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关怀体系与时间银行的原型(中)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阅读与转发,即日起本公众号平台与陆氏药膳将发起一系列活动以回馈各位粉丝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参与方式:
1、在文章底部留言
2、获取您的朋友对您的留言点赞
3、超8个❤,即可获得奖品。
赶快去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点评吧!!!
这次我们的奖品是:
承接上文:社区关怀体系与时间银行的原型(上)
社区关怀体系与时间银行的原型(中)
徐伟昀 2019/06/03
【摘要】本文所说的“社区关怀”体系,是指缘起于人类文化中,建立在公平、信任与义务关系下,“历史、文化、社会情境”的社区互惠网络。
三、社区关怀(本地化)的一些考据
传统经济学中,使用市场概念来追溯传统文化,将所谓“经济现象”界定为围绕稀少资源所展开的争夺,把权利仅仅看作分配的斗争或局部利益的分化。与此相反的看法认为,“经济现象”是由社会总体的结构化过程中所分配的资源,是原有结构中的“机制”所引起之作用;所有社会都有物质匮乏可能性的发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当物质状态不在场时,人与人之间发展出的互惠关系。
同样的,“区域现象”也出现类似的误解。1960年代的“新地理学”受到社会科学引入的定量方法的强烈影响,“时间地理学”促使经验研究者更加留心互动过程的各种情境因素,研究者将这些因素和行动者活动经过的物理特征联系在一起,而发展了日常生活是一系列相互交织的时空路径之观念,也提供了一种标记并分析社会再生产模式的方法。使用一些更抽象的空间形式模型来取代地理学中的本地化概念。这是一种误入歧途,应该是将“本地化”理解为──排除某种空间的概念,并将之表述为:“各种情境在时空流动中的聚集”(作者称之为空间意象)。这种观点将会有利于我们彻底去除那些认为“社区实体”就是一个具有明确划分边界的、轮廓鲜明、普遍化和固定不变、而从外部给予的整体性假设。
美国城市社会学家帕克(Park, Rober, 1936)指出,采取一种形式主义的空间观念,他偏重某种客观主义的立场并认为:“如果我们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简化为空间关系”,即可设想“有可能采取物理科学的基本逻辑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在更早的研究中,帕克强调应该将街区看成是一种文化情境的特殊现象,是作为独特的社会特征和生活方式而显现的。在考察社区特质时,平庸的研究者经常受到“逻辑性”的抽象化思维所误导,他们经常发生的错误在于:如果现代社区生活只是体现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和特定的照顾活动式样时,那么它和“本地的”社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和所有的“资本主义”类型的工业社会同源的,“本地化”的研究可能变成为美国或英国,甚至是法国式的“本地化”。
本地(社区)关怀系统之内的互惠关系,是以系统结构作为中介与结果,由结构本身反复组织起来的行动不断卷入互惠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跨越时空延展开来而形成了结构特征、规则与资源,作为记忆的痕迹,作为一种本地认知能力的生物基础,具体展现在互惠行动,形成本地行动非正式制度化的特征。
必须同时了解“特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连续不断地与位于特定时空中的行动、知识累积之后,并与具体个人的生命历程发生关系的”。所谓的“位置感”(sense of place),由具体社会结构的二重性、日常路径和生命周期之间的辩证关系。“本地化”既体现了个人生平的连续性,也必须体现制度生产的连续性,在两者连续性的体现中,维持本体安全才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显现于它在个人生命和场所之间建立的各种连带,以及日常生活场景所孕育和强化的认同感。
四、“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出现在1940年代后期,由公共部门正式介入社区照顾服务的生产与供给。19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让社会福利的信心开始动摇,某些人认为社会福利体系削弱了个人主动进取与自立创新的精神。
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张:由市场引导的福利增长不应被视为社会救济,而应当被理解为“新管理主义”(new managerialism)下的市场操作,让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创造奇迹。于是西方福利体系响应了“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的省思,倡导去制度化(de- institutionalisation)以追求正常化的社区照顾服务体系的变革。
另一方面,到了20世纪末,社会变迁中所产生新的需求和新的风险来源,西方福利国家的财务面临日益困窘的状况,没有足够的财源继续推动新的社会福利政策。纪登斯(Giddens, 1997)提出了“第三条路”,非营利组织NPO成为福利转型的一个焦点。
西方新自由主义在第三条路的推波助澜下,由公部门提供的传统福利服务,逐渐开始混合以委托第三部门、私部门的补充形式。这种混合着市场私部门、非营利组织的第三部门,以及家庭亲友的非正式部门,共同提供服务的多元途径,被称为“混合经济的福利”(the mixed economy of welfare)、“公私部门合伙”(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和“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第三条路强调以非营利组织的扩展来补充社会福利的不足,并且加入某些市场元素,例如竞争机制、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资本累积等。
西方新福利一改原先只谈生产和分配的简单形式(保障机制中没有消费,只有分配),加入了参与、共享和互助原则,而这转变使得运用“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议题。社区关怀从社会现有网络中“互惠关系”的义务、信任与社会规范等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共同的价值与信仰,从人们日常生活脉络中,找寻社区运作的实践机制。
第三条路的社区关怀体系是一个建构在“信任”基础之上,连结个人、家庭、自愿组织的社区互惠网络。包含了3个主要元素(社区跟家庭特质并不相同,另文介绍):
n 道德、义务与规范;
n 信任(trust)的价值;
n 本地自愿组织。
作者微信号:jack556777
【作者简介】:
徐伟昀 台北市人。
台北大学 老年社会学硕士。
【现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理事
弘孝康养产业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主要经历】:
1987年 台湾财团法人广恩老人养护中心 创始人 (台湾第一家民办养老机构)
1991年 台湾财团法人国泰老人长期照顾中心 副董事长
2000年 台湾省咨议会 研究员
2002年 台湾五股老年公寓 首席执行官
2002年 台湾广福居家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07年 上海吉祥投资控股集团 养生酒店事业 总经理
2012年 湖北同济堂投资控股公司 养老产业管理 总经理
2014年 海航优联健康集团Unicare 医养项目负责人
2017年 广州越秀地产 老龄地产运营 高级谘询顾问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