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的珍珠
◴ 品牌制片厂 第96次展映 ◷
春节档的广告片逃不开「回家」的话题,张大鹏自己也拍过许多相同题材,如今他反思说:「我越来越不喜欢那种,大家通过吃一顿年夜饭就什么矛盾都解决了,人都突然变了。」
虽然 2020 才刚刚过了开头,但已经有品牌影片开始预订年度最佳的席位了。第一位是来自贝壳在今天发布的《珍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3053lntyft
平时各忙各事,在春节才团聚的传统家庭,饭桌上暗含波澜,稍起争执,但最后隐忍理解。在观看《珍珠》的过程中似乎能联想到《饮食男女》,偶尔又和之前大火的生活剧《都挺好》有些共同处。
片子算不得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制作」,但回味绵长,以下品牌制片厂和导演张大鹏闲聊了几句幕后,帮助对故事意犹未尽的你我看懂生活的妙。
率先出场的娟儿被称为「胡同里的骄傲」,事业有成,独立自强,但这些并没有让她自信到能向街坊亲戚大胆吐露自己已经离婚、成为单亲妈妈的事实。
一年到头新春佳节,娟儿昂首挺胸回到家,饭桌上父母言语之间都在商量着怎么给年纪不小还「不务正业」的妹妹买套房子,娟儿不禁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回想起从小到大遭受到的偏待,遂起身离家。围裙还没摘的妈妈一路跟着她,唠唠叨叨诉苦落泪,又把心软的她给拽回了饭桌上。
几番较量,几句掏心,娟儿也开始放下芥蒂:对于这世上所有人来说,所谓家人,不就是这样爱恨交织吗……
此次这个故事脚本由张大鹏自己创作,导演说,「作为一个大直男我之前很少写这种女性视角的本子,这次写得兰花指都翘起来了。」
实话实说,影片对自尊强、在和生活对抗阶段的中年女性刻画上丝毫没有「直男感」,当然这也离不开导演进行了一些「田野调查」:在和几个女性朋友聊天中他发现,每个人既是多面的,也是一样的,没有人拥有站在自己的领地去可怜别人的资格,就算是离婚带着孩子的女性群体,她们也并不可怜,一样拥有精彩的部分。
总体来说《珍珠》是一个需要沉下心欣赏的故事,当中有很多能拿出来拆解分析的动人细节,现在我们就像欣赏一部电影短片一样来梳理梳理:
人物人设和家庭关系
不止上述提到的主角娟儿,这个四口之家的每一个人都有丰富立体的个性展现,从母亲说话的频率动作可以看出她是个情感丰沛、擅于自怜的女人,而从父亲故意买瘦小带鱼、不舍得倒泡过的洗脚水等情节猜得出他一定是习惯省钱了一辈子。
从以往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张大鹏一直比较执意角色人设和演员本人贴近,在《珍珠》这支片中妹妹的扮演者除了是表现力非常强的话剧演员,还是自己办过画展、鲜明个性的文艺青年,所以导演反向操作把这个角色靠着真实演员的性格特征来写,其他人物设置也同理,这样的接近自我的表演过程让观众感觉更舒服形象。
以及在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释出的都是很具有现实主义的信号,在那个年代里,两个孩子之间遭遇的偏心对待、给一个人买房的问题,都是非常消耗血缘情感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东西。
张大鹏不避讳表现这些是因为,他觉得每对父母的人生都不是按照台本来过的。的确,虽然 11 分钟的视频长度没交代到那个前传部分,但我们可以合理预设,可能姐姐出生的时候家庭条件不算太好,父母对于社会的变化不敏感,对孩子的人生规划也有误判,等到妹妹出生的时候就省心很多,也更加温柔放任。
导演说:「一个家庭里,完全的公平、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虽然不想承认,但好像有点道理……好在人生是个跷跷板,此处低另一头高,事业有成的娟儿也能在其他领域获得内心的富足吧。
剧情主线加旁白副线的加分设置
其实看完《珍珠》我有个感受是,相比其他十几分钟的短片,它让人感觉叙事上非常饱满,后来想想,大概是因为旁白加分。
这个片子是有一些背景的前因后果的,但又不好过多赘述,「有时候编剧需要让观众知道人物前史时就会把信息裹进旁边叙述中,这个片子一部分这么做,另一部分是通过母亲角色的持续台词输出的。」张大鹏说,如果基于真实,一家人之间聊天时不会去讲前因后果也不用解释的,旁白等于是一个背景交代作用。
这次画外配音还是张大鹏自己上阵,私心讲,导演喜欢伍迪·艾伦片中那种「喋喋不休」的感觉,从头到尾说个不停但一直妙趣横生,他想在贝壳的这支片中体现这种气质,但自己觉得可能源于语言、语速等原因没达到预想的感觉。
不过我倒是认为,旁白和台词同时出声儿的时候有点「神来之笔」,没什么大起大落,琐碎言语之中都是真金一样的思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