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技术原因叫停《八佰》?看不见硝烟的争夺战

拨开迷雾看世界 拨开迷雾看世界

内容提要:价值观点的捆绑销售

管虎导演最新力作《八佰》,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谢晋元团长率领国军八佰将士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的故事。

这段历史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导演管虎拍电影的初衷是因为今天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知道这段历史了。他说:“我走访过17座城市,采访了17-29岁的年轻人,90%不知道四行仓库,甚至不了解淞沪战役。忘却历史是很可怕的事,电影可以帮助大家回望。”



为什么这一段历史这么重要呢?他说:“一段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历史,那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最为惨痛的灾难,它和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密切相关。”  

这一仗有这么高的地位?

导演管虎称父亲曾是八路军的一名战士,父亲对战场的描述令管虎认识到残酷战场下,军人的勇气及勇气背后支撑的为国之信念。而在14年的抗战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

2014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主席说: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这也是管虎坚持要拍摄《八佰》的初衷,正如他在预告中所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至今可以依靠的力量”。

很正能量是不是?

可是,仔细品味一下,好像有点又奇怪。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没有?

还是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真相吧。

大家都知道,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来被认为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那么,国民党政府是什么时候正式对日本宣战的呢?

令人汗颜的是,蒋介石政府对日本宣战是4年多后的1941年12月9日。为什么呢?因为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了。

看明白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淞沪会战的背景了。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开始。电影《八佰》中四行仓库的故事开始于1937年10月26日。这是淞沪会战中的最后一仗,上海即将沦陷。

上海有西方租界,蒋介石政府此时仍然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如同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

因此,国民党政府在撤军的时候命令88师524团四百余人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只为了向国际社会表现维持抵抗的姿态。

而对于谢晋元率领的这四百余人来说,他们是被抛弃的弃子。但是他们仍然抱定必死之心,浴血奋战,表现出了民族英雄的气概。

为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宣称仓库内有800人,这也是“八百壮士”的来源。


四行仓库保卫战也是一场半殖民地社会特有的怪异战争。


50多米宽的苏州河隔开了仓库和租界,一边是炮火纷飞的孤岛炼狱,一边是醉生梦死的繁华租界。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边,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7层大楼,楼高墙厚,易守难攻。这里曾是第88师司令部驻地,储备了不少弹药和粮食。


仓库的东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苏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




谢晋元率部进入四行仓库后,迅速加强了四周防御工事。四行仓库内有大量的大豆、小麦,这些包装粮食的麻包成了理想的构筑工事的材料。他们用麻包堵住了仓库的大门,封闭了所有的窗户,留出了射击孔,派人分层据守。为了隐蔽部队,还把大楼的电灯全部破坏掉,同时焚烧了仓库周围的房屋。


在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大楼上观战的群众,被热血将士感动,信件、食品、药物源源不断地送入四行仓库。就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


第二天凌晨,壮士们在敬礼的号音中,将国旗高高升起在四行仓库大楼顶上。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隔河观战的群众欢声雷动,无不为之动容。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20余人,可以说是巨大的胜利。




如果影片到此结束,可以说是非常圆满了。


再重复一下: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这也是管虎坚持要拍摄《八佰》的初衷,正如他在预告中所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至今可以依靠的力量”。


然而,历史真相远比这个残酷。


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要求国民党政府下令谢晋元团撤退。


国民党政府在31日命令撤军。谢晋元率军撤退,被英军缴械后退入租界,关入孤军营。营地住房十分简陋,四周铁丝网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只能在铁丝网内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俘虏营。


1938年8月,时值上海“8·13”抗战周年纪念日,孤军营起国旗。白俄士兵开枪射击,孤军为护旗当场牺牲4人,负伤11人。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操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闯入孤军营,抓捕了全体孤军,强迫孤军做苦力。直至抗战胜利,幸存者才恢复自由。


这才是八百壮士的完整故事。


谢晋元遇害后,国民政府追赠谢晋元为国军少将,蒋介石赞其为“精忠贯日”。


毛主席亲笔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


1985年9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将其命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0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作为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成开馆。




应该说,民族英雄八百壮士,获得了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但是,《八佰》这样的电影有什么问题呢?“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它把民族英雄的事迹和腐朽的国民党政府来了个捆绑销售,逼着你礼赞英雄的时候歌唱国民党政府。


“八百壮士誓死守护,不仅展示出中国人在逆境中的勇气和尊严,更让当时节节败退下溃散的民心得到凝聚。正是抗战中千千万英勇不屈的英雄成就了今日之强盛中华,也造就了中国人骨血里坚韧的精神。”


八百壮士的确凝聚了溃散的人心,但要加上“短暂”两个字做定语。


这场悲壮的必败之战只打了4天,就被国民党政府下令撤退了;壮士们被迫缴械关入租界战俘营,更是耻辱;而最后被日军俘虏做苦力则更是英雄的悲哀。


此战结束之后的一个月,就是南京陷落,三十万中国人被屠杀的日子。


而此战之后半年,就是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淹死八十万中国人的日子。


腐朽没落的国民党政府,既不能发动群众,更不能把中国人有效组织起来。不断对日暧昧,满脑子依赖着国外援助,直到美国对日本宣战,才敢正式和日本宣战。蒋介石最大的贡献,只是没有投降而已。


历史证明,光有个人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不够的。

历史证明,只有唤醒民众,教育民众,把中国人民充分组织起来,为了正义的目标共同奋斗,才能振兴中华。




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了国军虐待士兵的种种劣迹,并做了如下分析:“官方的统计导致这样的结论:在800多万(国军)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开了小差,就是非战斗死亡。”


抗战时期担任美国《时代》周刊远东首席记者的白修德也在他的书中写道:“死在路上,死在征兵过程中,死在野蛮的新兵训练处及长途行军中的人,要比进入军中后死的人还多。”


抓来的壮丁补入部队后,依然逃亡不断。抗战期间曾任军委会参谋长和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承认:“根据派到各师的点验委员会报告,照每个师的编制人数应有12500多人,但有的师只有9000人,甚至只有5000千人,其主要原因就是逃兵所致。”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近年来美化国民党政府的虚假故事很多。比如悲壮的“800冷娃跳长江”,还有孙立人部的五名军统女特工拉响手榴弹跳悬崖的故事,以及国军飞行教官单机独挑数十架日机,留下“我的学生都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教官了”的日记,等等。


2012年,有一部电影《咆哮无声》,“里面有一个场景,面对日军的包围,数百名国军抗日英雄被逼上黄河崖壁,成建制地跳下了黄河。”


这本来是要表现国民党军队比狼牙山五壮士更英勇,结果被前国民党后人告上了法院。理由是“好男儿不战死在沙场,而是砸坏武器去跳黄河,这不是光荣而是耻辱。” 成建制的部队跳江,恐怕不是悲壮英雄而是慌不择路的逃跑吧。


《八佰》这样的影片有巨大的进步,做得隐晦多了。


本来好好的一个电影,它却妄图通过个人英雄主义来掩盖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本质不同,通过把民族英雄和国民党政府捆绑销售来拔高国民党政府。


美化国民党政府有什么用呢?那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恰恰相反,防止共产党的国民党化才是最关键的。


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都是中华民国的国耻,但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耻。


因为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一战洗清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热血儿女保家卫国,这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魂。


从《集结号》到《芳华》,你放弃了文艺阵地那么有人会替你去解构历史。听说,小刚和华谊还要投拍血战长津湖?


这真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争夺战。


参考:

电影中的中国男人是什么样子的

奇葩的《流浪地球》,为什么能够热卖

新中国立国之战

浮夸风:不为人知的珍贵镜头

毛泽东全面剖析与斯大林的恩恩怨怨

    Added to Top Stories

    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