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點之後,睡在麥當勞的郭富城

香港城事 2021-07-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那一座城 Author 那城的城君


早安、午安、晚安! 本文转自:那一座城ID:thecity2015
比起那些拾荒乞討、睡大街和睡橋洞的人們,有這麼一群另類的城市流浪者,比他們顯得稍微體面一點。

他們會在24點,回到那家固定的24小時麥當勞,找到空位置坐下。
然後,卸下破舊的膠袋和背包,把它們堆放在腳邊。

0點後,進入麥當勞的每個人,都稍顯困倦和疲憊。他們雙手一盤,輕輕靠在桌面上,就此沉睡。
他們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城市流浪人,因為長期在麥當勞過夜,被人稱為「麥難民」。
9月17日,郭富城和楊千嬅主演的新電影《麥路人》在大陸上映。
這部在今年香港金像獎上獲得10項提名,最終敗給了《少年的你》的電影,聚焦的就是我們從未在螢幕上討論過的他們——「麥難民」群體。

在香港底層的貧困人口中,他們是一群沒有家、沒有固定工作的人。
借著麥當勞24小時營業,且不拒絕顧客長時間在店裡的營業原則,開始了長期「住」在麥當勞的生活。

他們穿梭在城市中,棲息在暖黃的燈光下,游離在城市人群外,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廳里相識,互幫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樣。 
 01零點後麥當勞不再是快餐店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24點之後的麥當勞。
當最後一批食客離去,另外一批決定睡在麥當勞的人,便陸陸續續「回家」了。
電影里,郭富城飾演的博哥,就是香港街邊一間24小時不打烊麥當勞的「常客」。
白襯衫、黑西裝、雙肩包,他還保持著10年前成功人士的做派。

但一雙沾滿灰塵的皮鞋,身上穿著一件沒打領帶和衣領處有些發黑的白襯衫,在深夜昏暗路燈的映照下,處處顯示著生活的窘迫和身心疲憊。
博哥曾經也是有頭有臉、風光無限的金融才俊。因為一次生意失敗後挪用公款,不僅遭受了牢獄之災,還拖累了自己的家人。
當他刑滿釋放後,因為自己無法面對家人,而選擇流浪街頭。


回到快餐店那個熟悉的座椅上,偶然奢侈點上一杯飲料,就是奔忙了一天的他得到的最大慰藉。
在餐廳里,他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樣的「麥難民」。


有在歌廳唱歌的過氣女歌手阿貞(楊千嬅飾),有離家出走的小伙子深仔,有執著的喪妻老伯,有失去丈夫獨自帶著女兒,還要拼命幫婆婆還債的單親媽媽,有街頭混子……
他們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也在香港這塊寸金寸土的土地上,面臨著相同的困境——無處棲身。
白天各自為生計奔忙,夜晚像「回家」一樣,紛紛相聚到快餐店。
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住」在快餐廳的麥路人們,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生活准則。
晚上進入麥當勞,最好點一杯飲料,以示誠意,也不算為難這裡的員工。
睡覺時,不能躺在地面或桌子上,只能坐在椅子上,或靠著或趴著。

坐着打盹的“麦难民”。图/鱼的大江湖


早上六點,就要「起床」,在麥當勞工作人員清掃和正式營業前離開。 麥當勞的洗手間,可以供他們洗漱,也可以去到公園裡免費的衛生間,然後把個人物品寄存在公園的儲物櫃。 
從醒來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一天的奔波——為生存和吃喝行走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比如餐廳的服務員、按摩店的技工、學校教堂的清掃工、洗衣服的雜活,甚至還能接到電影群演客串的工作……有時候,能換一份便當就足夠滿足。 半夜守在地庫,拿好工具,盡量瞅准豪車下手,70元一次出動3-4個人洗車。麻利的乾完,錢一分,肚子餓了就獎勵自己一塊餅。
精明有頭腦的博哥,總是帶著大家能找到生存和賺錢的法子。
被餐廳辭退,就和小弟去路邊撿破舊的運動鞋,拿到公園洗手間刷乾淨,當成二手擺攤售賣。 一雙被丟棄的運動鞋,也能賣上55塊。

我們以為唾手可得的生活,在他們的一天中,是如此的賣力,又是如此的搖搖欲墜。 大概只有在塵埃里,才能真實而裸露的看到,人們對於生存,沒有了什麼體面的要求,只有化繁為簡,去索取,以及珍惜。 這間24小時不打烊的快餐廳店,是這座城市留給他們最後一個風吹不到、雨淋不著的地方。

 02介於流浪者和普通人之間在生活的邊緣苦苦掙扎
「快餐店難民」,是一個全球普遍的現象。 自從麥當勞首次在亞洲24小時營業之後,「麥難民」這個詞,第一次在日本出現。 2006年在香港,麥當勞設立了第一家24小時營業分店後,露宿街頭的人便開始走進快餐店過夜。

他們表面上和普通人沒有太大區別,不似乞討者,也沒有街頭流浪者那般窮困潦倒。
他們中也有人在工作,只是薪水太低,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房租。所以,即便「住」在麥當勞,他們還保留著在城市行走的體面。
背包里帶著應對深夜空調的厚衣服、毛毯,偶然點上一份漢堡,一杯可樂,讓自己整夜的逗留更心安理得一些。

图/翻触笔尖


「麥難民」,其實我們大都遇見過,甚至有過親身體驗。
某個深夜,也許是要趕凌晨的火車,也許是看完演唱會錯過了末班車,也許是離家出走後無處可去……這時,街邊一家燈光通明,來者不拒的麥當勞,成為了最好的去處。
相對於長期固定回到麥當勞的他們,這些偶然一次的體驗,只能算得上「偽麥難民」。
真實的「麥難民」群體,隨著麥當勞在全國的上千家門店,其實非常龐大。

图/大公网


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珠海等一線、二線城市,較為普遍。韓國和日本等其他國家,也屢見不鮮。
回到電影中,聚焦的香港。
根據2018年,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數據調查顯示,曾有384名底層人士在24小時快餐店「留宿」。
到了2019年,全香港露宿者人數已上升至1270人,增長率達到了62.8%,創6年新高。 隨著社會上種種問題的發生,這個數字目前只增不減。

2015年,一位「麥難民」深夜倒斃在香港牛池灣坪石村的一家麥當勞內。
根據閉路電視顯示,這位婦人在週五早上8點39分進入麥當勞,而她被發現死亡,已經是週六早上8點半了,整整過去了24小時。
在這無聲的24小時中,無數的顧客和服務員從她身邊經過,甚至有人坐在她旁邊用餐,人們大概以為她只是睡著了……
這場悲劇,隨後讓香港「麥難民」群體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
兩年前,藝術家馬玉江在香港灣仔舉辦了一場個展,名為「夜未央」。“夜未央”展览。图/有事说事儿
一塊三面牆上,貼滿了414張熱感紙。這些都是香港麥當勞餐廳的消費單據,整整齊齊排列,像是一個檔案櫃。
每張單據的背後,又該背負著怎樣一個就此安放的靈魂呢?
因為,單據的最下面,寫著消費的日期和時間,全部都發生在零點以後。
“夜未央”展览。图/有事说事儿

這些消費單,馬玉江收集了一年,他說字會隨著時間褪色,但重量不會變。
麥難民們,他們夏天愛吃冰淇淋,冬天喜歡蘋果派。一般時候都買那些最便宜的食物或飲料,所以單據會特別短,特別輕,每一張在0.2克~0.7克間。
這個重量,在馬玉江看來,是金錢的重量、地位的重量,也是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
一張購買了「足三兩」,金額為22.5港幣的單據,讓馬玉江印象最深刻。

馬玉江說,這張單據發生在中秋節那天,那個人吃的時候,就像是在享用法國大餐一樣。
收集單據的時候,馬玉江總是非常小心翼翼,他害怕碰觸到他們敏感而脆弱的那一面。裝作店員,是他最常規的操作。
也有一部分麥難民很樂意和他分享單據,在一張送給他的單據上,就寫著「恭喜發財」的祝福。


03當麥當勞熄燈未來當何去何從
從去年開始,麥當勞的店鋪縮減和重新裝修,香港「麥難民」們,可「借宿」的選擇和可能,越來越少。 
到了今年,因為疫情,麥當勞決定夜晚6點後不提供堂食,並且只設外賣,意味著「麥難民」將無處棲身。 他們回不去公園、隧道、橋底。因為曾經遭到投訴,公園長椅被灑臭粉、長椅裝扶手、地上鋪石春、圍板封橋底……
同樣因為疫情,康文署設施被關閉,無家者最後可供洗澡的浴室已告「失守」。 

图/大公网


疫情雖然反復,麥當勞也曾兩次暫停晚上堂食,令麥難民流離失所,疫情冰冷,人心不冷,疫情底下我們再次感受到香港這座城市的溫暖。

每晚夜裡凌晨,當捲坐在麥當勞的門口時,總會有陌生人送上水及食物,也有些主動贈送衣物,令麥難民感受到人間有愛。

《麥路人》讓人反思經營快餐店以外,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麥當勞近日製作一個名為「dear hk」的廣告短片,並於電影開始前播出。
麥當勞表示,希望能以小小的力量,為社會帶來正能量,支持有需要的朋友,而這種熟悉的感覺正是愛。

電影公映的日子,整好是香港政府放寬防疫措施、重開戲院的時間,對於現實中的“麥難民”,希望疫情可以早日結束,希望他們可以在政府的支援下真正得到幫助。

他們是路人,也是家人。

版权声明: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豆瓣“有事说事儿”;新闻来源自香港01、明周、星岛报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 N D —
我喜歡香港,因為一個人,你呢!
歡迎轉發朋友圈給更多的朋友呢,如轉載請保留出處哦

以上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再讀几篇

香港的寄宿學校到底有哪些選擇?這些名校都在裡面。

香港的學生今天重返校園,同學仔們「網友」終于線下見面。

跨境生仍未能返港上課,逾半返內地讀書。

如想加群:可後台回復“我要入群”


我喜歡香港,因為一個人,你呢

搜狐/知乎:香港城事

微博:Flora是香香呀

今天的你也要開心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