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书法鉴定史最大谜案怀素自叙帖,傅申经典著作大陆首发,独家限定!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微信订阅号改版啦,不想错过展玩最新消息,请点击页面左上角蓝色「展玩」二字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将展玩「设为星标」⭐️。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书法鉴定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 上海书画出版社
傅申先生,海内外最著名的中国艺术史学者、鉴定家、书画家之一。
在他的鉴定生涯中,最经典、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就是关于“天下第一草书”、台北故宫国宝中的国宝——怀素《自叙帖》卷的真伪。
傅 申
______________
如怀素《自叙帖》卷这般,地位如此之高,争议如此之多的不朽名迹,在中国书法史现存名作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件。
《自叙帖》在宋代相传有三本,台北故宫所藏是目前所见仅存一卷,历经南唐、北宋、金、南宋、明、清公私收藏,乾隆皇帝时入藏清宫,被定为“神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然而,近代参与讨论的学者,多认为《自叙帖》并非怀素真迹。
争论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到8,90年代愈发激烈。启功先生认为是摹本,徐邦达先生认为是临本,朱关田先生则认为其文本就有问题,是一件彻头彻尾的伪作……;是真是伪是摹之外,又是用什么方式摹,什么方式临,题跋部分又几真几摹,细分下去,情况极其复杂。即便是同一位学者,结论也常随着研究深入而变化。
唐 怀素 自叙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卷 纸本 纵:28.3公分 横:755公分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最胶着的争辩,出现在十几年前的台湾,你很难想象,一件书法名作的真伪之争,竟然会演变成如此激烈的事件——但这又恰恰说明,《自叙帖》在学界与大众心目中地位之高,其真伪真相,几乎关乎尊严。
20世纪初,李敖曾经的助手、台北青年学者王裕民将怀素《自叙帖》称为“假国宝”,陆续出版了《假国宝——怀素自叙帖研究》等书。2004年“怀素《自叙帖》与唐代草书研讨会”上,他甚至拿着布条冲到现场抗议。令人扼腕的是,一个多月后,年仅三十的王裕民在高雄一家饭店内烧炭自杀身亡,原因不明。但怀素《自叙帖》的真伪之辩,就此留下更多令人感慨的部分。
而曾经认为《自叙帖》为真迹的台湾学者李郁周,也陆续出版著作,自认解开千年疑案,认为此名迹为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儿子文彭的勾摹本,最终引发论战。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论战另一方主要代表,正是傅申。作为最熟悉怀素《自叙帖》墨迹的学者之一,他几乎是“欲罢不能”地卷入了这一场激辩。他有力地反驳了李郁周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此前关于《自叙帖》的大量研究做出了回应。自1956年入台北故宫开始,多少次,他近距离细细看过怀素《自叙帖》,而此时,许多学者所见还只是照片和复制件而已。
在这次论辩中,傅申认为,怀素《自叙帖》是“写本”,“非文彭所摹”,“宋明人跋皆真”,台北故宫本为水镜堂本母本,其下限为北宋末年。但即便如此,出于严谨,傅申也并未作出这便是怀素真迹的结论,尽管,这是多少学者与书法爱好者的情感所向。
与此同时,台北故宫邀请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以非破坏性的科学方法前来检测《自叙帖》。这在台北故宫的古书画鉴定史上,也是第一次。尽管没有完全解决《自叙帖》是否为怀素亲笔的问题,但对长久以来困扰学者的钩摹、母本与刻本关系等质疑,都取得了确定的答案。
检测报告中的《自叙帖》荧光摄影
©《怀素〈自叙帖〉卷检测报告》
故事就此结束了吗?
并没有。
2005年,佳士得拍卖专家马成名,提供了一件七十年前日本复印的《自叙帖》残卷(简称“流日半卷本”),傅申惊讶地发现“这件在台北故宫属于限展级,书法界和文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驰名国际的台北故宫本怀素《自叙帖》墨迹大卷,竟然与‘流日半卷本’有“双胞案”问题。”
“因此台北故宫本非但是不可能,而且绝对不是怀素的亲笔真迹!”——也就是说,两件《自叙帖》当出自北宋同一人之手。
最终,他发表论文确证: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而非怀素亲笔。
公布这样一个结论,傅申的内心经过了激烈的斗争,他担心再次制造不必要的风波和围剿,也担心破坏大众对这件名迹尚还抱有“怀素真迹”的憧憬和崇敬。但往复推敲之下,在不可逆的论据和物证面前,他决定“让证据来说话”。
▼
《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繁体版
这便是《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一书的由来,作为第一部专论书法鉴定的著作,此书在台湾初版不久便告售罄。
十余年来,即便傅申在大陆做了那么多场讲座,接受了那么多次采访,大陆的艺术爱好者几乎人尽皆知傅申与怀素《自叙帖》在书法鉴定史上的重要分量,但我们却迟迟未能读到本书的简体版。
在这本书中,傅申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对怀素《自叙帖》的鉴定分析,以及他在台师大、台北故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佛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等顶尖学术机构所构成的、几乎绝无仅有的学术生涯中,所积累的书法鉴定经验与心得。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书画鉴定的专家大师通常只说结论,而“不屑”或“不想”告诉你“为什么”,但傅申先生对鉴定显然有更大的关怀——这本书,他写给专家学者,更写给书法鉴定的初学者,以他的话来说——为了彻底解疑,也为了使初入鉴定之门的人,对于基本的鉴定原理和知识有一个比较共通的认识。所以,在后半本怀素《自叙帖》论析的个案之外,他将数十年积累的有关书法鉴定常识,作为本书的前半本。
终于,2018年夏天,因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努力,“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终于开始出版,《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被作为“全编”重磅推出的第一本。新版还收入了初版后因发现“流日半卷本”而诞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白谦慎、何怀硕、薛永年、林霄等重要学者与收藏家的书评。
▼
傅申先生与刚刚出版的《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中文简体版
放在书法鉴定史上看,《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傅申先生对此书不仅极用功,极用心,且在鉴定方法上推陈出新,比如引入了“刑事鉴识学中对笔迹及印章的鉴定”等新方法。
如白谦慎先生所言:“《书法鉴定》的出版,虽以《自叙帖》论辩为契机,但也可视为作者对自己四十年来的书法鉴定研究所做的一个总结”,他说,“当这个崭新的时代到来的时候,人们再来读《书法鉴定》,他们或许会同意我的这一看法:在中国书法鉴定史上,《书法鉴定》扮演着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
何怀硕先生则说:"这本书将是他最有贡献的著述,是今后中国书法研究者的宝典,而且也将是中国书法鉴定著作中新的‘旅程碑’。”
薛永年先生则认为“这部内容充实的新作,对于丰富和深化书画鉴定之学具有重要意义。”“此书不但是专论书法鉴定学的开山之作,而且对于朝野书画鉴赏之风如此兴盛的今天,对于提高专家和爱好者的书法鉴赏能力,此书与他的《鉴定研究》均堪称‘眼学津梁’。”
《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中文简体版(精装本)
傅申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展玩团队从去年夏天跟踪这本经典著作至今,上海书画出版社的此次出版,可谓“良心”之作,16开438页的全彩印刷精装,重达两公斤的厚厚一大本,还是仅有400本的限量版,仅售298元。就在前几天,编辑还在电话中和我们感慨,这本书的利润真的非常薄,但为了更多人能读到这样一本好书,值得。
(展玩团队为了写这个帖子在台北故宫买的薄薄一本怀素《自叙帖》卷检测报告都要800元台币…)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傅申先生的亲笔签名精装本,限量80本,售价358元,谨为更多喜欢傅申先生的艺术爱好者收藏。
要特别注意的是,《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简体版精装本与签名本均为展玩全网独家销售,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直接发货,限量售完即止。
在接下去的几天里,我们也会陆续发布名家书评,以期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 展 玩 甄 选 📚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精装本
限量400本
[包邮]
(偏远地区、港澳台及海外除外)
三日内出版社直接发货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
点击页面底部左下角 阅读原文 购买
▼
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傅申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定 价:298元
摄/李烁
以下内容主要根据
「书法鉴定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原书等资料整理编写
引文为书中原文,图版主要来自原书
作为第一部专论书法鉴定的著作,本书信息量之大之全,很难一次说明。在这条推送里,我们来精选几部分说说。
比如第一部分的重要章节——“法书的复本与伪迹”,通过大量传世名迹来说明书法鉴定的问题,引人入胜又清晰明了。
这和1977年傅申在美国所办的一次展览有关。傅申执教耶鲁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时,得东亚研究所张光直先生等之助,与耶鲁大学美术馆及伯克利大学美术馆合作举办中国书法大展。当时,借美国公私收藏选借展品之便,他主持了特展“法书的复本与伪迹”,将展品真迹与伪作或复本两两对照,介绍中国传世古代书迹中复本与伪迹的现象。展览研究图录的第一章,便是“法书的复本与伪迹”。本书中的内容,便是在图录中译的基础上加以增订数节而成。
在谈“勾摹本”与“写本”的区别时,他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勾摹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和《远宦帖》等名迹为例,以大量的细节图文说明。
晋 公元265-420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晋 公元265-420
王羲之 远宦帖
“其特点首先是用纸较坚薄细紧,未装裱前较具透明效果。取其坚紧者,以防勾摹时渗墨,既不会污沾原迹,亦不易走形;取其细者,使其描摹时能纤毫毕现。
其次是用墨,勾摹本用墨一般取浓不取淡,以其既不易渗晕,易于控制笔画逼肖原迹,而且易于遮掩勾摹时使用的复笔,但无干笔飞白。从上面检验勾摹的技法习性来看,又可以分出两个不同的勾摹手:
甲勾摹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中时常出现燕尾或交叉的起笔,代表他下笔双钩时不够精准,稍稍过头而形成交叉状;以肉眼看原件虽不易察觉,却在显微放大后极为明显。
乙勾摹手—《远宦帖》,此帖似未见上述燕尾交叉的起笔,但每在弧形的收尾开叉飞白处,出现不同类型的勾描瑕疵。
由以上勾摹技法上的差异,似乎可以区分不同勾摹手;但从其共同点来说,较之于临本、写本,勾摹本的笔画外廓较劲挺,但线质较平板,墨色也较浓。”
“僧”(梁徐僧权押署局部)《平安帖》,右侧忠实勾出原纸破边。
“审”《何如帖》显微局部,见双钩落笔处形成开叉及交叉线
“羲”《何如帖》显微局部,见双钩落笔交叉线
“得”《奉橘帖》显微局部,见字中破纸勾勒线,以示为忠实的复本
“迟”《何如帖》显微局部,见长撇中段勾填飞白乱丝。
“七”《奉橘帖》后开皇十八年(598)题记局部,见双钩交叉笔痕,以此知此帖双钩年代的上限。
“霜”《奉橘帖》显微局部,见双钩落笔交叉线
“问”《远宦帖》局部,见笔端勾填飞白乱丝
“疾”《远宦帖》局部,见长撇中勾填飞白乱丝
复本与鉴定个案研究中, 台北故宫藏和前纽约顾洛阜藏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则是重要案例之一。两种墨迹本极为相似——每行的字数以及行数均相同——但并非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对它们的风格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得出结论:他们既非出自同一人的手笔,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从有关的文献,笔法、技巧在内的一致性,以及落款的内容等方面来看,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寒山子庞居士诗卷》无疑是黄庭坚的真迹,而顾洛阜所藏的《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则是根据前者徒手临摹的。
……就风格而论,它与黄庭坚的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的笔画虽然圆转,而且一般都用中锋,但是不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和其他真迹那样笔笔中锋,刚健挺秀。而且笔画的末端表现不出新笔那种典型的峻峭尖峰,也缺少黄庭坚那种不对称的间架分布,以及有意识的错落布白和伸展的笔画。……
还有更多的原因,包括印章、纸张等等,书中均有详述。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真迹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伪作局部
前纽约顾洛阜收藏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真迹局部
伪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卷尾局部
前纽约顾洛阜藏
鉴定案例的说明,又不止于作品本身,而是涉及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幕”。比如,在分析赵孟頫自题《双松平远图卷》及其临本时,谈到作伪集团与方法——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上海一位卓越的收藏家谭敬邀集一群有才能的艺术家建立了一个工作室,将他个人收藏的二十余件元、明、清代绘画进行复制。画室中每个成员各有专长,有的擅长临摹书画,有的善于模仿古代的装裱。据说这作坊是由谭敬的老师汤临泽主持,并由他负责复制印章。
按这一计划生产的复制品具有很高的质量——是精确足以乱真的手工复制品。制作的年代人们记忆犹新,复制品和原作俱在,可供比较鉴赏,这不仅在20世纪,而且在历来的伪作中都是罕见的。过去有关这样计划的记载或有保存,但极少有实物流传下来,可以鉴别出它的制作者来。
谭敬工作室的复制品之一是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卷》,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藏品,它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同一标题作品的精确复制品。中国画研究者期望了多年,现在终于有机会同时直接比对两幅作品进行研究,不必依靠照片或根据自己的观后记忆了。(笔者按:当时在特别设计的展览柜内,上下对照展出。)
← 赵孟頫自题《双松平远图卷》真迹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伪赵孟頫自题《双松平远图卷》→
美国辛辛那提美术馆藏,单笔临写充真
赵孟頫自题《双松平远图卷》真迹局部
伪赵孟頫自题《双松平远图卷》局部,单笔临写充真。
再来看谭敬工作室的作伪方法——
在玻璃桌面下设置一灯,从下部照亮原作,再在上面进行复制。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响拓勾描”,只是古代采用天然光,将作品置于垂直位置的明窗复制而已。当代艺术家有了玻璃及现代化照明具,并经过适当训练,可望产生出比古人更精确的复制品。谭敬工作室除此之外,他们的复制在一切方面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从复制品上判断,此画上的书法品质最令人印象深刻。
傅申甚至贡献了自己收藏的翁同龢《楷书七言联》来说明一件真迹被揭成两件的情况。
翁同龢《楷书七言联》真迹,傅申藏。
翁同龢《楷书七言联》真迹揭本,傅申藏
鉴赏家遇到一件难以解决的作品时,常常解释为它是在揭下的第二层纸上重描出来的。如果书画原作用纸是双层的夹宣,揭下第二层是有可能的。在夹宣上写字后,墨自然从第一层渗至第二层。揭下第二层有两个原因。如果原作纸太厚,装裱者可能揭去底层,以便装裱和保存。如果是重新装裱一件旧作,原来粘连两层纸的浆糊年久脱胶,第二层就能轻易揭下来。在这两种情况下,狡诈的装裱者都可能故意取下第二层,别有所图。但也有在重裱时自动脱胶而分离,即使想重新依原位加糊粘回,由于难度极高只好放弃。
笔者在装裱店内初次见到这一作品时,感到它和翁同龢较后期的其他作品风格略异。晚期其他作品往往比较放纵,笔画中略显出动荡不定;但此联的笔法和结构都很端庄凝重,而且笔画较扁平,墨色较淡。和装裱者交谈了这些看法之后,他解释说他在装裱过程中揭下了第二层纸,因此这一对联“墨气”比较无神。所以笔者欣然同时购下两幅真迹。
翁同龢《楷书七言联》局部上下层比较
他还使用了大量名作,来说明真迹中开叉、贼毫与摹本的区别。所谓贼毫:就是指笔毛的外层或中央,有一两根或几根不顺的毛在运转中叉出或突出,因而在书迹的主线条之旁或尾端出现了一根细线的情形,由于不是书家意愿,谓之贼毫——由于贼毫有时疑似勾摹时的补笔,容易导致观者将纵笔直书的书迹误定为摹本。
陆机《平复帖》局部,小字秃笔多贼毫例
故宫博物院藏
张旭《古诗四帖》枯笔飞白例,辽宁省博物馆藏
高闲《千字文》局部,“翳”字“羽”部贼毫例,上海博物馆藏
黄庭坚《诸上座》卷真迹局部,“莫”字等贼毫乱丝例,故宫博物院藏
邓石如《沧海日长联》真迹硬笔分叉贼毫例,与勾摹无关,故宫博物院藏
傅山《草书诗轴》真迹,题款中多贼毫乱丝例,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系列重要的鉴定方法,比如确立基准件、建立标准、培养对古书画色泽的正确认识等——
一般有好古之心者,或开始购买古书画者,如果对各时代的真迹见得不够多,往往以为古书画必是陈旧、晦暗、虫蚀、破烂……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倒往往是相反的状况:真迹的状况在外表上反而较新,伪迹才变本加厉,唯恐别人不信是古董,所以往往过分地染深做旧做破,甚至揉凌等等。可是真正的古书画,尤其是名迹,都是历代珍赏者、有力者,护若头脸的真品,无不悉心保护,请名工装池,深藏不出,因此反而比那些假古董保藏得好,看起来不那么古旧。类似养尊处优者,不显其老。
所以,全书的第一部分《书法鉴定》,是傅申历年积累的鉴定工作的心得,涉及面很广,从鉴定心理、法书的复本和伪迹,到传统的鉴定方法和现代科学检验手段,都有简明扼要的讨论。每个部分,傅申都从非常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用笔、结字、布白、个人风格、时代风格分别指什么,适用于什么样的鉴定情况;临、摹、仿、造、刻帖以及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等等又分别是如何……
《书法鉴定》被学界和收藏界广受肯定的另一关键,是在方法上的推陈出新。傅申将两个不同领域──医学临床诊断学和刑事鉴识学引入到了书法鉴定中。比如,刑事鉴识学中包括了笔迹鉴定与印章鉴定。在他看来,这两个领域比书画鉴定有着更为严格、更为慎重的诊断和鉴识方法。
由于美国的博物馆较早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物鉴定,所以傅申在担任美国佛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主任时,就开始思考如何把现代科技引入书画鉴定。所以,他还在这本书中细论了书法鉴定的科技化及其限制,这些不仅对书法鉴定深有启发,也将实际地推进了现代书画鉴定学的建设。
怀素 自叙帖 局部
最后,回到怀素《自叙帖》的鉴定,也是全书的主轴。
虽然台北故宫自1995年起将怀素《自叙帖》列为限展国宝,但傅申在1965年至1968年,及1971年至1972年服务台北故宫书画处的前后共四年期间,曾有多次亲手展卷研究细赏的经验;自1994年从美返台执教后,又曾多次带领研究生以单眼短焦望远放大镜,在台北故宫展览室细审笔画、结字和行间的安排、墨色的浓枯。
全书用了近250页,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傅申对这件名迹鉴定的思考、方法、过程和结论。
从目录即可见,这是一件多么丝丝入扣的事——
第二部分 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辨“文彭摹本说”及其断代
开宗明义 106
研究简史及书迹名词
一、研究简史回顾 108
二、书迹名词的厘清 110
诊断一 台北故宫墨迹本是否为“摹本”
一、从纸质上诊断台北故宫墨迹本是否为摹本? 113
二、从台北故宫墨迹本的书迹来诊断是否为“摹本”? 113
三、检验前人对台北故宫墨迹本诸说 122
四、小结 124
诊断二 检验李郁周“映摹说”
一、论刻拓本的证据限度 128
二、李郁周“映摹说” 138
三、小结 144
诊断三 检验宋明人跋及赵鼎印之真伪
一、检验邵周、苏耆、李建中题记是否为摹本 145
二、检验宋明人跋是否为摹本 148
三、检验赵鼎等印 167
四、小结 175
诊断四 检验台北故宫墨迹本破纸补字及其证据价值 176
诊断五 检验台北故宫墨迹本的递藏论“文彭摹本说”
一、台北故宫墨迹本递藏小史 190
二、台北故宫墨迹本递藏简明年表 194
三、检验递藏史中的李氏“迷宫” 195
四、小结 197
诊断六 检验“文彭摹本说”
一、水镜堂本与台北故宫墨迹本的关系 198
二、“文彭摹本说”的证据 199
三、从文彭的书迹来看 206
四、故宫文彭《临自叙帖》的现身说法 214
五、小结:台北故宫墨迹本《自叙帖》绝非“文彭摹本” 216
结论一 台北故宫“墨迹本”为“水镜堂刻本”的母本
一、从两本的点画形似来论 217
二、从两本的技术层面来论 218
三、从实物证据的破洞与纸幅长短来论 219
四、小结 220
结论二 台北故宫“墨迹本”非“文彭摹本”及其断代
一、台北故宫墨迹本非“文彭摹本” 223
二、台北故宫墨迹本的断代 225
三、台北故宫墨迹本待作的真伪及断代的科学验证 228
四、台北故宫墨迹本的科技复检报告 230
余论
一、刻本与母本的优劣比较 241
二、为“文彭说”释疑:重建水镜堂刻本摹刻过程中对原迹行款章法的因应调整 257
三、对怀素作品之我见 263
四、方法的检讨与学习 268
后记 271
台北故宫本《自叙帖》局部放大
台北故宫本《自叙帖》“怀素”签名式
具体到细节,傅申是如何来诊断的?
比如,就“台北故宫墨迹本是否为‘摹本’”这一问题,他分别从纸质、书迹、前人对台北故宫墨迹本诸说等多角度来一一反驳。关于书迹,他说:
笔者对台北故宫墨迹卷,从头至尾一再以几十年验证墨迹的经验,找不到可以绝对证明为“勾摹”的痕迹,只有一些疑似勾摹的细节,检验台北故宫本的墨迹笔画,都找不出“足够”可称为“勾填本”或“映摹本”的马脚来;我们至少可以说:它是一个快速书写的“写本”,偶然出现一些不自然的开叉和贼毫而已。
在此次争辩中,傅申明确说明,他的目的只在于检验《自叙帖》是否为“摹本”及其断代,以及宋明人跋是否为真迹,即使证实了《自叙帖》帖文是“写本”而“不是摹本”,推翻了“文彭摹本说”,也并无意断定这是怀素真迹;因为还是有“临本”及其他的可能性。
当时,他确实认为台北故宫本的真伪问题,将会是永久的“悬案”,正是属于古书画中永远无解的一类。
直到“流日半卷本”的出现,在巨大的冲击之下,他投入了新的研究,最终确证举世驰名的台北故宫本怀素《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而非怀素亲笔。
傅申推测的此作“映写”可能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大致为:
(1)为了不污染原作,它们不可能是直接映着原作书写的。
(2)因此,先要制作一个供“映写”用的“底本”。用不透墨和较具透明度适于勾摹的纸,映着原迹只求制作一个粗具形似及行款的勾摹本,填墨时不求精细,因为这是不用担心在覆纸其上映写时会被污损的底本而已。
(3)在正式“映写”制作前,先面对原迹细察,并揣摩其用笔转折牵丝和联绵字,临写精熟。
(4)然后以白麻纸或其他书写用纸,覆盖在先前制作好的勾摹底本上,像描红一样地映着勾摹本的字影,用单笔快速“映写”而成。……
台北故宫本《自叙帖》(左)第六十五、六十六两行与流日半卷本《自叙帖》起首二行书迹比较。
“流日半卷本”仅存此三纸三十行,与台北故宫本同出一手,为“双胞本”,从1935 年日本卷珂罗版翻印,故底色与台北故宫本大异。
台北故宫本(左)与留日本卷本(右)
两图书迹同出一手,举例第七十四、七十五行, 骑缝印为同一套印章,位置略异。
(左)契兰堂本,“来” 字不分叉,同“流日半卷本”。
台北故宫本(右)与“流日半卷本”(左)同出一手,举例第八十九、九十、九十一行台北 故宫本“来”字开叉为“双笔勾画而成”。
(右)契兰堂本之祖 本与二墨迹本同出 一手。
新发表的论文中,傅申不仅分析了怀素《自叙帖》的不同版本、书画“多胞本”的鉴定规律、台北故宫本《自叙帖》的书法问题,还阐述了宋人摹本风气与《自叙帖》复制技法等,抽茧剥丝的分析,最终让作伪者亦“呼之欲出”——
“从上述种种迹象来看,在时闻上,在收藏原迹的关系上,在书写能力和谱系上,在记录上,全部指向:如果不是苏舜钦,就很可能是其后代族人苏沂了!”
这几篇新论文,全部收入在新版中。
论文
沈铭彝本《自叙帖》密码
——解台北故宫墨迹本即水镜堂母本之疑 274
确证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
——从“流日半卷本”论《自叙帖》非怀素亲笔 295
《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后续讨论 342
整个《自叙帖》个案的鉴定过程,犹如一部悬疑巨片。而诚如白谦慎先生在书评中所言:
第二部分虽是关于一件古代书法真伪的讨论,但正如傅所言:“这一次怀素《自叙帖》的辩论,其意义绝不仅限于《自叙帖》的真伪,或是否为文彭摹本的问题,而是书法鉴定的方法问题。什么才是直接、正确、绝对的依据和方法?如何区别写本、摹本,以及摹本中的映摹、勾摹本?以及刻帖可能改动母本的种种,及其在书法鉴定上的适用度,其限度又在哪里等等。”因此,这一部分虽为辨析、批驳《自叙帖》墨迹本为摹本说,但文字之中又透露出对鉴定方法的关怀。其中大量的案例及其对鉴定学一些通则的意义,都有待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
在这里,再引用收藏家林霄的感受,相信读完此书,你也将有同感:
古代书画收藏是我的爱好,因为爱好所以研究,因为研究,所以多年前通读了台北《典藏》杂志社2004年出版的此书。读傅申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语言平和理性,逻辑严谨,绝不会令人产生误解。面对一个证据,总能够考虑到每一种可能性。娓娓道来,抽丝剥茧,慢慢让真相自己显示。正是傅先生的叙述方式,使鉴定这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变得浅显易懂,破除了鉴定学的神秘化与玄学化。
而关于台北故宫的国宝怀素《自叙帖》,无论其是真迹是摹本,都早已成为中国书法史中的一部分,诚如傅申先生所言:
从书法史的宏观视角来看,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不但仍然是怀素“狂草”作品的唯一“样本”,它也是吾人建构唐代狂草发展史的时候,不能由任何其他作品来取代,也是不可或缺的“狂草”代表作!因为没有了台北故宫本《自叙帖》,唐代的“狂草书史”将会苍白无力,大为失色!
📚 展 玩 甄 选 📚
- 目 录 -
丛书总序 傅申 1
新版序 傅申 4
序 石守谦 5
自序 傅申 6
第一部分 书法鉴定
第一章 书法鉴定简论 2
第二章 鉴定心理略论
一、从视觉判断谈“颠倒之见” 17
二、浅谈作伪心理 19
三、鉴定心理散论 20
第三章 法书的复本与伪迹
一、关于方法和术语的一般论述 26
二、简短的历史总结 29
三、“勾摹本”与“写本”的区别 29
四、复本与鉴定个案研究 44
五、鉴定个案增补例 73
六、小结 83
第四章 鉴定的实践与难易
一、难易的关系 84
二、基准作之建立 84
三、标尺之建立 85
四、知真知伪 86
五、培养对古书画色泽的正确认识 86
第五章 刑事鉴识学中对笔迹及印章的鉴定
一、笔迹鉴定 91
二、印章鉴定 92
第六章 书法鉴定的科技化及其限制
附:科技鉴定西洋画成果的借鉴 96
余论:论贼毫与摹本的区别 98
第二部分 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辨“文彭摹本说”及其断代
开宗明义 106
研究简史及书迹名词
一、研究简史回顾 108
二、书迹名词的厘清 110
诊断一 台北故宫墨迹本是否为“摹本”
一、从纸质上诊断台北故宫墨迹本是否为摹本? 113
二、从台北故宫墨迹本的书迹来诊断是否为“摹本”? 113
三、检验前人对台北故宫墨迹本诸说 122
四、小结 124
诊断二 检验李郁周“映摹说”
一、论刻拓本的证据限度 128
二、李郁周“映摹说” 138
三、小结 144
诊断三 检验宋明人跋及赵鼎印之真伪
一、检验邵周、苏耆、李建中题记是否为摹本 145
二、检验宋明人跋是否为摹本 148
三、检验赵鼎等印 167
四、小结 175
诊断四 检验台北故宫墨迹本破纸补字及其证据价值 176
诊断五 检验台北故宫墨迹本的递藏论“文彭摹本说”
一、台北故宫墨迹本递藏小史 190
二、台北故宫墨迹本递藏简明年表 194
三、检验递藏史中的李氏“迷宫” 195
四、小结 197
诊断六 检验“文彭摹本说”
一、水镜堂本与台北故宫墨迹本的关系 198
二、“文彭摹本说”的证据 199
三、从文彭的书迹来看 206
四、故宫文彭《临自叙帖》的现身说法 214
五、小结:台北故宫墨迹本《自叙帖》绝非“文彭摹本” 216
结论一 台北故宫“墨迹本”为“水镜堂刻本”的母本
一、从两本的点画形似来论 217
二、从两本的技术层面来论 218
三、从实物证据的破洞与纸幅长短来论 219
四、小结 220
结论二 台北故宫“墨迹本”非“文彭摹本”及其断代
一、台北故宫墨迹本非“文彭摹本” 223
二、台北故宫墨迹本的断代 225
三、台北故宫墨迹本待作的真伪及断代的科学验证 228
四、台北故宫墨迹本的科技复检报告 230
余论
一、刻本与母本的优劣比较 241
二、为“文彭说”释疑:重建水镜堂刻本摹刻过程中对原迹行款章法的因应调整 257
三、对怀素作品之我见 263
四、方法的检讨与学习 268
后记 271
论文
沈铭彝本《自叙帖》密码
——解台北故宫墨迹本即水镜堂母本之疑 274
确证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
——从“流日半卷本”论《自叙帖》非怀素亲笔 295
《台北故宫本〈自叙帖〉为北宋映写本》后续讨论 342
本书相关书评
承前启后之作 白谦慎 350
斫轮老手·金针度人 何怀硕 353
眼学津梁 薛永年 355
“后大师时代”的鉴定学 林霄 358
参考书目
附录
附录一 台北故宫墨迹本《自叙帖》与水镜堂刻本对照图版 366
附录二 台北故宫墨迹本《自叙帖》原寸图版 403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精装本
限量400本
[包邮]
(偏远地区、港澳台及海外除外)
三日内出版社直接发货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
点击页面底部左下角 阅读原文 购买
▼
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傅申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定 价:298元
摄/李烁
参 考 资 料
台北故宫官网
台北故宫《怀素<自叙帖>卷检测报告》
傅申《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白谦慎《承前启后之作——评傅申新著《书法鉴定 兼怀素〈自叙帖〉临床诊断》
何怀硕《斫轮老手·金针度人》
薛永年《眼学津梁》
林霄《“后大师时代”的鉴定学》
等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展玩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展玩」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展玩所使用的图片、视频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联系我们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