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4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新中国(5)工业化之路:犹太人、德国、苏联、中国的爱恨情仇

2017-02-25 迷雾君 拨开迷雾看世界

本公众号“拨开迷雾看世界”之三部曲由以下文章组成:

《拨开谜雾看世界(上):被篡改的历史》讲述满清为了统治需要篡改了中国人的历史;欧洲人伪造出欧洲中心论给世界人民洗脑。

拨开迷雾看世界(中):气功,宗教和精神控制 第1篇讲述气功出偏差的原因和邪教教主控制教徒的方法;

拨开迷雾看世界(中):独特的视角看宗教 第2篇介绍中国宗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讨论宗教政策。

拨开迷雾看世界():新中国》篇幅太长,分好多集了

新中国(1)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

新中国(2)朝鲜战争是斯大林的阴谋

新中国(3)毛岸英的特权

新中国(4)金融战:从胡雪岩到陈云

本文是 新中国(5)工业化之路:犹太人、德国、苏联、中国的爱恨情仇

利益错综复杂,敌友变幻莫测。仇敌忽变挚友,伙伴又拔刀相向。

我们都知道1950年代苏联人帮助中国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那苏联人的工业化是怎么完成的?

德国帮助苏联工业化

二战时苏德是仇敌,但令人震惊的是,农业国苏联恰恰依靠德国的援助才实现了工业化。

1. 一战末期的德俄关系

1917年德国为了摆脱两面作战的困境,资助列宁推翻沙皇的活动。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随后组成的临时政府继续参战,经济崩溃社会动荡。11月7日列宁发动十月革命,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11月12-15日立宪会议选举进行,经过4170万选民的投票。布尔什维克得到175席占24.7%,社会革命党得到410席达到了60%。

立宪会议最终于1918年1月5日召开,拒绝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单方面提出的废除土地私有制,矿藏、工厂收归国有等条款,与布尔什维克废除资本主义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目的不符。列宁政府当天在彼得格勒戒严,并调集忠于布尔什维克的军队进入首都,强制解散了立宪会议。史称一月剧变。

俄国陷入内战。1918年3月3日列宁在德国大举进攻革命的压力下与德国达成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割让126万平方公里土地6200万人口,赔款60亿马克),退出一战。好在后来德国战败,此条约被废除了。

2. 同病相怜德俄合作

1922年的苏联还是个典型的农业国,82%以上是农业人口,工业基础仅有沙俄时代残留的几乎废弃的设备和技术。

此时,受孤立的苏联和被凡尔赛和约压迫德国同病相怜,在热那亚召开的国际会议期间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全面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随后,两国又缔结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德国为避开凡尔赛和约的禁令,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俄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1926年4月,苏德签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这项条约更加促进了两国的军事合作。

德国防军统帅塞克特1922年底在国防部创立了一个管理机关,动员德国公司把遭到禁止的武器生产线转移到苏联。不久,克虏伯公司便在图拉制造大炮、装甲车,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区开业制造飞机发动机,法本化学公司在萨马拉省制造军用瓦斯和毒气。德国派出专家帮助苏联建立三个大型兵工厂,德籍专家一度占苏联军工企业外聘专家总人数的80%。

1928-1933年,苏联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图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础,迫切需要德国大量援助,德国也投桃报李,向苏联提供了大量信贷以及帮助苏联向德国企业订货。以1930年到1933年为例,这四年苏联从德国进口的总值分别为4.31亿马克、7.6亿马克、6.26亿马克和2.82亿马克。

通过合作,苏联在先进武器设计制造和军事人员培训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联潜艇部队。1926年,以德国海军少将阿诺·斯宾德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对德国潜艇深感兴趣的苏联海军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国能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不久,四艘德国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国把全套E-I级潜艇的图纸买给了苏联,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到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拥有309艘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

更令人吃惊的是,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现存资料显示,整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派遣了六十名一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到苏联利佩茨克基地,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尔曼人组成的苏联空军飞行大队。这其中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也帮助苏联人在梁赞建立了伞兵基地。

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国装甲兵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苏联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的闪电战理论在苏联得到完整示范,并最终发展成型。1926年苏联红军在第聂伯河举行代号为“西方”的大规模合成演习,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请参与编写演习大纲,这中间就包含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设想。

斯大林对双方的合作关系相当满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写信给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说:“我想……我们与德国人的事情将运行良好。”

犹太金融集团资助希特勒上台的内幕

1. 凡尔赛和约埋下祸根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火。在协约国武力威胁下,1919年6月28日德国被迫签署凡尔赛宫和约。德国承认发动战争的罪名,失去了所有殖民地、六万五千平方公里领土和近7百万人口,还要承担125亿美元的赔款。

2. 美国在一战中的利益

美国金融集团在一战坐收渔利,英国欠美国50亿美元,法国欠美国40亿美元。加上其他盟国,一共欠美国银行家120亿美元。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形式不稳,美国对同盟国的贷款受到威胁。所以4月6日美国以德国潜艇战和德国鼓动墨西哥对抗美国为由直接参战。

按照凡尔赛和约的安排,德国要赔偿125亿美元,而16个同盟国欠美国120亿美元。这就变成了只要德国能还钱,盟国就能还美国钱。

3. 犹太人的梦想

在耶路撒冷复国,回到上帝许给犹太人的“留着蜜与奶之地”,一直是犹太人的梦想。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反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而英国人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所以一战中很多犹太银行家们站在了英国这一边。

而早在1914年,英国为争取阿拉伯人的支持,也鼓励阿拉伯人的独立建国。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在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约旦;西部仍然称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总督统治。这时候英国允许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但是又反对犹太人建国。于是英国人同时得罪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犹太复国主义者必须打击、削弱英国,才能在巴勒斯坦复国。谁才够格当对付英国人的打手呢?受尽凡尔赛和约羞辱和压迫的德国就进入了犹太人的视线。

4. 犹太人的同盟军

一战虽然极大的削弱了英国,可是英国仍然保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强大的金融势力。美国人要实现全球霸权,面对的首要敌人是英国。所以扶植德国来打击英国,也成了美国金融集团的选择。

犹太集团和美国金融集团就这样有了共同的战略目标。

5. 犹太银行家和美国金融集团资助希特勒上台

国际金融集团的战略是:先做空德国经济,抄底德国;然后做多德国经济,赢得暴利并控制德国经济命脉。

1918年-1922年,德国马克相对坚挺,通货膨胀率与英国、法国并没有太大区别。1922年5月26日的立法,确立了德意志帝国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运作不再受德国政府控制。德国的货币发行权到了私人银行家们手中。这时候马克兑美元是320:1。国际银行家们洗劫德国的行动开始了。

1922年12月,马克兑美元成了9,000:1。

1923年1月,马克兑美元成了49,000:1。

1923年12月,马克兑美元成了4,200,000,000,000:1。德国人的财富遭到了血洗。

1923年11月8日,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聚会,希特勒带领冲锋队发动了“啤酒馆暴动”。暴动虽然失败,但希特勒在法庭上展现了惊人的口才,引起了德国民众的极大共鸣。希特勒成了名人。希特勒被判了5年刑,但在狱中只待了9个月,并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

1924年,华尔街抄了德国经济大底,超级通货膨胀终于过去了,美国的道威斯援助计划实施,在此期间,德国获得的投资远大于战争赔款,德国经济很快强劲复苏。随着经济复苏,纳粹的活动陷入低潮,1928年5月的大选中,纳粹党得票率只有2.6%。

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危机的原因我们有机会再分析)。德国经济急转直下,纳粹党抓住历史机遇,1930年得票率18.3%,1932年得票率37.4%,成了第一大党。

1929年-1933年,华尔街金融集团的代表西德尼.沃伯格(Sidney Warburg)牵线,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向希特勒资助了3200万美元。施罗德家族也被公认资助国希特勒。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了。

希特勒的新政

1. 希特勒的政治思想

一战停战的时候,参战受伤的希特勒正在医院养伤。当时,西线俄国已经割地赔款认输,西线德国的战线还在法国境内,很多德国人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政府代表卖国求荣,国内没有因革命而崩溃,德国一定能获胜。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德国人普遍觉得被欺骗和出卖。

愤青希特勒退役了,为陆军情报部门当密探去了解一个55人的小党“德国工人党”。但是希特勒受到了费德尔(Gottfried Feder)的感召,反而加入了德国工人党。

费德尔告诉希特勒,国家必须有控制货币的权力,一定要对中央银行国有化,而绝对不能让私人控制中央银行。希特勒原本以为通货膨胀只是一个经济问题,经费德尔点拨才明白,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控制金融才是核心。

希特勒的思想最后被归纳为《25点纲领》,主要内容:

废除不平等条约;有德意志民族血统,才能成为公民,犹太人不能为公民;驱逐非德意志人;国家应供给公民工作及生活;劳动才能有收入,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把发战争横财看作犯罪;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分配大企业的利润;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废除地租,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国家免费教育;保护母亲和儿童,禁止雇佣童工;禁止恶意的政治谣言及宣传;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等等。

2. 希特勒的妥协

希特勒自称有两大敌人和一个世仇。第一个敌人是布尔什维克,第二个敌人是国际犹太金融势力,世仇就是法国。

在自身实力不够的时候和还需要利用对方的时候,希特勒不会翻脸。

哈瓦拉计划是1933年8月纳粹政府和巴勒斯坦犹太人组织签订的一个鼓励德国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计划。这是一个三方获利的模式:移民的犹太人将德国的资产交给德国政府,一年以后可以在巴勒斯坦得到等值的英镑,但这笔钱只能用来向德国购买工业产品。共有5.2万德国犹太人成功移民巴勒斯坦,1.4亿马克的资金汇出德国,具体操办业务的犹太银行家也获得丰厚的金融服务费。

希特勒上台后,立即修订《银行法》,取消帝国银行的独立性。但他表面上重用了国际银行家的代理人沙赫特为帝国银行行长和经济部部长,充分利用了华尔街资本控制下的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摩根财团和电话电报公司、福特汽车、IBM等等美国财团和企业,用巨额军火订单吸引贪婪的资本前来。犹太银行家在德国的业务也基本没有受到纳粹的影响。

在纳粹军火工业中,美国公司超过了60家。美国还向德国转让了各种先进军事技术,比如杜邦的氯丁橡胶、防暴剂;美孚的坦克润滑油等等。

3. 希特勒的经济政策

首先纳粹保护农业和农产品价格,这稳定了地主容克阶层;因为军官的精华主要都出身容克阶层,保护了他们就是稳定了军队。

其次纳粹保护工人,禁止资本家解雇员工,保证工人不失业。同时,纳粹压制价格竞争,保护公司的利润,通过行业协会、贸易协会、雇主协会来协调竞争者的利益。纳粹对资本家也基本不去干扰。

金融上,国家银行家们的理论是货币必须由“负责任”的私人银行家们才能提供。没有人愿意投钱所以“缺乏资金”。协约国规定德国中央银行只能信用发行1亿马克的法律上限。

费德尔对这种谬论嗤之以鼻,货币仅仅是交易的符号,不存在稀缺的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直接创造货币,让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运作起来,创造财富。

希特勒顶住国际银行家的反对,发行了“创造就业汇票”,相当于政府根据经济需要直接定向印钞。政府发行“创造就业汇票”,向能创造就业的企业购买商品和服务;企业可以将“创造就业汇票”向任何德国银行贴现成马克现金,购买材料、雇佣人员、生产产品。

“创造就业汇票”定向投放给能够创造就业的企业,不会被挪用去炒房炒股放高利贷,因而是对实体经济最精准有效的支持。这一点,也值得我们现在深思。

“创造就业汇票”将真正的购买力投放到了工人手上,因而失业率大降,内需强劲。从1935年发行10亿马克“创造就业汇票”,到1938年余额高达120亿马克。

按照国际银行家的理论,因为外汇和黄金紧缺,德国必须向国家银行家借贷才能获得资金发展经济。通过借款条件、债务银行家们就可以控制在德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但是希特勒跳过了这个环节,摆脱了国际银行家们的控制。

1933年前德国的经济危机严重程度远超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希特勒的新政让德国经济强劲增长,1933年至1939年经济增长100%,失业率下降到1.3%。而美国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只是暂缓了萧条,平均失业率高达18%,并在1937年再度陷入经济危机,直到1941年美国参战才回升到1929年的水平。

所以治理经济,要先治思想。

幼稚的希特勒

从希特勒的政治经济纲领和他拯救经济危机的手法上来看,他并不是宣传中的疯子和毫无理性的人。

希特勒痛恨犹太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进行利益交换。对待国家银行家们更是即斗争又利用。

希特勒打垮法国是为了报《凡尔赛和约》之仇,对法、英并没有要赶尽杀绝的意思,在敦刻尔克海边放了英法联军一条生路,在法国南部给维希政府留了一块土地。

发动对苏战争前夕,希特勒派心腹纳粹党的副元首赫斯(Rudolf Hess)飞到英国谈判,提出条件是归还全部西欧国家领土,赔偿损伤,与英国签订和约,进攻苏联。赫斯在英国上空跳伞被抓,最后被英国人诊断为“精神错乱”。

这是希特勒的政治幼稚病。

希特勒与苏联

在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苏德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就受到影响,但仍未停止。

1938年底,希特勒开始具体计划发动大战,德国提出加强苏德军事合作问题,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德国武器的方案。

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到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受德国全面进攻,苏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盐、铁矿石、鉻矿石、锰矿石、有色金属等价值4.7亿马克的战略物资,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吕措”号重型巡洋舰及建造该舰所需的设备、舰炮、水雷、鱼雷、潜望镜、最新型号的飞机样品、火炮样品、坦克、通讯设备、三百多种机床和机械样品,发动机、气轮机等。

希特勒在1941年初指示德国企业必须按时完成苏联订货的指令。这一切使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进攻就在眼前,待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炮击边境时,斯大林恼怒地骂了一句“这个混蛋!”从这一天开始,苏德长达二十余年的合作终于结束了。

苏联帮助中国工业化

在上文中谈到了,朝鲜战争的起因是毛泽东要将苏联的势力赶出东北,斯大林计划牺牲朝鲜借助美国的压力逼中国邀请苏联继续在东北驻军。

所以朝鲜战争源于中苏大国博弈,中国抗美援朝其实是同时战胜了美国和苏联。

那么苏联为什么又要援助中国呢?斯大林的话表明了一切:“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个世界就是靠实力说话的。如果苏联无法为中国提供足够的利益,中国一旦与美国合作,是无法承受的战略损失。同时,中国与美国在朝鲜结下血海深仇,加上意识形态的巨大鸿沟,50年代的苏联还没有怀疑中苏决裂的可能。增强中国国力,会增强苏联与美国在全球争霸的实力。

于是,156项大型工业项目,18000多名苏联专家,24亿美元的贷款,全部工厂的机器设备和图纸,手把手的技术传授,让中国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奠定成体系的现代化工业基础。

至于不久的将来,中苏论战、中苏决裂,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资料来源:

宋鸿兵 《货币战争》系列

沈志华 《中苏关系史纲》

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拨开迷雾看世界。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