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正在撤离?供应链外迁?在华跨国化工企业:不存在的!
最近,
在疫情带来的全球危机下,
听闻外媒出现“产业链去中国化”
“将供应链搬出中国”等
之类的报道。
“啊?有这回事?”
商务部回应:
许多跨国公司正考虑
在中国扩张产业链
6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中国没有出现外资撤离、产业链供应链外迁的情况。
相反,我们注意到,由于中国稳定的营商环境、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许多跨国公司正考虑在中国扩张产业链。
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
中国优势难以替代
毋庸置疑,疫情确实在对企业的供应链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全球供应链布局可能出现两种趋势:
一方面,某些经济体将更加重视自身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导致供应链区域化集聚;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为分散风险,会更加重视对供应链实施多元化布局。
一些供应链的调整已经开始。据外媒报道,从座椅皮革到仪表盘显示芯片的汽车供应链中,已有59%的贸易在区域内进行。
但部分行业供应链出现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中地位不保!
▲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场景
图源:中新社
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已难以被其他国家替代。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全球所有行业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首席代表武雅斌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此情况下,要想将制造或采购完全转移到中国境外,形成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难度很大”。
他指出,从中长期来看,一国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有二,一是营商环境,二是该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中国在这两方面的优势并没有被疫情改变,反而有所强化。
“因此,外企有可能在中国以外设立补充生产制造基地以分散风险,但不会鲁莽撤出中国。”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外企之所以在中国投资,主要是看重中国庞大的市场。用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话说,对这类企业而言,为了能尽可能快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把生产环节留在中国是最划算的选择。
把采购转移到中国境外也同样不现实。此前,不少美国企业就表示,很难找到像中国企业这样能够同时满足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要求的供货商。
美国饰品协会主席Karen Giberson就说,在这个领域,其他国家都没有办法替代或者和中国的产品竞争,他们“真的没有太多选项”。
跨国化工企业:
热情不减,信心坚定
当前,在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支持下,
跨国化企纷纷积极推进在华项目。
那么,他们如何看待2020年的中国市场?
今年在中国的发展规划如何呢?
亨斯迈公司表示,突发疫情事件必然给亨斯迈的短期运营带来影响,但亨斯迈持续深化在华投资的信心从未改变。
继2019年亨斯迈集团亚太地区总部正式落户上海之后,2020年亨斯迈在天津设立的工厂也将落成投产,这一系列大事件都印证着亨斯迈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根植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 图源:亨斯迈中国
巴斯夫表示,中国目前是巴斯夫继德国、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是巴斯夫业务发展的主要增长市场,也是巴斯夫实现长期盈利增长的重要市场。巴斯夫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保持信心。
巴斯夫将继续扎根中国,与客户、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合作,不断进行投资、生产与创新,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实现共同增长。
5月30日,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的首批装置正式在广东湛江打桩开建,这一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的项目,正式步入土建阶段。项目首批装置将生产工程塑料及热塑性聚氨酯,从而满足华南地区及整个亚洲市场多个增长行业的客户需求。
康宁中国表示:“2020年是康宁进入中国的第40个年头。这40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投资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充满信心。康宁全球今年重要的投资项目都在中国。我们会继续在正确的时间执行正确的战略,保持我们在全球的优势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 康宁(海南)光通信有限公司
图源:康宁Corning
“中国政府对‘新基建’的加速布局,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动能,也将为特种化工市场带来新机遇。”赢创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表示。
“目前,赢创对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投资额已高达7亿欧元,对研发中心的投资也已达近5000万欧元。2021年,赢创位于中国首座气相法二氧化硅工厂将按计划在江苏镇江建成投产。这些都印证着赢创立足中国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瓦克表示:“面对机遇与挑战,瓦克将继续提升本土研发能力。未来,瓦克将利用上海研发中心,进一步开发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与应用,跟随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产业升级的脚步,在中国继续发展。”
▲ 智能化改造后的瓦克HDK®包装车间实现了包括机器人智能化码垛在内的全流程自动化。图源:瓦克化学中国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中国总裁蒋惟明表示:“中国社会的现阶段发展水平和稳定的供应链使其对于大型外资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长期看,可期待的消费市场和寻求转型升级的营商环境仍为外商投资首选。
帝斯曼集团对于中国市场,始终充满信心,并将继续凭借在营养和材料领域的专长,以创新科技来提供市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的客户、员工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
▲ 图源:帝斯曼中国
除了化工企业,
很多外资涉化供应商也纷纷表示,
看好中国市场!
👇👇👇
4月29日,施耐德电气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厦门市湖里区签订协议,计划向当地新增投资,用于本地研发,打造先进生产线,生产新一代数字化绿色电气产品。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中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表示,施耐德电气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33年,中国已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
▲ 图源:施耐德电气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霍尼韦尔UOP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刘茂树表示:“中国是霍尼韦尔全球拓展战略蓝图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世界经济备受挑战,但我们始终相信中国石化行业的力量,也坚信中国经济的韧性。”
▲ 图源:霍尼韦尔
“外资撤离中国”?
外资塑企:
科莱恩中国区总裁王安廷表示:“我们不会有撤资计划。科莱恩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这一点不会因新冠疫情而改变。
过去数年,我们一直在逐步扩大在华印迹,包括新工厂、合资企业、并购以及计划于2020年投入运营的位于上海的科莱恩一体化园区 - 我们的地区运营总部和区域研发中心。”
▲ 图源:科莱恩方程式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表示:“中国已成为科思创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视其为本土市场。2019年,科思创中国的销售额为25亿欧元,占集团销售额约20%。截至2019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总额已超过36亿欧元。
科思创对中国的投资是长期的,我们也看到由中国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等趋势带来的对高科技塑料的长期需求以及新的需求,因此科思创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不会改变。”
▲ 科思创聚合物科研开发中心
图源:科思创在中国
索尔维公司表示:“索尔维在华发展几十年,始终看好中国市场,不会有撤资计划。在华发展40年间,索尔维始终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为中国市场和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019年,索尔维宣布增加常熟工厂PVDF的产能,以满足包括锂电池市场在内的各个市场对于PVDF不断增长的需求。索尔维指出,这些投资都是索尔维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承诺的具体体现。
▲ 图源: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
陶氏公司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政府事务总经理徐旸表示:“中国是陶氏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是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我们在江苏省保持着18个月落地一个新项目的投资记录,前不久还与当地政府签署了未来5年投资3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这些举措既体现了我们对中国的承诺和信心。”
▲ 3月23日,陶氏公司与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签署合作备忘录
图源:中国化工报
朗盛化学亚太区总裁钱明诚表示:“不管世界宏观环境如何变化,中国 - 这一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都将是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朗盛在中国扩大发展的心始终坚定不移。
2020年对于朗盛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尽管新冠疫情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我们仍将继续执行公司在本地区的发展战略。”
▲ 朗盛(常州)有限公司高性能材料工厂
图源:朗盛中国
奥升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吴贤亮表示:“疫情只是在短期内造成影响。不能因为疫情而影响我们的长期发展规划。当然,针对一些客户的短期需求,我们会做一些调整,但我们长期的战略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对亚洲,对中国的投资计划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
▲ 图源:奥升德官网
博世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董事泰瑞来表示,博世致力于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承诺不变。
“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加大投资和创新,无锡建立的博世中国软件中心已经启动,与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也刚刚达成。”据透露,博世在中国的人工智能研发,将成为博世集团的全球支撑,将特别组建一支人工智能团队,并率先在上海、无锡的工厂中实现应用,推动自动驾驶快速落地。
▲ 图源:博世资讯小助手
资料综合自:中国化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上观新闻
往期推荐
税与“新基建”有啥关系?给珠峰“量身高”的企业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