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转!习近平用过的十个文化经典,高清美图可做手机壁纸哦!

2018-04-18 正警事儿 正警事儿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故此正警事儿小编特整理出习近平用过的十个文化经典精心制作出高清美图,与各读者一起学习共勉,让我们一起品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与智慧吧!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高清手机壁纸哦”


0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释】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

【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就是要强调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处理问题中要学会“下先手棋”。


02


夫宽深不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盖非以隔绝上下之情,养尊而自安也。

——【北宋】苏轼《策略四》

敕陈侗:士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者,鲜矣。

——【北宋】苏轼《陈侗知陕州制》

【释】当大事来临的时候,不惊慌失措,镇定沉着;在利害冲突的紧要关头,不患得患失,保持常态。

【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等文中引用。

【解】“战略定力”是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理念。对于领导干部个人,又何尝不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份“定力”?做出决策、发布政令,要“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一旦做出决议,就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不追赶时尚、不迎合潮流。



0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释】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心安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用】《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等文中引用。领导干部的浮躁,表面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实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

【解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说到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患得患失,还是因为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不正确,一心想着仕途升迁,罔顾群众利益,如何静心谋划长远?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都强调,“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才能静心思考,冷静处世,砥砺意志。


04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释】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又要以他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 

【用】《从小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2014年“六一”前夕,习近平同志在北京民族小学召开的座谈会上,鼓励孩子们要“心有榜样,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引用这句话正是要说明,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他人为镜,借鉴好的,加以发扬;照见差的,加以改正。


05


子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

——【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释】以权势交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随之断绝;以利益交友的,利益穷尽了, 交情也随之结束。

【用】《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领导干部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人情交往问题?习近平同志用这句古语,点出了领导干部为人处世时的一个基本遵循。在与人交往时,既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更要讲党性、讲原则,坚持按党纪国法、政策制度办事,不搞“关系学”“权谋术”,更要避免“小兄弟”“小圈子”。



0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三章》

【释】谋求解决难题的办法,要从容易之处开始,成就大事的行动,要从细微之处起 步。天下所有的难事,必须从易事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 

【用】《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凡事从细处着手,把小事当作大事干,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强调“小问题也要抓”;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他要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反腐败斗争中,他指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同志还引用过“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就是要告诉我们: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一定能达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境界。


07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释】第一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尽管遇到百般困难,还要执着地追求,忘我的奋斗。第三境界,指人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日渐成熟,豁然开朗,进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其次,要勤奋努力,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后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08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难免肤浅,要透彻地认知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还引用过汉代刘向《说苑·政理》中的一句话,“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0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之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释】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地向别人询问,缜密地进行思考,明确地分 辨是非,踏踏实实地去践行。

【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提出的是思考、学习和实践的问题。他认为,这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知与行应该是合一的。


10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已,但取己所近而已。

——【清】魏源《默觚·治篇七》

【释】不了解一个人的短处,又不了解一个人的长处,不能发现一个人长处中的短 处,也不能发现一个人短处中的长处,就无法合理用人、育人。

【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习近平同志引用魏源的这句话,提出了了解一个人能力的四个方面:短处、长处、长处中的短处、短处中的长处,也充分说明了识人之难。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解见识;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



与君共勉

素材来源:习近平用典

美编:哆啦A梦

责任编辑:YH

校对:蒙奇奇

【2018-109-0281】

近日要览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加上这一句,突然觉得颇有深意......

沸腾的青春!警营最“鲜”等你来投票!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首都公安“杰出青年卫士”投票全面开启!北京腻害的警察小哥哥小姐姐都在这里了!

如果你的爱人是警察,TA深夜值班时最想听你说哪句话?

十年,你究竟错过了什么?


点击图片进入联盟,关注21家首都公安官微

↓↓↓ 点击"阅读原文" 【收壁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