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3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走吧!没有年终奖的单位待着干嘛?丨冰川观察

2017-01-23 佘宗明 冰川思想库

基本上,年终奖的多少,可被视作某个行业、企业整体景气程度的风向标。



又到了年终,又到了公司CEO、COO、CFO、CTO、CIO和各单位领导们大规模撒鸡汤和打鸡血的时间了。


鸡血是靠砸年终奖砸出来的。


对员工们来讲,年会上兜售理想、情怀、初心固然好,可年关时节就指着年终奖来开启“兆丰年”的意头呢,所以“能砸钱就别来虚的”。年终奖到位了,员工鸡血也就满槽了。


而年终奖羞涩至寒碜的单位,大抵就鸡汤“产能过剩”。“年终奖不够鸡汤来凑”的守恒定律总是颠扑不破,有些老板就差把心思写在脸上了:咱年终奖没有可咱鸡汤管饱啊。


所以每年年底,都是“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年轻要朝前看,别总朝钱看”之类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输出的旺季。


老板们备好了一锅的鸡汤,有些员工也被灌得微醺:“要年终奖”简直是苟且,“向理想看齐”才是诗和远方嘛。



不过随着“一切不以发年终奖为前提的鸡汤都是耍流氓”观念的深入人心,现在老总们忽悠的“被采信成本”也越来越高了。


年终奖齐整了才是硬道理,不然那些每月工资如“白领”的白领们过年回到老家,还咋跟七大姑八大婆交差?还怎么在同学聚会上抬起头来?


不是有句话说嘛:“年终奖锁定了我们过年的姿势”。


年终奖的“社交属性”和阶层分化表征


对人们来说,年终奖早就承载了“社交属性”,而不只是冷暖自知的个人待遇问题——时下的社交有两个重要质素:可刷的存在感与吐槽。


年终奖就很容易成为朋友圈刷屏话题,成为同学间冷场时打开话匣子的由头:“咱们老板太抠了,年终奖才发个电饭锅”“我们部门Leader也是”……这么一来,共同语言就有了。


但当年终奖成为社交议题时,它也就无可避免成为攀比题材。


就跟薪酬福利那样,年终奖也会以行业、企业为界别,呈现出严重的分化:在“几人欢喜几人愁”背后,阶层差距也会透过年终奖多寡浮出来——基本上,年终奖的多少,可被视作某个行业、企业整体景气程度的风向标。


▲金融行业白领的年终奖平均值最高(数据来源:新华网)


有报道说,今年平安银行有职员年终奖只拿到1.5元(你没看错,就是1.5元),听起来对人们还挺具安慰效果的。可别忘了,这并非什么行业普遍情况,更别忘了,《2016年白领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国企的白领年终奖满意度水平最高,其次是外商独资企业,民企白领则最低。


人家就算年终奖回调,也是从金字塔顶尖往下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局面已然难改。他们的年终奖缩水了,也还是“别人家的年终奖”。


这类“别人家的年终奖”,通常就存在于大型国企或大的互联网企业,“壕”礼包括大把现金、汽车、出国游之类;与之对应的,则是“奇葩”年终奖,什么馒头啊、彩票啊、抽纸啊等等。


尽管多数人的年终奖介于二者之间,可横向对比、纵向比对总少不了,到头来,发苹果七代和发七袋苹果中间,也总横亘着一道沟。


当年终奖只拿到净化器的人吐槽时,年终奖只有馒头的人要哭了;当年终奖只有馒头的人哭时,那些年终奖只有“一大碗鸡汤”的人,或许嘴角还残留刚吐的一升血;当年终奖唯有鸡汤的人在气得吐血时,那些只有“年终”没有“奖”反倒还要被倒扣钱的,估计正在天台上排队。


在比惨链条上,比到最后,结果可能就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没有年终奖的单位还值得待吗


一般情况下,不发年终奖的背后,若不是企业盈利水平问题,那就是老板人品问题了。


去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实业和互联网行业生存都挺艰难,很多行业、企业年终奖也“跌声一片”。


而年终奖注定会成为人员流动的潜在市场指挥棒,不景气的行业、企业,自然也是人员流出的高发地。


可还有些企业,不是差钱,是差发钱的魄力,只不过打了个“缺钱”的名义——公司层面对员工“哭穷”,却不影响高管乃至中层们分红分利分到手软。



待遇福利是留住人力资源红利的核心,可对有些企业管理者来说,基层员工并不在他们要留住的“人力资源”之列,而是话语权上的弱者。


没话语权,在劳资博弈格局中自然也就居于弱势。这就跟某些员工维护带薪休假权益,没准维到最后,“不好意思,你被炒鱿鱼了”。


现实中,企业在发放年终奖问题上有着充分自主权,而在“资强劳弱”的语境中,这自主权更多的是由管理层单方宰制。


看上去,在年终奖是否发放和发多少上,员工确实没有跟管理者讨价还价的议价空间,但其实员工和企业还有“最后通牒博弈”,只不过博弈场域从年终奖本身,转向了“走或留”的关联选择上。


最后通牒博弈”,指的是两方博弈中总会有个度会让一方“火冒三丈”,超出其接受底限,这也会促使博弈努力被维持在这个限度以内,却又向其靠近。


企业和员工之间围绕福利待遇、假期权利等问题的博弈,也会无时无刻不存在。尽管很多企业方极为强势,但超出那个限度,也会让员工忍无可忍,采取最后的博弈手段——辞职,乃至更激烈的抗争。


所以每年年后,都是辞职的高峰期,而年终奖又往往是极其重要的诱因。“抗争不了总走得了”,是“惹不起总躲得起”转译后的博弈策略。


▲年终奖是引起部分人跳槽的诱因(数据来源:新华网)


为确保人力资源的连续性,那些大企业非但会给员工可观的年终奖,还会给13薪乃至更多,特别是那些科技公司,通常都会以此作为延揽人才的核心优势。


许多舍不得发年终奖的企业,并不注重对员工忠诚度的涵养,员工走就走了,大不了再招。它们要的就是对“廉价劳工”竭泽而渔式榨干,并节省人力成本。


但事实证明,这些企业没有哪个能做大的。被人才策略框定的企业视野,决定了它们的行而不远。


因而,也奉劝许多人:走吧,有些没有年终奖的单位不值得眷念,而那些不尊重“人”的企业通常也不太行。




佘宗明

媒体评论员



最近更新


“打车难”重现街头,所有人正在为网约车新政买单 


早在离开之前,奥巴马就已经是悲伤的段子手 


一个“农民工”的历史写作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朗普 



做最好的综合性思想平台

公众号ID:bingchuansx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