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中,给你希望!
强制隔离戒毒所,一个听上去似乎很神秘的地方,“知乎”上有些网友甚至叫它“黑岛”,各种影视作品里更喜欢把它塑造的令人望而生畏。
要想了解真正的戒毒所,今天小编就从一位普普通通的戒毒所管教民警说起。
他叫冀杨,1997年,16岁的他参军入伍,在部队从事情报侦查工作,2009年转业到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曾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
每个戒毒人员因为以往吸食毒品的时间与种类不同,往往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精神和行为反应。比如吸食海洛因的往往喜欢独处、安静,发作时又身心格外痛楚,反应极端激烈;吸食摇头丸、冰毒的,平时看着也和正常人差不多,发作时则会无限放大自己的某种行为习惯,比如有人会不知疲倦的疯狂拖地、洗衣服、叠被子,甚至剪指甲,总之要不停消耗自己的某种精力,才能得到一些内心的平静。
这一切的一切,让习惯了军中“一丝不苟、一板一眼”生活的冀杨非常不适应......在那段时间里,冀杨拼命的学习其他民警的工作方法,每天重复着相似又似乎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和不同戒毒人员谈话,看监控、记录、输入或核对数据、组织活动、按时发水发饭发药……
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戒毒所几乎成了冀杨生活的全部,而他也渐渐乐此不疲,因为他喜欢上了帮助别人战胜毒瘾、重见天日的那种感觉,喜欢上空洞的目光中,突然散发出的那种光芒……
送不出去的十万块钱
戒毒人员李某,人生经历复杂,自诩为人仗义、脑子活络,入所前在家乡算是一号“数得上”的人物。因为错把吸毒当做“身份的象征”,令人啼笑皆非的进了“毒圈”。
来到戒毒所看到冀杨,李某最初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心里盘算着“给他点钱,准能对我好点儿”。于是日常谈话里,总是自以为是的暗示冀杨。谁知道,“冀管教可给我上了‘大刑’了。”各种暗示之后,冀杨不仅没给他半点好处,还只要他违反管理规定,就对他施行“严管”。有一次,李某觉得太难受,忍不住大骂冀杨“有钱不拿,装什么正经”,冀杨对他说:“我要是拿了你的钱,这辈子你都看不起警察,你不是觉得自己特别能、特别男人吗?我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对你好!”
一句话,却点亮了李某的心,他开始用心观察冀杨的一言一行,渐渐肃然起敬。他亲眼看着冀杨给所里没钱没物的戒毒人员送衣送物,看着冀杨给患病人员喂水喂药,遇到个别一时想不开的,就没日没夜悉心劝导。后来李某主动要求和冀杨谈话,几个回合下来,李某自以为熟稔的一套“中国式人情”理论,被冀杨彻底击溃了。
“我现在觉得吸毒特别丢人,一点儿都不光彩”,李某如今总这样对人说。他说从进来的那天起,行李里就放着十万块钱,本来是预备着“打点”用的,结果到如今,一分钱都没送出去。说到冀杨,他频频竖起大拇指,表示出去后,一定要帮所里添置一批绿植,每个月都回所当志愿者,不为别的,就为对得起冀管教。
一条珍贵的线索
戒毒人员赵某刚入所时,属于吸毒吸的“没了志气”的那种人。刚进来时每天魂不守舍,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能快点出去,表面上对民警客客气气,内心里半点不知悔改。
自从听说戒毒期间揭发检举能立功,赵某就开始动了心思。可他不想检举自己的“上家”,一方面怕被打击报复,一方面担忧自己万一出去后又想吸,却断了来路。无计可施的赵某,最后竟然打起了自己父母的算盘,想编个线索,栽赃给父母,自己好借此脱身。
漏洞百出的线索没能瞒过冀杨,而赵某对父母的陷害,却让冀杨为之齿寒。冀杨严词拒绝了赵某的所谓“揭发”,更明确表示自己不图这个,让他彻底断了陷害别人的心思。同时开始对赵某严管,每天早中晚盯着他起床睡觉出操,坚持每天和他谈话。这种一板一眼的生活,对戒毒人员或许是最难受的。
然而一番寒彻骨,才有梅花扑鼻香。在戒毒所的治疗和规律的生活下,赵某的精神面貌一天天好转,冀杨的谈话更让他感受到一种无私的救助。
“父母生我养我,遭了多大的罪,我不仅没让他们享过福,还打算害他们。”赵某的内心开始变化。出所前夕,赵某将自己“上家”的线索,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冀杨。凭着这条线索,公安机关抓获了一批贩毒人员和数额不小的毒品。面对立功表现,赵某说这已经不是为了早出去,而是给自己一个新开始。他感谢遇到一个好管教,让他这辈子还有机会好好做人,好好尽孝。
橄榄叶工作室
2015年的一个冬夜,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急坏了戒毒所领导,担心结冰后会对戒毒所的安全造成影响。那一夜刚好是冀杨值班,所里没有多余的人手,冀杨请示领导后,把几个曾经有参军经历的戒毒人员集合到一起,组织他们喊着部队的口号连夜扫雪。
有人说:那种好像回到部队,又被人信任,有任务要完成的感觉真好!看着他们,冀扬有了个想法:何不成立一个工作室,通过共同完成一些工作,和戒毒人员成为朋友,帮助他们改造。决定了就要努力付诸行动,没过多久,一个名为“橄榄叶”的戒毒教育工作室就在戒毒所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而分别以“憾”“悟” “觉” “醒”为主题带有正能量和戒毒小常识的四块黑板报成为了今天“橄榄叶心理工作室”的宣传口号。
现在,橄榄叶工作室和倡导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公安部郭声琨部长和北京市公安局王小洪局长的大力肯定。小小的工作室却培养了好几位戒毒所的“标兵”戒员。有的人从刚入所时十多个民警都按不住的“打架王”,变成了诗歌大赛的获奖选手;有的人从整天把责任推给父母、咒骂父母的逆子,变成了每周坚持给父母写信、嘘寒问暖的孝子;更有一位一度仇视社会、痛恨警察的边缘人物,现在变成了号召戒毒人员主动检举揭发贩毒人员,净化社会环境的重大立功人员。
他就是冀杨,一位普通的监管民警,他改变了很多难以改变的人,做到了很多人对自己的亲人、爱人都做不到的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尽管戒毒所里有着毒品带给个人和家庭的种种绝望,但那里不是“黑岛”,因为它永远坚持着,在绝望中给你希望。
素材来源:监管总队
责任编辑:小S
【2017160488】
近日要览点击图片进入联盟,关注19家首都公安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