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群“对骂”14个月,法院判决业主互相道歉

本是“相亲相爱”的业主微信群,

谁知两位业主一言不合在群里互怼,

骂战持续一年多,

甚至发展成大打出手,

最终闹上法庭。 

近日,

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

审理了这起人格权纠纷案。


一、事件:业主微信群互怼到拳脚相向



孙某和王某都是某家园的业主,一位是钢琴老师,一位是业主委员会监事会的成员。


2020年8月,某家园的业主群有业主对业委会公共收益不公开、不公示提出质疑,孙某便在群里对此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首次和王某在群里发生言语冲突。


后因孙某将其住房改为商用开培训班,王某作为业委会成员配合相关单位取缔非法住改商,双方矛盾进一步加剧,多次在各个微信群、QQ群展开骂战。

不要脸的狗东西!

孙小玲

王小猛

疯狗婆到处乱咬!


线上群里互怼不够,线下两人拳脚来凑!2021年10月,又在微信群里被骂的孙某深夜到王某家里骚扰、锤击其房门,王某遂拨打电话报警。


2021年11月,孙某遇到该小区业委会主任吴某,双方发生言语冲突,后王某到达现场,与孙某发生冲突。随后群众报警,民警将几人带回派出所调解,但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调解无法达成一致。



二、庭审:起诉与反诉



因调解未果,孙某遂将王某起诉到长沙市天心区法院(以下简称天心法院),请求判令王某在微信群里向自己道歉并赔偿损失。


王某辩称,事件起因是孙某违规住改商,其为小区监事会成员,应配合有关部门执法,且孙某与小区业委会主任打架,将其抓伤,自己报警后孙某用手机录像、辱骂自己,造成双方肢体冲突,因此双方均有过错,应当互相赔偿、赔礼道歉。


王某也向法院提交反诉状,称孙某应向自己进行公开的书面道歉,并赔偿自身各项损失。


孙某对此则辩称,王某及其所在的小区业委会存在的问题并非自己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的,而是现实存在的,且自己只是提出质疑的业主之一,却遭到王某无底线的言语攻击和人格侮辱。


三、法院判决:双方均构成名誉侵权



天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名誉权是自然人维护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此案双方在各类群中的言论均有明显系低俗且具有贬损性评价、公然丑化他人人格的词汇,对相对方进行侮辱诽谤。双方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相对方的名誉产生不利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具有主观上的故意。在客观上通过文字、言语对相对方进行侮辱并实施损害其名誉的行为,对相对方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其他业主对其产生不良评价,因此双方的上述言论均应作否定性评价,均构成名誉侵权,故双方要求相对方进行书面道歉并在相关微信群公开的诉讼请求,法院均予以支持。


据此,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限王某十日内向孙某进行书面赔礼道歉,在相关微信群进行公开,并赔偿各项损失;限孙某十日内向王某进行书面赔礼道歉,并在相关微信群进行公开。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该案现已生效。至此,持续14个月之久的“微信群对骂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四、法官提醒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发布言论时,应符合公序良俗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一旦超过“底线”,越过“红线”,便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众目睽睽下进行“骂战”,实在有伤风化,极不文明。大家遇事应冷静处理解决,在发生纠纷后应当积极寻求合理合法的解决途径,切莫使冲突加剧,甚至造成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朋友圈发泄情绪?小心别过线!

网络侵权责任纠纷5问5答


遭遇网暴如何维权?划重点+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在微信群里散布他人不实信息,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声明:本文来源“天心区人民法院”,转载自“湖南高院”微信公众号,在此致谢!




编辑:徐万佳

排版:王   俏

审核:刘 畅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赞”和“在看”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