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秋:一生一世刘三姐
来源:佳易博览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传奇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把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刘三姐的故事搬上银屏,摄制成故事片。
电影《刘三姐》精彩赛歌片段
视频中的刘三姐,就是黄婉秋。1961年,黄婉秋不满18岁,因主演电影《刘三姐》而名扬天下。歌仙"刘三姐"这个角色让她成为一代人少年或者青年时期心中的偶像,刘三姐的歌声与形象也沉淀成一代人年轻时最美好的回忆。
那一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作出了舞台剧《刘三姐》,想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把它搬上银幕。一张通知书,黄婉秋就获得了去长春试镜的机会。第一次出远门,黄婉秋虽然已经是戏校A组的《刘三姐》主演,却还是个怯生生的爱哭鼻子的小女孩儿。她凭借着姣好的容貌、甜美的歌声顺利地成为《刘三姐》中舟妹的扮演者。导演连试几个镜头送去审查,对最初的刘三姐的扮演者始终不满意,于是,幸运之神再一次降落到了17岁的小姑娘身上,黄婉秋也就从舟妹变成了三姐。
导演苏里老先生在央视的《电影传奇》里这样回忆了当时刘三姐的选角过程:"最开始的时候影片是按照柳州那边的要求,刘三姐是广西那边的演员,但是试了第一场戏就发现根本不合适,记得那场戏是刘三姐被抓起来关在笼子里,我提出这部电影要拍得吸引人,刘三姐的形象非常重要,一定要找一个漂亮秀气的女孩子来演,广西的那个演员嘴唇很厚,上镜头不好看。于是暂时停下来找演员,听人说桂剧团里有个学生长得很好看,只有17岁,因为她年龄小本来想让她演阿牛的妹妹,后来干脆就让她来演刘三姐,这个女孩就是我们一眼看中的黄婉秋。"
电影上映后,以惊人的影响力风靡了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堪称是中国20世纪60、70年代的经典文艺作品。"迄今为止,中国尚未有哪部影片超过《刘三姐》的上座率。"阳光卫视在《纪录中国》的一档《广西民族风情》栏目中对1961年版本的《刘三姐》作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在那个年代,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以她纯自然的美征服了中国以及东南亚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成为那个时代的银幕偶像,是一代电影观众的梦中情人。
"影片拍完回来看样片,然后剪辑、送审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尤其是香港、澳门、东南亚那边放映时,那场面简直是疯狂,当地的报纸全是《刘三姐》的消息,这部片子被称作是"山歌片王",多少人在传唱其中的歌曲,我经常听到街上有人在唱里面对歌的插曲'什么花开节节高,什么水中起高楼……'一听到这段唱我就想起刘三姐大眼一转,俏嘴一张,便是难题一道,让莫怀仁和三个酸秀才败下阵来,这可是最朴素的生活智慧呀!"已故的苏里导演在《电影传奇》里回顾了当时的盛况。
《刘三姐》在海外深受华人的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
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在袁成亮编写的《红色经典诞生的台前幕后——电影"刘三姐"诞生记》一文中,也记载了当年这部电影的辉煌历史:"同年,影片在全国公映,引起轰动,被称为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在新加坡《刘三姐》曾经创造了连续两次各上映120天的电影放映纪录,马亚西亚还将这部影片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直到今天,对于许多中年以上的华人,刘三姐和黄婉秋仍然是不可分离的形象,"翩若惊鸿"的刘三姐经过黄婉秋的演绎在一代人的心中完成了定格。她娇艳妩媚、纯真纯情、率真泼辣,活生生一个红土地的美精灵。著名词作家洛兵在他的一篇名为《红光电影院》的回忆文章里写道:"很小的时候,一天晚上,我走进红光电影院,看了一个电影,叫做《刘三姐》,黄婉秋顿时成为横亘我整个童年的第一美女。"
这样认为的显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那深深受到影响的一代人。导演张艺谋执导大型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电影《刘三姐》对我影响至深,我小时对刘三姐的印象,那就是人漂亮,歌好听!刘三姐是我儿时最美的回忆。"
对于黄婉秋本人来说,电影《刘三姐》的一举成名也是影响了她一生命运的最美的回忆。关于盛名之后所受到的种种关注,她有讲不完的故事:
"记得1980年的时候,我们到东南亚去演出,人还没有到,票早已经卖完了,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我签名。由于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和马来西亚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因为鼓动很多国内华人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惨遭15年牢狱,1998年我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客家人联谊会上才听到了这个故事,我问那位先生后悔不后悔?他说,'为了看《刘三姐》不后悔,坐15年牢也值得!'"
让黄婉秋特别感到骄傲的是电影《刘三姐》在美国的演出,竟然打败了《飘》的纪录。即便是在欧洲,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只要有华人他们都肯定看过《刘三姐》,会唱《刘三姐》。在一个华人最悲惨的年代,电影《刘三姐》成为全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有一位香港观众,每看一次电影《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他一共看了99场电影,我也收到了99封心得,有这么厚一沓子!他说,要看满100场,我也在等他的第一百封心得。可是文G开始了,从此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来自海内外的观众们给了黄婉秋莫大的安慰和鼓舞,然而"成也刘三姐败也刘三姐"。文G开始,演员黄婉秋成了大毒草,开始了15年的劳动改造。
提起那段从顶峰跌落至谷底的日子,黄婉秋不胜唏嘘:"我以前是个内向的人,一说话就脸红,但是15年的改造,我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什么都经历过,胆子也练大了。我14岁登台演出,所有的桂林人都看过我的演出,老百姓看到我被游街都哭了。"
时间的步伐一如往昔,不论是辉煌还是苦难。当一切都成为过去,在其中体味最深刻的还是只有黄婉秋本人。十六七岁唱彩调的姑娘,上了当年第一大娱乐媒体的电影银幕,感受自然绵绵。之后《刘三姐》遭遇时代变故,遭到停播禁演,反而保留了一点冰冻的记忆和习惯。
新世纪的改编热潮让经典的《刘三姐》题材也不能幸免,但黄婉秋最自豪的还是,这么多的版本,影响和艺术成就都远远不如她的旧作,就像刘晓庆曾经对她感慨过的:"你一个刘三姐吃了一辈子,值了!我们多少演员一辈子忙碌拍片无数也难以让人们记住!"即使仍然还在旅途,黄婉秋也如此说:"如果有人叫'刘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刘三姐'是伴随我一生的。"
阅读后顺便点右下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