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障碍视角进一步干预家暴 │ 文献导读
本文将涉及到几个交叉的概念,在开头先简单的梳理:
(1)亲密关系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2)性别暴力gender-based violence, GBV;
(3)家暴 domestic violence。
亲密关系暴力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身体(physical)、性(sexual)和情感虐待(emotional abuse)以及亲密伴侣的控制行为(controlling behaviors)。
https://uspharmacist.com/article/intimate-partner-violence-empathy-and-a-patientcentered-approach
性别暴力(gender-based violence)常常使用但是缺乏明确的定义,在许多地方直接等同于是针对女性的暴力(violence against women),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定义是因为性别而产生的暴力(on the basis of their gender),但是这个定义可能会在解释和界定方面更加困难,很多男的打架只打男不打女,还有一些暴力形式可能普遍存在于各种性别。更加核心的解释,我认为是基于性别不平等的暴力。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通常被分类为亲密关系暴力下的一种。
接下来切入本文正题,亲密伴侣暴力的一个潜在风险因素是精神疾病以及与精神障碍相关的常见缺陷[15,16]:
人际交往能力(poor interpersonal skills)
情绪控制(emotional dysregulation) [9,10]
冲动(impulsivity)[11, 12]:在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和物质使用障碍的个体中表现出的特定核心症状。
心境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表现出的敌意(hostility)[13-15]
以沟通和社会互动异常发展为特征的自闭谱系障碍已被认为与亲密关系暴力相关,这是由于心智理论受损(impaired theory of mind)、情绪调节不良(poor emotional regulation)和道德推理问题(problems with moral reasoning) [24],由于无法理解伴侣的观点,特别是在发生争执时。
澄清这些关联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计划 [25]。迄今为止,许多此类针对 IPV施害者的计划通常效果有限 [26],这可能部分与这些计划中缺乏可修改因素有关。
此项研究在 1998 年至 2013 年间基于瑞典人群的一项研究中检查了具有 9 种精神疾病诊断的男性对女性实施亲密关系暴力的风险,样本中包含九千多名自闭谱系者以及八万多名抑郁患者。自闭谱系者展现出较低的患病率可能是对家族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仍然存在。比较精神障碍患者与其兄弟姐妹的家暴风险增加,是一种校正家庭环境的方式。在校正了家庭环境后,研究发现,除自闭谱系外,所有精神障碍的诊断都与亲密关系暴力的风险增加有关。
物质使用障碍是与 IPV 实施风险相关的最高相对风险的主要诊断,并且物质使用障碍合并症增加了 IPV 实施其他精神障碍的风险。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会降低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反过来又会导致使用暴力来解决亲密关系中的冲突 [38]。精神障碍患者也可能使用酒精和药物作为应对与疾病相关的疑难症状的应对策略 [39,40]。
因此,酒精和物质障碍可能是将其他精神障碍与亲密关系暴力犯罪联系起来的潜在机制,此外,它们本身也是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预防和干预计划应优先评估诊断为物质使用障碍的男性患亲密关系暴力的风险,尤其是因为这些障碍是可以治疗的 [41]。
此外,物质使用障碍的合并症与所有其他精神障碍实施亲密关系暴力的风险显着增加有关,与一般人群对照相比,自闭症本身并没有显示出更高的风险[42]。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比一般人群有更高的亲密关系暴力。然而,患有这些疾病的个体并未表现出比未受疾病影响的兄弟姐妹更高的风险。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症状(如偏执观念)可能与一般暴力有关,但不一定与针对亲密关系 [45]。
值得注意的是,自闭谱系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结果是不同的。在一般人群比较和兄弟姐妹比较中,自闭谱系都与较低的亲密关系暴力风险相关。然而,在一般人群比较中,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与更高的亲密关系暴力风险相关,但在同胞分析中则不同,家庭因素可以解释这种关联。未发病的兄弟姐妹可能没有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临床诊断,但可能仍有潜在的认知障碍,这可能导致兄弟姐妹出现亲密关系暴力。此外,自闭症患者可能拥有亲密伴侣的比例较低,因此对伴侣施加暴力的机会较少。
参考文献
请见原文全文连接: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med.1002995#pmed.1002995.ref001
作者/编辑:Circle
本科复旦大学临床医学,辅修宗教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研究抑郁和焦虑的治疗,non-binary,2012年开始学精神分析,打酱油的人类学爱好者。在学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对一切抱有好奇,永远在研究的路上。
排版:胡轩睿
联合传播
点击查看一周年纪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