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达研究|个人信息保护法要点解读
文 | 韬达律所 刘佳峰 原创文章
本文共计1283字
预计预览时间:3分钟
刘佳峰,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工学学士,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二零年就职于西安市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二零二零年十二月至今就职于陕西韬达律师事务所。
专业领域:不良资产处置、建筑工程纠纷、行政法、民商事诉讼及非诉业务、公司法律咨询服务。
用心维护客户权益,竭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个人信息保护法要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经过三次审议,于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对象,但因相关立法严重滞后,个人信息保护这方面乱象丛生,本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切实将广大人民群众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享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共8章74条。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该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个人信息保护法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禁止“大数据杀熟”。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
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作出对个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并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
通过此项规定,将有效避免部分互联网企业利用个人用户数据“杀熟”的现象,保护消费者拥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二、明确敏感个人信息及保护规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规定: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三、赋予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4至第50条,赋予了个人对信息处理、更正、补充、删除,以及要求他人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进行解释的权利。
2、法律速递|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1件检察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3、法律速递|最高法发布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