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3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六位评论员的年末读书报告 | 冰读2016

2016-11-26 评论员书单 冰川思想库


这份书单来自于“评论人”微信群的读书报告。六位活跃的评论人和专栏作家推荐了他们正在读的书。大家赶紧来围观一下吧,否则,下一次就可能要等到明年了!




景凯旋

南京大学教授



01 《抄家》

南翔 著  花城出版社  2015年9月 



【景凯旋推荐】揭示历史真相,仍然是一个作家的职责


前南斯拉夫作家丹尼洛·契斯曾说,幻想曾是文学的主导因素,但在20世纪,文学不再是罗曼蒂克,作家只须给现实赋予艺术形态,就足以成就文学。读南翔的《抄家》,我想起契斯这段话。


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象什么是“抄家”,一大群稚气未脱的学生冲进人家,翻箱倒柜,搜查旧书籍、旧唱片和旧式服装,甚至想要找出想象中的变天账和金银珠宝。被抄家者稍有反抗,便会遭到毒打。那个年代,上至高级官员,下至普通百姓,许多家庭都有过被抄家的经历。


其中一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位中学教师,忍受不了等待抄家的恐惧,于是主动邀请自己的学生来抄家。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不得不给学生解释一些音乐、历史和宗教的常识。结果,在主人公母亲的衣物里,真的找到了一枚金戒指。当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离去后,主人公在母亲遗像前坐了一夜,从此失踪。


在那个年代,自杀、失踪之风遍及全国。只有亲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当活着比死更难的时候,自杀或许是最轻松、最有尊严的方式。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自杀的文化传统,但突然间许多人都视死如归。当恐怖笼罩着整个社会时,一个人这样选择不需要多强的敏感。


那些抄家的学生不懂得任何法律、人权和良知的概念。他们从小就被告知,必须彻底砸烂旧文化、旧道德。正是他们批斗的老一代人,在更早的年代摧毁了各种传统伦理,用阶级道德取代全人类道德,建立起一种暴力原则。


这种暴力今天仍在以不同形式呈现,因而揭示历史真相,仍然是一个作家的职责。




端木赐香

历史学者



02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10年12月 


端木赐香推荐】药方开出来了,问题是去哪里抓药呢?


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是我用“微信读书”阅读的第一本书;同时也是我由于现实生活需要而阅读的第一本书。这对我真的是双重的感触。


首先,手机微信阅读,确实很舒服,它不比纸质阅读更不方便。恰好李方发了篇公号文章——《书正在消失而你还在丢》,讽刺的是中国一些文青与伪文青也开始模仿人家西方搞公共场所丢书的行为了。虽然跟他开玩笑,说他伤我了,我不但写书还送你书。但是作为读书的一方,我也得承认,纸质书未来的命运堪忧。


其次,我是因为身边有朋友陷入传销才去读此书的。在此之前,我很不屑于去了解传销,觉得那就是笑话。问题是,我的朋友智商情商并不低,怎么就会陷入其中,我们拔萝卜一样都拔不出来呢?


2009年末,慕容混进了江西上饶的一个传销团伙,卧底23天。发现每件事都很荒谬,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我能想象出他的惊诧。以我这种从未脱离底层生活气息的人而言,我深刻地知道,一般的民众是如何地思想着——如果那也叫思想的话,是如何地生活着——如果那也叫生活的话。一句话,思想与物质,双重的挣扎与泥泞,余华的《活着》就是明证。你去拔,不但拔不动,甚至有可能把你倒拽进去。


慕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这地界,就是一片适合传销的土地。他说得对。中国很多东西,就是骗子与傻子的游戏。而且,你不要以为骗子与傻子是截然二分的,不是,它的模型是这样的:第一层,傻子太多,骗子明显不够用;第二层,大骗子骗中骗子,中骗子骗小骗子;第三层,大傻子遇上二傻子,二傻子遇上三傻子。傻骗,骗傻,形成一种深刻的社会病毒,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慕容最后开出的药方是:常识。


药方是开出来了,而且看起来就一味,问题是,去哪里抓药呢?


远的,严梁开出的是三味呢,民智民力民德,一味都不可少,可惜我们抓了一百年,还没抓到呢。最应急的药方,不如买一本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见公共场合就丢吧,虽然你这种丢法也挺丢人的,傻呗!




曾雅娴

青年作家



03 《天真的人类学家》

奈吉尔·巴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 



【曾雅娴推荐】造自己反的人类学家值得一看


这本书是借来的,书非借不能读嘛,因为人家给了我一个期限,所以我把书放在随身带着的包里,断断续续一周时间读完了它。


本书可以算作是一个人类学家前往喀麦隆某少数民族村落进行实地田野调查而发生的野外冒险奇遇记。作者巴利用他生动的文笔,将自己第一次也险些成为最后一次的野外探险田野工作记录下来。


本书主要讲述我们这个有些倒霉的人类学家巴利,在一大串古怪的入境手续后,总算踏上了喀麦隆的热土,却被人险些抢了照相机,出租车司机把他送到了目的地又多收了他几倍的车钱。巴利的研究目标是多瓦悠人的割礼仪式与头颅祭祀,却发现当地人对自己的传统根本说不清楚。


在前往调研实地的途中,巴利又总是险遭意外,不是自己中招,就是别人殃及,总会额外生出一些乌龙事件来搅局。秩序在这里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读者必须从多瓦悠人的幽默戏谑中挖掘属于人类文化进程的真谛。


以往我们认知里的人类学总是笼罩着沉甸甸的学术气息,但你别指望巴利人类学家的形象会中途也生出一幅堂皇严肃的面孔来,放心,不会。


本书的重点也不是巴利到底在喀麦隆做了什么,更不是他对多瓦悠人的田野调查成果对人类学的进步起到了什么伟大的作用。该书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于一个人类学家自己写自己,却造了自己的反,打破了常规,挖掘出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研究之下诸多幽默的、可爱的自嘲精神。


在通篇的自嘲和笑料中,巴利对多瓦悠人的日益了解和懂得又自然流露,人类学包罗万象,如实地描述并找到文化现象背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机制,我们的这位人类学家一路碰到的道德冲突、窘境,到适应与当地荒蛮进入某种文明的融合,我以为就是人类学家取得的最大胜利。


一言蔽之,和那些让外行觉得枯燥百思不得其解的学术专著比,这是一本给任何人看都能翻得下、放不下的好书。




陶舜

经济观察报评论员



04 《人人都有妄想症》

弗兰·克劳斯中信出版社  2016年10月  



【陶舜推荐】重口味的消遣


朋友圈里有个专栏作家推荐了这本漫画书,我完全相信她的品位,立马从她附的豆瓣链接中下了单。拿到手一看,口味真重!我太喜欢!


序言很别致,是一组漫画,画家坦承有些灵感是读者分享给他的。虽然其中很多念头属于美式幽默,但有不少仍是超越国界的,比如我最喜欢的是《妄想85》,那种黑暗之中的恐惧与好奇,不敢看却又很想揭开黑暗中隐藏的秘密,瞬间唤回一种奇妙的童年记忆。


我初中时晚自习回家,需要走过一条长长的三转折阶梯,晚上八九点钟路上没有什么人,我就常常回视,看背后有没有卧着一个惨兮兮的老太婆会握住我的腿踝,这念头使我不敢回头却又忍不住偷偷回头。


《妄想37》画的是:爹妈告诉我,我是从屁股里蹦出来的,所以尽管我是一个男孩,我也总是检查自己的便便,以便确定自己没有制造出任何宝宝。比这更重口味的还有很多篇章,说起来也是在开脑洞,而脑洞的根源在我看来仍是属于文学的——那种细微而绝妙的想象,基于恐惧与没心没肺,所勾画出来的还是心灵的纹路。


我从这些漫画看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也看到了一种渴望——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的渴望。中国画家Tango的《睡不着》画法与这本书类似,不过口味没有这么重。睡不着看看这些画,还是挺放松的。


我也是今年忽然冒出来一个学画画的念头,有一天去看电影的途中,远远见到一名男子在路上“小便”,心中不爽,走近再瞄才发现,原来他握的是手机,低头在那儿看得着迷呢。我当时就想,画成两幅漫画应该挺有意思。


我深秋到奥森游荡,看见那些大树都被涂了1米长的白粉,这可能是防虫用的吧,我却分明觉得像是给这些树穿上了白袜子,十会暖和,也想把这个画出来——能画画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周俊生

资深报人



05 《太平洋大劫杀》 

郭国松 东方出版社 2016年8月 



【周俊生推荐】另一个陌生的中国


这本《太平洋大劫杀》,如果是一本小说,我是不会买下的,因为它讲的故事太残酷。但它是一部非虚构文本,讲述的并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的真实事件,而事件的主人公则是中国人。


“鲁荣渔2682号”远洋捕鱼船——这条伤痕累累的船最终被拖回国内时,33名船员只有11人生还,而这11名船员中有5人被处以极刑,其余6人也领受了从死缓到有期徒刑的各种刑罚,那消失的22位船员或者惨死在凶手的屠刀下,或者被残暴地沉海,或者在逃亡中殒命于大海之中……


这桩惨烈的连环凶杀案,几年前通过媒体报道曾经引起轰动,其情节我已经熟知,对我心灵的击打至今未曾遗忘。事件虽然发生在公海之上,但仍然是中国的事情,然而这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中国。


这条船上的33名船员,当他们开始死亡征程的时候,并没有怀有杀人之念,而是以为找到了一条赚钱之路。但是,在他们远离家人,远离祖国,远离陆地,远离他们原来的生活轨迹以后,他们陷入了极度的迷惘和恐惧,在对渔业公司的不满无从发泄以后,终于开始了疯狂的杀戮。


这是来自中国底层社会的一起极端事件,它同前不久发生在甘肃的杨改兰屠杀亲生子女等一系列恶性事件一样,已经让我们无法洞察。


一个撕裂的中国社会,有幸处于这一端的我们,冷眼看着不幸处于那一端的他们,甚至连向他们投去一瞥都已显得多余。但是,如果我们永远这样冷血,那么处在那一端的他们只会对社会绝望、仇视,并且挥起屠刀。


因此,这一起可怕的事件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血腥,而是在这血腥背后被刻意掩盖着的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压榨,和对他们疾苦的漠视。当我们在温暖的酒店里啃噬着远洋深处的海鲜时,我们可曾想到在这美味的背后,那些远洋捕鱼工人的辛苦劳作?


本书作者郭国松曾经是《南方周末》的调查记者,经过两年多的辛苦奔波,写下了这部非虚构著作。他立志要写一本像美国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纪实小说《冷血》一样的伟大作品,揭出这一起刷新中国航海史暗黑纪录的事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很遗憾,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尽管他的采访很努力,也得到了200万字的全部诉讼材料,但是权力部门把大门堵住以后,他只能束手无策,无法达到卡波特那样的高度。


这也许不能责怪作者,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我们只愿意面对中国的这一端,而不愿意直面中国的另一端。鉴于此,尽管我已经熟知了这起血腥惨案,我仍然买下了这本《太平洋大劫杀》。


我凝视着它深蓝色的封面,犹如进入了大海的深处,它时时在提醒我们,我们的身边还有另一个陌生的中国。





潘真

作家、媒体人



06 《上海记忆》

潘真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潘真自荐】即使逃难在外,也要享受每一天


这是我去年花两个月写出来的书。


接到任务时,发现丛书前三本已编著,我想该有一本远离故纸堆的第一手采访记。这些难民中,后来谁的身份最高?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朋友告诉我,当然是布鲁门撒尔——商而优则仕,官至美国财长;仕而优则学,退休后回到母校普林斯顿研究德国犹太人历史,又出任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馆长。


我决定,就从这一位开始。


我试着通过E-mail采访老布。信是半夜发出的。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打开邮箱,就见到了回信,再细看回信的时间,竟是发信后一小时不到。他认真地一一回复了我的提问。上海的犹太研究专家不敢相信,“这老头一般不回信的!”嘿嘿,我没透露,是儿子帮忙改的英文信,我哪写得出如此地道、文雅的英文。


听说星散于世界各地的“上海犹太人”聚在一个叫“黄包车”的网站,分享上海故事和老照片。我设法要到了网站创办人雷内的邮箱,邮件来去,挖出其中不少感人细节,比如黄昏的游船上,耄耋犹太老人们聚在一起,吟唱当年的中文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


上海图书馆请以色列建筑设计师渡堂海来演讲,我得知他祖父母是“上海犹太人”,他母亲就出生在上海,便跑去采访。老渡最出名的代表作是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他当时正设计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


……


就这样,一边找线索、一边采访、一边写,忙过了上海最炎热的季节。


对了,封面长得有点小问题:丛书名的字号大过书名了。嗯,衬在字后的老照片,是犹太难民在上海“隔都”开的白马咖啡馆。犹太人多热爱生活啊,即使逃难在外,也要享受每一天。


当然,我不会漏写咖啡氤氲里的爱情故事。




更多书单


张明扬:美国立国先贤们的相爱相杀

绿茶:一场“用图书解放欧洲”的战争

魏武挥:互联网对美国来说,已经不是最重要

朱大可:新的政治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崇拜物

冯雪梅:两个英国天才作家的相遇

方韶毅:读书救了我们

张闳:我们这些操持汉语的人早已无家可归

鄢烈山:他给雷震立了一个文字的铜像

姚峥华:纳粹之恶不仅仅在历史中

连清川:唯有读书,才配思想

侯虹斌:细节,才是历史的血肉

西坡:比《罗马人的故事》更好看的书



激荡思想 · 追求真知

公众号ID:bingchuansx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