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家移民,背后的苦衷谁知晓?

小美 美移移民 2020-09-15

说到企业家移民,也许大家会和我一样想起张兰,不知道她的我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张兰早年放弃了分配的“铁饭碗”,成为了潮涌般奔赴大洋彼岸插队者的一员。在多伦多,她靠着刷盘子、扛牛肉、打黑工,进行着自己的原始积累。

 


张兰算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归派”,经过为期十年的餐饮经验与资金积累,1991年从加拿大回国后进入餐饮业,创立高端餐饮品牌“俏江南”,大获成功。据最新一期《胡润百富榜》估算,其个人资产达到15亿元,成为中国三大餐饮富豪之一。


她不仅是知名企业的董事长,也是台湾女星大S的婆婆,而另一个身份大家可能还不熟悉:朝阳区政协委员。


<<1>>

-“若不是为了上市

谁愿意放弃中国国籍当岛民”-


2011年底,张兰就当选为朝阳区新一届政协委员,界别为“台胞台属”,但因其移民身份曝光后,网友反对外国人参政议政,张兰也只好提出退出朝阳区政协的文字申请。


其实公民是否加入别国国籍完全是个人的自由,也属个人隐私,但因2012年9月,俏江南前员工马义因离职补偿纠纷将老板张兰告上了法庭,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此案后,因传票无法送达而爆出张兰已于9月17日注销了户籍、变更了国籍。


“政协委员变更国籍”把张兰推上了风口浪尖,她曾经在《一虎一席谈》发表的“放弃移民,永远忠于祖国”言论也被翻出,更是把她推进了争议漩涡。


一时间,巨大的质疑和负面评价汹涌而来,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她满怀委屈地辩解说:“若不是为了上市谁愿意放弃中国国籍当岛民?”


<<2>>

-企业家移民

更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


如今过去6年,尘嚣散尽,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中产阶级也在尽其所能,加入移民大军,而新的像张兰这样的商业富豪移民浪潮也随之掀起,有的人不禁感叹,精英和富豪都流失海外了,中国的未来令人担忧。而对比普通人,企业家移民却更加不被理解,这也是因为国民思想里认为有钱人就必须要有扶危济贫的爱国意识和宏伟目标,否则就为汉奸,这个说法也是挺可笑的。


其实,企业家移民更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正如张兰当年为自己辩解一样,移民,是为了公司上市,为了公司能够更好发展。分析中国企业家移民的原因,其实也无非也就以下四点原因:


一、个人利益:按照新税法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就其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投资比例、股权、股份等)缴纳10%的所得税,少于内资企业投资者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虽然餐饮企业暂不享受明显的所得税优惠,但从税收双边协定规定来看,如俏江南上市,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对于股东分红(股息)等,将享受缴纳不超过10%的个人所得税,再者,对于俏江南未来的收购和套现,张兰的个税或按照移民国家规定来执行。


二、公司上市便利:张兰的所有困境来自融资,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但融资所带来的对赌则像一把枷锁,让张兰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


有位创业者就这样说过:创业中,往往大事儿打不垮人,但融资的反复折磨的确会让人崩溃。在国内,资本是锦上添花的,不会雪中送炭,所以这也让我们想到了为什么阿里巴巴获得日本软银的投资,京东赴美上市,而腾讯背后的第一大股东是南非MIH...


而作为内地高端餐饮品牌,俏江南此前也曾积极地谋划在A股上市。但竞争压力大、融资环境差,让急于资本化的俏江南一波三折。经过层层审核,俏江南还是出现在了今年1月30日证监会A股“终止审查”名单中。


A股无望,张兰只得改变策略,直奔H股,但这也非易事。按照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常用的路径:通过股权并购或资产并购等方式,将境内企业权益注入到境外资本运作实体之中,以实现境外资本运作实体在境外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或公开发行上市的目的。


然而2006年,商务部等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其中第11条规定:“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应报商务部审批。当事人不得以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或其他方式,规避前述要求。”


也就是说,走这条路还是绕不开商务部、证监会的审核。


相反,外商投资企业相对于境内外上市有更多选择,国外有多种融资渠道弥补资金压力,境外上市可以加速企业融资、拓展外资来源、降低成本。


而眼前唯一最直接、最快的办法只能是更换国籍了,也就是像石述思分析的那样:企业家通过移民,将民营企业变成外资企业,则红筹模式和VIE模式都不会受到政策限制,从而实现海外融资的目标。


三、国外护照出行方便:作为企业家,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是必须的,而众所周知,中国大陆的护照很不好用,免签国家少,去发达国家被拒签机率高,常在国际间往来的人有深刻而痛苦的体会,而获得欧美国家国籍,护照基本能通行全球,国际间出行方便。


四、财产安全:中国的金融环境总体上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产权不清,政策飘忽不定、私有产权没有受到应有的保障,特别是近几年国有企业越来越壮大,民营企业的投资越来越受到挤压。再拿个人财产来说,例如我们买房子,在中国只有70年的产权,商铺50年产权,有的只有40年,那么其实就等于再过四五十年,政府还可以把地再卖一遍,而国外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永久产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有很多企业家,为了寻求财产的安全,想把财产安全地转移出去。


所有这些原因,不管是为哪一条移民,都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作为企业家,他们不仅仅要考虑自己,更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和自己身后那一大片员工的利益。


<<3>>

-实体经济被楼市打败-


除了做金融、炒房地产,目前在中国做餐饮和做实业日子都是越来越难。前几年网上就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位深圳老板的绝望:关工厂去做炒房客,努力做实业等于找死。


这个描述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深圳王先生是做实业的,主要的客户是国企和上市企业,这要是放到过去,是非常好的业务。但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当下,这个过去看似很好的业务,却成了他的痛苦来源。


客户的回款越来越慢,账期越来越长,场地租金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的上涨,外加电费、水费、税费和各种公关费用,王老板自己大额垫资,倍感压力。


原本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好日子就会到的。而且政府不是说了吗?开启供给侧改革,让资金进入实力。——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日益紧张的资金链,让他自然而然的想到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并不简单,当他去银行咨询贷款的时候,银行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房产吗?在当下的深圳,相对于房产而言,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项目本身根本算不了什么,就算你是乔布斯,拥有最好的手机产品,如果他在中国,依然是一毛钱也贷不到。只好把自己住的房子抵押到银行,花了很长时间,终于贷到了八百万,这样才使得公司业务正常运转。


如此举步维艰的经营让王先生心力憔悴,他抱怨,他不满,凭什么让他辛辛苦苦的为这个国家养活300多人,却得不到国家任何一点支持?等他今年把所有的款项收回,不再扩大生产,慢慢把原来工厂里的员工分流,最后还是打算把工厂关了。


看到现在做金融的人,甚至做高利贷的人都能潇洒过日子。他选定了自己未来的两条出路:


1、退出实业,把实业交给国家去做,自己也从事投机投资,做轻资产的买卖,例如成为炒房客。

2、变卖家产移民。王先生选择第二项的可能非常大,毕竟自己的孩子已经在美国留学。


所以在两三年以后,深圳又少了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业的老板,多了一个炒房的炒客;或者中国又少了一个优秀的国民,西方多了一个消费的富翁。


其实,他今日的选择不是孤立事件,无数个曾经满怀热情以实业造福社会的创业者最后都选择抛弃实业了,有的人移民到国外,而更多像他这样做实业的企业主则转身投入到房地产投资当中。


这也体现了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怪圈,就是全民都在争当房奴。他们一方面在苦兮兮的还贷每月手头的钱交了银行就不剩下什么,另一方面房奴又有一种奇异的自豪感,他们望向没房的人,得意的说:我们家房子又涨了!


当我们仔细去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令人非常担忧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所有年轻人为了房子辛苦奔走,一个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家都选择了放弃,实业萎缩的中国,难道要靠虚无缥缈的金融业来拯救天下?


而除了变身为炒房客,不少的信心崩塌的企业家则逃至国外,眼前的困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说到底,赚钱,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了他们另一种梦,而这也是经历过失败的他们最终懂得的道理。如果移民可以逃离困境,过上更好的生活,还需要偷偷摸摸的进行吗?


顺便说一句,张兰当年买那个叫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岛国的护照时,这个项目办理的中国人还不到20人,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好几倍,大多都是像张兰这样的企业家,也大多都和张兰一样,说自己是“被逼上岛”的,其实背后更深的原因是谋求海外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财富传承以及个人安全感的缺失。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企业家移民不再是特例,也不再是专属,但他们的背后的苦衷,又有多少人知晓呢?


推荐阅读:

旅美七年回国, 我所遭遇的“逆文化冲击”

李敖走了,中国又失去了一个自由而笃定的灵魂

华人移民自述:中国只能满足我的肉体安全感

留美学生为你讲述在美生活的真实体验

华人移民自述:移民新西兰,我曾经后悔过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