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川崎病?

2017-11-04 迷雾君 拨开迷雾看世界 拨开迷雾看世界
23 37507 23 8987 0 0 3387 0 0:00:11 0:00:02 0:00:09 3386

昨天的文章SARS病毒是针对华人的生物基因武器吗?发表后,有网友留言要求谈谈川崎病中医怎么看。下面介绍一下中西医治疗川崎病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对于如此棘手的疾病,中医能够一剂见效吗? 


西医怎么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本病的婴儿及儿童均可发病,但80~85%患者在5岁以内,好发于6~18个月婴儿,男孩较多,无明显季节性。

 

本病病因未明,但发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地方性。

 

主要表现:长期的高烧,高烧5天以上,而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双侧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和皲裂、出血,杨梅舌,口腔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手指和脚趾的肿胀、发硬;在急性期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不定形皮疹,皮疹的形态是多样的,可以是猩红热样的,可能是荨麻疹或者丘疹样。

 

主要危害:还是心脏损害,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部分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超过一半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瘢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此外,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还可能出现肠道假性阻塞、无菌性脑膜炎、黄疸、腹泻等合并症。

 

治疗方法:目前本病尚无特异疗法,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症,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及血栓性阻塞。

 

KD的治疗主要如下:

 

1. 阿司匹林(ASA):具有抗炎、抗血小板作用,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日本学者推荐中等剂量,即口服剂量为30~50mg/(kg.d),热退后10~30mg(/kg.d),一般持续用药达3个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提出大剂量ASA口服剂量为80~100mg(/kg.d),持续服药至病程第14天,以后3~5mg(/kg.d),至病程6~8周。

 

2.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经多数学者研究报道,KD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发生率为35~45%;阿司匹林及IVGG联用组发生率为15~25%。美国AHA提出: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均应使用IVGG;日本川崎病研究组提出IVGG疗法适应证为冠状动脉瘤高危患者。

 

3. 皮质激素:1979年Kato等单用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结果认为应用泼尼松可促进冠状动脉瘤形成,单用泼尼松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65%(单用ASA发生率为11%)。简瑞祥等的研究表明,ASA与泼尼松龙合用治疗KD,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由于IVGG价格昂贵,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病变,ASA及泼尼松龙合用治疗KD值得商榷,尚须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以便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4. IVGG不反应者(nonresponders)的对策IVGG不反应者是指KD发病3~90d内,大剂量IVGG治疗KD后发热(>38℃)持续48~72h和CRP等检查未改善者。

 

对策:(1)重复IVGG;(2)皮质激素治疗;(3)乌司他丁(蛋白酶抑制药);(4)抗细胞因子疗法。Nonaka(2000年)对IVGG不反应者推荐静注泼尼松龙+IVGG合用治疗,值得临床试用。其适应证以不退热为前提,危险度评分为高危型。

 

西医治疗川崎病遇到的问题

 

1. 误诊和滥用抗生素耽误病情

 

因为本病首先是发热,一般会当作普通的感冒治疗,国内的情况大多会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对本病无效,持续高烧5天以上有经验的医生才会考虑川崎病。

 

2. 病因不明,无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本病不是因为病毒、病菌、衣原体等治病体感染,西医找不到发病原因,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病程容易长期化,导致心脏、血管系统受损。

 

中医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西医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就像早熟的中华文化一样,中医很早就达到了人类文明的高峰。

 

面对未知的敌人,中医怎样对付它呢?昨天我们介绍了《来自高维度文明的“中医生理学”》,如何以化繁为简的方法对付未知的疾病。

 

1.西医的思维模式是低维度的微观->宏观的方法

 

比如要知道一个瓶子的容积,西医的方法是要得到这个瓶子的形状和尺寸的所有细节,然后用一大堆复杂的微积分公式计算。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是微观->宏观的方法,也就是要将一个对象的所有细节全部精确掌握,针对每一个不同形状的灯泡,都必须通过100%的正确测量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一旦某个细节出错,结果全错。

 

西医认为如果不知道具体的病原体是什么,就无法治疗疾病。并将此看成是真理。针对人体这样超级复杂的系统,西医从微观入手,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生理和代谢,想要精确掌握其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完全超出人类当前的能力。这就是西药开发成功率极低及副作用不可避免的原因。

 

2.中医的思维模式是高维度的宏观->宏观的方法

 

而中医呢,直接将水倒满瓶子,然后再将瓶子中的水倒入量杯中。容积就出来了。这种思维方法是宏观->宏观的方法,不管什么形状的瓶子,都可以几秒钟直接得出结果。

 

也就是说,中医不关心微观上病原体是什么,只关心它对人体的机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然后纠正这种影响就可以了,就像爱迪生不需要关心一个容器的形状和尺寸,中医也不需要知道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还是衣原体。

 

这是一种处理超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方法,从思维模式上比西医至少高了一个维度。哪怕遇到西医从未见过的病原体,中医一样可以根据人体对病原体的生理反应处方开药。

 

中医的思维方式和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

A 西医关注细菌,病毒,癌细胞等,它一定要找出一个敌人,以为杀死敌人,病就好了。

B 中医关注人体的功能,使用药物或养生的方法,纠正人体功能的偏差,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高维度的“中医生理学”

 

中医生理学借助了中华文明中最高等级的阴阳五行理论建立模型来描述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并解释了天、地、人和自然的关系。集大成者就是《黄帝内经》。按照药物对人体生理影响的宏观研究,成果是《神农本草经》。

 

然而《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的高度太高,没有极高的悟性极难掌握,所以又出现了《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完善的中医实践操作手册。

《伤寒杂病论》的体例就是先描述症状,后分析原因,然后就是开具处方。所以直接就用药方名命名病名,比如感冒初起的两种不同状况就直接叫“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伤寒杂病论》的外感病部分按照疾病的发展过程按顺序列出了症状和处方,并对各种误治之后如何处理也给出了相应的药方。

 

至此中医已经高度成熟。直到今天,使用《伤寒杂病论》的方法治病,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尤其是治疗外感病,感冒发烧几乎就是一副药见效,两副药治愈的“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参见“为什么中医用《伤寒论》治感冒能够一剂见效”)

 

中医如何治疗川崎病

 

由于现在的中医比较混乱,迷雾君这里只介绍经典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就是介绍《伤寒杂病论》的治病思路。

 

中医不需要知道发病的微观原因,按照川崎病发烧的症状,类似《伤寒论》中的说的外感病,一样按症状开药就可以了。

 

《伤寒论》如何治疗外感病。

 

病邪入侵。一开始的时候,是表症,主要表现是脉浮,怕冷。根据出不出汗,分两种情况:

1.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种情况就是桂枝汤

2.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无汗,脉紧。这种情况就是麻黄汤

 

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这个药物的机理是大概这样的: 桂枝增强心脏的力量,白芍加快静脉血回流。桂枝和白芍,就是起到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排泄废物的功能,通过出汗的方式把病邪排出体外。因为在出汗,所以人体津液在流失,需要通过生姜增强肠胃功能,大枣补充肠胃的津液。而甘草具有解毒的能力。

 

喝完桂枝汤,要喝点热稀饭助药力,再盖上被子休息。身上微微出汗,汗出病解。

 

麻黄汤:桂枝,麻黄,杏仁,炙甘草

这个药物的机理是大概这样的: 因为寒邪束表,不能出汗,所以需要用麻黄将毛孔打开发汗,同时用桂枝增强心脏的力量,再用杏仁润肺,补肺的津液。甘草可以解毒。

 

吃过麻黄汤的反应就是心跳加快,出汗,汗出而解。一旦出汗,就马上停药,不然会造成津液缺失,体力虚弱。如果是心脏不好的人,喝麻黄汤心脏会跳得很厉害,慎用。

 

其实对一般人来说,得了感冒喝点水好好休息,不吃药一周也就好了。如果对症吃桂枝汤或麻黄汤,基本上是一副药就解决问题。

 

上面就是感冒初起病邪在表(太阳病)的主要情况。

 

这里还有一些变化,比如这个中焦有湿热,舌苔黄厚口水多,喝了桂枝汤会气喘,或者这个本来有哮喘,或者感冒同时咳嗽厉害,就可以在桂枝汤里加杏仁、厚朴。杏仁能够去肺热、化痰,厚朴可以祛湿。

 

在比如爱喝酒的人,因为酒伤胃,或者本来是胃溃疡的人,喝桂枝汤有可能吐,这时可以用葛芩连汤。

 

再比如如果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发热,那可能就是要桂枝麻黄各半汤。如果是麻黄汤证,但又多了烦躁,就是感冒转成了肺炎,这时就是麻黄汤加石膏,成了大青龙汤证了。如果肺炎没有大热,可以用麻杏石甘汤。(非典型肺炎就是大青龙汤或)如果里寒甚,则可能变为小青龙汤

 

再有就是如果用错药了,发汗过度或者误用泻药,各有补救的方法。

 

如果太阳表证没有治好,那病情就会发展进入下一阶段,变成阳明证或者少阳证。

 

阳明证:进入阳明证的特点,就是但热不寒。这里主要又分两种情况:

1. 经热:是发汗太多或其它原因,造成血管里的水分不足,好比汽车冷却液不够了,体温就会升高,壮热。这时就用白虎汤

2. 腑热:发汗或其它原因把肠胃里的津液发掉了,造成大便干燥,便秘,几天不大便而发烧。这时就用承气汤

 

少阳证:这时候病邪侵入了三焦系统,类似西医所说的淋巴系统。

这时候的主要症状就是: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这时候呢,主方就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了。

 

上面就是感冒发烧肺炎的前期主要变化。到这一步病是很好治的。基本上就是一剂知,二剂已。后面病情如果没有治好,进入太阴、少阴、厥阴(入脏)的话,就比较危重难治了。我们一般人会用上面的这些方子就足够了。

 

下面介绍一个川崎病的病例。

申明:迷雾君不认识郭老,介绍此案例只是因为觉得此案例符合《伤寒论》治疗原理。开的药方就是上面介绍的几个方子的组合,结果是一剂见效,和迷雾君自己治感冒发烧的体验一样。

人物简介

郭博信,1943年4月出生,祖籍河北省唐山市。

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70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老中医李松如引入中医之门开始自学中医。1978年经山西省全省中医统考录为中医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李可(当代扶阳界代表人物,主攻方向中药“附子”的应用)的发现人和弟子。祖传中医临床大家梁秀清、黄杰熙的入室弟子,从事中医临床已经46年,曾任过山西临汾纺织厂职工医院中医科主任、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医药研究》杂志社社长。主要著作有《明清临证医话精选》、《中国民族民间秘方大全》、《松树是最好的药》、《古今松疗秘方》、《中医是无形的科学》等五部。发表“贵在传承、重在疗效”等论文二十余篇。遍访民间传统中医数十人。不尚空谈,惟临床辩证论治是务。

郭博信在担任山西科技出版社总编期间,帮助多名山西民间传统中医李可、梁秀清、黄杰熙等出版中医书籍。推动民间传统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郭博信老先生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梗、心律失常、脑震荡及后遗症等,主张“贵在心脏不支架”。对心脏猝死的防范颇有心得。亦擅血液病、不孕症、结石、风湿及鼻炎等。


微博:@博信中医

微信:guoyiboxin

医案还原

2008年10月30日,郭老应患者之邀赴山西省某大医院儿科病房诊治一3岁患儿,其因发烧已住院6天,经输液打针,一直高烧不退,院方诊断为川崎病。说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疾病,建议转院北京。

患儿家长因其姐姐的不孕症被郭老治好,她虽已买了次日去北京的飞机票,但临行前还是想请中医试一试。

诊见患儿高烧到40度,身上有些许皮疹,淋巴结肿大,并不停地咳嗽,口唇红肿干裂,舌质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略带紧象。询之患儿发烧前曾流清涕,遂以外束风寒、内有蕴热痰饮论治。


【处方】

麻黄5g   桂枝6g     白芍6g   干姜3g 

细辛2g   生半夏10g  五味子6g  杏仁10g 

生石膏60g  滑石粉10g  桑白皮10g  

柴胡10g      甘草5g

水煎服,2剂。

此方即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三方加减化裁而成,嘱其4小时服1次。

次日患儿家长打来电话,言患儿服药后体温降到36℃。但因已买好飞机票,又怕患儿病情复发,还是决定赴京。

11月6日,患儿家长领着活蹦乱跳的孩子来谢,言在京期间患儿一直未发烧,经有关医院检查,一切正常,不需治疗。


川崎病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病因至今未明,这种病多发在五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多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等。由于此病严重者可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而郭老一方几剂一日便治好西医上病因未明的疾病,其中奥妙又在哪里呢?

郭老案语

或问:你一个纯中医,何时研究过川崎病?

坦白地说,作为一名中医,我殚心竭虑以毕生之精力也只能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其中的一小部分,甭说没有时间研究川崎病,在这之前我连听都没听说过川崎病。

虽然我对这个病一无所知,但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是解决症状的医学。

川崎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烧,我按中医的理法方药退烧,其是川崎病或不是川崎病,我都是这个治法。我根本不是参考川崎病来用药的,这就是纯中医的思维。烧退了,川崎病的主要特征没有了,哪来的川崎病?

        我据此患儿之脉证,疏以解表化饮兼清肺止咳,并主以大剂石膏以退高热,增滑石粉引热从小便而出,加快退热之速度,以解燃眉之急,故见效如反掌间。

        不管你西医叫川崎病,还是叫肺炎,我中医见有表证就得解表;见有高热就得退热;见寒热夹杂,就得寒热药并用,如是等等相机用药,不管你西医叫什么病名,我中医阵脚不乱,方能力克难疾。

         川崎病是现代医学病名,而且是最新的医学病名,现代医学至今也找不到他的病因,但我却用1700年前张仲景《伤寒论》上的方子给治好了。这就叫以不变应万变,而以不变应万变的医学就叫做医道。



推荐:

狂犬疫苗失效?这个方法可以救命

盛名难副的庸医钟南山

《来自高维度文明的“中医生理学”》

为什么中医用《伤寒论》治感冒能够一剂见效

SARS病毒是针对华人的生物基因武器吗?

刘太医《三分治七分养》修订版总结

刘太医《病是自家生》修订版总结

刘太医《是药三分毒》修订版总结

中药毒性和药效:《用药手札》和太医黑名单

中医健康育儿手本:望子成龙三十招

西医主导的卫生部消灭中医的的策略和方法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是错误的医学常识

国际机构如何利诱中国实行一胎制

悬赏百万请卫生部辟谣:强制全民补碘是阴谋吗?

美国如何通过非政府组织影响中国政策:全民强制加碘始末

健康风险:转基因食品陷阱

汉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历史大背景

汉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解读新中国的历史:拨开谜雾看世界

经济问题的文化根源

《独特的视角看宗教

拨开谜雾看世界:新中国

化繁为简,去伪存真,拨开迷雾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