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讲座精彩摘录

养老关切你我他→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招生介绍详见: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开班啦!!!

点击 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周海宏,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2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音乐心理学》、《音乐学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赏析》等课程。

  1998年以《音乐何需懂》为总题,发表系列文章12篇指出以往音乐普及工作中存在的音乐美学认识误区,引起音乐界广泛关注;提出的“关怀强迫症”、“成就焦虑”等概念产生广泛影响。

  近年来致力于严肃音乐普及工作,经常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中组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等高校、各大部委、企业等等举行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衢州。

  我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还是一个普及音乐的爱好者。心存一个梦想,希望欣赏音乐的人能够像喝白酒、看足球的人一样多,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能把音乐作为一生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所以首先感谢衢州的朋友们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我估计大家一听是音乐讲座,脑子里十有八九都出现过“不懂”这两个字

  中国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俞伯牙的人,弹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来了一个樵夫钟子期,见他弹琴张嘴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俞伯牙非常惊讶,因为他心里就是想表现高山,一下子被人听出来了。俞伯牙想,我再来一段,表现流水。钟子期一听就说:“洋洋兮若流水。”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什么意思,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钟子期就死了,之后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都没有人能听懂。俞伯牙非常伤心,伤心到极点就把琴摔了,发誓终生不再演奏。“既然没有人能够听懂我的音乐,我还为谁弹琴呢?”留下了一段“知音千古难觅”的佳话,于是有了“高山流水”及“知音”这两个词语。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一晃人类文明过了两千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听不懂音乐这件事好像就一点儿都没变。两千年前俞伯牙找不到知音,两千年后还有很多人觉得音乐这玩意儿高深难懂,不知道该怎么欣赏。我估计大家一听是音乐讲座,并且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来讲,大家脑子里十有八九都出现过“不懂”这两个字。

  为什么音乐这么难懂呢?我今天的讲座题目是《走进音乐的世界》,屏幕下面的小标题表明了我的决心:“欣赏严肃音乐一次通”——通过今天这次讲座,把大家带到音乐的世界里面去,帮大家把不懂音乐的困惑一扫而空。

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就是从来不敢告诉大伙儿事实,其实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音乐

  音乐何需懂?

  好多朋友一看这个标题都惊讶,心想我们本来是想通过在这里听周老师讲完以后就懂音乐了,怎么屏幕上打出这个标题来?

  我想就此谈谈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听不懂音乐。

  我从小学钢琴,有一次经历,终身难忘。

  那一年我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有一天我练了《夕阳箫鼓》的曲子(即《春江花月夜》)。我正在练琴时,父亲来到我旁边,他说,“这个曲子你弹了这么久,你给我说说,这里哪个地方表现了春、江、花、月、夜?”哎哟,当时急得我涨了个大红脸,什么都答不上来。父亲非常不满意,“哼,还学钢琴呢,连自己弹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叫什么钢琴专业?”小时候,我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听到别人说这个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结果父亲回头又说了一句话,“以前光听说对牛弹琴,没想到牛也弹琴!”

  当时,我真得是非常难受。

  大家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千年,可谓妇孺皆知。但是放在音乐里面来讲,它不是一个普通故事,在这个故事后面蕴含着一个审美观念,这个观念告诉我们,在音乐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你听不出来,说不出来,就说明你不懂音乐、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所以,当一个人说“我不懂音乐”时,第一层意思就是指不知道音乐表现的是什么。

  为什么音乐就这么难懂呢?两千年前俞伯牙找不着知音,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听不懂音乐。在座的听不出来,其实我学了多年钢琴有时连自己弹的曲子是什么意思也听不出来,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多年。特别是我刚上中央音乐学院头两年,脑袋上扣了一个大帽子以后,一度搞得我非常苦恼。直到我在学校上了一门《音乐美学》的课,老师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使我有了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

  音乐这门艺术是由声音构成的,它最基本的材料音响就具有以下两个基本属性:第一个没有视觉性,“当”地一声,长的、短的、圆的、扁的?它本身是一个听觉的信号,声音的感受并不包含视觉的信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音乐不能传达视觉形象。我现在说话的声音也是声音,我说“桌子、椅子”,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人类语言的声音是一个符号,“桌子”这样的声音就代表了某个东西。但是音乐的声音不是任何代号,哆、口来、咪没有语义性,它不是一个语言的概念,所以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音乐的声音材料的基本属性是客观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顺理成章的。我告诉大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那些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音乐。

  这一点,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就是从来不敢告诉大伙儿事实。我问一个学生,他现在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老师了,我问他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一听说你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就问你的音乐表现了什么?他说这种情况太多了。我说,你听得出来吗?他说,我根本什么都听不出来。我说,那你怎么办?他说,我必须得瞎编啊,要不多丢人啊?可见这种压力之大。

  在“高山流水”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后面,所蕴含的审美观念给我们每个人都造成了压力,什么压力呢?我概括为视觉性、语义性内容,视觉性就是形象、场景,语义性比如说是思想、哲理。但是音乐艺术、声音材料的基本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那方面的内容,主观上想听懂,客观上实际表现不了。这就是为什么音乐那么难懂。

面对音乐作品,大家只需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的美。别管什么“懂”、“不懂”之事

  面对音乐作品,你也听不懂,我也听不懂,难道我们之间没有区别了吗?我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这里又有一个我们圈内人人都知道,却从来不告诉大伙儿的事实。实际上搞音乐的和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时,往往并不在乎懂不懂的事,用我的话说是“较少依赖于内容解说”。比如一般人去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一听是严肃音乐,什么都听不出来,觉得严肃音乐高深难懂,没法儿欣赏就不听了。可是我们这帮搞音乐的就不一样了,一听和大家一样,也是什么都听不出来,可是我们接着往下听。在座的听不懂不听,我们听不懂也听,这就是我们的区别。

  所以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没有必要非要听出形象、哲理等等东西,用我的话说“我们没有必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内容解说音乐”。这可能是大家以前很少听到的观点。我认为,在音乐中寻求形象、场景、思想、哲理等等东西,是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欣赏音乐,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给人们欣赏音乐构成了很大障碍。

  “要听懂”,这样一个纸一样薄的、一捅就破的概念,把很多人挡在了音乐大门之外。之所以形成多数人普遍认为音乐高深难懂的局面,我觉得除了历史故事影响实在是太大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我国进行的音乐普及、教育工作,“基本上都以乐曲解说为核心”。

  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很简单,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我来到这里,提出一个口号“音乐何须懂”,所以面对音乐作品,大家只需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的美。别管什么“懂”、“不懂”之事。

  放松地听,就像听轻音乐一样。尽情地想,让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音乐最后的生成过程

  音乐理解何需正确。

  经常有人问我,周老师,这首曲子给我这种感觉,你说我理解得对不?我自己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听一首曲子,好不容易有点儿感觉了,又担心自己理解得不对,最后对一下乐曲解说,十有八九对不上。

  可事实却是,绝大多数乐曲解说,都包含了很多解说者个人主观想象的成分,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只要是音乐内容的解说,跑不了写解说的人编的成分,不是他自己编的,就是他找别人一起编的。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干过这活。我甚至还要告诉大家,许多作品的标题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不是作曲家本人给的。

  我一直强调“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是因为“要听懂”、“要正确的理解”这样的要求,给我们听众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使我们在音乐的大门之外不敢进入,老想听懂,结果妨碍了本来有可能享受到的纯听觉之美。“怕理解错误”束缚了我们,想象力无法展开。一听说“理解不对”,又产生了挫折和沮丧感。你想,有这么多障碍,你还怎么可能去热爱这门艺术。

  我认为,在音乐欣赏当中,体验重于理解,体验个人感受重于理解别人的意图。听不出来、理解得不对,无所谓,重要是“你觉得音乐好听,听得舒服,在音乐当中有你发自内心的感受”,这才是音乐审美活动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给大家以下两个建议:第一,放松地听,就像听轻音乐一样。

  第二,尽情地想,让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音乐最后的生成过程。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这样如此细腻、丰富、微妙、动态、即时地表现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感动。音乐是从心灵射向心灵的语言,无须言语,直达人类内心的深处,言说语言无法言说之物。音乐也是语言终止的地方,是一种情绪的艺术。

  还可以这样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音乐何需懂?就像听轻音乐那样听,不要有理解负担。

  第二,音乐理解何需正确?想到哪儿就是哪儿,也可以把自己的感觉放进去。

  第三,实在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了,也不是我没有音乐细胞,而是他写得不像。

  对于感性的素质,人们还没有起码的概念

  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办公室的一个电话转接器,声音非常难听。这么难听的产品是工程师设计的,工程师觉得挺好给厂长看,厂长觉得挺好就生产,我们员工觉得挺好就买回来用,用了一年多,那天我把它录下来了,在这里放给大家听。

  大家想,一个如此拙劣的产品,从最初的设计者开始,穿过了所有人耳朵的检验,最终走到了我们用户手里,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全社会普遍感觉麻木。

  现如今,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在于经济和科技方面,还在于我们国民对环境的感性质量缺少要求。我们的国民是不太重视感性质量的,那么是不是因为在很多国民身上缺少了一种素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到底是什么的素质差?我把这种素质具体地、明确地称之为——感性的素质。

  什么是感性的素质?

  首先感性能力强,有感觉,不麻木;其次感性要求高,他追求美好的感觉,不能容忍恶劣的感觉。现在大家都在谈素质,领导的素质、员工的素质、国民的素质,我认为做一个完善的人,我们必须要同时拥有以下三种素质,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和母亲,你们必须要培养我们的后代以下三种素质,缺一不可。

  第一,理性的素质。我们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征服世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竞争的过程中,征服自然、战胜他人成为强者,需要的这种素质。一个理性不发达的人,他一无所长,他是弱者,会被淘汰。

  第二,情感的素质。人类要创造友爱、关心、和谐的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体验人间的温暖,在事业发展中获得群体的支援和帮助,需要这样的素质,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他没有朋友,关键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他。

  第三,感性的素质。我们美化世界,创造优秀的文化艺术,体验人生的幸福和美好需要这种素质,没有这种素质,生活会枯燥乏味、环境会丑陋不堪。

  我要强调的是,缺少任何一个素质的人,都是素质不完整的人。理性的素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和重视,情感素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呼吁,但是感性的素质,人们还没有起码的概念,还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素质构成方面被明确提出,也没有在我们系统化的教育当中得到有效培养,更没有在我们的人才选拔当中得到考察和检验。

没有艺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

  如果我们的感性素质低,他就会对恶劣的环境麻木不仁,如果感性素质低,他会对基本的生存环境缺少起码的要求。

  我的一个德国学生,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中国的厕所为什么那么脏?”我一愣,赶快回答,我说:“可能在传统上,我们中国人认为那就是应该脏的地方。”他说:“可是我认为那是最应该干净的地方啊!”我无言以对。

  请大家注意我下面这段话,“如果人的感性素质低,就会只要实用不顾美观,能用就行什么都不管的事实在太多了。由于一个人的感性能力低,所以他在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在诸多要素的权衡中,忽略和放弃环境的要素。”

  如果缺少国民感性素质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可怕的,短短二三十年,祖国的青山绿水满目疮痍,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建设。为什么有些人只注重经济增长,不注重保护、建设环境。我想可能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但是有没有这样的原因?因为感性素质低、感觉麻木,所以环境问题根本就进不了他思考问题的要素当中去,因为他麻木没有感觉,所以没有发自内心、来自感官的触痛。

  任何一件事跟环境相权衡,他都会放弃环境。现在政府提出了非常好的理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缺少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干部发自内心来自感官的对美、对和谐的要求,这些理念要如何落实?宣传还不够吗?

  所以我想,要想创造和谐社会,更不能缺少国民感性素质的基础。但是,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多年来,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文化传统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艺术的职能被大大忽略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在我们本来就不足的艺术教育中,又把艺术教育变成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道德教化。

  在我们过去树立的所有榜样当中,都刻意强调他们是那种除了工作别无旁顾、绝对不会去享受生活、毫无欲求的人。在我们的道德观念当中,一个越没有生活情趣、越不好美的人就越让人放心,如果他有成就,就越受人景仰。

  所以我想强调——让我们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个人的艺术素养,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全局性、基础性的一个大问题。

  这是我整个讲座最核心的目的!良好的感性体验是幸福人生的具体体现,个人的感性素质是获得幸福人生的条件。良好的感性环境是文明社会的具体体现,民族的感性素质是创造和谐社会的保证。

  没有丰富感性体验的人生是枯燥的人生,没有艺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策划/许彤 邹洪亮 文字整理/徐肖富 摄影/鲍卫东)



音乐鉴赏与幸福人生。此视频,是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在中共中央党校的讲座,诙谐幽默、寓教于乐,一起欣赏。


更多推荐
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开班啦!!!
南京首家社区老年大学见闻:变养老为“享老”
主人假装被绑架,法斗和贵宾的做法超打脸,而田园犬...
为什么中医会被当成骗子?一位老中医的深度剖析!
北京:腾退闲置空间将优先建养老设施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