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臭斋笑谈

2016-05-08 大海 守望香格里拉


墨臭斋笑谈

作者:大海


如果一个人有一间书房,书房里还有一些书,大约就算有点文人的架势了。如果再有个雅号,那就等于身上揣了张名片,走到哪都会让人觉得有点神秘,有点来头。笔者也有故弄风雅的嗜好,却没有太过分的胆量,只敢弱弱地自称“墨臭斋主”。


若问为何舍雅取俗,拿“臭”自当招牌作践自己,我还真无法一下子说得让人心领神会。


不过自己倒是心里清楚:一个“臭文人”的自信能有几两?再煞有介事舞文弄墨,也不过是其臭自闻其芳自赏罢了,何况还有“雅有雅的俗,俗有俗的雅”的说法呢?反正自取其臭也属自娱自乐,未必俗不可耐也哉。



墨臭斋里倒是任逍遥,捣臭墨、划臭字、读臭书、作臭文甚至排解臭心情,横竖都是我的臭天地,不由得不天马行空驰心骋怀。说来,这个“墨臭斋”的横空出世,得归功女儿和侄儿侄女们。多年前某日,这一干捣蛋顽主闯进我的书房,见我埋头弄墨不理人,便又悻悻闪了出去,临消失还扔下一句话:呸,一屋墨臭!


我粲然复哑然。鉴于也有些道理,将臭就臭心甘情愿地认下了。也活该这帮贪玩不学的小混混,至今写个字就像猫抓,神马型都没有。可每当要劝他们学学写字,看点书,他们就朝我吹鼻子:哼!


其实,从小我也认为墨是臭的,如果有人说那叫“墨香”,倒觉得好笑,怪这人鼻子不通,香臭不分。大约是因为冲犯了墨神,他才判我此生与臭味结下孽缘,活生生做了“臭文人”一个,从此翻身不得,更显赫不起。自古文人皆曰雅士,如今有的假文人也自谓文化人。我没那脸皮,更没那雅兴,而且也没那能量动动嘴皮或者晃晃影子就摇身变成一个“香文人”。臭就臭罢,反正就是个半路儒生,权当半路捡个便宜戴了顶高帽,虽有附庸的嫌疑,却也因为俗气太重少了些麻烦。倒是一想到我家那帮尚能香臭分明的小屁孩,就感到莫名畏惧。再瞧瞧他们那种臭便是臭,香便是香,直捣黄龙叫嚣皇帝没穿衣的没心没肺本色,便更是无法不叫人羞赧汗颜了。



文人不招待见是自古而然,也是中国特色。这是由于中国文人善于自戕自伤,自毁形象,比如李白们是捞月亮掉进河里淹死的,杜甫们是吃牛肉太多撑破肚皮的;比如牛教授们是因为剽窃人家的文章身败名裂的,韩寒们是因为老跟别人掐架遭人威胁的……虽然文革已经作古,但“臭文人”们还是自顾自地臭着,不断变换姿态地臭着,而且臭得越发有个性,越发时尚化,越发自以为越臭便是越香。传说钱钟书先生最看不起文人。有次一个客人软磨硬泡求见,钱老无奈只得应酬寒暄,客人激动万分,开口就以“咱们文人”套近乎,不料钱老脸一沉,鄙夷地扔下一句“我是学者,不是文人”,便拂袖躲进书房不再出来。可见,文人的习惯是自取其辱,文人的擅长是自讨没趣,文人的短板是心高气不畅,无自知之明,因而常常招来自掌大嘴的惩罚。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黯然,心里叫屈:钱老啊钱老,何必呢?学者不也是文人么?就不能给咱们文人自己剩点面子么?不过,据说钱钟书讨厌的是那类所谓的“香派”文人,对待“臭文人”反而留点情面。当然,像我这种连小孩都不待见的“臭文人”,钱老若再世,也是不会客气的。


呜呼我辈文人,不论别人如何待见,切莫庸人自扰又自弃!高兴起来吧,毕竟这个时代是文化的时代,是充满希望和激情的向上的好时代!




欢迎转发、评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查看「守望香格里拉」公众平台入驻作者文章

请点击原文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