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大多数国家不过六一儿童节?

2017-06-01 历史档案大揭密

 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可关注

防失联,请关注上面这个公众号哟!

每年六月一日这天,我们都会欢度六一儿童节。这个节,理论上叫“六一国际儿童节”,但其实,很不国际,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过这个节。比如美国,很多学校五月底就放假了,“六一”这天不过是假期的普通一天而已。

如果追溯历史,你会发现这一天不仅跟小孩有关,更跟大人有关;不仅跟吃喝玩乐有关,更跟国际政治有关。小小一个儿童节,并不简单。

一、六一儿童节成因:中苏等国集体反对帝国主义而来

人们过节,经常过着过着就忘了最初为什么要过这个节。像六一节,好像自古以来就是传统节日一样,其实距今也就60多年的历史。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以及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与战争和屠杀相关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已经是冷战时期,会议又在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首都莫斯科召开,谴责的还是“帝国主义分子”,可想而知,参会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这个名为国际的儿童节,其实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节日。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会议的讨伐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偷换了一下概念:屠杀捷克村庄的是德国法西斯,但讨伐的却是整个帝国主义,矛头更多指向美英等西方大国。而二战中,美英是与苏联一道对抗法西斯的,这种讨伐其实没有道理。但在冷战状态下,思维就变为了两大阵营的博弈:被害的是捷克(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讨伐对象就变成了包括美英德在内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

战争中的孩子

这也就能解答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不过六一儿童节?因为这个节日就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而创立的,而美国自己就是头号帝国主义国家……

二、儿童节哪天过,在很多年里是个意识形态问题

既然六一节是社会主义阵营专用,那资本主义国家就不过儿童节了吗?

显然不是,哪儿都有孩子,哪儿也都宠孩子,给孩子设立一个专门的节日是人之共性。世界各国都有五花八门的儿童节,有的还不止一个。

过不过六一儿童节,在很多年里是个意识形态问题

像我们的近邻日本,光儿童节就有仨——3月3日女孩节,每逢这天,父母就会在女儿房间放上穿着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玩偶;5月5日男孩节,这天,有儿子的家庭门前都悬挂“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的意思;11月15日“七五三”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

日本“女孩节”,父母会在女儿房间放上穿着和服的女娃娃玩偶

所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家里有个三岁男孩、五岁女孩,再有一对七岁的龙凤胎,那这一家人一年就会此起彼伏地过儿童节,想想也是很壮观呢。

日本“男孩节”,一项重要习俗是在门前悬挂“鲤鱼旗”

韩国可能由于被日本殖民多年的原因,儿童节的习惯与日本趋同,是在“男孩节”5月5日这一天。与日本类似的,父母也要给孩子准备他们最想要的礼物,很多孩子也会在这天穿上韩服,体验传统的韩国文化。

从日韩的例子中,大致可以看出他们对待儿童节的态度。日、韩更多是把它当做传统节日来过,这一天穿上民族服装,按传统民俗做一些事,与中国的端午、中秋等很类似。

比较有意思的是德国。众所周知,德国曾经分裂为东西德,分属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相应地,他们的儿童节也因此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东德的儿童节与中、苏相同,是在每年的6月1日,叫做“国际儿童节”;而西德则定在了9月20日,称为“世界儿童节”。

在对待儿童节的方式上,东西德也有所不同。东德从1950年开始过儿童节,每年这一天,学校里都会组织举行特别的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看着眼熟不?);而西德则不太重视儿童节,这一天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

西德儿童节,基本是让孩子随便玩

东西德合并后,国家各项事务基本以西德为主,儿童节也承袭西德,定在了9月20日。但是在东德地区依然保留了六一国际儿童节的传统。

从东西德对儿童节的态度,则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东德坚定跟随老大哥,以6月1日为儿童节,更强调国家化、集体化。庆祝形式也以学校组织的郊游等为主,体现了集体关怀的特征;西德则是自由至上,“大撒把”型管理,“你们随便玩啊”的风格。

儿童节在哪天过,在德国成了政治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则成了划分意识形态集团的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讲,东德式的纪念方式更为我们熟悉。比如关于六一节的各种文艺作品中,最为国人耳熟能详的,是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来自于1955年的电影《祖国的花朵》,描述的就是某一年六一节,老师带着同学们在北海公园划船的情景。

在我国儿童节宣传画中,占据画面中心的常常是老师。上图为“让我们荡起双桨”插画

这首歌后来广为传唱,以至于片名“祖国的花朵”成了小孩子的专用比喻对象。这也可视作六一节政治化的一个缩影。

三、儿童节商业化,可能不一定是坏事

而今谈起“六一”,家长们在为孩子庆祝的同时,难免苦笑一声:又得花钱了……

的确,如今的六一儿童节是个非常商业化的节,商家无孔不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搞不出的噱头。带孩子玩一趟游乐园,吃一顿好的,买点文具,一家人过一次六一节花费上千元,一点不夸张。于是,媒体又开始议论:六一节过分商业化,是不是好事?

且不论商业化是否到了“过分”的程度,单说商业化本身,是看不出什么可黑的点的。让我们回忆一下,举凡深入人心的节日,是不是都是高度商业化的节日?而且人们越是打心眼里想过的节,就越商业化。

几乎不用统计就能想到,春节是中国人平均花费最多的节日。采办的年货、春运的车票、送出的红包,哪一项拿出来可能都超过了过其他任何一个节。但春节又是中国人最愿意过的节日,与家人亲朋的团聚,是这一年来最期盼的事。

其他节日也是这个道理:你希望追到姑娘,所以情人节愿意花钱买花买电影票;你希望孝敬父母,所以父亲节母亲节会花钱买礼物送父母,等等。从这个角度讲,儿童节的商业化,其实并不可怕,反倒是儿童节回归家庭的明证。让父母把钱直接花给孩子,比交给学校让老师组织一些活动,可能要稍好那么一点点。

我国儿童节相关报道,见到的通常是上图这种画风

如今的六一节,孩子除了玩以外,还会有不轻的学习任务。今年六一,仅全国范围内由官方主导的活动,就有以下这些:“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优秀童谣征集推广”活动、“我爱我家·同悦书香”亲子阅读活动、“让爱留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行动”、制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宣传片、“圆梦蒲公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歌声伴着我成长”第四批全国新创推荐少儿歌曲推广传唱活动、“关注生命最初1000天”主题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农家书屋阅读实践活动等。

当然,亲子阅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活动的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塑造少年儿童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只是在孩子们盼了一年的这个节日里,学习的成分是不是稍多了一点?像日本小孩那样玩和服玩偶,放鲤鱼旗,或者像德国儿童节那样让孩子们随便玩,是不是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真的比较差?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

结语:

六一儿童节,这个貌似天真烂漫的节日,起源于一场血腥的屠杀,发展于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对垒。直到今天,六一节仍难免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在这一天让孩子过得不一样,这一点基本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让孩子学点不一样的?还是玩点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差别可能会非常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