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炒房赚钱自担风险与你何干?""跟我有关!"

2017-11-13 A先生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提醒:本音频由A先生录制,大小18M


前言:

本以为大会后要放松楼市调控的,没承想却来了个“房住不炒、租售并举”的新时代,让很多人扑了个空——加杠杆买房的投资客、捂盘惜售坐等涨价的地产商、预备资金放水牟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自去年9月底至今,楼市调控不仅没松反而更严——“房价永远涨、炒房赚快钱”的预期不灭,政策组合拳的调控不止。


对于信奉完全市场竞争的奥派们来说,对政府调控不屑一顾:我买房赚钱,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并承担爆仓破产的巨大风险,根本是自担盈亏、后果自负的个人理性行为,与其他人有何干系?


实际上,有关系。


1

反脆弱


我们先看以下问题:


民间有句口头禅: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养育经验的老年人会说,孩子要皮实着养,到底有没有道理?

医生有个观察:偶尔有个头痛脑热、发烧感冒的人身体更健康,反而那些平时看似身体好的人一得病就是重症大病,为什么?

创业期间的公司管理混乱/流程混乱/组织结构不停变换,看起来乱作一团,为什么却发展壮大?而那些看似有条不紊的大公司却轰然倒塌(如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背后啥逻辑?

……


因为反脆弱性!


有些事物喜爱波动、变动及不确定性,并在其中受益匪浅:


不太干净(当然得有个度)的环境、甚至食品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压力,人体免疫力会对此做出反应,并得到提高加强。玩泥巴、浑身脏兮兮的农村孩子并不比干净的城市孩子多生病,就是这个道理;

偶尔得个小病(不要看医生吃药,让身体自愈),会让免疫系统处于临战亢奋的状态,在与病菌的搏斗中会让自己更强大,也因此,有些人会在冬天有意识的冲凉水让自己感冒一次;

看似混乱、组织结构时常调整的公司,其实是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反应,这会让公司更适应市场,而看似稳固的大公司因尾大难掉头会由于某个黑天鹅事件(科技突破/政治事件/环境灾难等)分崩离析。


反脆弱的本质是在较长的时间内,用较小的、可承担、有上限的成本投入去博取上不封顶、甚至无穷大的收益。


偶尔吃个路边摊,因不卫生可能会拉肚子,但无大碍;生个小病即使不看医生不吃药,也不会影响生命;小的投资失误、人事组织变动同样不会让公司破产。这些成本付出有限,且可以承担,但收益却是巨大的。


也许你想到了,这就类似金融产品中的期权,支付一些期权费(固定的、确定的),从而拥有了一个选择的权利——如果有收益(往往收益巨大),那就执行权利;如果没收益甚至负收益,那就不执行权利,最大的损失也就是个期权费(事先已明确)。


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建立一套自己的反脆弱系统,能从这个波动的、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世界中获益。


2

负外部性


外部性即溢出效应或外部影响,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为或决策使其他人或群体受损或受益的情况,带来益处即具有正外部性,带来损害则具有负外部性。


你参加一个聚会,巧遇一位高人分享了投资的方法和技巧,你脑动大开、深受启发,高人的行为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工厂环保不达标,排污水、排废气污染环境,周边居民深受其害,但它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工厂的行为就产生了负外部性。


如果结合上文的反脆弱性,若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反脆弱性是建立在其他人利益受损的基础上,并产生了负外部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华尔街的精英们向低收入人群发放大量房贷,再把房贷资产证券化打包成各类金融投资品,经过评级公司的信用背书,转而出售给了普通百姓,或由其构成的各种投资基金,当房贷大量违约,首当其冲就是持有该类资产的普通百姓,随着危机加深并引发一系列链锁反应,进而触发金融危机,政府不得不以牺牲全体百姓的利益为代价去救助这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这就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大致脉络。


可华尔街的精英们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银行房贷他们赚钱、资产证券化他们赚钱、出售证券化产品他们还赚钱,轻松拿着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年薪,可一旦出了漏子却是由全体百姓来埋单——付出的成本有限,可收益却无限大,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反脆弱性,但产生了极大的负外部性。


高负债、高杠杆炒房与此同理,成本是有上限的——无非是房子被没收、限制飞机/高铁乘坐及奢侈品消费等,而这还可以通过离婚析产等方式规避,但其收益却很可能是十年十倍(如买了京沪深的房子),可若楼市崩盘后的金融系统性风险谁承担呢?普通百姓!


信用卡套现、以贷养贷、用银行的钱去炒房博取泡沫收益,本质上是炒房客们把自己的反脆弱性建立在其他百姓的负外部性上的,所谓的炒房赚钱自担风险,实际上是只见炒房赚钱、风险自担有限。


3

政府的干预


现代主权纯信用货币体系下,印钱很容易、钱的增加很容易,无非是央行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多个零、商业银行在某些人的账户上敲击些数字罢了,但它的背后却是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调动和再分配。


当下,个人征信的重要手段是资产,拥有资产就可以贷更多的钱(调动/占有更多的财富),而钱又可以购买更多的资产,如此循环往复,社会资源会聚集到一部分人手中,如果这些资源用于增量财富的创造还好,若只是为了持有稀缺资源等待吸附/分配社会财富,就会造成资金空转、酿造金融系统性风险。


大城市的一套房十年涨十倍,房子本身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还破损贬值,涨的钱来自哪里?除了货币超发的因素,更多来自大城市本身创造的社会财富被吸附,而这些财富来自于城市中无数年轻人辛苦工作、加班加点的劳动,或者来自于某个家庭祖孙三代的储蓄积累、甚至还要背负二三十年的债务(名义上是为银行打工,实际上是为提前入场买房的人打工)。


这也是现代货币的Bug,有人借此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因此财富被无声无息的掠夺。


个体是逐利的、自私的、理性的,谁都想少劳动多拿钱、甚至不劳动只拿钱,哪有比分配/(文明的)抢夺财富更快、更刺激的一夜暴富机会呢?所以股票牛市时根本阻挡不住跑步钱进的投机客、房价大涨时也阻拦不住波涛汹涌的抢房人、虽屡遭打击传销却始终不死、都知高收益无法持续但庞氏骗局却无休无止。所以炒房是中性词,符合人贪婪的本性,也不应用道德谴责。


于是,政府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站在更高的视角、用更高的格局去看待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接着就是楼市调控的各项措施纷至沓来。限购是让稀缺资源不过分集中某一群体、限贷是降低债务杠杆减弱负外部性、限售是降低投机需求(也有一种观点是保护房价)避免金融系统性风险。就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有人绞尽脑汁寻找套利的机会,政府千方百计的去堵各种漏洞。


政府的干预,是杜绝炒房客把自己的反脆弱性建立在社会大众的负外部性上的最后一道屏障,无论反对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都无法摆脱本阶级、本群体出于利益考虑的狭隘视野和屁股决定脑袋的立场。


后记:

适当的投机炒作能活跃市场、有益于经济,但一过渡就弊大于利。扩大内需拉动GDP增长、或经济低迷需要刺激经济时,炒房获利倒也无妨,因为此时它具有正外部性,但炒房成风潮,人人想着如何分配存量财富而不是创造增量财富时,它的负外部性就出来了,此时就需要政府来强力干预。


房产投资应顺势而为,不应受限于自己狭窄的格局里,一味的钻完全市场竞争的牛角尖。楼市调控周期造就信贷周期、信贷周期就是泡沫周期,泡沫周期就是房产的投资周期。


是的,哪怕炒房也需要懂点政治!


长按二维码加作者 米筐A先生 微信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回复“转载”获取须知。

商务合作:185 0043 0043(电话同微信)

『 欲了解海外资讯,请关注米宅海外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米筐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