高收益),提早进去很有可能只是个短期反弹或回光返照,反而被套在山岗。


如果你时间充沛、操作经验丰富且愿意自己动手,当然可以自己买卖股票,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可以考虑股票基金,如果对基金经理的水平不信任,可以考虑FOF基金(公募基金的已批准,即将推出)、一些基金投资的顾问服务、甚至也可以考虑买指数基金。


泡沫博傻我们确实不应放过,但那需要时机运气,更靠谱的方式是价值投资,这样才更长久啊,楼市如此,股市也如此。


长按二维码加作者 米筐A先生 微信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回复“转载”获取须知。

商务合作请联系:185 0043 0043(电话同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米筐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