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转改:退役后职业发展的稳健之路

2018-04-12 战友回忆录



转改:退役后职业发展的稳健之路



3月下旬,吕梁军分区公示栏旁,官兵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议论纷纷。原来,包括保障科科长张海俊在内,所属离石区人武部3名科长全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这在军分区上下引起不小震动。


文职,文职,我申请

吕梁军分区离石区人武部3名科长申请转改文职人员


■马养军

吕梁军分区官兵正在公示栏前热议转改文职人员情况。薛志花摄

“张海俊怎么会转改文职人员呢?他今年提副团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吗?”3月下旬,吕梁军分区公示栏旁,官兵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议论纷纷。原来,包括保障科科长张海俊在内,所属离石区人武部3名科长全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这在军分区上下引起不小震动。

军事科科长成杰从军17年,家属落户太原已有2年,明年既可以选择自主择业,也可以计划安置到太原市工作;原政治工作科科长刘燕伟,是军分区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刚刚调整到军分区工作并委以重任,而且年仅33周岁,是机关首长重点培养的“好苗子”;保障科科长张海俊,任正营职满7年,已连续3年被列为军分区副团职后备干部,今年提拔的可能性很大。3名科长缘何全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他们。

成杰坦言:“组织帮助我协调转改到太原市晋源区人武部任保障科科长,解决了我和妻子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这是转改时期对干部的特殊关怀。”刘燕伟说:“转改文职人员,是军队人力资源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干着和现役干部一样的工作,享受着基本等同的工资待遇,没有特殊情况还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仅仅是换个军衔、换个臂章、换个身份,还能继续为强军兴军作贡献,何乐而不为!”张海俊说:“我年龄偏大,即便今年在现役岗位上提了副团职,将来竞争正团职的优势也不明显,不如把机会让给年轻干部,也算是间接为强军目标助力。”

刘燕伟的爱人王彩梅,是离石区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对于丈夫转改文职人员,王老师自有一番见解:“年仅33岁就走上正科职岗位,这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如果现在选择转业到地方工作,不但对不起组织的培养,而且给地方政府安置工作带来压力。”张海俊的爱人闫晓燕,是中国移动吕梁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她说:“张海俊今年快满40周岁了,转业到地方明显不占优势,如果今年提不了副团,明年转改文职人员也超龄了,这次组织同意他转改,并决定在文职人员晋升上优先考虑首批转改人员,这相当于多给了他一次发展进步的机会。”

“我们从干部年龄、任职年限、家庭实际困难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为每名干部提供一个适合他们自己的发展建议。”军分区政委张选介绍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启动后,军分区通过动员辅导、谈心谈话、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转改氛围;通过及时展开政策宣讲,组织观看辅导录像,编印政策要点小册子,从身份属性、工资待遇、发展空间、住房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阐释,确保每名干部熟知转改政策、熟悉转改程序,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军分区、人武部两级党委,自下而上开展谈心谈话和问卷调查活动,切实摸清每名干部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注重做好一人一事工作。对需要转改交流到其他单位的,及时请求上级组织帮助协调解决;对超龄、学历偏低等不符合转改条件的,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对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给出合理化建议。此举有力推动了军分区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落地落实。


文职,文职,我愿改

黄石军分区8名干部主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


■李 军、蔡立波 特约记者 何武涛

转改文职人员欧伟威(右一)、易显湖(右二)正在参加黄石军分区组织的民兵整组交叉检查。许 俊摄

2月23日,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人武部参谋贺军郑重向组织递交了转改文职人员申请书,搭上了首批转改的“末班车”。至此,编制人数相对较少的黄石军分区,已有8名干部主动提出转改申请,在湖北省军区转改文职工作中名列前茅。

转改工作启动之初,军分区的干部转改热情并不高,不少人持观望态度。既怕错过机遇,又担心未知风险,成为很多人的“心结”。为此,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分片深入各人武部,面对面讲政策、心贴心解疑惑、实打实明利 54 31948 54 17278 0 0 6880 0 0:00:04 0:00:02 0:00:02 6878,帮助涉改干部分析形势、作好抉择。

黄石市铁山区人武部政工科科长许俊说,文职政策可谓红利颇多,面向社会招聘的吸引力较大。有人曾在大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受文职人员政策优越条件和岗位的吸引,6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愿意加入文职队伍,其中不乏一些名牌院校的大学生。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多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选拔,而要从现役军官中转改一部分呢?

“从拟退出现役的军人中选拔优秀骨干,作为补充文职人员的重要来源,是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军分区政委李家华在辅导报告中说,“省军区系统改革落地后,现役编制员额大幅度缩减,很多年轻骨干将面临退役,一旦大面积流失,会对国防动员工作造成直接影响,通过现役转改文职,有利于把骨干保留下来。”

黄石市下陆区人武部助理员左谋是这次转改对象之一,他起初也有过忧虑,担心最多的问题是:这次转改会不会就是“一锤子买卖”,将来会不会面临被辞退的境遇?针对这一“心结”,军分区请“过来人”现身说法搞好引导。现任黄石市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杨希亮,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20多年,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告诉大家,还没听说有公务员被无故或轻易辞退;在部队工作10多年的黄石港区人武部职工孙万霞说,在部队待了这么多年,连职工都没听说有被无故辞退过的,文职人员有军队编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黄石军分区敢于直面现实问题,和官兵坦诚交流,让转改文职人员既安心又顺心。大冶市人武部军事科科长欧伟威,原来对转改文职并不太看好,军分区领导在谈心交心时,设身处地从部队改革现状及趋势、个人年龄和干部梯次结构、地方政府安置压力、商业竞争压力等方面,逐一量身分析他继续留队以及退役计划分配、自主择业等几种安置方式的利弊,使他的思想认识发生较大转变。他分析说:“相比于转业安置和自主择业,选择转改文职人员后,人际关系不变、工资待遇不变、工作业务不变,领导、同事都很熟,不失为退役后可供选择的更为清晰稳健的职业发展路径。”

“转改文职人员作为一项‘朝阳工程’,一定会充满希望、令人期待。”军分区司令员周泓冰对记者说,眼下虽然转改工作尚未尘埃落定,但提出转改申请的8名同志并不为此分心走神,纷纷主动申请到民兵整组和兵役登记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迎接新的转身。

刊于2018年4月11日《解放军报》11版


↓↓↓ 点击"阅读原文" 【每晚十点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