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年级孩子读不懂题,不理解题意怎么办?请慢读此文

点击关注☛ 语言文字好时节 2021-04-29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大部分处于形象思维快速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相对迟缓的状态。总的来说,孩子们的思维水平是在进步的,但是相对于解题来说他们依然会有所欠缺。


例如,对初中生高中生来说,从概念讲起,之后通过数学推理,构建概念和方法的大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用逻辑来知识串联起来。但是在低年级的小学生这里,就不是那个好用了。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在第一步就卡壳了。


我们一般会人云亦云的说,给小孩子教学时要用他们的思维方式,要生动有趣,但是因为并不了解这些话背后的意思,当看到用成人的说法和教法去教小孩子时,又趋之若鹜,这是矛盾的。


因为年龄和大脑发育的关系,大多数人暂时还不能抽提出抽象的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还无法直接抽提出抽象的数量关系出来。


举个例子。


现在我的问题是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面装了5个苹果,盘子外面还多了2个苹果,请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个会做的孩子会知道:3*5+2=17个苹果。但是会做这一题的小朋友,不一定会做下面这道题。(指没有接触这类题型的情况下)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来排队,排了3排,每排有5个同学,还有2个同学没有排进去,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两道题在成年人看来,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在小孩子看来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从何而来?我们细细道来。


成年人读这两道题的时候,直接脱去具体情况的外衣,看到了其中的数量关系,把这道题化成了一个算法的问题,而不考虑过多的实际意义和情况。而小孩子则不同,他们读题读出来的不是一个数量关系,而是一个情形,一个场景,一个过程,一个状态。也就是当他读到这道题的时候,他在脑海中就再现了这个场景,之后他试图用数学的手段去描述这个场景。以完成运算的过程。



如果家长明白了这个原理,那么很多东西想必都能理解了。


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在没有学习乘法的情况下计算连加的应用题:一包饼干8元,三包饼干多少钱?最直接的方式是拿三小包零食,让孩子知道一包8元钱,三包就是把每一包的钱加起来。比起在纸上画图更有效果,特别是对于演绎能力弱的孩子。


但是更根本的解决方式一定是阅读,大量阅读,从带图的绘本故事开始。凡是阅读量不足,从小与父母深入沟通少的孩子,在语言的理解能力上都弱。


很多孩子从小老人带大,父母几乎没有参与育儿,孩子每天听到的大多是老人的关心与唠叨:吃不吃?喝点水吧,热不热,冷不冷……而引发孩子深入思考的问题与探讨几乎没有,这也让孩子从小遇到了问题没有思考的习惯,到了小学,遇到题目,读一次不会做就想放弃或直接问老师和父母。


一二年级的孩子应用题需要写单位,学校老师常常教给孩子的是:多少后面的那个字就是单位,这样一来有的孩子往往能按照要求幸运的猜对单位,同时也会出很多笑话,因为并不是每个多少后面都是相应的单位。其实,如果孩子能读懂题目,完全可以明白列式所求出的结果哪个字才是单位。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帮助小朋友们增加识字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呢?


选择图文结合的绘

边听故事边理解文字


现阶段的小朋友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日常经验很少联系的东西。家长们在选择儿童读物的时候应留意内容是否具体生动、贴近生活,其中故事性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外加一两句简单描述的绘本是较好的选择。


另外,现阶段小朋友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小朋友一开始阅读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一边逐字读给小朋友听,一边用手指的动作引导小朋友关注每一个字的字形,同时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


这样,小朋友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着把自己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在以后的阅读中,小朋友能对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同一个字有一定的亲切感,才能不断加深、丰富对该字的理解。



从听识阶段向口述阶段

变,让小朋友学会复述


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后,我们可以慢慢地将被动式的输入模式转化为主动式的输出模式。在这个阶段有3种具体方法可以给大家参考:


1、朗诵法

在识字的后半段,家长们可以尝试鼓励小朋友模仿大人正确的读音将书本内容朗诵出来。研究发现,朗读图书是最简单、最方便的一种指导方法,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讲故事法

朗诵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尝试让小朋友脱离书本,用角色扮演或故事描述的方式将情节、内容复述演绎出来。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儿童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高斯数学的课堂上,我们会有口述题训练的环节,也就是让孩子通过把数学思路讲出来的过程,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讨论分析法

讨论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围绕同一材料,提出一定问题,进行相关讨论的方法。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方式,孩子们对阅读材料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了自己的猜测或修正自己的预测,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文字生活

化,生活现象数学化


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并能正确理解文字含义之后,就需要引导孩子们把文字意思转变为数学语言了。方法不一,但只要记住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很多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原型。为了切合孩子们思维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家长们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再慢慢地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来。


1、数学语言具体化

在数学学习中,很多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在阅读理解数学题目时,可以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最为抽象的“图文算式”,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将抽象的算式生活化(举个例子)


【故事描述】果果买汽水,橙汁和奇异果汁价格不一样,如果他买一瓶橙汁和一瓶奇异果汁需要8块钱,而如果是两瓶橙汁则需要6块钱,那如果只买一瓶橙汁多少钱?只买一瓶奇异果汁呢?


讲故事能较好地帮助小朋友们摆脱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方式进阶。小学阶段小朋友讲故事的能力将很大程度影响之后孩子们对组合杂题类型的理解与拓展。


2、生活场景数学化

学会了将抽象的故事转化成生活场景之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场景来提出数学问题。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开始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这个时候,一些自主性较强的活动能较好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让孩子们出题考家长。


在一些生活场景中,家长可以有意装笨,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将生活情境变成数学问题呈现,这一过程中需要小朋友较多的学科知识积累,严谨的思维过程和较好的表达能力。长期锻炼,可以很好地提升小朋友的学科综合能力。


— END


▍来源:网络等,版权归属原作者。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内容,仅作分享之用,如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61.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完整版 | 提前备课

162.统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完整版 | 【文后有1.3.4.5.6电子课本】

163.统编(实拍高清图)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全册~~实拍高清图(可保存打印)

164.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全册~~实拍高清图(可保存打印)

165.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全册~~实拍高清图(可保存打印)

166.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全册~~实拍高清图(可保存打印)



1.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最深的遗憾

2.资深语文老师:不爱阅读的孩子,莫谈作文!莫谈语文成绩!

3.得阅读者得天下,孩子的阅读黄金期只有六年!

4.国庆即将到来,这50题国学知识,你不一定能全部答对!

5.【写作指导】小学生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6.【写作指导】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7.一二年级看图写话10大技巧详解,很实用,很好用


单元测试

1.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2.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4.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5.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6.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7.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8.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9.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10.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11.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12.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1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1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可下载

15.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可下载


4.李玫瑾:怎么养好一个孩子?小时候斗勇,长大了斗智


5.最新睡眠时间表出炉:何时睡,睡多久,孩子才会更聪明!

6“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这位妈妈的回答霸气极了!

7.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强烈建议老师、家长给学生看看)

8.正式出台的笔顺标准写法,超全面!建议老师和家长收藏!

9.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和初二!(值得一读)

10.一位老教师的提醒:有多少孩子是“积懒成笨”!

1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单元重点句子仿写,为孩子收藏!

1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单元重点句子仿写,为孩子收藏!

13这才是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转给家长!


1.13岁女孩右耳瞬间聋了! 医生痛心: 可能一辈子都治不好! 就因为同学这个动作…

2.家庭教育的10个情境:你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3.今年国庆大阅兵看点!轻松教孩子写好观后感|附观后感范文

4.你被小学语文成绩的假象骗了吗?学好语文的秘诀其实就两个字

5.一位老教师的提醒:有多少孩子是“积懒成笨”!

6.这才是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方式,转给家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