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移民?

小美 美移移民 2020-09-15

1

中国是一个对移民相对保守的国家。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移民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非常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根据盖洛普(Gallup)的最新全球调查证明:全世界14%的成年人(7.1亿人)如果有机会,他们愿意“移民到另外一个国家”。而这个数据是1995-2015年间的三倍。

足以证明移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众化,这和近来的移民成本下降、主流移民国家政策利好有关。

而数据显示,最抗拒移民文化群体为东亚文化圈,有40%受访者对同胞改换国籍这件事表达了反感态度,这之中主要包括日本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和中国这样的单一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在这些访谈中最常被提及的词汇是“背叛”


所以整体来说,中国对移民的态度还是偏保守的。

在很多网络社区里,移民也大多跟“叛国”挂勾。如同铁血网等激进的左倾网站对移民群体的画像也大多是在“海外奢靡生活”的红通人员和大腹便便只想要固守自己的财产的富豪,是大国崛起背景下的跳梁小丑。

但是实际上,就像此前一个反驳小编文章的回复的一样:

你可不知道,华人富二代有些有多努力的去创业,甚至甘心去精密机械厂当工人,吃满脸的重金属,就为了学精密切割工艺,带回国内。你也并不知道,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儿子,愿意去冰冷的农业省份去熬夜研究农产品科技。你还不知道,香港富商的儿子,同时拿了全世界几个顶尖商科学校的mba,飞去全世界请教知名教授去研究世界地缘政治,去研究加拿大央行策略,一研究就是二周不出门,去建模来想要为中美贸易战做点事情。

当时我的触动很大,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

我究竟去哪里才更对得起国家?我是带着我的爱国情固守这片土地,还是该带着我的爱国情开阔视野。

这是很多民国时期的中国知识份子纠结的问题,现如今的人们依旧在纠结。

但是其实许多的民国先贤已经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余英时有一句话叫做“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我非常欣赏这种自信,这句话如何理解呢?吴宓赠给陈寅恪的诗中有一句:卅年承教接音尘,文化神州系一身。王国维、陈寅恪、钱穆、唐君毅这些人,都称得上“文化神州系一身”。岳南在《南渡北归》中的描写,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当年去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反而比留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为中国文化作出了更卓越的贡献。

所以小编一直觉得我们就更应该健康的看待“移民潮”现象。脱离对移民群体的固有画像,这让我想到了互联网上一个知名的爱国大V,他的粉丝问他,“外国现在这么反华,这么恨中国,我还应该让孩子去外国读书吗?”

他的回答是,“要,一定要送出去”


2

虽然现在移民的成本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我们仍需要知道移民是非常重要的生活选择和人生选择,不可一拍脑门的去做。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后续长达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人生,重要程度完全不低于结婚、生子等。

因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人来说,移民是一项如同生子一般的高成本和拥有无限可能的为长期投资。

因为一旦做出移民这个选择需要支付大量的成本,也需要支付很多东西,因为你需要重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文化以及适应食物,毫不夸张的是相当于一切重新来过,在国内已经身处中产的你,转身就变成了一个毕业生的状态,一旦有一环稍微落下,可能生活就会一落千丈。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出去成了一项风险投资。


只可惜历史上每一次风险投资都是饱受诟病的,因为幸存者偏差让人们只看到那些经历风险并站住脚的成功者,而忽视了背后的博弈和伤亡。

就像现在许多人并不理解同胞去往海外所支付的代价,所以很多人会认为移民是一种在国内享受了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然后却去发达国家享福的“叛国行为”而忽视了技术人才和高净值人群想要更进一步的切身需求,忽视了他们之所以走出去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发展现状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最优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其实对比起其他国家来说,中国人对移民的看法是非常保守的。所以移民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跟“爱国主义”等“很大”的东西挂勾。之前看到一个小册子,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

专门讲海外生活有多坑,劝人不移民的。

现在来看这个小册子简直不要太有娱乐性:

写的很多包括国内的高端人才海外茶盘子

治安差随时被抢劫

工作累税负高等等~

就好像老婆婆的碎碎念,不过也能看出在祖国在以一种非常笨拙的方式试图留住自己的孩子。

不过也能说那个年代的我们敏感,而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之前看到知乎上面一个答案写的,答主的一个长辈上世纪属于国内的高级科研人员,去美国开一次会,就被各种各样突然冒出来的亲戚朋友又给你支票又给你房子,劝你去台湾或者留在美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关于移民的敏感性一直被带到了现在。毕竟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80年代至今已经天翻地覆,但是实际上也不过是30年出头而已,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甚至都没什么大幅的变化,加之移民又并不是非常常态化的社会现象,所以很多时候人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式。就像现在很多人眼中的台湾还是那个GDP超过大陆百分之四十七的时代呢。

而或许那个年代高端人才移民还真可能是去享福,但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移民海外不一定就是所谓的“享福”,只是有非常切身的生活需求而已,比如说子女的教育,比如说医疗成本,这些华人都是沉重的与故土作别的。他们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也很有可能,在多年之后他们的孩子会以另一种形式回馈祖国。

 

3 

比如说这位,他叫傅履仁,出身满洲富察氏,也是美军历史上的第一位华裔将军。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中美友好,和中美政治活动。在大洋彼岸打破美国人对中国的固化印象,为中美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这难道不是移民的后代对祖国的一种反馈吗?

我一直记得有两句话,一句叫做“我之所在,极为中国”、一句叫做“君子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事实上很多华人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回国,而关于国内的一切他们都特别的关注,比如说此前中驻巴基斯坦的大使馆被恐怖分子袭击,两个巴基斯坦警员警员牺牲,中国大使馆的一个工作人员以个人的名义发起捐款,很快来自土耳其、来自英国许许多多的华人都选择了捐款。

打断骨头连着筋,不是所有的华人都是卷款逃跑的红通人员。


还有无数的人成为了中国与海外沟通的桥梁。

而他们之所以离开不是恨这个土地。

而是认为,或许在海外更有个人发展的可能,也更有为祖国提供贡献的可能,比如说某些高尖端行业国内还不完善,在国内固守他可能就会被埋没,不如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也给自己一个更好回馈的可能。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并非所有的移民群体都是如此。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共通的却是:移民本身也是一个等价交换的概念,他们需要支付成本去到国外去换取另外的东西。还是那句话让你从中产变回毕业生,你有信心再次拿回自己现在的社会地位吗?

移民是一项有风险的未来投资产品,而所有投资都不应该被人诟病。

事实上,大部分的海外华人就冒着这样的风险,要在海外重新学习,重新考取资格证还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所以我们对移民不需要那么保守。记得之前有一个朋友调侃,埃隆马斯克都准备带人移民火星了,中国人还在为去他国生活纠结,不敢说出自己的决定。

最后,还是用一句别人的话来结尾:

现如今的移民潮恰恰象征着人们开始追求在现如今中国的发展阶段得不到的东西了,是生活越来越好的象征。


往期热文:

现代人真可怜,什么锅都得自己背

钢铁工人的27秒球星,恕我直言比起他你根本没有理想

为什么在中国带孩子那么费劲

大麻合法,加拿大会变成恐怖的毒品国家吗?

记在北京游荡的苏联游魂,一个个被高墙消磨的人性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最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