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院的孤单:“害怕自己在房间”的吴奶奶

养老关切你我他→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阅读与转发,即日起本公众号平台与陆氏药膳将发起一系列活动以回馈各位粉丝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参与方式:

1、在文章底部留言

2、获取您的朋友对您的留言点赞

3、超8个❤,即可获得奖品。

赶快去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点评吧!!!

这次我们的奖品是:


认知症往往不单是给病人自己带来痛苦,由于老人会伴随各种的问题行为,家属们也在承担着照顾压力同时承担着各种精神压力。而在精力了从耐心、厌烦、冲突,甚至恐惧的各种负面压力后,很多家属不得已选择将老人送往养老院或医院。而作为家中的“问题源头”的认知症老人,到了养老院又会面临怎样的情况?今天要和大家说到的吴奶奶就是我们在养老院接手的这样一位病人。


在我们疗护的大部分案例中,都是居家上门提供服务的,但的确有一些老人,因为家庭中的各种原因被送到了养老院进行照顾,而家属们依然希望老人能得到最好的身心疗护,所以拜托我们定期前往养老院给老人进行认知症干预


吴奶奶就是这样一位住在养老院的认知症老人。吴奶奶今年92岁了,这个岁数在中国应该算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年纪,往往是福寿满堂的象征,家中的老祖宗。



但吴奶奶5年前患上了认知症,目前已经是中期,而因为早期家人也未重视,目前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情绪方面的负面行为


家人找到我们时也是非常焦急,告诉我们老人之前在家就会无故喊叫发脾气,严重时候还会打人。因此让家中的人都非常紧张,尤其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同时老人小便频繁,夜间甚至会刚去过厕所,躺下又起来要去,本来帮助照顾的家人也还在上班,这样的照顾压力让全家的生活都收到了影响。


因此全家商量后,决定帮老人找一个养老院,那里自然环境相对更好,对老人的照顾也更全面,同时也利于家中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但老人到了之后依然喊叫、暴怒甚至打人,甚至变得更加严重,养老院的护工很尽职,受了不少委屈,也不敢束缚老人,更怕她会弄伤自己,每次发作就只得给家人打电话,让家属过去一起帮助安抚。对方也提出来如果老人一直情绪有问题,无法提供照顾。



与家属一起来到老人居住的养老院后,疗护师见到了吴奶奶,92岁的老人身体依然结实,自己走路站立都没问题,语言虽然逻辑有些混乱,但听力和表达都可以,而且能清晰明白对方的意思,证明之前家属和养老院都照顾得非常好。


但老人见到生人严重透着怀疑和戒备的目光,身体明显也有防范的感觉。在让家属帮助介绍和引荐后,疗护师尝试通过谈话与老人建立信任关系,并和养老院打好招呼,每天都会来一次,陪伴吴奶奶一小时。


随着半个月过去,老人已经开始接受了疗护师,会认出她,每次看到都变得高兴。而疗护师通过耐心地与老人谈话,也逐渐开始了解对方的人生经历,知道如何谈老人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她回忆话题中当时的情景,并会在她的叙述中鼓励她,夸奖她,引导老人锻炼巩固远期记忆力


在一次老人情绪非常好的时候,甚至兴致勃勃的谈起了自己当年在农村当选劳动模范,坐卡车去其他村巡回演讲,那是她人生印象深刻和自豪的一天,在那次谈话过程中,她非常高兴,在全程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一次没有提出要去厕所。


其实,针对老人上厕所的问题,疗护师一开始就和家属了解了老人的病情记录,并通过询问和观察,发现老人的身体并没有生理疾病和其他问题,频繁提出上厕所更多的是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影响,每当老人感到不自在、紧张、难过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就会提出上厕所,而在这次干预中老人投入其中,有趣的话题转移了她的注意力,也就不会再提出要求。


同时,疗护师还发现,老人“害怕一个人在房间”,每当家属或疗护师因为事情需要离开老人房间时,老人就会体现出紧张情绪,或者说要去厕所,有时候还会跟出来。


这其实是老人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一种体现。包括以前在家中,老人经常在夜里要求上厕所,并不一定是她真的想去厕所,而是因为每次她这样说就会有人过去陪她下床一起去厕所,她想要的是有人陪伴的安全感


或许是夜里醒来发现自己在屋里,或许是到了要睡觉的时候大家各自回屋,这时老人弄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周围看不到熟悉的人,就会变得害怕。而这种害怕会让她大声喊叫,或者引发她的幻觉,又或者会被表现为说要去厕所


而被送到养老院,虽然从家属的角度是因为老人的各种行为的无奈选择,但对于老人自己来说,她的这种不安全感反而被加重了,因此也变得更加频繁体现出问题行为。


随着疗护师与吴奶奶的谈话疗法,老人的情绪也开始一天天变得改善,在接触中,疗护师敏锐的发现老人特别喜欢读有文字的内容、写字,尤其对这方面的活动特别愿意配合,所以专门找了一位书法比较好的同事,给老人制作了一套与她人生经历的词汇词语卡片,每次与老人一起读、写这些卡片时,老人情绪会得到变得开朗,这也同时会锻炼她的五感和记忆,并通用这些卡片上的词汇引导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刺激大脑强化远期记忆



随着与吴奶奶的熟悉,疗护师也会在每次干预中适时的调整干预方法,比如老人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干预疗护中就会更多的使用认可疗法,谈话疗法,根据情况增加些认知活动


适当的疗护方案让老人在干预过程中始终愿意配合,很少发脾气。偶尔遇到老人抵触,不配合干预,就需要疗护师暂时对她表示认同,认可理解她的行为情绪,慢慢地让她放下防备芥蒂,待情绪慢慢好转,再进行其它干预活动


而针对吴奶奶的照顾者,疗护师在每次干预之余时也会指导他们,通过解释让对方理解老人发生各种反应时的心理情况,解决一些困扰照顾者的难题,比如老人缺乏安全感,时刻需要人在身边陪伴,当有事必须外出时,要耐心的告知离开原因,而不是像对一般人一样直接走开。同时离开的时间不要太长,也就不会激起她的情绪反应


平时最好将她的房门打开,让她能看到走廊不远处值班的护工,避免让她有孤独恐惧感。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她格外尊重,否则哪怕一些对于普通人的正常行为,都可能让她觉得没有得到尊敬而发脾气。在她提出要去洗手间时候可以先和她商量,是否可以过一会儿再去,并陪她在床边坐一会儿,有时她就不会要求再去了。


通过在养老院持续半年左右的疗护,老人认知症情况始终比较平稳,尿频和情绪问题也有改善,与医院护工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没有那么紧张。


家属们给老人送往养老院往往是因为无奈,因为老人的行为已经干扰了其他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但其实从老人角度来看,这或许不是最佳的方式,因为他的问题其实没有解决,只是不需要家人面对了。而在养老院因为他的不良行为,可能也无法得到最好的理解与照顾。


很多认知症老人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行为背后,其实往往是他们情绪和情感的表达,而家属因为照顾的压力往往会忽视掉这些情感需求,挤压的情感需求进一步刺激了老人的情绪,让他们容易出现问题行为。而一些耐心、细致再配合上专业的经验往往能帮助家庭更加的管理好老人,回归正常生活节奏。


更多推荐
老龄化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去年减少470万
5G还没来,老年机先“退休”?
大城市养老一床难求?看看这些城市如何破解养老难
值得借鉴!为了照护好失智老人,这两家养老机构的做法令人称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