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二手车数据造假?二手车电商利好?

2017-02-17 Frank Han 以太汽车 以太汽车

节后杀手上班:刺出致命第一刀

最近资本市场上流传一条消息称,优信二手车车源数据严重造假!它宣称的180万车源中,有170多万是重复车源、已售车源,真实车源量仅有8万多。这条消息等同于刺向优信二手车机体的致命一刀:优信之前把车源数量直接写进了融资条款,故有以数据刷量获取进一步融资的巨大嫌疑!

车源数量是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关键指标,今年一月份优信的5亿美元融资,也正是基于这180多万的存量数据。内行打内行,一打一个准。东邪骂阵西毒,西毒深知来者非善。对此,优信一方面紧急回应称,该科技媒体的报道严重不符事实,且没有核心判断及依据,另一方面赶紧偷偷洒帖子,召唤江湖杀手来助阵。

转型难,却不得不痛下决心

2016年的二手车电商战场硝烟弥漫,从年头到年尾,全是上亿真金白银投入的大战。两三家巨头一副中原大战的架势,在广告营销战上不计成本地投入。其他几家小型电商左右逢源,一会专搞B2C,一会跟风C2C,在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想安静地当一个小寨主。但伪巨头们的一通狂轰乱炸,并没有炸出个二手车电商的春天,反而迎来了“资本寒冬”,结果是有人离场,有人勉力支撑,有人痛下决心、不转型不行。

优信二手车属于大船再难掉头也要转的典型。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二手车电商,五年时间多线开花,造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二手车产业生态圈:优信拍负责线上批发二手车,优信二手车负责线上卖,优信金融、优信数据负责资金和大数据分析的“后勤服务”,前不久成立的车伯乐负责“打宣战”,美其名曰中国首个互动汽车资讯聚合平台。进入2017年,优信方面开动马力宣传自家生态圈,好像小花园造好后,果实成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只需要踮起脚尖就能搞定。

但现实总比PPT上的蓝图更残酷。2016年纯C2C玩不转了,鼻祖Beepi“死”在了前头,人人车有点紧紧追随“革命导师”而去的意思,优信二手车线上销售量也不见起色,而且运营成本巨大、交易效率低到尘埃。这种情况下,优信只能宣布战略转型,2017年它要和B端车商“深化友谊”去了。

边说边做,做多错多,却还公开宣称拼刺刀

优信的执行力有目共睹,宣布战略转型后,多项服务随之推出。比如针对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成交宝”、“任意袋”和“直通车”,比照CarFax搞车况查询系统,研发车况查询设备“查客”,最大的动作是先后推出了“付一半”和“优信认证”。总之它能想到的,统统来搞一下。全部底气只是仗着5亿美元禁花,基本逻辑就是先把钱花完了再说,说不定到时候就柳暗花明了呢。

但业内人士对优信的“付一半”并不看好,因为现在二手车市场并不成熟:车辆信息不透明,信用体系不健全,评估体系不完善,限迁政策虽已松绑但政策落实尚需时日,而且,由于二手车一车一况,即使同一车型同一车龄,由于使用历史不同保值率也会出现差异。优信金融做估值时必然有较大风险,它必然会进一步成为信贷风险。

而且,据记者调查,B端车商也并不愿意把自己手里的车都放到平台上。原因有二:

  • 车商的核心商业模式是赚差价,一辆车的价格一旦公开,就无法再往上加价,车商们往往只会把少量优质车源上传给优信,吸引用户到店;

  • 每单成交都要给优信缴纳不菲的佣金,相比流量效果更好、价格更加便宜的58赶集等平台,优信的流量还不能足以绑定车商,车商显然不愿意将更多成交放在平台上。

在这种情况下,阵地沙包尚未码放整齐,就吹响了2017年拼刺刀的号角,哄不住敌人反而容易迷惑自己人

泡沫不禁刺,高成交量故事还怎么讲

2016年,优信集团董事长戴琨秀出了几组数据:集团业务规模较2015年成长三倍,交易规模37亿,单月收入超过1.5亿。最最重要的是,2016年12月单月交易突破5万台!

有意思的是,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讲到二手车2016年总销量的话题。截止到10月,全国二手车交易总量眼瞅着破不了千万,金九银十的老规律也不发挥作用了,结果11月、12月两个月交易量均破百万,单月交易量几乎是部分月份的2倍!最后,2016全年交易量如愿破千万,以1039万辆收关。原来,这里面有优信二手车“单月交易突破5万台”的“鼎力帮忙”!

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副秘书长罗磊公开表示,千万辆交易量含金量不足!目前二手车交易,普遍存在要从商户端经过层层的交手、过渡,最终才到客户端的过程,每交易一次就有一次开票记录,除非追踪到车辆VIN码,才能去除重复数据。麦肯锡的调查更大胆,认为中国二手车单车平均过户1.8次,按此频次,千万辆规模要砍掉近一半,真实的交易规模在五六百万辆。

这一次优信的玩法被曝光:B2C平台交易量“单月破5万”的故事是这样讲的,先把优信拍上B2B的车商挪个地方,再把车商手里的二手车信息上传到平台,最后海量车源自然而然就有了。这样,即便2016年优信二手车的流量远低于其他电商,但仍能讲看似合理的高成交量的故事。知乎上的技术高人通过爬虫扫了一遍优信的车源数据,结果与爆料一致,优信的真实车源量确实仅有8万多台。

如此一来,优信二手车2017年交易量要破80万辆,交易额要破600亿的故事今后再讲,多多少少会不好意思吧

造假的故事都在讲,新一轮杀戮现在开始

优信数据造假的文章发出后,网上一轮转载,形成了对优信的一股负面浪潮。这不奇怪,优信5亿美元融资的风光在先,树大招风。之后一方面优信官方辟谣,另一方面反击文章火热出炉,文章里捎带着攻击瓜子二手车,称“包括58、瓜子在内的其他二手车存在同样问题”。言下之意,优信俨然锁定了此轮攻击波来自瓜子。这很合乎斗争技巧,即使不是瓜子,鉴于人人车已经颓了,优信沾一身腥的话也要把老大捎带上。

反击文章最后“大义凛然”地宣称:竞争对手之间有时间“吵架拌嘴、栽赃陷害”,不如老老实实解决自己的客诉问题、模式问题、资金问题。相信读者读至此,已经明白了大概了:优信数据造假,或者玩弄算法,非主观刻意式的数据造假,基本属实,而且瓜子二手车也好不到哪里去,难兄难弟,谁也别笑谁一身骚,谁都有一大堆“客诉问题、模式问题、资金问题”

其实,吃投资人奶水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数据造假很普遍。上个礼拜,共享单车ofo和摩拜都在宣称自己是行业第一。两家各自甩出自己行业第一的数据,这边ofo说自己以51.2%的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那边摩拜宣称单车月活跃用户量占有逾70%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第二名(ofo)的3倍以上。数据打架,针锋相对,这种怪象在创投市场反而是正常现象。

归根结底,不管是二手车电商,还是共享单车领域,谁都没有找到最扎实的、可盈利的、起码运营成本低的,有望实现收支平衡的商业模式,所以只能暗地里使绊子,玩弄小把戏,以争夺投资人手里下半年的活命钱。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被发明,扎实的二手车电商玩家需要被发掘,杀戮的2017年必有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