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血常规散点图与直方图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医学检验沙龙
欢迎转发文章到朋友圈
识别二维码 看你想看的
作者:安钢职工总医院 检验科 王健
来源:医学检验沙龙
前言:
血常规,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因其采样简单、检验单结果发放迅速、项目直观明了,对于临床诊断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同样一份详细的报告单解读也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读一份看似简单的血常规报告单呢?
先让我们从几份实际病例慢慢说起。
患者男,41岁,自述胸痛、胸闷、无发热等症状,全身无明显出血点,近日来我院心内科就诊。
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
首先我们用迈瑞BC6800检测,结WBC 6.30*10^9/L,RBC 4.53*10^12/L,HGB 138g/L,PLT 12*10^9/L。PLT直方图中,血小板呈低矮锯齿状。
起初疑似血样有凝块,于是电联临床重采血样进行二次测定,结果如下:WBC 7.21*10^9/L,RBC 4.46*10^12/L,HGB
134g/L,PLT 28*10^9/L。PLT直方图中,血小板仍然呈锯齿状分布。
结论似乎很明显,该患者是一个单纯的血小板减少症?
注:在处理该患者样本时有一个异常的现象,由于LIS本身的时效性较差,没有及时记录。
未记录的处理过程:
在初次对该样本进行检测时,血小板趋向正常(大概数据为89),等待约十五分钟后复查数值减低(大概数据为57),三次测量时数据更低(大概数据为32)。
从三次检测数据来看,血小板计数呈连续下降趋势,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结果下降越明显,这种现象绝对不是单纯血小板减少所能诱发的!
随后做血涂片处理,镜下发现血小板呈团状聚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
再次联系临床,并说明情况,再次采集血样,血样用肝素抗凝,进行第三次检测,结果如下:WBC 6.72*10^9/L,RBC
4.39*10^12/L,HGB 134g/L,PLT
177*10^9/L。PLT直方图正常,血小板分布正常。(如图),血涂片中,团状聚集消失,血小板分布正常。
可见该患者PLT结果明显恢复正常。
由此可以推断,血小板的聚集由抗凝剂本身引起,我们在做血常规样本时所采用的的抗凝剂为EDTA-K2。
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该患者为由EDTA-K2引起的依赖性假性减低。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
1、EDTA诱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抗凝剂引起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发生凝集,形成直径大的血小板团块,有的凝集成带状,因而不被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出现假性血小板偏低的现象。
2、大或者巨大血小板诱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正常人血小板大小、形态之间变异较大;在检测血小板计数时,大或者巨大的血小板被计入红细胞而在血小板处不被计数,从而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
3、临床用药所致 如临床上常用硫酸镁预防和控制产前子痫,血中镁含量过高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冷凝集 是指在较低的温度下血细胞发生凝集,一般发生在冬季,冷凝集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而红细胞或者白细胞结果偏高。
主诉:左颈部(腋下、腹股沟)无痛性肿物 6月,迅速增大2周;间断发热6月;间断腹痛6月;胸闷气短6月,加重1周。
现病史:近期无意间发现颈部肿物,呈鸡蛋样大小,无痛,一周前有间断性发热至今,加重后于我院就诊。
查体:体温38.6,WBC41.46,其中淋巴细胞91.4%,中性粒细胞7.4%,其余结果尚可。
结果如图
从DIFF通道散点图可见淋巴细胞群处有异常增生,BASO通道散点图提示不明显随即调取仪器端散点图,分别于DIFF通道散点图的三个不同的截面来展开分析。
在迈瑞BC6800的DIFF通道散点图中,三条坐标轴所代表:
FS轴→细胞体积
SS轴→核酸复杂程度(核形状与细胞内颗粒)
FL轴→细胞内DNA与RNA含量
FL-SS截面,可见淋巴细胞群与单核细胞群界限不清,有大量核酸含量较高的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细胞区。
在FS-FL截面,可见淋巴细胞群呈团状集中,细胞分布均一性良好。
FS-SS截面,淋巴细胞群团状集中更明显,再次说明细胞均一性良好。
散点图分析结论:
从DIFF通道散点图中不难看出,细胞整体以均一性良好的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并且可见原始淋巴细胞细胞以及异性淋巴细胞。由此可推断该患者是一种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
常见病因有: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重症感染等。
临床诊断:套细胞淋巴瘤。
主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心慌、气短3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以为劳累所致,未引起注意,近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等症状。遂来我院检查:RBC 4.34,HGB 89,MCV 70.1。
具体结果如下:
初步分析
从红系计数参数中不难看出,该患者呈现小细胞、低色素、大小不均一。同时有部分小体积红细胞计入血小板,造成血小板的假性升高。该情况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随后观察该患者治疗过程中,红系直方图变化。
结果分析
从直方图可以看出,红系从原来的“单峰”逐渐向“双峰”转化,经过治疗后,由于机体同时存在两类分布不同的红细胞群,细胞混合后造成细胞“双峰”的重叠,如虚线所示,由此使得“双峰”交汇处呈现略微抬高,最终形成直方图中的影像。
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病理来说明血常规报告单中白细胞散点图及直方图、RBC直方图、PLT直方图在实际病例中的应用,将检验中单一的纯技术理论向临床靠拢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作为检验君的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
检验离开临床没有出路,
临床离开检验只剩归途!
(长按图片二维码了解详情)
荐
刷题
冲刺
就用电子版
易哈佛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最后右下点在看
编辑 | 小龙(女)
◎公众号医学检验沙龙声明◎
点击“阅读原文”,逛检验人自己的微店,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