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三角研究院| “体医康养护”一体化抗疫研究③:建设抗“疫”闭环防线的建议措施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详情可见:【推荐】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第二期)
相关阅读:
“体医康养护”一体化
抗疫研究③
3
“体医康养护”一体化抗“疫”闭环防线
建议措施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身心状态的实际情况,以“分层分级,精准施策”为指导,分别采取个性化的具体应对措施,示意图如下:
一基础疾病人群及老年人群
1首先需要做好高风险人群的防控措施
CDC( 2019 )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2.49 亿人,其中75.8%的人被一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根据《健康中国行动》中的数据: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 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慢阻肺患者近1亿等。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城市化与老龄化叠加,慢病患者比例极高,这些免疫力弱的人群正是高危传染病攻击的主要对象。
而在疫情发生的当前,由于此类高风险人群感染病毒以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重点采取隔离保护措施,尤其是在医院住院部及养老院等聚集性场所。一般而言,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但目前新冠病毒尚未研制出疫苗,可以先用中医药辩证论治进行个体化的预防。积极监控,及早发现感染病例,尽早(发病 48 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采取对症治疗等。
2基础疾病人群及老年人群的主动锻炼
慢病人群和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复杂,既非一般人所持的老了病了就不能运动的错误观点,但也不适合不分强度、内容一刀切的运动形式。应当根据自然年龄和基础疾病的特点、程度及是否处于发病期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级锻炼方案。新冠病毒主要侵袭肺组织,因此保持呼吸系统健康是防控疾病的重要前提,通过科学有规律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心肺功能,以及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传统健身方式,能够帮助高风险人群增强体质、减少感染几率。
对于已经被病毒感染的人,如果只是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鼻窦充血,轻度喉咙痛等),仍可进行适度运动。但是如果出现下列症状时则不要进行运动:严重的咽喉痛、身体疼痛、呼吸急促、全身疲劳、咳嗽或发烧的症状,应该立刻到医院就诊。同时一定要注意“适宜”,循序渐进,不要随意增加运动强度或延长运动时间,运动前后一定要有充分的热身、整理活动和肌肉拉伸,避免受伤。如果身体疲劳、机能状况不好,当天可以暂停居家锻炼,症状减轻后再继续锻炼。
另外,要科学把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对免疫力而言是把双刃剑,强度太低没作用,强度太高可能会起反作用,对健康有害。中等强度对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最好。研究显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已经得了流感的小鼠有保护作用,而过度的运动却是适得其反。运动强度的简单划分,可最参照个人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最大负荷的50 -65%属于低强度,最大负荷的65 -85%属于中强度:最大负荷的85%以上属于高强度。一个人的最高心率是每分钟“220-年龄”,如66岁的人,中等强度就是(220-60)×65 -85%=100-130次/分,即把心率控制在110-145次/分比较理想。
3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监控管理
近几年在研究中发现,有评级的养老机构一般在消毒管理及硬件设施方面相对较为完善,在室内空气、体温计/压舌板、使用中消毒液、环境物体表面的卫生合格率也完成的不错,而健康安全隐患比较明显存在于餐饮具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的卫生方面。老年护理机构中以老龄及低文化程度为特点的护工群体为主,因此他们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和理念知晓率、健康防控素养等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与老年人群朝夕相处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以及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密切接触的社区工作人员,都处于这个高危人群防控的第一线,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疫病防控素养,避免由防控不力而成为聚集性场所的传染源。
1接纳负面情绪并分散焦虑点
由于目前对新冠病毒肺炎的了解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不少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工作时,会产生本能的恐惧感。适度的恐惧是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的应激性防御反应,可以提醒人们处于警觉的防御状态,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但是,过度、持久的精神紧张则不利于健康,常常会导致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甚至绝望等情绪障碍。研究显示,合理的自我认知是个体控制情绪稳定的重要因素。当个体对突发的应激事件产生正确的认知后,有助于其做出有效的决策,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以自我调适,使压力得到缓解。此外,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采取一些适当的舒缓情绪的方式改善情绪困扰,如:在空余时间与同事聊天交流,在休息时间与家人视频交流,尝试开发一些新的兴趣爱好等,以分散恐惧的关注点。研究发现正念减压法、音乐治疗均有助于改善医护人员的负性情绪问题。一项对13篇文献、874例研究对象的Meta分析发现,正念减压法可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个体知觉压力水平,疏导心理压力;一项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40名护士开展一个月的音乐疗法后发现,音乐疗法可改善护士的抑郁情绪。
2维护身体健康适当运动
身体与心理相助作用、相互影响,医护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对抗疫情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也是对抗负面情趣的有力屏障。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多医务人员长期坚持在临床一线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度劳累,身体抱恙。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调节情绪,改善认知功能和情绪障碍。一项对抗击埃博拉病毒医护人员予以多种体育锻炼的干预性研究,通过工作之余为队员组织、提供跑步、快走、有氧操和羽毛球等多种体育锻炼方式,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改善了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增强了身体素质、免疫力,增进了食欲。此外,个体锻炼时,体内的血液循环加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分泌增多,内啡肽分泌同时增加,有助于个体情绪的调节。因此,在工作之余,培养并坚持一项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对于改善个体内环境,促进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3及时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在一定社会网络内,运用某些物质和精神的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社会支持是应激与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研究显示,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在面对应激时的心理弹性,减低孤独感,促进其职业认同感,提升护理质量。可见,建立和完善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感受有着重要作用。在与新冠病毒抗争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了家人、朋友、同事、心理咨询师等多方面资源。我们建议医务人员可以相互支持、鼓励,积极自助,学习自我关爱的知识,听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有效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但是,新冠防疫期间,由于特殊的隔离环境,医护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往往是非常有限的,迫切需要建立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以缓解工作压力。2020年1月27日,由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就强调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对象,除了确诊和疑似的新冠肺炎患者外,也同时覆盖了医护人员;该文件同时提出,医护人员应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尽量安排定点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尽量保持其与家人和外界的联络等。此外,通过组建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热线等途径对有出现心理危机的医护人员提供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工作。
因此,全社会应理解和尊重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的付出,从制度、组织上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自我调节、体育锻炼、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调节负性情绪、增强身体体质、疏解工作压力。
1在线学习与办公要注意保护视力
注意用眼健康,保证充足的光线,保持正确的写字、看书姿势,劳逸结合,连续写字、阅读40分钟左右,就应当休息5-10分钟,或眺望远处以调整视线,或者做眼保健操。尤其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在线学习时,需要家长的监督和控制。注意日常饮食的均衡,多吃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等,能帮助缓解视力疲劳、保护视力、防止夜盲症、干眼症等。AAO(美国眼科学会)推荐四类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包括羽衣甘蓝、生菜等深绿色蔬菜、柑橘类水果、深海鱼类及各种豆子。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眼睛健康,运动不仅使人把视线转移,也是视屏时间对情绪障碍消极影响中的一个保护性因素,而且运动可锻炼眼睛四周的肌肉,改善眼球组织的血供和代谢。
2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开展各种运动
疫情期间,各相关机构推出了各种健身方案,国家体育总局有体育居家锻炼(全年龄方案);上海体育局政务微信“居家健身”栏目中,已发布13份居家健身指导方案,还推出了“冠军jiao你来做运动”系列;学习强国APP推出“抗疫云课堂”“健身”“跟着世界冠军一起练身体”等系列课程;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高校和学会,也制定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健身视频,既有中国传统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木兰拳和站桩等,也有通过弹力带、哑铃等健身器材的力量类锻炼,有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还有办公健身方案系列,以及居家亲子锻炼系列等。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适用的健身方式不一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从中加以选择。
久坐的人群在刚刚开始运动时,切勿过量(强度太大或时间太长),因为那样反而可能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建议从轻度的运动开始(如多次在客厅里来回走动)慢慢向低中强度运动(如高抬腿原地走,持凳下蹲);对心率、血压、血糖进行定期检测以调整运动量;始终用自我感觉来掌握量的适度:运动时以心跳有所加快,微微出汗,睡眠改善,第二天人觉得有精神为原则。另外,调整好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频次,是积极运动、主动免疫的关键。研究发现,每天30-45分钟、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坚持8-12周,运动促进免疫功能的效果就会显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方面各种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主要国民疾病负担,另一方面,传染性疾病仍然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及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这些健康问题非常复杂,仅依靠单一的部门或学科无法解决,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疫情防控中所暴露的问题,也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不能等火势熊熊、难以控制的时候,再花加倍的力气去补救,而是应该防微杜渐,更加重视预防、重视全局。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防控问题和健康促进问题,“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正是在“树立大健康、大卫生观念”的指导下,响应“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向,推动加快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创新型举措。“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将“运动是良医”和“身心防护同样重要”的先进理念融汇于不同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实践,不仅在提升各类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实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在减少医疗负担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卫生经济学收益,以及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运动健康文化,在协助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能够发挥出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
报告执笔者:
王会儒,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教授,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体医康养护研究中心(筹)主任;
姚忆,博士,上海慈勇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袁晓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护理学院讲师;
徐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乔钧,上海第二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各位朋友,您好!
对于目前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们大家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疫情发生后,在民众线下看病求医行为遇到较大障碍时,互联网医疗显示了其线上的优势。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家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状况,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发起了本次线上问卷调查,希望您能在工作之余或者居家之时抽出宝贵的时间,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来协助完成本次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