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式的吸引人
4月13日 | 周二
「吸引人」成为当下对于很多事情的一个判断标准,虽然这条标准一点都不吸引人。
小米新升级的 LOGO 好像很多观众都觉得不那么吸引人,他们认为和之前的并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想象中视觉冲击,没有超出寻常,没有耳目一新,总之,这不吸引人,这么看来,原研哉大师对于吸引人这个要求好像也难以达标啊。
那么大师是怎么理解吸引人的呢?
在和小米新 LOGO 发布的同时,原研哉先生有一段五分多钟的视频,在这个视频,原研哉先生讲述了整个创作的过程和思路,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原研哉式的吸引人」是什么样的。
生命感-空-想象力
在视频的一开头,原研哉先生就提出了一个观点:「科技越进化,就越接近生命的状态,人类和科技是不断接近的」,基于此观点他提出「Alive」的设计概念,小米官方翻译成「生命感设计」,原研哉先生说这也是作为对于小米企业理念的回应。
是不是感觉很虚空?有这种感觉就对了。
空(emptiness)一直是原研哉的重要设计理念,他认为所谓传达,不是单向发出信息,有时候需要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身,为受众留出空间,从而激发受众的想象力。
在这个信息泛滥,物质过剩的年代,每一个人每一个品牌都在极力表达自己,生怕受众不了解自己,事无巨细,恨不得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自话自说,但却缺乏倾听的能力,倘若要很好的和用户沟通,倾听以及给受众一个更大的容器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吧。
要在思考设计有形的产品同时,思考无形的品牌宗旨,品牌理念,这是一个看起来空的东西,但一旦找到符合你品牌的空,自有喜欢同样空的用户来支持,而这个像容器一样的东西,可以承载很多用户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和品牌的共同记忆,这也许是原研哉式吸引人的起点吧。
形状-数学之美-内在精神
在谈及此次小米的标识设计,原研哉先生说不仅是针对形状,更是针对内在的精神。
在选择小米表示形状时候,用了一个数学公式,寻找到了一个介于正圆形和正方形之间的一个理想图像,体现了数学之美,并且保留了原有的品牌颜色橙色。
原研哉在《设计中设计》一书中认为设计很重要的事情是要「唤起用户自己的记忆」,这也是大家认为小米新 LOGO 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感觉吧,因为你本来脑海中就有关于小米 LOGO 或多或少的记忆,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表面的形式,往往把夸张的外在等同于吸引人,而好的吸引人的设计,它只是用户内在记忆印象的触发器,它是连接外在和内在的桥梁。
在书中的自序里,原研哉还提到了「将已知事物陌生化」的创作理念,需要创造出让受众对于这个已知事物有重新了解的机会。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人指着面前一个杯子,你也知道这是一个杯子,那么当他说让你设计下这个杯子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比如我们对于 LOGO 出现的位置,我们都有一些惯常的认知。在视频里原研哉先生介绍说为小米设计了一个动态标识,而这个标识的位置是随着变化的环境与之相适应的,即使在印刷品中,小米新 LOGO 也不是通常那要固定在四周,而是漂浮定位在合适的位置。动态标识是波动的,在停止时候,也不是完全静止的,而是处在一种浮游状态,与之对应的内涵精神就是东方哲学。
他通过一段视频来诠释这种东方哲学——这段视频由三个画面组成,中间是少女的微笑,左边是宇宙的律动,右边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体现了不同生命体的变化,这也是此次设计概念「Alive」生命感的内在精神,更让我们对于小米这个已知的品牌有了新的想象空间。我想这也是原研哉先生「将已知事物陌生化」,进行再设计的一种实践吧。
看完这段五分多钟视频,尤其是动态标识之后,你眼睛随便往四周一看,小米新LOGO 就会浮现出来,仿佛浮游在我们的四周空间一样。这可能就是大师的吸引人的法则的厉害之处吧,空空如也,不虚张声势,但却直达事物本质,看过就能植入你脑海中,更厉害的是,他让我期待起小米的未来的可能性想象了。
我想这种由内而外,从虚空到有,重视事物本质的吸引人法则,会越来越吸引人。
昨日补档
保持联系与关注
yueyetu@socialbe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