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老上海那些有故事的十字路口
哈喽,相信大家还不知道了,公众号最近改版,不再按发布时间推送,如果文章打开率太低,或者点赞不高,就会默认你不喜欢这个号,从而停止推荐,我们的号可能因此就会被“淹没”了。
账号创作至今几年了,相信这里已经成了很多养老人的家了吧
大家记得把我们账号星标★
就当鼓励下我们呗!!!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如果觉得不错 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哦~~~
当我们日日出行,总会经过许多个路口,或喧闹或幽静,或华丽或市井。在某个街角,可能有中意的小店,可能是午间休憩的好去处,也可能是每日打拼的“战场”。那些匆匆而过的脚步是否会留意路口曾经的故事?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城市的记忆凝固在这里。
外滩(中山东一路)| 南京东路
1870年前后的外滩南京路口
这里形成于1851年前后。这里是上海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写照。外滩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在1843年以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开埠后作为码头,1848年开始筑路并加固堤岸,被称为“Bund”,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并不是英语,而是印地语,“Bund”是其拉丁化的转换拼写,大意为“筑坝的河岸”。
1927年的建设中的沙逊大厦
画面右侧的汇中饭店建成于1906年
1944年的南京东路口的汇中饭店和沙逊大厦
上海滩开埠后,商贸发展需要融通资金,货物运输,由此银行、保险公司、轮船公司等,相继在外滩开设。外滩建筑群到今天也已至少更替了二三代。路口的南侧1854年建成当时上海最豪华的饭店之一——中央饭店(Central Hotel),后在1906年翻建为汇中饭店(Palace Hotel),现为和平饭店南楼。1908年上海开通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也经过这个路口。
要说在这个路口,当年的汇中饭店和沙逊大厦还有一段“别苗头”,各位看客也可参阅《沙逊大厦争霸史》一文。
南京路外滩路口东望不同时期对比
外滩(中山东一、二路)| 延安东路
形成于1916年前后。延安东路前身是洋泾浜,洋泾浜,又名西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浜身蜿蜒曲折,西入周泾(今西藏南路),即今延安东路自外滩至大世界路段。
1900年后拍摄的洋泾浜汇入黄浦江口处
1916年,筑成宽广马路,命名为爱多亚路。上海解放后,1950年5月更名为延安东路。上海县城内商户向北转移,中外商贾纷至沓来,交通日益繁忙,渐成闹市。在路口的西北角是有“外滩第一楼”之称的亚细亚大楼。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爱多亚路外滩北望视角
1949年拍摄的中山东二路延安东路北望
1980年的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口
近三十年这个路口最知名的当属“亚洲第一弯”。上海市区“申”字型高架道路网由内环高架路、南北高架路和延安高架路组成。“亚洲第一弯”其实是一条延安东路高架联通中山东一路的匝道。2008年2月23日,为配合外滩地区综合改造,此匝道拆除。
曾经的“亚洲第一弯”最后影像
这个路口的建筑和故事,其实阿拉“看懂上海”写过不少。“洋泾浜”不仅仅是指口音不标准的贬义词,而是确有其事,旧时就有一条这样的河浜,点击《闲话“洋泾浜”》一文查阅;
洋泾浜很早以前就填浜筑路了,而曾经有着盛极一时的风光的“亚洲第一弯”如今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消失的“亚洲第一弯”》一文中,感受这里曾经的美好风光。
要说外滩万国博览,最值得回味的建筑无疑就是有着“外滩第一楼”美称的亚细亚大楼。她方正沉稳、华贵典雅,曾是昔日闻名遐迩的亚细亚火油公司所在地。因为它的门牌是外滩1号,又是民国初年外滩最高大的建筑,所以被称誉为“外滩第一楼”。点击《亚细亚,外滩第一楼》一文查阅这里的故事。
西藏中路 | 南京西路
1884年上海租界城厢全图中标注的南京路西藏路口及泥城桥
形成于1862年前后。清同治元年(1862年),称之为静安寺路,1945年后改名南京西路。静安寺路东段的这个路口,由于靠近跑马场和南京(东)路,各种高档食肆、饭店、娱乐场所林立,客流如织,很早就是上海市区最为繁华的路口。
1910年的静安寺路东端,图右可见早期的跑马场
20世纪20年代,建成之初的新世界
20世纪20年代后期拍摄的新世界南、北楼
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西藏中路南京路口,大新百货大楼非常醒目
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西藏中路南京路口
20世纪70年代拍摄的新世界百货商场
1988年,“新世界”率先成为黄浦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精品商厦是在原新世界南楼的基础上改建,解放后的东海皮件商店、南海衬衫店、人立服装店、采芝斋食品商店和黄浦区少年宫所在地。1990年初,黄浦区政府决定将上述几家商店拆迁别处,在原地组建上海精品商厦。经过一年多时间修建改造,上海精品商厦于1991年8月正式开业。
1991年开业的上海精品商厦夜景
整个20世纪90年代,精品商厦都是上海首屈一指的购物场所,直至2002年因人民广场综合改造而拆除。路口的东北角就是赫赫有名的“第一百货”,前身是老上海有名的大新公司,1936年1月10日开业。
大改造前的南京西路西藏路口
上图摄于20世纪90年代初。环形天桥、精品商厦都还在。图左上角可见大庆里平乐里一角,南京西路北侧的新世界商厦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这个路口的故事有很多,了解更多请依次点击以下文章标题查阅。
1. 《看懂上海:南京西路的旧时风光》
2. 《西藏路的前世今生》
3. 《从跑马场到人民广场》
4. 《市百一店的前世今身》
5. 《上海的“号码”百货商店》
南京西路 | 华山路
20世纪20年代,位于静安寺路海格路口
形成于1862年前后。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一样,华山路也是修筑于1862年前后,起初命名为徐家汇路(因从静安寺连接徐家汇而得名)。时至今日,是市中心区最为繁华的地段。
20世纪30年代的“天下第六泉”静安涌泉
离静安寺路海格路口向北不远处的愚园路是著名的百乐门舞厅
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南京西路华山路口西北视角
现今的南京西路华山路口全景
华山路的故事参阅《华山路,一线串十珠》一文;老上海的百乐门看这里《百乐门的海上旧梦》。
延安路淮海路金陵路 | 西藏路
1884年上海城厢地图中标注的八仙桥位置
此处是老上海名闻遐迩的“八仙桥”核心区域,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前后。
20世纪20年代的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
位于金陵路西藏南路口东南角
“八仙桥”这个泛指的地名包括的范围,大体上东至西藏中路,南至淮海中路,西面至少应到嵩山路,北面到宁海西路乃至更北的延安路。
西南角黄金大戏院今天兰生大厦位置
20世纪30年代的西藏路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口
19世纪60年代公馆马路(也称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筑桥延伸后,西藏南路以西地块也开始受到影响。在此前后有大批里弄住宅兴建。在20世纪初,以华洋菜场为中心的八仙桥区片开始形成。1912年,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1917年大世界、1931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相继建成,随之也相出现恩派亚、黄金、南京等知名影戏院等娱乐场所以及上海商业储蓄、金城、中国垦业、国华、聚兴诚、东莱、中国、中南、浙江建业等十余家金融机构。
1946年,跑马场以南八仙桥地区航拍
1993年的大世界及延安东路西藏中路人行天桥南望
2005年拍摄的延安东(中)路西藏中(南)路口东北视角
八仙桥的详细内容参阅《漫谈八仙桥》一文。还可回忆那些年,阿拉去大世界游玩的故事,《“白相”大世界》。
长乐路 | 茂名南路
1947年长乐路茂名南路口北部、南部细节
形成于1914年前后。1943年,改名桂林路。1946年改名茂名南路。
1932年的霞飞路迈尔西爱路北望蒲石路口
长乐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最早建成的一段是位于杜美路(今东湖路)和善钟路(今常熟路)之间的部分。1914年,修筑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至迈尔西爱路段,命名为蒲石路。以后向两端延伸。1943年,又从善钟路继续向西修筑至麦琪路(今乌鲁木齐中路),新修路段称为刘家弄,之后又将蒲石路全路连同刘家弄一并改名为长乐路。1946年,长乐路继续向西延伸至华山路。
背景中为华懋公寓
现今的花园饭店裙楼及主楼
这两条路以及周边在上个世纪20年代及30年代逐步形成以高档住宅、文化、商旅为特色的建筑群落。路口东南角的锦江饭店北楼,原名华懋公寓(Cathay Mansions)。1925年动工,1929年建成,1951年,锦江川菜馆迁入华懋公寓,华懋公寓也改名“锦江饭店”,此后锦江饭店成为上海解放后第一座国宾馆,接待了很多贵宾。1989年10月,在锦江饭店北楼西侧,也就是茂名南路长乐路口的西南角,一幢高34层的典雅建筑竣工,这就是花园饭店。
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长乐路茂名南路口东望
再来看路口的东北角,有一座幽雅别致的洋楼,门牌茂名南路57号,它就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兰心戏院。“兰心”为英文“Lyceum”的音译,意即学园或文艺团体。其前身可追溯至上圆明园路诺门路(今虎丘路香港路口)建一座木结构的简陋剧场,后迁建至此,1931年2月开业。1949年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多次在兰心演出。1953年兰心改名上海艺术剧场,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青年话剧团的专用演出场所。1991年,恢复兰心剧院名。
茂名南路的故事我们刚发过,点击《茂名南路的神韵》查阅原文。还有长乐路的故事,点击《有故事的长乐路》一文查阅。
常熟路宝庆路 | 淮海中路
20世纪30年代的霞飞路(淮海中路)善钟路(常熟路)口北望
形成于1902年前后。淮海中路1901年修筑,最初命名西江路,1906年改名宝昌路,1915年再次改名为霞飞路。1943年改名泰山路,1945年改称林森中路,上海解放后1950年改名淮海中路至今。
20世纪30年代,霞飞路善钟路东望
路口四周有几栋历史地标建筑。瑞华公寓、淮海大楼都是申城知名的高档公寓大楼。与瑞华公寓相邻的还有一处历史保护建筑,常熟路157号,中国福利会旧址所在地,是一栋建于1938年的花园洋房建筑,有着现代风格兼具装饰主义特色的建筑。再往南的淮海中路常熟路口东北角,又是一栋体量巨大的公寓建筑——淮海大楼,旧称恩派亚大厦(又名皇家公寓、帝国公寓)。
中华路 | 复兴东路
1884年上海租界城厢全图中的西门(仪凤门)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老西门
1948年航拍图中的中华路复兴东路老西门地区
形成于1914—1915年前后。该路口是老西门街区的中心。老西门曾名西门、仪凤门,旁有水门一座。肇嘉浜、周泾、陆家浜等汇流于此。原来商铺甚少,居民购物须驾船过桥,较为不便。1914年开始拆城墙填护城河,两侧开设店铺,出现商业区雏形。东门至西门电车通车,此处成为邑城与租界之间的陆上交通枢纽,商业渐趋兴旺。
20世纪80年代的老西门街景
上海解放后,商业网点布局经过不断调整,地处叉路口的老西门闹市周围,享有盛誉的大店、名店林立,近年来,该地区改造力度较大,许多老旧区域已经或正在拆迁中。
更多内容可参阅《城市之“源”──老西门》。
长寿路 | 西康路
当年的小沙渡路路牌
1900年修筑,1943年改名至今。西康路也是在同一时期修筑,因为连接苏州河边的渡口,故早期名为小沙渡路(Ferry Road),1943年改为现名。
20世纪30年代早期拍摄的“大自鸣钟”
1926年,在公共租界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口道路中央,建起一座钟塔,人们称它为大自鸣钟。钟塔高14米,四周成方形,顶层四面均嵌有钟面的大时钟,每隔一刻钟,即自动报时,大自鸣钟因此得名。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长寿路西康路路口
市民习惯把这一带也习称为“大自鸣钟”。为改善长寿路、西康路口的交通,于1959年8月动工拆除了钟塔。1997年,长寿路拓宽,拆除了这一带的危房、简屋,建造了许多新型商住大厦,商业上了新层次。2000年,新建了占地4万平方米长寿公共绿地,逐渐形成上海市西区的绿色商住中心。
更多故事请依次参阅:《长寿路忆旧》、《从大自鸣钟到宗桑》、《西康路上的“里弄工厂”》。
徐家汇路 | 瑞金二路
1948年航拍图
徐家汇路中正南二路(今瑞金二路)打浦桥地区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此处以“打浦桥”之名而著称。打浦桥,本来是肇嘉浜上一座古桥,位今徐家汇路、瑞金二路口。更多打浦桥的故事请参阅《家住打浦桥》一文。
20世纪80年代,肇嘉浜路东望打浦桥地区
1949年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治理打浦桥,1954年底,一条两侧快速道、中有绿化隔离带的交通干道——肇嘉浜路建成。同年迁设商业网点60多家,初步建成地区商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日晖港整治以及危棚简屋改造,以徐家汇路瑞金二路口为核心的周边地区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崭新的住宅区、商务楼拔地而起,现今更是有日月光和田子坊等知名商旅核心区域。
来源丨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