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关注】民和这个第一书记不简单,敢在撂荒地里为百姓寻出路

2017-05-19 金显花岩子田小强 民和之声

图为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平整后的土地

图为项目实施前的撂荒地旧貌

一年前的初夏,踏进地处大山深处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苏家庄村,沟岔两侧的上千亩撂荒地野草丛生、荒芜萧条;一年后的初夏,再次踏进这条大山沟,映入眼帘的是土地平整的繁忙新景象。

可以想象得到,上千亩规模的撂荒耕地整理,至少需要上千万元投资。而如此大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真的在这里落地实施时,这在苏家庄村老百姓的眼里,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村民们在深感党恩的同时,也在感谢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驻民和县新民乡苏家庄村“第一书记”毛小平。

图为第一书记毛小平(前)手指新平整的土地作介绍


撂荒地催生大胆想法


新民乡苏家庄村坐落于距离新民乡政府15公里开外的一个大山沟里,纵横的沟壑和荒芜的山梁见证着这里自然环境的严酷。沟岔两岸的几十户村民守望在这贫瘠的山沟深处,年复一年地耕耘生息。

2015年,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惠民春风吹进了大山深处的苏家庄村。当年10月,民和县就业服务局党员干部毛小平肩负着脱贫攻坚的庄严使命,带着对山区贫困群众的满怀深情,踏进了这条被贫困阴霾笼罩的山沟沟。

苏家庄村原本有农户179户638人,因迫于生计压力,近几年来,有80户360人通过移民搬迁、劳务输出、自主创业等方式到异地谋生,还有99户农户依然在这里守望。通过深入细致地精准识别,其中的41户被确认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实现稳定脱贫,需要持续稳定的产业支撑。而对于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撂荒严重的苏家庄村而言,如何选准支撑脱贫攻坚的支撑产业,是摆在毛小平眼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对于苏家庄这样的贫困村来说,除了山便是沟,这里的土地尽管算不上肥沃,但那些贫瘠的土地依然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最宝贵资源。

毛小平告诉记者,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像苏家庄这样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贫困山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得依靠土地,要在贫瘠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毛小平说,根据他掌握的情况,由于很多村民外出谋生,现在村里上千亩的土地被撂荒,如果把这些撂荒耕地整理成能灌溉的良田,再通过合作社运作的方式种上高附加值的经济作业,岂不是很好的脱贫攻坚产业支撑。

尽管毛小平的这种想法有些“大胆”,但他并没在乎别人的流言蜚语,而是和村两委班子静下心来在撂荒地上打主意、找出路。

一场轰轰烈烈的撂荒耕地整理行动,由此在苏家庄的山沟沟里拉开序幕……

图为整理平整土地的田埂


撂荒地变成上好良田


如何让干旱贫瘠的撂荒耕地变成能灌溉的上好良田?唯一奏效的出路就是开展土地整理,打通多年来制约灌溉的“瓶颈”难题。

思路定了,关键在于行动。2016年1月,结束了精准识别工作,毛小平又马不停蹄地向民和县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挥部如实反映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毛小平的想法得到了该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部的支持。2016年5月,项目部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6月对苏家庄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给予立项,同时派驻项目测绘队利用4个月时间进行现场测绘,11月通过了专家论证,2017年3月底前完成了项目招投标,并进驻施工队。2017年4月上旬,苏家庄村上千亩规模的撂荒耕地开发整理工程便如火如荼地展开。到今年5月上旬,已经完成500多亩。

据毛小平介绍,他争取来的苏家庄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投资2100余万元,其中土地整理投资1700余万元,田间路网、灌溉管网等附属工程追加投资400多万元。

图为沟岔两侧的平整土地内植树增绿保生态

据了解,苏家庄村土地整理项目面积达1500多亩,整个项目工程包括撂荒耕地整理、沟岔水土保持绿化治理、项目区道路与固防、水利灌溉管网等四大项。整理好的土地可以利用项目配套的水利管网,直接利用峡门水库的蓄水进行灌溉。

让干旱山沟里的1500亩新整理土地和500多亩的枸杞地能灌溉,对于苏家庄这样的贫困山沟来说,那就是一个奇迹。村主任赵维勋告诉记者,把村里的1500多亩撂荒地变成能灌溉的良田,毛书记确实费了很大心思,也付出了很大精力。这些土地平整好了,灌溉有保障了,再种上枸杞这样的高效益经济作物,那这山沟沟里的脱贫攻坚也就有希望了。

说话间,赵维勋这位村里的当家人脸上露出满满的期待……

图为去年栽植的枸杞苗


枸杞托起百姓脱贫梦


5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苏家庄村互助社的一块阳洼坡地。一株株直径近10毫米的枸杞苗茁壮成长,青绿色的枝叶孕育着苏家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梦想。这块地的主人刘万虎正在为自家的枸杞地除杂草。

图为毛小平到贫困户刘万虎的枸杞地里查看枸杞苗长势

聊起让大家种植枸杞的事情,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农民对“第一书记”鼓励发展枸杞产业的想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刘万虎告诉记者,他的兄长智力有缺陷,一个人无法独立生活。尽管他的兄长被纳入五保户,但生活还需要他的照料,也正因为这样,刘万虎就没有出过门,单靠几亩干旱山地维持生计。现在毛书记动员大家种枸杞,他栽植了10亩的枸杞苗,他相信党和政府派来的“第一书记”给他们找的增收路子错不了。

记者在苏家庄村的一处山梁上看到,山沟坡洼间鳞光闪闪的地块并不少见,近处的覆膜地里隐约可见淡淡绿意。毛小平告诉记者,这些都是铺过地膜的地块,有的地里种植的是玉米,有的地里栽植的是省科技厅投资86万元扶持的枸杞苗,目前全村的枸杞栽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基本今年都能挂果。

图为毛小平在田间地头察看枸杞苗长势

毛小平给记者算了一笔保守账,他们计划通过“互联网+”出售鲜果,每亩按250公斤鲜果产量估算,按照当前枸杞鲜果20-30元/斤的市价,达到盛果期后,每亩枸杞地的收入将达到1-1.5万元,远远超出种植小麦、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的产出效益。

毛小平告诉记者,种植枸杞是他们在苏家庄村脱贫攻坚中打造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去年已经种植了500亩,今年1500亩土地整理后,除去沟岔旁边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绿化的100亩外,剩余的1400亩将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全部栽植枸杞苗,由村里成立的杞萌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对涉及农户个人土地的,采取农户管护采收、合作社负责销售和技术指导的模式来运作。目前全村41户贫困户都种植了枸杞,并全部纳为合作社成员。

驻村工作队和村民对发展枸杞脱贫充满信心的底气来自哪里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是土地平整好了,水利工程让灌溉有保障,另一方面是有了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滞销问题也解决了。毛小平还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还将帮助合作社尽快注册“杞萌”商标,打造出苏家庄村自己的枸杞产业品牌。

为了减少雨季和虫鸟对枸杞鲜果质量的影响,毛小平目前正在争取一项投资300万元的300亩果树温棚,计划今年争取实施。为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毛小平还为枸萌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到扶持资金10万元。

在抓好枸杞种植产业的同时,毛小平依托今年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实施的100亩生态林资源,正在着手争取一项投资300多万元的集中和散养相结合的林下养殖项目。

为了争取到这些项目,作为“第一书记”的毛小平在没有工作经费支持的情况下,拿自己的工资、驾驶自己的私家车为苏家庄村的贫困群众跑项目、找出路。无疑,这里透视的是一名“第一书记”的责任担当,闪烁的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光辉。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夕阳下站在秦家庄片区的一块高地上举目而望,在纵深2.7公里的沟岔阳坡上,一块块平整好的土地错落布局,远处的坡洼里时不时传来隆隆的机器声。毛小平指着眼前焕发生机的土地感慨地说,这不仅是苏家庄村的一道风景,更是苏家庄村脱贫攻坚路上的希望……




来源:海东时报  记者/金显花  通讯员/岩子  田小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