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爱上演的“留学生是否是洋垃圾”互撕大战何时停止?

小美 美移移民 2020-09-15

大家有关注过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求职节目里一个叫高笛的候选人吗?事情是这样的:高笛是一名留学生,本科在韩国读书,研究生毕业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在求职中因为一段中式英语的自我介绍而被BOSS团群嘲“你的英文还不如国内的大学毕业生!”。

You can 夹死特(just)call me Dee.

“I 万特(want to)deeply study relative knowledge.”



1

节目中,主持人质疑高笛,“简历里你说你喜欢在澳洲逛街、旅行,即使没太多时间学习,但你在澳洲用到英语的地方很多,那你的口音,怎么还这么不纯正?”

 

BOSS团也毫不留情:“如果每年花30万,三年将近100万在那,结果收获是连英语都没怎么学好,你如何愧对这笔学费?”

 

高笛在几轮逼问中显然没了底气,解释“澳洲哪儿的人都有,自己也经常和中国人在一起。而且老师都是印度人。”



节目迅速惹来热议,正方“留学生都是垃圾”和反方“我们留学生有很多勤奋上进的”开始上演一场互掐辩论赛。有些人借贬低自己同胞抬高自己,以此表示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有些人借抬高自己同胞抬高自己,以此表示自己能力必定不俗。

  

2

高笛是倒霉的,她仅仅一大群人中的其中一个,但她却引来的网友热议嘲讽,而这也一直是这些年来留学生的痛点。

 

在早期,中国留学生是人中龙凤的代表。那个年代肯出国留学的不仅需要家世殷实,更有对知识纯粹的渴求、或是求学报国的坚定目标。

 

1872年,清政府就挑选出120名聪慧幼童少年漂洋过海去完全陌生的美国求学。这些学生甚至连中文都不太会,但到了美国他们迅速学会了英文。

  


后清政府想要召回这批学生时,耶鲁大学当时的校长为挽留他们,曾这样评价过:

 

“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

“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

“他们不愧是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早期的这些留学生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功不可没,而另外那些值得佩服的国人也大多有个“留洋归来”的海外背景。


3

再看回现在,因部分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与炫富行为,留学人数的增加似乎与口碑成了反比。在很多人眼里,一些留学生是富家子弟,考不上好的本科就花钱出国“镀金”,甚至有些企业在招聘中就备注了不招留学生。可见,“海归”这个身份不再是精英的代表,而是夹杂在贬义和褒义之间。

 

中国人喜欢凑热闹是个不争的事实。高笛事件后,留过学的,没留过学的,都开始掺入了这场争论,仿佛赢了这场辩论就是赢了全世界一样。而国内也开始有不少神剧顺势而起对留学生的进行抨击和批判,如《欢乐颂》里的角色“舒展”。

    

  

“食材必须flash(fresh)。”

“I studied Australia, 那边不但有很多高端的restaurant,而且还遍布很多the wineries!”

 

还有《何以笙箫默》把留学生形容成了崇洋媚外的狗腿子形象;《路从今夜白》里面提到留学生都是在混日子,混文凭而已。

 

舆论自由我也知道,但类似于“地域狗”这样的东西我们是不接受的。尽管留学生不学无术、疯狂炫富的形象似乎已经刻入大家的心底,但我仍想说,“留学生”不应该一个特定的代名词,而是一种选择。在多元化的社会,没有一个人能为一个群体代言。如果有,那也是“被代言”。


4

如果你留学没有勤奋努力过,那你便没有资格指责高笛,如果你留学期间一直胸怀大志、刻苦专研,那你没必要掺入这场互撕大战里。


一个知乎网友就这样说过:“你自己问心无愧就好,管别人醉生梦死纸醉金迷,还是悬梁刺股发愤图强,即使澳洲留学生雅思均分8,你也没什么好与有荣焉的,即使澳洲留学生都是国内大专的,你也没什么好羞愧难当的。”

 

的确,与其有时间在乎别人有没有宏图大志,在乎别人是抱着怎样的目的去留学,在乎别人雅思成绩多少,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学校,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留学的国家,不如多在乎一点自己。

 

推荐阅读:

中国人素质再差,外国人还是“爱戴”着我们

这哪是15000余字的信,这是中国式教育的产物

茅侃侃 | 在中国创业很酷,很残酷

说孩子和女人需要安全感,不如说中国人都需要安全感

一分钟了解加拿大|vol.04移民后能否立刻享受国家福利?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