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新西兰的七年之痒——Vivienne在新西兰的那七年

小美 美移移民 2020-09-15

hello,大家好,啊我是Vivienne。

谢谢美移邀请我来做这次分享的嘉宾,这次我会分享一下我在新西兰七年的生活经验。希望能给到即将要去新西兰,或者说刚刚去到新西兰,对那个地方不太了解的人一些帮助和建议。

我在10年登陆新西兰,一共在那边待了七年,17年的7月底我重新回到中国。


1

留学总需要一个理由,至于我为什么要去新西兰留学?说起来蛮惭愧的。

因为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比较偏科的学生,尤其是理科比较差。我父母就觉得偏科严重可能在国内比较难混下去。所以他们就问我,你想不想要出国?要不把你送去国际校?几经考虑之后我同意了,就这样读完高一我去了新西兰。

我10年去到新西兰,落足的城市是非常有名的基督城。

这是我和父母商量的结果,其实最初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停留在国内查的许多资料上,大致就是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毕竟被誉为上帝的后花园嘛,所以来之前挺向往这座城市的。实际上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也确实不差,风景真的挺美,整体也给人一种特别平和感觉。

当时的我对新环境非常兴奋,也没有想到后来会发生那么多的事。

可能也是重视不够吧,当时的我其实也没有微留学做过多的准备。

只是说去雅思学校简单的学了一下语言,由于自己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最后考下来可能在五点五到六分之间,也没说再继续深入的学一段时间,就急不可耐的过去了。

应该说当时的我对自己的英语挺有信心的,觉得自己在国内同龄人中间英语水平算非常不错的了,既然别人能适应我也能适应。但是随后我就发现在真正的英语环境,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这也为我后来回国埋下了伏笔。

事实也却是如此,到了当地之后,我突然发现的英语在当地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些无法适应,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有些跟不上上课的进度,大致的情况就是能听懂但是反应不过来。这样的情况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那段时间有时候同学们跟我讨论什么,我还是没有办法很快的反应出来。所以这样经历了大概一个月之后我就觉得受不了了,于是我就打电话跟我妈妈说不行我要回国。


2

回国之后我的感觉很不好,因为我去了那边四个星期就立马回国了,有点像逃兵。

回国之后我也见了当时帮我留学我的中介,他们也确实非常负责,知道我的情况之后,他们也表示理解。毕竟真的让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一过去立马开始接轨那边的生活肯定会有一定难度。

于是中介那边就建议我先停掉11年级的学习。先去一下语言学校,然后我就听了。在国内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回去了基督城,就读语言学校。

应该说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回看,我挺庆幸当时的我听了这个建议。

其实刚到语言学校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好的效果,但是真正的在英语氛围中学习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对我的英语的提升非常的大。对我未来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其实我也比较建议,如果孩子也处于一个初高中的阶段,可以先去当地的语言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因为不管孩子在国内英文有多好,如果真的要直接融入到一个全英的环境中,多少会出现不适应的。

在语言学校里面孩子也会遇到老师和情况和他差不多的朋友,也会比较轻松,英语进步会很快,

我大概在语言学校待了三四个月之后,就正式开始了我在新西兰的高中生活。

我调整了一下学业的安排,直接放弃了本来读的11年级,直接开始上12年级的课程,也就相当于国内的高二。课业一下子真的轻松了不少,因为在语言学校已经习惯了跟英语为母语的老师沟通交流。而且在新西兰,他们的交流方式没有那种师生的界限,是有点类似于朋友一样的交流方式,所以你在融入到那个环境当中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跟身边的人打成一片了。

接下来就来说说我在那边的课业感受吧,其实还蛮感谢中国的那种应试教育,在国内的我数学实在不算好,但是在那边却学得非常轻松。应该说应付高中学业完全没有问题。

我也在基督城越来越适应,我也计划准备在基督城完成我的高中学业。

本来一切都挺好的,但是突然发生了一起意外,让我最终离开了基督城,去到了奥克兰。


3

为什么离开基督城?

大概就是2011年的时候来了一场大地震。这一震就把我的父母也给震怕了,他们每天都担惊受怕,然后就说建议我说念完12年级就直接转去奥克兰继读13年级。

既然说到地震,还是来说一下新西兰的地震吧,因为在地震带上,新西兰的地震是很频繁的。但是按照我的个人的活经历来说,如果说你在南岛,住在基督城或者惠灵顿这种城市,的确会时不时感觉到一些震感,不过地震的幅度并不太大,基本上对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在担心地震的话,其实不用太担心啦,因为请款远没有想的严重。

而且怎么说呢,新西兰人也比较习惯地震了。不会像我们遇到地震的时候那么的慌乱。如果真的遇到了地震也维持着很好的秩序,大家都很有条不紊,无论是在学校也好,在家里也好,家长都带着小孩赶紧把一切都准备好,然后带到室外。

而如果说在学校的话,学校会立刻组织集合,把学校的师生们都汇聚到一起进行很有秩序的疏散,并不会说出现什么混乱的情况。

不过当为了父母安心,我还是去了奥克兰。

我的13年级是在奥克兰完成的学业。

转校之后,我13年级是选择了奥克兰的一家私立基督教学校,其实现在很多中国的家长也会比较倾向于把小孩送去这种私学。回顾这段经历来看,其实对我个人来说,只要你帮他选到一所好的公立学校,其实是没必要说花那么大的价钱,双倍甚至以上的的价格送他读私校的。

其实要说的话,私校里的校园生活其实跟我们国内是比较像的。

每天上课上到下午四点钟,回家之后还要完成很多的作业,这样的学业生活跟我在基督城的12年级非常的不一样。因为我在基督城的时候是平时三点就下课,一般来说还会有一个周三和周五,一点多就可以下课了,在私校就不可能了,课程多,作业也比较重。

更重要的是私校竞争非常的激烈,大多数跟你竞争的同学都是韩国人,感觉跟在国内上课已经没什么区别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在那边上了大半年后,就感觉特别的不适应,所以到后面我又很任性的转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完成最后的学业。

现在回顾整个高中的生活,其实也相当于算是自己懵懵懂懂度过的吧。

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年我在基督城的时候,当时飞机航线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如果说我想要从基督城回中国,只有两个选择,一就是从奥克兰转机,二就是从澳洲转机。

我当时是因为图机票便宜,我就买了一个南方航空从悉尼转机的机票。但是当时我的护照送去做过境签的时候,快递公司就把我的护照给弄丢了。为了补办护照,又不得不飞去惠灵顿,也就是新西兰的首都那里补办。

这对于当时17岁的我来说,是比较慌的。

可是当我真正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麻烦,而且在他们那边孩子独立处理这样的事情是比较常规的。

我觉得这应该是西方国家的一个共性,就是说他们的小孩普遍都是比较独立。

 

4

高中结束了。

那接下来呢我就会讲一下,我真正开始融入到整个新乡的大环境中的经历。

这一切是应该从大学开始。或许是因为我家庭的缘故,从出国开始我并没有想过移民,所以我选专业的时候也并没有选择大多数留学生会选择一些利于移民的热门专业,比较说像商业或者会计这种,而是选择了比较冷门的社工。

进入到大学的时候,我就体验到了传说中的“国外的大学易进难出”

因为对比起国内来在新西兰读大学实在是太惨了。当时跟我同龄在国内念大学的朋友,我看他们的朋友圈永远都是好轻松的样子,让人觉得他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还可以跟朋友出去做做兼职玩一下之类的。

但是在当新西兰的大学,基本上每周都要完成一篇3000字到5000字的论文,这样的学业强度,基本可以让你告别社团活动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英语还不够拔尖吧,所以说学业已经占用了我生活的大部分的时间。

而要说我整个留学生涯的转折点,就发生在我大学第一学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那个时候因为读的是社工专业的原因,我们学到的很多东西其实比较消极一点。比如说你会需要去研读很多家庭暴力啊的研究报告,还需要看很多和弱势群体相关的资料,总体的氛围就显得很丧。

这也就导致我的态度开始转向比较消极这样。

再加上我们的老师经常会请一些曾经被社工帮助过的人来给我们做经历的分享和讲座,我们就自然而然的听到了很多人痛苦的和绝望的经历。当时的我就会觉得这个专业跟我想象中有点不太一样,所以我就对这个专业开始有点动摇。

然后就萌生了想要换专业的想法,想换一个可以移民的专业。

于是我就去咨询了当地的一个中介,中介就根据我的想法,建议我转去读酒店管理专业,因为在当时来说餐饮行业依然是当时一个比较热门可移民专业,没记错的话,当时餐厅经理依然在那个紧缺的职业名单上。不过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在大学的第二年,我几乎没有经过跟家人的商量,就擅自的转去了另外一个奥克兰理工大学去学酒店管理这专业。

而毕业之后我也算比较顺利,很轻松的就找到了跟专业相符合的工作,并拿到了工签。其实当时要转移民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因为个人加上家庭的一些原因,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2016年我就从大学毕业了,接下来就是在新西兰工作的经历。

从几个大的方便来讲了,主要还是说一些国人的担忧。


新西兰是否存在收入低,消费高的情况?

其实怎么说呢,虽然这种说法确实是事实。在吃穿住行方面,他们的消费并不低,尤其是折算成人民币的话甚至有点夸张。但是对比起硬性开支在收入中的占比来说,姑且不论美澳加等发达国家,但是对比我们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只有好的没有差的,并不会占到特别夸张的比例。

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我在新西兰的工资也不是特别的高,大概在当地平均工资左右,一个星期发一次工资,每次到手大概在两千多刀这样子。

而这个工资其实在当地生活是比较轻松的,比如我想喝一杯咖啡,一杯咖啡当地是56纽币,对比起来我觉得就跟河水一样便宜,但是我回到国内,当我在赚着人民币我再去喝一杯咖啡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发现三四十块钱一杯咖啡好贵。


新西兰是不是就是大农村,生活非常不方便?

其实这一点其实也是不会的。

在新西兰基本上你要买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一站式的大型超市买到。

一般来说按照我的经历,开车到这种大型超市一般10-15分钟就能搞定,不至于像网上说的半个小时以上。

不过吃喝玩乐的地方的确比不上国内那么多。但是我觉得说正常的一个家庭,你也不会想着每天要夜夜笙歌,对吧?

而且如果选择移民,也一定不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是过日子嘛。

而且我觉得那边抛开夜生活没有国内丰富这一点来说,其实它娱乐方式其实是丝毫不比国内差,比如说新西兰很多高尔夫球场非常的便宜,然后去海边玩花销也并不高。

在那边你可以看到很多人一到周末就自己开着车带着冲浪板去海边玩,我觉得这些生活娱乐的方式其实也不比在国内,逛街、唱K差。


新西兰的生活状态?

其实当地人的忧虑没有我们国人那么重。比如说我现在是在深圳生活,我每天晚上坐地铁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每个人也是行色匆匆的。

我可能也是在国外习惯了很慢的脚步,在国内就经常不容易挤上地铁,因为国内地铁站所有人都是蜂拥而上的,但是在新西兰有时候很多人等同一辆车,但是大家都会会很有秩序的在那边排队,都是不紧不慢的,不会说地铁一出现就蜂拥而上,人挤人,没有什么你争我抢的情况。

所以其实在一个大家都相对平和的这样子一个生活环境里面,你也会觉得自己的心态会变得平和很多,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

然后我也讲一下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吧,,因为可能回事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在新西兰我做的是旅游顾问,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从小孩到老人,从外国人到中国人都会经常的打交道。


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一个顾客,她是一个中国的老太太,她已经跟着子女在那边生活有几年了。她跟我我第一次接触,是因为她来在我这里订了一个游轮的票,后面她也回经常的带着一群朋友来找我订票,所以就跟她变熟了,也变成了像朋友一样的关系。甚至也约出去一起喝咖啡聊天这样子。

然后我没想到的是,她每年都会去玩好几次,欧洲也去过了,太平洋周边的那些小岛国家全都去过了,澳洲也去了。其实按照我们正常的逻辑思维来说,肯定会觉得她家是非常的富裕的。可是到后面,通过跟她的交流才知道她家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可能他的子女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这样子。

不过大环境的不同就积累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那边其实很少有人像国内这么生活的。而在国内除非你真的是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否则你很难就是真的放宽心,到处全世界的到处去玩。

那边的压力就真的会轻松很多,一旦你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了,小孩子念书也不用花太多的钱,可能没有太多的焦虑,所以老人都会过得比较轻松。


外来移民是不是特别不好找工作?

说实话,的确会有一定难度。

至于我的经历,因为我是留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我已经在那边,生活了56年了,所以对我来说找工作没有特别的难,我的英语也不错。

所以我会建议现在即将过去的移民,一定要有过硬的技能,英语也一定要足够的好,还有如果说小孩即将过去的话,我会建议越早把小孩送过去会越好,因为它可以越快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


当地人对华人的态度?

以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其实只要你也愿意去融入这个社会,当地人对华的态度还是相当包容的。像我在新西兰的期间,我也有去悉尼玩过两次,你可以很明显地比对出来奥克兰对华人的包容程度是比澳洲高很多的,而且像我当时是居住在奥克兰的北岸,是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区。

在哪儿大多数我遇到的白人也好,或者说是印度人韩国人也好,早上出门遇到都对你彬彬有礼的,甚至会跟你打招呼微笑跟你说早上好这样子,所以这个不用太担心。他们对华人的包容程程度还是不错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其实包容这种东西我觉得是互相的,如果你也对对方释放出善意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会给你的回应也一定是善意的。


往期热文:

现代人真可怜,什么锅都得自己背

钢铁工人的27秒球星,恕我直言比起他你根本没有理想

为什么在中国带孩子那么费劲

大麻合法,加拿大会变成恐怖的毒品国家吗?

记在北京游荡的苏联游魂,一个个被高墙消磨的人性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