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建功立业丨常安:担负起教师与学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编者按
“西北政法大学公法学术著作书评大赛”自创办五年以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及独特的思想见解,广受我校师生好评;由多名学者共同创办的边疆民族青年学者工作坊,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一线学者为我校博士生授课的方式,开拓了博士生理论视野,加强了与学界的沟通与联系,扩大了学科影响……这些活动背后,离不开我校行政法学院常安教授的辛苦付出。
本期特对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陕西省首批普通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常安老师进行采访报道,以飨读者。
常安,男,1978年生,陕西榆林人。行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我校首批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2017年入选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宪法与国家建构、边疆民族法律问题。
在《中国法学》《民族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环球法律评论》《西北民族研究》等CSSCI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一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3项,获全国民族问题优秀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五项。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陕西省首批普通高校杰出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
秉承“从心从德”的教育理念
常安老师与法学结缘的过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对文学和历史更感兴趣的他,在走上法学研究的道路后,逐渐被宪法学、边疆民族法律等热点问题吸引,他笑道:“从事法学研究工作,既满足了自己对理论的好奇,也可以心安理得地阅读一些历史、政治方面的‘杂书’,从中获得启发。”
“从心从德”是常安老师一直秉承的研究及教育理念。作为学者,他充分发挥研究专长与理论优势,研究重点坚持面向国家治理和政府过程。作为教师,他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因此,他倡导综合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历史环境、学术发展、写作背景等角度入手,以立体全面的视角对书目进行细致阅读,此方法在学生中反响热烈。同时他坚信学无定法,学有所本,主张理论教学和实务教学相耦合,使知识不单停留在课本上,更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常安老师认为应对大学生实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引导教育,大学四年是学习成长的四年,学生不仅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还需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因此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法学术著作书评大赛、论文比赛、“挑战杯”等学生科研赛事。他结合大学生学习现状及社会发展要求,为本科生开设“公法名著导读”小班研讨课程,该课程将老师讲授与学生集体研讨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问题。常安老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笔,提倡以书评的形式加深对公法学经典著作的理解。由此,2014年时,他与同事发起筹办了“西北政法大学公法学术著作书评大赛”,书评比赛强调学术性、提倡经典阅读,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选拨出一批有潜质的学术苗子,有多名获奖者被推免至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法学院等名校读研究生。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常安老师指出法学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片面注重理论教育会使人才培养沦为“单一的职业训练”。因此他主张调整当前以“司法面向”为主的法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形成应用性的能力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成为真正的卓越法律人才。同时,他强调法学教育需要“授人以渔”,无论学生日后从事法律实务还是理论研究,在教育阶段都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反思”。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经验见闻的丰富、思考的深化,才能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实现有效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卓越法律人才。
在边疆民族法律问题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一直以来,常安老师倡导公法与国家治理相结合的研究立场。2014年发表于《民族研究》的长文《西藏民主改革:现代政治秩序建构及法理解读》,为我国涉藏外宣等政治、法律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该论文发表后,被多家政府类网站转载,在涉藏宣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5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系国内首部从国家建设视野下研究近代以来我国的民族治理转型及相应宪制变迁的学术专著,在法学界、民族学界、政治学界均产生一定影响,该成果获得了我国研究民族问题的最高荣誉“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常安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在此次评奖中也获得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系我校博士生首次获得该奖项)。
另外,常安老师还有十余篇学术时评刊发于《中国民族报》(国家民委机关报),在上述学术时评中提出普通高校更应该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教育应当承担起国家认同、民族团结、公民教育等使命,“中华民族”概念在宪法文本中应当得到更为明确的彰显等观点,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产生一定影响,相关论文还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学会以要报的形式全文转载。在担任学校服务西北地区国家安全与稳定发展法律问题研究项目博士点导师期间,常安老师发起筹备了边疆民族青年学者工作坊,邀请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一线学者为博士生授课,在开拓博士生理论视野的同时,加强了与学界的沟通与联系,扩大了学科影响。
在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同时,常安老师也在思考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改革问题。他十分重视经典阅读训练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还与《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合作,组织经典训练、法学教育与国家治理、法学阅读文献训练等方面的专题稿件会议研讨,力求为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新的议题设置。面对国内法学教育格局的变化,常安老师主张省内法学院系之间应该发挥优势、增进交流、奋起直追,立足西北思考中国,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中做出西北法学人独特的贡献。
采访最后,常安老师引用了“激情、眼光和责任感”这三个词来形容高校教师,他认为无论是从事高等教育,还是学术研究,都应不忘教育的本意、学者的追求,要目标高远,担负起教师与学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往期精彩回顾
•历史新高!西北政法大学30项成果获评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中心
文字:大学生记者团 卫雨桐
编辑:石佳乐 版尾设计:张博
责编:张佼 主编:潘明路 审核:刘渊
喜欢常安老师,请点“在看”让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