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领导者访谈•互联网医疗 | 李天天:71亿VS120万,疫情改变互联网医疗生态

养老关切你我他→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本期嘉宾

李天天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 


疫情唤醒大众健康诉求

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主持人:

此次疫情期间,丁香园的“全国新冠疫情实时动态”链接在众圈相传,获得了超高人次的浏览量,同时,丁香园的一线数据支持学者在研究领域发出了多篇高质量论文。以专业学术论坛起步的丁香园,如今已经成为行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之一,更是走在了互联网医疗的前端,您是否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互联网医疗的看法?


李天天:

我先谈一下我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首先,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大范畴又很深远的领域,线上问诊、咨询只是互联网医疗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反映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全貌。其次,数据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将是未来趋势。真正的互联网医疗迄今为止未能完全实现,原因之一在于尚不具备大规模、低成本获取医疗级别数据的技术能力。仅通过可穿戴设备,我们很难采集类似血糖、血压、血脂、肝功、肾功这类医疗级别的数据,互联网医疗目前主要还是一种响应式的被动服务。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日常就能够获取医疗级别的数据,实时分析用户健康状况,并通过互联网给予必要、精准的干预,这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主持人:

在过去几年里,互联网医疗市场被资本热力追捧,2015年公开融资187次,但之后由于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在投资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下,互联网医疗进入遇冷期,您认为此次疫情是否会再次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


李天天:

平日大家对健康的感触不深,然而疫情唤醒了大众的健康诉求,对提升社会整体健康素养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绝不仅是辐射到互联网医疗行业,而是对整个大健康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诉求不会因为疫情的平缓而衰减停滞。疫情转变的还有用户、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认识与态度。第一是用户态度,大家从理念上会更加认同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的价值,进而更愿意尝试和接受互联网医疗产品。第二是政府态度,政府之前对于开放互联网医疗的态度是比较保守的。在疫情的冲击下,政府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存在意义和它所带来的便利性,会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和认知。医疗本身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政府的态度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互联网医疗有利重构分级诊疗体系


主持人:

新医改提出分级诊疗之后,行业内都在讨论这一热词,也在为分级诊疗的实施路径出谋献策,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疗之间的价值关系及作用导向吗?


李天天:

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对于分级诊疗的价值是巨大的。分级诊疗是中国医改的必经之路,提倡小病、常见病、慢性病在社区解决;专科病、疑难病、大病,去大型医院或专科医院。从此次丁香园的经验来看,互联网医疗有利重构分级诊疗体系。为什么要说“重构”?先分享这里的三组数字:


1月21号丁香园上线了疫情地图,截止4月23日流量已经达到36亿人次。此外,丁香园还同时启动了疫情科普内容的生产,在过去的三个月,我们一共发布了3600多篇科普类文章、短视频、推文以及辟谣卡片,获得了35亿人次的阅读量。36亿加35亿,丁香园获得了71亿的流量,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组数字。


第二组数字是什么呢?1月26日,大年初二,丁香园上线了在线问诊,但是把在线问诊的链接放在了疫情地图的页面里,放在了科普辟谣文章里,为什么这样安排?我们认为,公众应该先去看一下科普内容,解决同质化、常见性问题之后,如果还存在个性化或者更复杂的问题,再通过里面的链接进行在线问诊。过去三个月,丁香园平台的在线问诊量一共是120万人次,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二组数字。


71亿流量和120万人次一对比,有趣的第三组数字就产生了。在71亿的流量中,科普文章和数据扮演的是第一阶段全科医生的角色,用户通过数据、科普文章、视频、辟谣卡片,解决了疫情期间普遍关心和恐慌的问题。在第一阶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用户才会进入在线问诊环节,这组数据比例接近于6000:1,如果前端没有充足的内容支撑与截流,所有流量一下子全部涌进在线咨询平台,不要说6000:1,就是60:1,也是很棘手的事情。即便把全中国所有的呼吸科医生、急诊科医生、感染科医生都请到丁香园平台上来,也回答不了这么多问题,何况咨询是一个重人工的服务。在医疗资源出现严重挤兑的特殊时期,互联网医疗对分级诊疗的重构可以最大限度的缓解医疗资源紧张,提升用户体验。大家会主动的去了解数据,不仅学习了相关医学知识,还降低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由数据到咨询问诊的分诊新路径,意味着互联网医疗能做的绝不仅是基础咨询,它能够满足更多的场景和需求。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

利好行业,但不利好企业

主持人:

支付方式一直是困扰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问题,最近国家针对医保纳入互联网医疗出台相关政策,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吗?


李天天:

针对国家近期出台的医保政策,我们也认真地研读了。个人认为,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的政策,利好行业,但是不利好企业。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类似丁香园、好大夫,由企业兴办的互联网医院。还有一种形态是公立医院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对于后者,纳入医保有利于公立医院将线下医疗服务延伸至线上,毋庸置疑是便利百姓的好事。但是根据现行政策,企业如丁香园要想成立互联网医院开展诊疗服务,必须与线下的公立医院进行一个依托,确定合作关系。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就产生了新问题——从存量医保来说,如果我与医院确定合作,医院本身就有医保的支持,我也想得到医保支持,就要与医院商量,让对方分享给我一部分医保,在现实中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医院没有动力把宝贵的医保资源分享给我们,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我不用分享线下医院医保,我自己申请医保,医保局也可能会新批一部分医保给我,这就是一个增量的医保。但这时医保局就会对比,到底是我的服务好,还是公立医院的服务好?如果我的服务效率更高、结果更好,医保会更倾向于把额度给我,而不愿意给公立医院,可是我现在还要依托公立医院,如果公立医院拒绝我,我做互联网诊疗服务根本无从谈起。这其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利益冲突。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打破互联网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强制依托关系。


其二,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在线咨询的价格是对标门诊收费的。而我国的医保是属地化管理,假设我在浙江有一个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山东的患者到平台上来求诊,这就属于跨地区了。而目前能够使用异地医保的还是少数的一些大病、重病,普通门诊刷不了我这的医保。


其三,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追求的是高速发展,而医保作为高度监管的领域,报销额度非常低。企业寄希望单纯依靠医保,获得高速发展是不太现实的。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属性,同样,商业机构要回归商业属性。基于这三点理由,我们的判断是医保支付互联网医疗服务利好行业,但不利好企业。

互联网首诊的“禁”与“放”



主持人:

您刚刚和我们分享了关于互联网医疗与分级诊疗、纳入医保的看法,针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行的政策还有哪些影响?


李天天:

在政策方面,我想分享一下关于互联网首诊的一些想法。根据现行政策,互联网医疗不能首诊,只能复诊。出于规避风险、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互联网首诊是否应列为绝对的“禁区”?个人认为值得商榷。“禁区”的含义就是你不能碰,碰了就是违规了。互联网医疗作为新生事物,它的探索边界是在不断更新的,探索的空间带来进步的空间。特别在这次疫情期间,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各个互联网平台在线问诊量突破千万次,如果严格按照政策,所有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全部违规了。如果一条政策让所有的对象都违规,我觉得这条政策就不是一条“好政策”。政策应当有前瞻性。首诊存在的风险是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那么是不是可以在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在确保医生经过充分考核的前提下,探索部分领域有限开放首诊?比如皮肤科、心理咨询、一些儿童常见病等情况。当然,这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突破,为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细分院外场景

做健康生活方式向导



主持人:

丁香园的科普类推文,深入浅出,即便没有医学背景,也能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设计思考吗?


李天天:

丁香园的组织架构、组织能力和我们的战略定位密不可分。从广义上来说,丁香园的战略定位是做院外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导。大家经常会把健康和医疗放在一起讨论,实际上,健康、医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提到医疗,我们想到的是病人、医院、病房、手术、用药,这是医疗场景。那么健康的场景是什么?健康的场景是衣食住行,每天的气温、心情、睡眠、饮食、甚者皮肤状态,而这些都是发生在医院之外。我们的产品聚焦院外场景而非院内、聚焦在生活方式的向导。这是一个很不同的定位——丁香园把专业医生的专业能力变成老百姓能够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产品,传播出去,帮助用户、帮助大众提升健康生活品质,改变健康生活方式。我们按照这个战略去打造和设计组织能力,比如生产内容的能力、科学审核的能力、新媒体营销的能力,这些能力转化成产品,形成了对外输出的品牌。丁香医生做的科普类文章,可能大到影响国民,比如权健、鸿茅药酒这些焦点问题;小到产后形体恢复、脱发护养诸多提升健康生活幸福感的小技巧。这些都是根据我们“院外健康生活方式”这一基调走过来的。回头再看疫情期间丁香园、丁香医生的工作,正是我们在此明确的战略下总结出来的一套打法,发展出来的与战略相适配的组织能力,最后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


主持人:

非常感谢您为我们分享的行业洞见,针对互联网医疗丁香园未来还有哪些发展规划和布局呢?


李天天:

丁香园坚定做院外的健康生活方式向导,但是没有什么平台可以一站式满足从0岁到80岁所有人的需求,我们的规划就是不断地细分。比如大家认为“家庭”已经算是细分场景,但其实家庭中,卧室有卧室的健康需求,厨房有厨房的健康需求,起居室有起居室的健康需求。厨房的健康需求与你在起居室、卧室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丁香园在规划布局时,有一套“央视模式”——央视有综合、新闻、经济、戏曲、科教频道等等,不同频道针对不同细分对象。而丁香医生就是我们的“中央一套”,丁香妈妈是“中央二套”,专做母婴,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细分:丁香爸爸、丁香中老年人……会有丁香园基于家庭场景的不同细分场景。根据具体对象,满足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提出的不同需求,持续不断地更新和迭代我们的产品。


同时,丁香园延伸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是伴随着消费升级现象出现的。举个例子,丁香园在互联网信息内容这一块,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一般称之为“知识变现”,或者“知识付费”。特定人群,出于对健康的高度关注,愿意通过付费获得知识。例如“丁香妈妈大学”就是一个付费产品,在线学习时间长达4年,有很多的年轻妈妈主动来付费学习,成为我们的会员。


这类产品形式更丰富、更立体,能够整体性、连续性满足用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其中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一个非常宽广的概念,包括了信息内容、知识付费、电商、新媒体等等。通过这些年的探索,我们觉得未来可发掘、可增长的空间和潜力依旧十分巨大。


采写:刘思言

编辑:王恺宏

声明:文章为上海交大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互联网医疗”系列专访原创作品

更多推荐
健康领导者访谈 | 薛平:“健康中国”视角下的崇川模式与实践
基本机构养老与高端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有那些区别?
中国超1.8亿老年人患慢性病,专家建言做强社区老年人“体医融合”中心
李克强总理:采取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2万亿全部落到中小微企业,养老等人员身上
全国政协委员: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养老产业领域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