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凌晨六点,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从深圳前往香港上学

小美 美移移民 2020-09-14

01

谈起香港,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那你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Bruce Lee(李小龙)、Jackie Chan(成龙)。在很多西方人眼中,不管过去多少年,香港带给他们的记忆似乎都是永不磨灭的Chinese Kungfu(中国功夫)。

如果你问一个在内地土生土长的70后/80后,他们的回答可能是:张国荣、黄家驹、邓丽君、四大天王、港姐、周星驰、古惑仔等等。在那个两岸交流相对封闭和没有美颜的年代,黑白电视是大多数内地人了解香港的通道。

如果你问在娱乐泛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他们的回答可能是陈伟霆、晚晚(豆瓣红人)、志明与春娇等。随着香港和内地的界限可跨越,越来越多人从内地前往香港旅游、上学或工作。内地与香港之间,不再只是一个物理距离。

香港,这颗与内地只有一岸之隔的东方明珠,一直像一座精致的雕塑,矗立在中国的土地上。

然而,精致的背后,却也掩藏了道不尽的辛酸。

比如:高昂到很多本地人一辈子也买不起的房价;又比如:距离香港最近的深圳,这座内地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每天早上六点多,总是有数以万计的“双非”儿童从福田口岸跨境前往香港上学。

为了赶上校巴准时到达学校上课,孩子们凌晨四、五点就得起床,由父母或保姆送到福田口岸、罗湖口岸等距离香港比较近的地方等待过关。

为了保障安全过境秩序,深港多个口岸都在跨境学童通关的繁忙时段开通了“跨境学童专用通道”,并设有“学童候检区域”,但依然避免不了拥挤的早高峰和孩子们似醒非醒的困意。

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再从香港回到深圳,一周五天都是如此。双非儿童,成为了连接香港和内地教育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这些早年因为家长赴港生子或躲避内地计划生育从而一出生就拥有香港身份,却生活在深圳的孩子,既无法完全融入香港社会,又无法回归内地,同时面对香港户口和优越的教育资源也不肯舍弃,所以不得不面临每天奔波深港两地的局面。

02

印象中,香港的教育也如香港这座城市一样给人金碧辉煌的贵族感。如果你读过张爱玲、亦舒等作家的经典作品,相信会有更深的“错觉”。

为什么会说是错觉呢?因为贵族感仅仅局限于物质和精神都丰沛的香港本地学生,而非持有香港户籍的双非学生。

前两年,因为《爸爸去哪儿》综艺的热播,陈小春、应采儿的儿子Jasper一度受到媒体关注。乖巧懂事、英语比爸爸陈小春还流利,很多网友纷纷跑到应采儿的微博下留言,说想生一个像Jasper这样的小孩。但当媒体曝光Jasper光是一年的学费就高达18.8万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6.6万)的时候,很多人表示生不起,有趣的灵魂和聪明的头脑果然还是要用钱才能“堆出来”。

Jasper就读的耀中国际学校是香港有名的私立贵族国际学校,根据教育局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就读于耀中国际学校的学生总人数中,有接近72%的学生是香港本地学生。可见香港的国际学校主要还是本地学生居多,很难说内地生活的孩子不会被排外。

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入读耀中国际学校以后,可以从幼儿园直接升入小学和中学。升入小学和中学后,学费将从18.8万港币增加至19.7万港币。另外,孩子升小学的时候,家长还要购买35万港币的学校债券。

尽管费用不菲,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不惜代价为孩子争抢入学名额。原因无他,国际学校开设了双语和多元文化课程,提供中、英文双语教学,可以让孩子从小就体验到西式教育,有利于个性塑造和创意培养。

对于绝大多数中产或富商家庭而言,学费都是其次考虑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去国外留学,而香港学生申请名校的难度往往低于内地学生。因此,把小孩送入国际学校无疑是日后海外留学的一块绝佳跳板。即便不去国外留学,香港本地的大学,如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国际排行榜上也都不落人后。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在教育问题上,内地家长和香港家长似乎达成了一致共识。

所以,尽管无法让自己的孩子像陈小春、应采儿之子一样享受富裕的生活环境,成为真正的香港本地人,但很多工作、生活在深圳的内地家长依然不肯放弃香港身份带给子女的教育福利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03

真实故事计划曾邀请一位双非儿童的家属口述拥有香港身份的孩子从内地去香港上学的情景:

们要从深圳去香港,不得不在清晨四点半就将他叫醒。匆匆洗漱完毕,平日从未这么早起过的康康胃口不佳,只喝了口牛奶就什么也吃不下了。 

坐上去口岸的车时,天色像未化之墨一般,连星星都被染得黯淡。康康小猫一样蜷在我怀里,哈欠连天,“小姨,我们是去幼儿园吗?

“对啊。” 

康康有些不开心:“为什么我要起的比大公鸡还早,但姐姐就不用。

对于双非儿童们在深圳口岸过关的情形,是这样描述的:

平日宏伟宽广的大厅里一片人头攒动,黑压压全是穿着各色校服、满脸倦容的孩子,不少是被中介公司统一带领的,萝卜头大点的十几个孩子跟着带队老师,背着比自己肩膀还宽的书包,摇摇晃晃地跟着。 

如果说996是对成年人工作的一种严峻“考核”,那么双非儿童早出晚归去香港上学显然是当今教育资源紧缺且不均衡的一种折射。

也许有人会说,不上幼儿园不就好了吗?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回归家庭,亲自为孩子做早教,当然也是可以的。我认识的一对北京夫妇就是,丈夫北大毕业,妻子是美国教育学硕士,孩子出生以后,女方从职场回归到家庭,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但事实是,国内大多数的家庭并不足以支撑配偶一方全职在家,而且夫妻双方的知识储备也未必能达到早教的要求。

何况即便你逃过了幼儿园,那小学?中学?大学呢?这些都是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实不只是双非儿童面临同样的问题,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教育问题同样严峻。没有房子、没有户口,别说生孩子,现在很多年轻情侣连结婚都要慎重考虑。

学区房、国际学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北漂、沪漂的“心头恨”。

还记得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上海家长为了给孩子上国际幼儿园献身校长的帖子吗?虽然看似很荒诞,可放到社会的大熔炉中,竟然有家长偷偷表示羡慕……想想就觉得很魔幻。

双非儿童的家长面对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时,虽然很多家长是为了享受香港教育的福利,才把孩子送到香港的学校。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深圳公立学校入学无门,私立国际学校费用同样高昂,而且名额很难抢,既然都是要花费同样甚至更高的费用,那为什么不选择教学环境更加国际化的香港学校呢?

04

对于双非儿童家庭的困境,深圳市政府在2017年其实出台过应对的政策,双非儿童从2017年秋季学期可以凭借积分入读深圳的公办学校。新政策的出台解决了双非儿童家长在教育上的困难,但包括社会福利保障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和完善,而且公立学校也并非随便就能抢占到名额。

所以你看,世上其实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教育这座大山的压力最终还是要自己扛。

其实经历的越多,你会发现,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逃不过学习工作、生儿育女、养家养老的压力,既然逃不掉,那就尽自己所能提交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吧。


往期热文:

为了小孩上幼儿园献身校长,中国家长还能更魔幻吗?!

真实的加拿大移民生活是怎样的?

加拿大特大移民造假案曝光,这对华人夫妻“帮”1229名中国人假移民

扎克伯格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不拼颜值拼什么俘获美国亿万富豪?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香港优才计划,快至4个月获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