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到底还剩多少石库门里弄?

养老关切你我他→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石库门”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因为石库门住宅最外面的门选用石料做门框,所以才叫石库门。花生觉得这个答案可能草率了些,你们怎么看?(各位旁友留言区上座


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所以在设计上既有中式的精美秀丽,也有西洋的简约气派。
它保留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布置了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又采用了西方简易住宅的排联样式。



但是石库门骨子还是传统的。对于身居闹市的石库门来说,石库门的“门”是用来隔离喧嚣的,关上门,这里便自成一脉。


于是“门”就变得重要起来,它总是有一圈石门框、乌漆实心厚木门扇,再配上一副铜环,显得古朴又有点格调。


来自:DoorToShanghai



张园(改造中)


位于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张园,见证了老上海最后的石库门时代。今年4月,张园搬迁改造,让不少人唏嘘不已,很多小伙伴还跑去打卡了。



张园,曾涵盖了约28个各不相同的石库门里弄,解放前,里一度被称为上海私家园林之最,赏花、看戏、照相、宴客…各种时髦的舶来品应有尽有!



上世纪80年代,张园涌进了很多房客,几户人家住在一栋房子里,客堂、厢房、亭子间,咖啡香混含着生煎熏出的市井味,造就出一条很有人情味的石库门里弄。



斯文里(动迁)


斯文里位于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是老上海人口中的“上只角”,是一片典型的中后期石库门群。据史料记载,这里大致建成于1920~1921年,规模一度达到700多幢。


2013年,“斯文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包括平德里,也被画上句号。



墙上的涂鸦绘画还在,画画的孩子们却不见了。我们从一些遗存的痕迹可以想象得到,弄堂生活的无忧无虑和清闲自在:小女孩抛沙包跳房子,小男孩骑着车滚铁环,姆妈们在旁边观照着,笑意盈盈。



新康里(动迁)


新康里位于杨树浦路一带,杨树浦作为中国最早、最具规模的工业区,云集了数十家大型工厂,所以新康里是曾经的工人之家、员工宿舍。


不同于“上只角”洋房林立、商业繁荣,这里是“老上海”味道很浓的地区,充满了最浓重真实的市井气,可以说,它真正属于上海的工人大众!



蓝葳里(动迁)


蓝葳里在哈尔滨大楼对面,和热闹的哈尔滨大楼相比,这里已经不再人声鼎沸,雕花的铁门紧掩,只有麻雀在地上欢快觅食。


这一片曾属于“华洋杂处,五方共居”的公共租界,网罗了一批建立于1930年代的石库门群,旧式、新式和广式三种石库门样式在这里居然都能见到,放眼整个上海市区都是少有的哦~



笃行里(动迁)



笃行里位于整体改造中的金陵东路,骑楼下的石库门显得别具风情。笃行里的居民已经搬迁的差不多了,整栋楼看起来都空荡荡,只有行人偶尔从这里匆匆路过。



门窗都已经肉眼可见的被封死,水龙头也撤掉了,防盗门再也按不响了,只有一张小纸条还贴在上面,字迹清晰:“住在二楼的同志,上楼请走前门。”是啊,弄堂里一家挨着一家,住久了,邻里之间交情就越来越深。




新天地


新天地是上海顶顶时髦的地标之一,也是上海弄堂“五朵金花”之一。它是石库门老弄堂换新重生的典型,保留了一些石库门特色,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在上海的商超类地标中别具一格。



西成里


新天地附近还有一片石库门里弄建筑,就是位于马当路278弄、建于1926年的西成里,这条百年弄堂里共保存了134幢房子。



据说,很多名人曾住在这里,比如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善孖兄弟、黄宾虹,也难怪西城里如此充满了文艺气息。



普庆里


沿着马当路走,在306弄的普庆里,会邂逅一栋有90多年历史的石库门小楼,它还有一层更特殊的身份——韩国临时政府(曾在上海办公13年)。


更有意思的是,大韩民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第一任总理和第一任所有部长级长官,第一次政府代表会议、第一个议会、第一部宪法都是在上海正式通过的。



田子坊


“田子坊”其实是画家黄永玉给这条弄堂起的雅号,取中国古代画家“田子方”的谐音。



现在的田子坊是泰康路的时尚地标啦,在这片创意产业园区,驻扎着一批艺术品商店、工艺品商店、工作室、设计室……


在闲散的下午,弄堂里凉风习习,明媚的阳光铺在地上,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虽然变成了热门打卡地,这里依然生活着很多老居民。这块有志成坊的门廊的弄堂,是1933建成的,散发古老的韵味。



步高里


步高里在陕西南路287弄,由法国商人建于1930年,这里共有砖木结构二层石库门建筑79幢,是上海罕见的整组建筑里弄住宅,弄堂口标志性的中国式牌楼很有特色哦~



这里的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厚实乌漆的大门背后是小小的天井,放着晾衣竹竿、搓衣板、马桶刷等日常用品,充满着市井生活气。


从天井到中厅,到两侧厢房、灶披间,踏着狭窄的木楼梯上去,可以看到玲珑的亭子和宽敞的前楼,因为邻里之间挨得实在太近了,有点响动就清晰可闻。



 宝兴里



宝兴里是上海开埠之初最早建造的石库门弄堂之一,这里有申城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小区的墙上展示了宝兴里70年来的岁月变迁,可以说,它见证了居民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瑞康里


瑞康里是“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1933老场坊所在的沙泾港一带。这里的石库门风情十分浓郁,甚至一条小过道的两边,门头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一批新闻、金融、书画、法律界名人定居于此,比如新闻界的泰斗级人物赵超构先生、古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等。



还有更多石库门里弄散布在上海的角角落落,篇幅有限,欢迎旁友们留言补充


写在最后:


在上海生活的久了,越发觉得魔都的美是多面的,它从不只有华丽炫目的一面。当我们走进梧桐深处,拐进某条悠长的巷子,视线里闯进了一片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你会从中发现上海的另一面:海派又市井、传统又风情。


作为历史古迹的一部分,石库门里弄这种上海特色的民居建筑留存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那一片片静默的建筑背后,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沧海桑田。


住在这里的人对石库门里弄,其实是又爱又怨的。


对于有机会、有能力搬离的原住民来说,搬离其实并不是坏事,他们将住上全新的安置房,过上更舒适便利的生活。这场告别,将会持续上演,它是全新的开始,有不舍,但期待更多。时过境迁,在石库门里弄生活的点滴,渐渐酝酿成难忘的回忆。


当然,也有一批人坚守在这里,过着老派的弄堂生活,淡淡的说,“已经习惯啦”。还有些居民仍在不便当的老房子挣扎生活,等待着搬离的机会。


今天我们谈及石库门,谈及里弄,总会思考它的历史、品味它的意义、怀念它的过去、揣测它的未来。当旧城改造,拆建开始,石库门的未来变得难以捉摸。但无论如何,这是上海的根,也不该被我们遗忘~


你和库门里弄有哪些故事呢?欢迎留言和花生分享吼!



编辑 / 住石库门的Amber

设计 / Zuri

更多推荐
看懂上海:杨浦滨江的前世今生
上海哪个区最有钱?2019各区收入排行榜TOP10,第一竟是...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江湖不相忘 分享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