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菊文脉 · 历代名家画菊

2016-05-02 中国画研究► 当代国画

墨菊文脉 · 历代名家画菊




在川流不息的中华文化艺术长河中,无论是《楚辞》的绝唱,还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韵,菊早已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世人爱菊,如文人好清高、喜文雅,这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审美、道德观念相适应,也是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感情决定的。菊的傲霜晚香、满地金英,与竹、梅、兰一样,正可寓意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



《丛菊图》 北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4cm×25.1cm

故宫博物院藏



《秋庭戏婴图》轴 南宋 苏汉臣 

绢本设色  97.5cm×10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作者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对坚贞高洁的菊之品格的追求。


 

《草虫图》元 谢百里

绢本设色



 《草虫图》轴局部 元 佚名

绢本设色


菊花仪态万方,气宇轩昂,悠悠千余年间,赢得了历代画家的青睐。菊花入画,始于五代初,约受陶渊明出世思想的影响,因而“松竹梅菊,必见于幽闲”,明代的徐渭、陈淳皆是画菊的名家。


 

《冰壶秋色图》轴 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桂菊山禽图》局部 明 吕纪

绢本设色 192cm×107cm

 

徐渭一生命运多舛,晚年凄苦,他凝结自己的悲愤和才情,创造了一幅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菊花历来是高人逸士所爱,更是一种人品的写照,徐渭作菊,画风挥洒自如。“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他将一种不得志的悲愤与落寞的情感融于笔端,在画中表达出来,是他精神的写照。当人们品味徐渭的诗画时,自能了解他那秋菊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陈淳擅长勾花点叶法,他画菊简逸淡雅,潇洒脱俗。《明画录》中曾评析陈淳:“其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陈淳笔墨率意,追求“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意趣,善写菊之隐忍孤傲的品质,亦如其人之品性。



《菊石兰竹图》轴

明 陈淳

纸本水墨

116.5cm×60cm

款识:人谓秋萧索,我曰秋浓华。

山头枫作锦,篱下金生花。

白酒慨饮时,瓶罄须邻家。

邻翁知我心,相送不待赊。

炉上百壶过,慷慨无咨嗟。

儿童扶醉归,步履不觉斜。

昏昏北窗卧,陶然真足夸。

道复。

钤印:陈氏道复

广州美术馆藏



《菊竹图》轴局部 明 徐渭

纸本水墨 


款识: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天池。

钤印:徐渭之印 文长 

辽宁省博物馆藏


晚清时期的吴昌硕是历代众多画菊名家中成就突出者之一,其用篆书的笔法来画菊花,把菊花那种傲骨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用金石书法的笔法来表现花卉,这样一种风格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大师齐白石。吴昌硕所写《菊花图》大笔泼洒,色酣墨畅,挥洒纵横,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花重叶茂,偃仰多姿,贞石疏篱,相映成趣。他画菊技法纯熟,品类较多,无论什么角度都具有一种饱满向上的蓬勃生机。吴昌硕画风大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因其篆书个性极强,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画如篆刻一般,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



《摹古双册二十开》之十六 《折枝菊图》

明 陈洪绶

纸本水墨

24.6cm×22.6cm

款识:洪绶为苍夫道侣仿北宋人。

钤印:章侯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清湘书画稿》局部

清 石涛

纸本水墨

165.7cm×421.2cm


款识:舟中九日,夏镇与诸同人遣兴笑作:

有香有茗有黄花,虽不登临兴也嘉。

舟上看山山势转,水边弄墨墨光华。

白衣携酒南阳献,乌帽拈题夏镇呀。

总是客途寂寥甚,平沙浅水接天涯。

钤印:小乘客

故宫博物院藏


在画菊的诸多名家中,齐白石也是其中佼佼者。齐老在画艺上受吴昌硕影响颇深,他注重用笔的苍劲老辣与方折劲挺,笔力雄健,挥写自如,他以自身质朴的情感,融汇笔墨与景物对话,创造出一派清新、富有生机的绘画风格。在其大成之作《秋色秋声》中,菊花布陈较满,枝叶花瓣的疏密、高低错落有致,叶偃仰而不乱,枝穿插而不杂,有着鲜明的韵律感,安排得当。画面颜色较淡,仅枝干和叶子有少许重色,枝干圆劲而有韧力,深具挺然之势,叶和花都采用了先铺色后勾筋的方法。而最为令人拍案的便是菊畔的蜻蜓,与菊花的写意不同的是,这只小而精致的蜻蜓采用了工笔画法,将额上的触须,头上的虫眼、纤长的触足、翅膀的透明感和清晰脉络等微妙之处悉数表现出来,与画中繁盛菊花呼应,从而使整幅画完整统一,大气磅礴而生机盎然。菊下的蟋蟀画得极为生动,弓起的身姿将其攒力欲跳的动态表现得呼之欲出,形神俱在。蜻蜓、蟋蟀,几只活灵活现的昆虫相伴菊花,顿时将菊映衬的鲜活灵动起来。布局之妙,笔法之精,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菊谱》所述:画法源流,画菊全法,画花法,画蕾蒂法,画叶法,画根

枝法;次为画菊诀,画花诀,画枝诀,画叶诀,画根诀,画菊诸忌诀。


这些历代画家经年积累传承的创作实践,无疑都成为我们学习的优秀范本,而且具有极高的审美、欣赏和收藏价值,被国人世代传承。画者,咏菊更是咏人。历代的国画大师,他们画菊爱菊,他们的品行更似菊。菊花“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的品格,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

“以文会友,荣名为宝。”愿《墨花墨禽·菊卷》能成为广大书画艺术从业者与爱好者们在艺术求索之路上的重要参考范本。


摘自荣宝斋出版社

《中国花鸟画技法丛书·墨花墨禽·菊卷》

作者:赵少俨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小白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