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午安、晚安! 香港國際機場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香港離島區大嶼山赤𫚭角。1998年7月6日啓用,取代了啓德機場。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間航空公司在此運營,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現時香港國際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當中的國泰港龍航空,是香港第二所提供民航服務的航空公司。
國泰港龍航空的前身是港龍航空,於1985年5月由商人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及中資機構華潤、招商局等組成的「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成立。
當時是希望創辦一家有中資背景的本地化航空公司,與當地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的英資公司香港國泰航空有限公司競爭。雖然國泰自以香港為家,但在80年代很多人都不這樣認為,至少中央政府不這樣認為。80年代初,太古集團持有國泰70%股權,匯豐銀行則擁有另外30%股權,太古、匯豐都是地地道道的英國企業,也就是國泰的父母都是英國人。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拉開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序幕。1983年7月12日,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正式啓動。整個談判過程曲折,充滿了激烈的交鋒與較量,其中香港的航運地位及國泰利益也在談判之列。
1983年,國泰開辦首個從香港飛倫敦的不停站航班
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激烈交鋒中,英方為了保證香港航運地位以及國泰的利益,力爭到這樣一條規定,主要如下: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和區域航空中心的地位。在香港註冊並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的航空公司和與民用航空有關的行業可繼續經營......
中央人民政府經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磋商作出安排,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註冊並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主要營業地的航空公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其他航空公司,提供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之間的往返航班......——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一第九條這一點就是要在保證香港航空地位的同時確保香港本地航空企業的利益,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時,香港唯一一家本地航空公司即國泰航空公司,實際上就是保護英資背景的國泰航空公司的利益。國泰後面對港龍更是圍追堵截,一開始由曹光彪出任董事長,並租借一架波音737-200客機,打算開辦包括香港—北京、香港—上海在內八個內地城市的定期包機服務,但在8月17日被港英政府的民航處,以飛機型號的問題而撤銷了相關申請,又要求港龍航空提供大多數股份由英籍人士所擁有和控制的證明,以便取得中英航空協定下代表英方的指定航空公司的資格。
在民航處要求下,港龍航空被迫進行了創建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資本重組,將公司資本從1億港元增至2億港元,分別由已取得英國國籍的包玉剛和曹光彪之子曹其鏞注資,包玉剛取得了港龍航空30.2%的股權,成為了最大股東,並出任公司董事長;曹其鏞則持有港龍航空24.7%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而港澳國際所持有的股權則減至24.99%,其餘20.11%的股權由其他少數股東持有。
經過這次股權重組,港龍航空已經蛻變為由大多數英籍人士持有和控制的「以香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終於取得了與國泰航空公司同等經營定期航班的資格。緊接著,1987年港英政府領導下的香港民航處祭出了「一線一企」的政策,即一條航線只能有一個航企經營,香港絕大部分航線都由國泰經營,港龍作為新進入者,只能申請新的航線。這個政策具有特別明顯的針對性,那些為港英政府大唱贊歌的人可以看看,港英政府統治下的香港何來的公平與正義?為此,港龍航空的創辦人包玉剛和曹光彪曾多次公開抨擊港英政府,不遺餘力地保護國泰航空和英國的利益。然而,港英政府的航空政策並未因此改變,港龍航空的困境也未得到改善。最終港龍只能申請發往內地二線城市的短途航線,其中最好的香港-上海、北京航線也只能包機,因此港龍的絕大部分航線都處於虧損狀態。港龍航空副董事長曹光彪也曾公開表示,港龍每月的虧損額高達500萬港元。1989年底,港龍航空的虧損累計已達23億港元,大股東漸感無力支撐,逐萌退意,國泰航空眼看時機已到,便開始了收購部署。國泰趁機出手,提出收購港龍航空,不過聰明的國泰是將中信推至前台,中信做港龍第一大股東,這樣一來,並不違背港龍航空成立的初衷。1990年國泰聯合太古、中信收購港龍航空,中信持股38.3%,太古和國泰分別持有5%和30%的股權,曹光彪則降至21.6%。在中信、太古方面支持下,國泰航空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接管港龍航空,並將其香港至北京、香港至上海航線划撥給港龍,將港龍定位為專營香港至內地航線的香港航空公司。國泰成了港龍成為實質上的控制人,在國泰的管理及中信集團的幫助下,港龍航空實現速發展。1992年,港龍航空首次扭虧為盈。之後雙方達成默契,港龍主營香港至內地航線,國泰則主營國際航線。所以,時至今日,許多人到香港乘坐許多航班都是由港龍航空運營。雖然港龍被收購,但中方一直沒有放棄在香港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的努力,1995年中國航空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中航有限(香港)申請成立航空公司,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1997年即將到來,香港政府的支持力度明顯減少,同樣中信泰富也已非剛進入香港市場的那個中信,此時的中信在香港資本市場已能呼風喚雨。中信泰富高層發表聲明支持中航在香港成立航空公司。國泰知道此時的香港亦非十年前的香港,為了阻止香港出現第三家航空公司,國泰做了艱難而痛苦的決定,將港龍部分股權出售給中航,港龍的控制權也轉至中航。1996年,中航購進港龍35.86%股權,中信泰富28.5%,太古國泰25.5%,曹氏家族佔5.02%,中航成為港龍的大股東,中方股東股權到了64%左右。此外,與十年前相類似,國泰希望中信對其進行增資,提升中資股東在國泰中的股份,謀求在香港回歸後能確保自己的地位。因此,國泰畢竟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中信泰富增持國泰股權至25%。1997年回歸後,隨著往來中港的航線需求持續上升,促使國泰在當時有意申請重開北京和廈門的航線 ,試圖打破港龍在中港航線市場的壟斷地位。然而,有關舉動卻令港龍航空對此有微言,時任首席執行官許漢忠更在2002年至2003年間兩度入稟空運牌照局和高等法院要求政府否決國泰航空的申請,最終國泰在聆訊中獲判部分勝訴並獲准重開北京航線,此事亦成為了國泰航空在2006年宣佈從中航興業全購港龍航空一事埋下的其中一條伏線。2006年6月9日,國泰航空發表聲明,指有關在收購港龍航空一事上已經與其他相關公司達成協議。國泰航空將以82億2千萬港元及發行新股(股份佔九成),向港龍航空其他股東全面收購港龍。另動用40億7千萬,增持中國國際航空股權,由10%增至20%。另國航則以53億9千萬,購入國泰10.16%的股權,使國航與國泰形成互控關係。同年9月28日,港龍航空正式成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2016年1月28日,國泰航空公司於宣佈將港龍航空易名為「國泰港龍航空」。2020年,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導致香港往返各地的航班客量大幅下跌,國泰港龍航空大幅調低運載力,往來內地航班更只保留往來上海-浦東及北京-首都的部分航班。2020年10月21日,受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國泰港龍航空的母公司國泰航空宣佈通過重組計劃並大幅度裁員。
同日宣佈國泰港龍航空停止營運,即時生效。在完成與各國民航監管部門的交接程序後,大部分航線交由母公司國泰航空公司及同系香港快運航空營運,機隊全部轉至國泰名下。在停運前,國泰港龍航空的最後一班航班為KA294航班,從河內飛抵香港。隨著最後一班機旅途的順利抵達,我們也有些話想對您說:親愛的港龍航空:您好,您運載的旅客們已经順利到達目的地机场,感謝您這些年來讓我們乘搭,多謝您的服務。
感谢您~未來之旅有緣再会!— E N D —部分內容參考:航空知识精读、国泰港龙航空、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