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竹文脉·各大名馆馆藏名竹大观

2016-04-16 中国画研究► 当代国画

墨竹文脉

各大名馆馆藏名竹大观




古来便有诸多文人墨客倾心于“竹学”,学习竹的气节,领悟竹的秉性。早在晋朝时便有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唐代有竹溪六逸,连诗仙李白都在其中,写出了“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和“石萝引古蔓,岸笋开新箨”这样美好的诗句。正是因为竹的清丽素雅,朴实无华,虚心有节。才让无数文人骚客如此爱竹赏竹。让这些先贤名家们无不偏爱那一丛柔清秀丽的竹林风姿。据说“赏竹品墨笑煮酒,抚琴醉意写千秋”已然成为了那些时代的一种时尚,文人们争相效仿。在我看来,与其说爱竹是一种时尚,倒不如说是一种道,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真正的写意,是一种纯粹创作的境界和对人生的至高追求。


《竹枝图》卷 元 倪瓒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除去上面提到的竹林七贤和竹溪六逸以爱竹闻名天下。在咏竹的文学作品方面,更是灿若繁星。杜甫在《严郑公宅同咏竹》中就写道“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白居易的《养竹记》里也有:“竹似贤,何哉?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贞节,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的描写。这些耳熟能详的美文诗句,已然将竹的形意提高到一个新的人文境界。


《雪竹图》轴

五代 徐熙( 传)

绢本水墨

151.1cm×99.2cm

款识:倒写篆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

上海博物馆藏


丝丝青竹不但惹无数文人墨客注目,也让许许多多的丹青大师为之不吝颜墨。唐有王维,(僧)梦休。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的《雪竹图》更是冠绝古今。画作描写了雪后严寒中,寒竹数尾,苍劲古虬,奇石几尊,情趣盎然。技艺上以落墨法见长,细笔勾竹,晕染托石。整幅画作层次鲜明,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可谓大巧不工。难怪宋代沈括提及徐熙画作,“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除了《雪竹图》名闻天下外,徐熙大师还有《鹤竹图》,亦是不凡。


《古枝竹石图》卷(《元人集锦卷》之一段)

元 赵孟頫

纸本水墨

25.9cm×69.2cm

款识:子昂为成之作。

乾隆题:作石无非飞白法,作竹兼能金错刀。

松雪斋中偶弄墨,如不经意神常超。

瞻彼淇澳兴遐想,刻画求媚真儿曹。

钤印:赵氏子昂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后蜀的黄筌《雪竹文禽图》巧夺天工,北宋时期赵昌的《竹虫图轴》生机盎然,妙趣生动。元朝也有管道升、柯九思等大家。更有籀分隶真行草用笔无不登峰造极的赵孟頫的《兰竹图》,以书入画,令人叹为观止。


《墨竹图》轴 北宋 文同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诸多竹画名作中,不得不提的便是文同先生的《墨竹图》,从意境技法来说,可谓与徐熙的《雪竹图》不分伯仲,画作中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落笔间巧妙运用行、草书法,不同于大多数画竹作品的笔直刚劲,文同先生的《墨竹图》抛开“竹本以直为上”的传统思想,用一种曲线的柔美绘出一干古朴大气的墨竹,枝干虽柔,但在干节的过渡与竹叶的落笔上,仍透出苍劲坚挺的味道。用笔浑然天成,构图立意深刻。用曲竹的柔与竹本身的苍劲对比,来宣泄自我的情感,抒发胸怀。正如他对好友苏轼所说的那样,“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



《竹石图》卷 局部 

北宋 苏轼(传) 

绢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北宋时期,才子辈出。文同的挚友苏东坡,也是一位热爱竹子的画竹大师。提到苏轼,想必很多人立刻想到的便是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朗朗上口的“千古风流人物”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令人感慨颇深。文如其人,通过苏轼的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苏轼是一个胸襟 旷达,刚直不阿的人,苏东坡一生虽历经三次沉浮,但仍醉心于诗歌丹青,诗词画作之间,无不散发出一种超然的潇洒与淡定。所谓文人状物,总关乎情,说的正是这种境界。“画竹必先成竹于胸”的苏轼,画竹时不但倾注了自己全神贯注的“神”,也更赋予了笔下墨竹以“气”,通过苏轼的《竹石图》等作,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一贯的洒脱与开阔的胸襟,他的画作如同他的辞赋,潇洒自然,不拘一格,百折不挠,仙风道骨的不染一丝尘火。黄庭坚就曾评论苏轼画竹“无一点俗气,是其所长”。


画竹谱 元 柯九思


元代时,蒙古人一统河山,文人治国、平天下的雄韬伟略在这个时代大多难以施展。也正因如此,他们转而精于诗、书、画方面的艺术造诣。多通过歌咏、描绘有高尚气节的事物来传达其隐逸情怀,梅兰竹菊成为文人画中的常见题材。其中,精于墨竹者颇多,赵孟頫、柯九思、吴镇、李息斋等画家皆擅画墨竹。赵孟頫的书法功力体现在笔墨技巧的同时,更多的追求形象之外的意趣,所以赵孟頫的作品总是孕育着一种典雅的气息。这完全是他个人浓厚的常识、修养凝练而成的杰作。


《红心青影图》轴 

元 赵雍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古木竹石图》卷 

(元人集绘卷之六)

元 吴瓘 

故宫博物院藏



《竹石图》明 徐渭 

纸本水墨

 广东省博物馆藏


可以说,竹子在华夏文明千百年的源远流长中,早已经成为国人艺术的代言与精神的象征。

 

选编自荣宝斋

《中国花鸟画技法丛书·墨花墨禽·竹卷》

作者:赵少俨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daoye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