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湖南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探新路

养老关切你我他→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点击图片 👆 阅读详情

童涵春堂大药房&童青堂中医门诊部落户青浦啦~


引子

  2000年至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至近2.54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8.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在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重要惠民举措。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近年来各方反映较多的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多项政策措施。

  4年前,为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原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湖南省湘潭市名列其中。近年来,湘潭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今年3月,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湘潭市六医院”)医养结合经验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

  医养结合,难点在“合”,关键在“合”。多年来,湘潭市六医院坚持在“合”字上做文章,由一家曾经举步维艰的二级医院,转型发展为活力迸发的医养结合机构,康养床位常年入住率超过95%。

  从居家养老到入院康养

  一位老人的养老选择

  早晨6点半,阳光照进阳台,85岁的杨蔚兰正在洗漱,房门半掩。

  “杨老师,需要带早餐吗?”护理员周雪群的声音照常从门口传来。

  “今天不需要了,自己做哩。”杨蔚兰踱进厨房。她的身后,是一间不大的起居室,陈设简单,家电齐全,大小物件收拾得整洁有序。白居易的诗句“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张贴在墙上,红色的纸张,给屋舍增添了暖意。

  这就是杨蔚兰日常居住的地方——湘潭市六医院老年康养区。医院坐落于城区中心,离蜿蜒流淌的湘江不到1.5公里,绿树环绕,闹中取静。

  “就在这儿养老啦!”杨蔚兰笑道。

  两儿一女,子孝孙贤,杨蔚兰为什么要到医院来养老?

  这要从一场急病说起。2016年老伴去世后,她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子女工作在身,没法24小时陪护。2019年初的一天半夜,老人突犯眩晕症,身边却一个人都没有。她强撑着,扶着桌椅挪到电话机旁,拨通邻居家电话求助。打这之后,杨蔚兰觉得,居家生活不是办法。当年3月,她住进了湘潭市六医院康养区。

  与居家相比,这里有何不同?

  “喏!”老人伸手一指:房间墙壁装有扶手,通往阳台的门槛被抹平,起居室的床头安装有紧急呼叫装置……

  硬件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让杨蔚兰住得舒心,而让她安心的,则是这里提供的康养服务。

  平日里,杨蔚兰就像在家时一样,上午去楼下的树林里散步,与同楼的老伙计们聊聊天;下午就在房间里读读书、看看报。不同的是,大楼里有周雪群等护理员24小时守候,但凡有紧急情况,总能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边。

  “最让人踏实的,是就医有保障。”杨蔚兰说,自打住进来后,她和儿女再没有因为她的就医犯过愁,“住在这里,医生护士就在身边,放心。”因为常去查心血管疾病,杨蔚兰还加了科室医生周翠琴的微信,可以随时问诊。

  在湘潭市六医院康养区,住着500多位老人,他们大都曾面临和杨蔚兰同样的问题:身体好的时候,遛园子、话家常,一切如常,可病来如山倒。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相互独立,“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难得碰上这样既能看病还能养老的地方。”杨蔚兰说。

  医养结合服务,费用如何?

  “康养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床位费、基本伙食费和护理费。”湘潭市六医院院长向明凯介绍,根据房型的不同,单张养老床位每月费用分为1300元、1500元、1600元三个等级;伙食费每月660元;护理标准根据老年人健康程度的不同,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按照护理员一对一、一对二乃至一对多等不同情形,执行不同收费标准:全失能老人的护理等级最高,若选择一对一护理项目,则每月需护理费4800元;余下随等级的降低和护理对象人数的增加,护理费用递减,最低每月900元。

  生活尚能自理的杨蔚兰,选的是每月900元的护理项目,凭每月5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康养费用能够承担。

  从综合医院到医养结合

  一家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

  “养老+医疗”,让湘潭市六医院赢得了大批老人的青睐。“现在看,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回顾医院的转型之路,向明凯感慨不已。

  2009年10月,向明凯接任院长第二天,打开医院账目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包括退休职工,全院在编256人,但年业务收入只有295万元,“即便医院零成本运营,也难以足额发放职工工资。”

  始建于1962年的湘潭市六医院,前身为湖南省总工会湘潭职工疗养院,在上世纪末的改革中,曾经尝试走综合医院的发展路径,然而受制于医疗条件、人才队伍等因素,吸引不了多少患者就医,始终难有起色。

  何去何从?上任伊始,向明凯带着医院职工深入调研,意外发现,整个湘潭市没有医院主打老年康养。而作为老工业城市,湘潭市老龄化程度位于湖南省前列,养老服务需求量大。

  “医院是公益类事业单位,但即便服务社会,也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大调研大讨论中,向明凯提出,“能不能专注老年人慢性病诊治,发展老年康养?”

  设想一出,质疑的声音不少——早些年医院也试着搞养老服务,可是二十几张床位都住不满。

  “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多对住院养老不太接受。以办医院的思路做养老,自然行不通。”向明凯耐心解释、沟通,“现在湘潭市六医院实行市民政局行政主管、市卫生局行业监管,建一所以养老为主的医院,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共识凝聚了,2009年底,这家公立二级医院开始坚定转型:做强“里子”,致力“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为老人提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建好“面子”,“房间不能做得像病房一样,被服不能像病号服一样”,医院改造出200余张康养床位,并对病房实施适老化改造,打造像家一样的舒适环境。

  从医疗救治到健康管理

  一种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梁老伯!”正在湘潭市六医院康养区巡查的医生汤冰心,走进1012房间,给梁秋云老人检查身体。一年前的情景,汤冰心历历在目。

  那天巡房,汤冰心发现一向健谈的梁秋云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当即怀疑其发生脑梗塞。“护士,推车!”十多米外,楼层里随时待命的护士、护工疾步赶来。

  “马上做CT检查,通知急诊准备!”汤冰心一边布置,一边对老人做必要的救护处理。

  老人被送去急诊,一检查,果然是急性期脑梗塞,立即被安排住院治疗。

  一个月后,梁秋云病情好转出院。让大家欣慰的是,由于诊治及时,老人无后遗症。

  “老年人急性病症,黄金处理时间是关键。”湘潭市六医院门急诊部主任胡赛介绍,为确保老人在发病时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医院在康养区每个楼层配备了由专业护士转岗的楼层主管,同时确保住进来的每一位老人,都有一位门急诊部的责任医生对接服务。

  推进医养融合,让养老有“医”靠,湘潭市六医院探索的脚步未曾停歇。

  起初,医院尝试由住院部管理康养老人,但试行不久就发现新问题——住院部按科室对病人分类管理,病人和专科医生是强对应关系,而康养老人可能罹患多种慢性病,难以按对应科室分层居住、分区管理。

  后来,医院又从相关科室抽调30名医护人员,专职服务康养老人。结果却因入住老人时多时少,医疗资源固定配置,增加了运行成本。

  最终,康养老人由门急诊部负责。“门急诊部的10名医生,多是全科医生,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各类疾病都有一定处理能力。”胡赛说,“从门急诊部到康养区,有条便捷通道,走过来不过3分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第一时间为老人诊治。”

  倘若病情严重超出医院救治能力怎么办?近年来,依托医联体建设,湘潭市六医院畅通与湘潭市中心医院等其他医院的转诊通道。

  4月11日,因呼吸病症加重,79岁的龚淑君老人从康养区转至住院部,CT检查发现老人并发有脑梗塞症状。医生立即拨通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电话,马上转诊。

  除紧急状况下的医疗救治,湘潭市六医院还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巡房、检查、处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康养老人的日常健康管理。

  “盛奶奶!”楼道里,胡赛见到正坐着休息的盛素兰,亲切地唤一声。

  像见到了亲人,老人家握住胡赛的手,“走,上家去。”

  盛素兰扶着助行器在前边慢慢地走,胡赛在后面小心看护着老人。“盛奶奶做了髋关节手术,前段时间还动不得,现在刚能走。”

  胡赛对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清二楚。每周至少两次,她都要抽出时间,为盛素兰检查身体,评估其健康状况,指导老人医疗用药、饮食营养。

  “除了心中有数,还有档案记录。”胡赛说着,拿出盛素兰的医疗档案,从老人第一次入院时的体检报告,到其后多次检查、各项指标变化,都记录在案。

  “从紧急情况的处理,到日常疾病的诊治,让专业医疗资源融入养老各环节,就能有效提升医养结合的质量和水平。”向明凯深有感触。


从技能培训到院校合作

  一支养老护理专业队伍的打造

  “不就是照顾人吗,谁不会干?”入职湘潭市六医院前,曹立军不认为当护工是个技术活儿。在老家湖南益阳,收拾庄稼做活儿,她麻利得很。

  两年前入职顺顺利利,可医院没让她直接上手,而是先上课。

  来讲课的是养老护理员工作部主任李坤玉,课程内容是协助老人翻身。先关好门窗,防止走风;和老人沟通,告知要准备翻身了;老人筋骨弱,不能用蛮力,得用巧劲;翻侧边,垫好被子,用准备好的毛巾擦拭身子;再就着这个机会,给压久了的肌肉按摩……上完第一堂课,曹立军惊讶不已,“一个翻身,竟有这么多讲究!”

  在护工部办公室里,李坤玉翻出过去3年的培训计划和护理规程。厚厚一摞文件里记录的培训内容,从血压测量到心肺复苏,覆盖看护要求的方方面面——每周三,康养区都会组织护工轮训,或听专科医生讲课,或是看护工部主任示范教学。

  曹立军至今记得第一次给一位中风偏瘫老人换衣服时遭遇的尴尬。刚准备给老人脱下袖子,老人却“哎哟”一声,吓得她赶紧去请教。

  这让曹立军认识到“护理无小事,事事有门道”:偏瘫老人的穿脱衣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老人一半的肢体失去行动力,脱衣时得先脱能健康活动的一侧,再脱肢体失去行动力的一侧;穿衣时顺序反过来。

  “没经过医院培训,这工作恐怕干不好。”曹立军感叹,“以前我连助行拐杖的高度都不知道怎么调节,现在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紧急救助噎食老人也有把握。”两年下来,曹立军已成长为医院的护理能手。

  在湘潭市六医院,除日常打针、用药等与诊疗直接相关事项,护工已能处理绝大部分服务事项。“目前,康养区日常只留1名常备医生、3名常备护士,其余的可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医疗服务。”李坤玉说。

  从业人员不足、水平参差,人才不愿来、留不住,是医养结合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湘潭市六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较早设立养老护理员工作部,负责养老护理员的日常管理、培训等工作,同时参照市场化水平确定薪酬待遇,提高职业吸引力。“大部分护理员的月工资基本在5000元以上。”李坤玉说。

  2017年,湘潭市六医院还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设立“医养订单班”,培养专业化、年轻化的医养服务人才。

  “社会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我们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握好这个趋势,未来的职业发展让人期待。”医养订单班学生张菥说,全班31人,今年毕业,除部分同学打算完成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就业外,多数都将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学院院长刘晖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还将增开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初步计划开设一个班,招收50人。”

  从强化投入到优化政策

  一种医养结合活力的激发

  躺在床上的母亲,虽还说不了话,但张晴宇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张晴宇的母亲今年93岁了。老人家前些年身体就不太好,做过一次大手术后,行动不便。后因脑萎缩等病症,语言功能逐步退化,开始不记得事,不认得人。

  不久前,老人突然不能自主吞咽,此后一连5天无法进食。打听到湘潭市六医院有安宁疗护病房,张晴宇将母亲送了过来。

  “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老人,多是癌症晚期病人、瘫痪并伴随严重并发症患者、器官重度衰竭病人,不具备采取主动医疗干预措施的条件。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怎么帮助患者减轻病痛,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余生。”向明凯介绍。

  从2013年建立安宁疗护病房至今,湘潭市六医院已为2900余名病患提供安宁疗护,呵护好生命最后一程。

  从康复治疗、护理到安宁疗护,湘潭市六医院医养结合探索不断深入,离不开相关政策保障。

  眼前的大楼,赫然写着“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这是由民政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建的养老示范项目,总投资2亿余元。

  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则得益于湘潭市创新医保配套政策:对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医疗报销费用按每天200元的标准包干结算。

  在向明凯看来,这项政策的作用有二:一是鼓励住在三级医院且符合条件的重症患者,从三级医院病房转到这里来,减轻对大医院病床的压力,减少全市医保资金的支出;二是为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减少医疗方面的无效支出。

  湘潭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还从市福彩公益金中每年拨款50万元,设立爱心资助项目:凡在市六医院医养中心连续入住3个月以上,具有湘潭市户籍、年满60周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全失能老人或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每月给予300至500元的生活护理费(护工费)补助。

  强化投入支持,优化政策保障,激发了湘潭市六医院的活力。医院现有床位1100张,其中医养结合床位800张,常年入住率超过95%。老年康养服务的发展,也带动普通医疗诊治服务开展,去年医院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

  最近,湘潭市六医院又有新规划,对医院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养老康复中心进行改革,打造“六颐苑”养老服务品牌。“有的医院想拓展养老服务,有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想与专业医疗资源结合,我们就跟他们合作,将医养结合经验推广开去。”向明凯介绍。

  今年年初,长沙融城医院养老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又来到湘潭市六医院交流学习。“从第一次来算起,我们已到这里调研学习十几次。”融城医院养老康复中心负责人张伟介绍。

  4年前,这家改制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职工医院的二级医疗机构,向养老医院转型,设置了198张床位。但很长一段时间,入住融城医院的老人只有个位数。

  从医疗资源衔接,到护理人员配套,再到安宁疗护病房的开设,湘潭市六医院派人到融城医院指导。“现在我们的养老床位主要是满足安宁疗护老人的需求,日常入住率在90%以上。”张伟说。

  理念移植,经验复制,湘潭市六医院的探索实践在深化:在湖南株洲成功指导运营一家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院;为内蒙古、广东等地的20余家医养机构建设运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服务……

  湘潭市六医院的探索实践,是湘潭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推动镇街抓好乡村敬老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医养结合型机构转型;鼓励医院以转型、改建等方式,发展康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湘潭市副市长刘永珍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医养结合,持续改善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努力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来源:人民日报.医养结合探新路(人民眼·老有所养)

更多推荐

如何提高养老项目的入住率?

上海:又开建一所养老院,预计明年可运营

请收起对养老护理员的不信任,她们的工作你可能真的做不到!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做什么的?需求150万人?

硬核大爷!90岁高龄,跳河救起落水儿童

网红老人鞋竟成“坑老鞋”,85%批次检出致癌物,良心何在?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哈喽,相信大家还不知道了,公众号最近改版,不再按发布时间推送,如果文章打开率太低,或者点赞不高,就会默认你不喜欢这个号,从而停止推荐,我们的号可能因此就会被“淹没”了。

账号创作至今几年了,相信这里已经成了很多养老人的家

大家记得把我们账号星标

记得随手给我们点个  👍【赞】  或是    【在看】

就当鼓励下我们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