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荣宅里的故事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三周年啦!!!
即日起在文章底部留言,当天获取您的朋友对您的留言点赞超8个❤,即可获得奖品。
赶快去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点评吧!!!
这次我们的奖品是:
荣宗敬故居陕西北路186号
在上海陕西北路临近南京西路处,有一栋花园洋房很是醒目:气势不凡的立柱,彩色玻璃的窗户,门口有一棵历经沧桑的老樟树;南面是草地,最外面是一排雕花石砌矮墙——好一座闹中取静的顶级豪宅。这就是荣氏集团创办人荣宗敬的故居,人称荣氏老宅。
荣宅地理位置
荣氏老宅,一座外观设计精美的百年老建筑,坐落于陕西北路186号。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于1918年建成,原房主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回国,由荣宗敬买下。
荣宅旧影
荣宅现貌
荣宗敬和他的弟弟荣德生是民国时期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荣宗敬是荣毅仁的大伯。1920年扩建时增设了辅楼,辅楼呈六角形,浅红色圆形穹顶。主楼立面两层列柱敞廊,从廊柱顶部辨别,柱子涵盖了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即多利克风格(廊柱顶端为平板)、爱奥尼风格(简朴的书卷行装饰)和科林斯风格(柱顶为叶形状装饰雍容华贵)。
走入一扇扇造型不一的门洞,似乎走进了另一个年代:木质雕花的楼梯扶手,略微蒙尘的彩色玻璃,图案复杂的拼花地板……还有红色的机平瓦,外挑的老虎窗,无一处不带有岁月沉淀下的优雅。窗户外面是葱茏的梧桐,梧桐外面是喧嚣的街道,仅仅隔开一堵墙,却享受了另一种心境,感受着这份都市中难得的静谧。
荣宅宴会厅的彩色玻璃天顶尤为闪耀
走廊处的彩色玻璃天顶
修缮后的荣氏老宅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会议室深色木质壁炉刻有极富古典主义元素但又兼具中国风的雕花;饭厅天花板上的装饰型图案取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维多利亚风格的日光室拥有带有具象场景的面板;荣宗敬夫人房间的护墙板上抽象化的缠绕枝藤和树叶来自阿拉伯花卉,等等。
维多利亚风的“日光室”
会议室中西合璧的木雕
会议室的墙壁色彩浓郁,配有深色木质护墙板
木质雕花扶梯
木质壁炉四周刻有雕花,由大师级工匠纯手工打造
壁炉带有新古典主义元素,又兼具中国风细节
修缮后的老宅内部装饰无处不雕花,地面、木作、珐琅砖、彩粉墙面极为考究,彩色玻璃装饰精美。木质的中式装饰尽显庄重气氛,西式装饰风格又洋气敞亮,中西合璧如交响乐般完美和谐。
走进荣宅,令人充分感受到上海百年老建筑的华美风采,充分领略建筑艺术之美,也不由令人回忆起这座建筑的主人——荣宗敬的人生故事。
荣宗敬少年时生活艰难,14岁时就背着一个包袱,从无锡上船,摇摇晃晃地飘到上海,进入一家铁锚工厂当学徒,什么活儿都干。年幼太劳累,半年不到,荣宗敬就患上了伤寒症,病倒在床。母亲听到消息,急忙从无锡赶到上海,雇了船把他接回老家。母亲请医生为儿子看病,日夜精心照料他。第二年3月,荣宗敬病愈了,可惜头发也脱光了。荣宗敬感到光头丢脸,挨到第二年头上才长出稀疏的几根头发。
荣宗敬
荣宗敬身体好了之后在家待不住,急冲冲地回到上海,进入永安街上的源豫钱庄学生意。这一次,他干了三年,直到满师。之后,他跳入一家专营汇兑业务的钱庄当跑街,负责无锡、江阴、宜兴三地的汇兑收解业务,举凡存款、贷款、贴现、汇兑和金银买卖什么的都做。
1893年年初,他回家乡无锡娶了陈氏为妻,过起了和和美美的小日子。可好景不长,结婚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荣宗敬所在的钱庄损失巨大,资金无法回笼,终于在年终的时候宣布倒闭。
甲午战败不仅给荣宗敬带来了灾难,也给他在广东的父亲荣熙泰和弟弟荣德生带来了灾难,因为商业萧条,父亲荣熙泰被迫辞职带了弟弟荣德生回老家。先前,父子三人有头有脸,一转眼都成为失业者。父子三人再三商量,觉得与其为人家打工,还不如自立门户创办钱庄。
荣宗敬的弟弟荣德生
于是,1896年2月,荣家投资1500元,招股1500元,在上海南市鸿生码头开设了广生钱庄;荣宗敬当经理,荣德生管账。钱庄开业半年,又有一场灾难突然降临:父亲荣熙泰病逝了,年仅48岁。
办完丧事,荣宗敬和弟弟荣德生含着眼泪投入工作。两年过去了,赚钱不多,入伙的股东纷纷发牢骚抱怨,要求撤股。荣宗敬和弟弟荣德生面临创业以来的最大困难,仔细商量后,两人毅然决定全部接盘。从1898年开始,钱庄完全由荣氏兄弟独资经营。
之后,荣宗敬遵循父亲的遗训,工作勤奋,对客户讲信用,服务也极其到位。后来客户越来越多,到1901年,荣氏兄弟已盈利5000多两银子,他们在上海滩上杀出一条血路来。那些退出的股东连声哀叹,悔恨不已。
某天,弟弟荣德生眼睛放光,兴奋地对哥哥荣宗敬说:“在所有进口货物中,外国面粉输入量最多,为什么?因为免收关税,所以利润高。要是经营面粉业,肯定会有大的赚头。”荣宗敬连连点头。 这时,父亲在广东的老朋友朱仲甫来到无锡,荣宗敬带着弟弟立刻前去拜访。他们把办面粉厂的计划一说,朱仲甫就爽快地说:“好主意,我入股。”荣宗敬兄弟集资到3万元,朱仲甫出资一半,荣氏兄弟各出3000元,另外余额靠招股集资。
1902年3月,荣氏兄弟在无锡西门外创办了名为保兴的面粉厂。工厂开业整整一年,经营状况并不佳。市面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机制面粉看着白,却没有营养,吃了会不消化”。投资没有回报,大股东朱仲和另外几个股东打起了退堂鼓。
1919年荣宗敬(左一)、荣德生(左二)等人的合影
面对危机,荣氏兄弟无奈之余,还是决心坚持下去。他们把自己的股本增加到2.4万元,成为最大的股东。同时,荣氏兄弟扩大招股,使得全厂总资本增加到了5万元。他们将厂名改为“茂新”,荣德生任经理,荣宗敬任批发经理。一天,荣宗敬在上海福州路青莲阁茶楼巧遇无锡老乡王禹卿,他14岁到上海当学徒,当时在一家油麻店负责北方销售。
“荣先生,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王禹卿问道。
“面粉积压近2万包,销不出去,头疼。”荣宗敬叹了一口气。
“南方食米,北方吃面,你守江南销售面粉,当然打不开局面。” 王禹卿微笑道,“如能北上山东,找开华北甚至东北市场,那你就不用犯愁了。”
荣宗敬眼睛一亮,赶忙问:“你现在月薪多少?”
“3块银洋。”王禹卿有些难为情。
“我给你12块,你过来一起干吧!”荣宗敬说,“销售面粉惯例可付2%的佣金,我给你10%,怎么样?”
王禹卿眉开眼笑,马上答应辞职,他拉上哥哥王尧臣北上山东,仅仅1个月就把几万包面粉全部卖掉了。王禹卿两兄弟在销售上奇招频出,荣宗敬看到面粉店起死回生,大喜过望。
荣宗敬十分重视新技术,1905年得知英国的制面设备比法国的要好,马上购进6部英制钢磨机器,顿时使工厂生产能力翻了一番;不久,得悉美国研制出了新的面粉机,性能更加优良,于是又举债采购。
很快,面粉的销售打开全国局面,荣宗敬和兄弟荣德生这才松了一口气。然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二人在上海考察时听到“传闻”:销粉主任王禹卿等人不满足做“高级打工仔”,正在悄悄商议辞职,联合到上海创业。他们在茂新创建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掌握了茂新的各种销售关系,一旦走人,茂新马上就要垮掉。荣氏兄弟大惊失色,火速赶回无锡。他们迅速了解到王禹卿等人财力有限,仅仅筹款2万元,到上海开办面粉厂至少需要4万元。荣宗敬让人放话给他们:“我愿意出这笔钱!”王禹卿等人几番密商,最终同意荣氏入伙。
福新面粉厂旧影
于是,荣宗敬、荣德生出资2万元,王尧臣、王禹卿兄弟出资8000元,浦文渭、浦文汀出资1.2万元,合计4万银元,联合到上海筹建新厂。1913年2月,福新面粉厂开业。荣宗敬任总经理,统揽全局;王尧臣任经理,负责采购、销售等具体事项;荣德生任总管。
机声隆隆,福新面粉厂每天出粉1200包。开工一年,盈利3.2万元,盈利率高达80%以上。
1913年冬天,荣宗敬划拨10万两白银,在上海购地建厂,订购了21部美国制粉机运到厂里,该厂名为福新二厂,开工后每天出粉5500包。此时,运营10个月的福新一厂已经实现赢利3.2万元。1914年6月,荣宗敬又在福新一厂的旁边购地建起了福新三厂。他接连办起了一系列福新面粉厂。到1922年,荣氏兄弟共有面粉厂12家,所生产面粉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等地。
1925年, “兵船牌”面粉赴费城万国博览会参展。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给茂福申新总公司颁发“优良面粉”奖状,荣宗敬和兄弟荣德生成为中外闻名的“面粉大王”。
面粉厂经营得如火如荼,一片兴旺,荣氏兄弟把目光聚焦到纺织业。他们在上海郊外周家桥买下一位意大利地产商的产业,开始建造纺织厂。
荣宗敬的经营理念是:必须要控股。荣氏兄弟招股时保持55%股份,另一位朋友持股25%,其余20%为散户所持。
创办于1915年的申新第一纺织厂全景
1915年10月,36台英国进口纱机开始转动,机声隆隆。荣宗敬、荣德生为该厂定名“上海申新纺织厂”,即申新一厂。荣宗敬建立申新一厂,一反多数企业采取股份制公司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当时极为罕见的股份无限公司的形式:经理做主经营,对企业负全责,股东不得将股本转让给公司以外的人,只能在公司内部转让。
不少人担心荣宗敬的做法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但申新开工仅两个月,1915年底即实现2万元盈余。以后,盈利年年攀高。1917年,雄心勃勃的荣宗敬和兄弟荣德生筹划在无锡茂新面粉厂附近建造纺织厂,突然听说日本人经营的上海恒昌源纱厂要盘让出售。荣宗敬兴奋了,买下现成纱厂,一时间,成本大大降低。荣宗敬和弟弟荣德生赶到上海,以40万元买下恒昌源,经过改造后更名为申新二厂,于1919年3月正式投产。至此,荣宗敬成为当时的“中国面粉大王”和“中国棉纱大王”。
荣宗敬看到世面做大了,决心将办公场所换个排场大的地方。1919年,荣宗敬和兄弟荣德生耗资35万银元,买下江西路58号2亩8分地皮(今江西中路421号)。整幢建筑高三层,楼顶插着公司旗帜迎风飘扬。
就在那发达的岁月里,荣宗敬买下了西摩路即今陕西北路的一幢洋房,全家搬进去居住。这座带花园的独立式三层西式住宅,人称荣氏老宅。
荣宅外景
荣宗敬的事业继续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达到巅峰。当时申新纱厂约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纱厂纱锭数的20%,布机数占28%;茂新和福新的面粉厂规模占全国同行业的1/3左右,占上海市的1/2;荣宗敬旗下拥有21家企业。
1919年初夏,荣宗敬在荣氏老宅宴会厅设宴,招待欧美商人。交杯换盏中,一位欧美大班献计说,日商在上海的期货交易所,控制了面粉、麦麸的期货交易,就是控制原料与成品价格,荣氏集团应以期货贸易抵制日商。荣宗敬听了认为十分有道理。1920年3月1日,荣宗敬成立中国机制面粉上海交易所,并于8月14日正式对外营业。
上海面粉交易所情景
这是中国人在上海建立的首家期货交易所,主要经营面粉、麸皮的期货交易。不久,1921年,荣宗敬创办的纱布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经营棉纱期货交易。通过这两大创举,荣宗敬重掌握了上海的面粉和纱布期货价格的话语权。
气派非凡的宴会厅
荣宅主人曾在此招待过当时有名的军阀头目孙传芳
荣宗敬从1915年进入纺织业到1932年,仅仅17年,开办的工厂总数达到9家,分布于上海、无锡等地。荣宗敬和兄弟荣德生决定成立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简称三新公司。荣宗敬担任总经理,下设庶务、文牍、会计、麦粉、花纱、五金、电气和运输8个部门——一个现代化的民族企业集团就这样诞生了。
申新纺织厂女工
申新纺织厂织布车间
天有不测风云,1934年,一场危机朝荣宗敬奔袭而来。申新纱厂销售遇冷,存货积压。各大面粉厂全部停工;政府税收越来越重,仅申新纺织一家就被抽去特税1500多万元。金融投资原来是荣宗敬赚钱的重要途径,以往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屡战屡胜,所以从1924年开始荣宗敬和他的两个儿子进军国际期货市场,不料,1930年到1933年,荣宗敬买卖“洋麦”、“洋棉”和外汇累计损失超过1200万元。申新资产共值6898万银元,负债达6375万银元,1934年3月,上海所有银行都不肯对荣家放款,到6月底公司有500万的贷款到期需要归还。
至此,荣宗敬急得要自杀!
6月28日那天,一大帮债主来到江西路三新总公司大楼里,愤怒地催讨欠款,声称不拿到欠款就不走;荣宗敬一边准备宣布倒闭,一边急派侄子、荣德生的长子荣伟仁连夜去无锡求救。
有人劝荣德生尽快跟哥哥切割,避免同归于尽。荣德生说,“我和哥哥好比一把茶壶,一旦破裂,纵然有半个茶壶在手,又有何用?”凌晨4点,荣德生父子携大笔有价证券赶到上海,以600万作担保,贷得中国银行500万元款子,聚集了整整一夜的债权人这才散去。7月4日,当续贷资金放到一半的时候,中国银行和上海银行突然提出新管理层未到任,不再放款。无奈之下,荣宗敬只好登报正式辞职。顿时,申新系统20多个工厂全都处于崩溃前夕。
财政部、实业部和棉统会派人到申新厂调查,称申新公司资不抵债,非重组不可,并推出实业部制定的救济方案:由政府供给300万元为营运资本,企图将八、九千万的申新厂买下来。
荣宗敬又气又急,和兄弟荣德生日夜商议,最后出招抵抗政府的吞并计划: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两次上书蒋介石,又致函政府要人汪精卫、陈公博;7月29日,无锡纺织厂联合会所属各厂,联名通电实业部并抄送各地同业,反对将申新等厂收归国有,并指责实业部、棉统会调查申新资产时有意低估;银行家表示要维持申新的存在,著名银行家陈光甫还以上海银行总经理和棉业统制委员会主任的双重身份参与申新搁浅争议的调停。
实业部终于认输,8月4日《申报》刊登官方声明:否认政府整理申新的消息,由“申新自行着手整理”。于是,荣宗敬复职。
1937年,日本人侵略上海的“八一三”事变爆发了,日本人攻闸北,申新一厂、八厂迭遭轰炸。轰炸后,日本商人派出浪人至现场将残存的百余台精纺机统统捣毁。荣宗敬忧心如焚,可也徒唤奈何。
当天下午,荣宗敬在荣氏老宅接受了《大陆报》记者的采访。
“‘市民协会’是否具有‘维持会’性质?”记者问。
“我的厂子这么多,大部分在交战区,我不出来维持谁来维持?”荣宗敬苦笑着回答。
采访录刊登见报后,爱国人士纷纷谴责荣宗敬。上海市商会、总工会等20多个团体联合集会并发表声明,宣布“上海市民协会”为“非法组织”。荣宗敬知道大事不妙,立刻在《大美晚报》上发表启事:
1938年1月4日深夜,荣宗敬乘坐通和洋行经理、英国人薛克的汽车疾驰至黄浦江边,登上一艘加拿大轮船前往香港。他一方面痛感国土沦亡,事业毁损,家人离散,一方面又要时时面对社会上各种流言蜚语的干扰。悲愤抑郁,加上水土不服,竟引至病发。1938年2月10日,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66岁。据说,荣宗敬在香港弥留之际,郑重地叮嘱儿子将他送回上海。
3月8日,荣宗敬的灵柩被抬上加拿大皇后号轮,船到上海港码头,荣宗敬的灵柩被移往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回到了他的家。
荣宗敬的灵柩从这里移出
5年后,在1943年9月1日,荣家后人在荣氏老宅举行了家祭;第二天扶柩回乡,荣宗敬先生被安葬在在无锡面朝太湖的一个山坡上。
至此,斯人已去,荣宗敬居住的老宅还在,而他的故事仍然吸引着今人。
修缮前的荣家老宅(南主立面)
修缮后的荣家老宅(南主立面)
文字整合丨上海档案信息网
图片来源丨上海档案信息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