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柔宇刘自鸿:黑科技商业化得解决这十大矛盾

2018-01-13 刘自鸿 混沌大学北京分社


2018年的美国CES上,柔宇的新品再次火了一把:


荣获CES 2018创新大奖的全球首款4G版3D高清移动影院Royole Moon 4G版,智能美颜自拍杆等产品首次公开亮相,引发众人围观。


5年来,完成5轮风险投资,这家估值高达200亿的黑科技独角兽创业公司——柔宇科技,是如何崛起,如何实现颠覆式技术的商业化。


创始人刘自鸿,这位从斯坦福大学走出来的“超级学霸“,在混沌大学做了详尽的分享,他说:


永远都会有人在怀疑新的事物,重要的是我们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并持之以恒。


刘自鸿在混沌大学授课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混沌大学,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现黑科技的商业化。


今天的内容,不来自任何书本,而是来自17年来,我在信息技术行业中的学习和工作,以及创办柔宇5年以来的经历。


柔宇诞生记

“这种新的人机交互,会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


2006年,我到斯坦福上学,在博士课题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我就经常躺在斯坦福的草坪上畅想未来。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从来没有脱离过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大自然的交流过程。而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都在围绕人的本能追求而变化,从未脱离过这两点:


①便携性。我们希望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想看的信息。


②愉悦感。用更大的屏幕呈现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但是传统的显示技术无法把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有没有新的可能性?于是就有了柔性显示的想法,这也成为了柔宇公司的使命: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


我们的创业起点并不高。2012年的时候,三个人,三个小花篮,没有大张旗鼓的盛典仪式,也没有大佬们的致辞,甚至连办公门牌也没有,就在深圳开业了。硅谷办公室也是我们买来二手家具装修完成的。


到今天,成立5年来,我们一共完成了6轮风险投资。


柔宇的办公室分布在硅谷、深圳和香港,有来自15个国家的1500多人,而销售已经扩展到20多个国家,并在全球范围拥有近1500项核心知识产权。


柔性电子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① 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目前,柔性显示非常热,它同市面上量产的固定曲面屏有很大不同,而后者的技术更多依赖于韩国。


② 新型柔性传感器在很薄的薄膜上做大量的器件和电路,可嵌入不同物体的表面。

③柔性+:柔性电子作为平台型技术,集成材料、器件、工艺、电路等多方位技术创新,可应用于包括消费电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教育办公、机器人等不同行业。

 

举个例子,柔宇前不久发布了一款新产品——智能手写本“柔记”(英文名“RoWrite”)。通过柔记,我们用普通的纸和笔写字的时候,手写的内容可以实时被记录并同步到手机或Pad,不容易丢失也便于查找,而且书写过程也可以生成视频,可以一键分享到社交平台,无论是微信、微博、QQ,还是Facebook、Twitter等都可以便捷分享。这就使得原本看起来没有生命力的纸、笔,因为柔性电子变得有生命力,从而“活”起来。

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柔宇认为主要有三大方向:


①人机交互: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大自然的交流方式。显示、传感、生物识别都属于这个领域。


②人工智能:机器接收信息后,通过计算,帮助人类进行决策分析的软件载体。


③万物互联: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将上面这些独立系统连接的方式。


柔宇的核心就是在人机交互。


举个例子,柔性显示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影响,它可以从一个小屏幕变化一个大屏幕,一个大屏幕卷曲变成一个小屏幕。


如果这样的产品变成普及化的产品,基于大屏幕的PC和基于小屏幕的智能手机融合在一起,对应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就可能融合在一起了。


也就是说,柔性电子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领域的平台型技术,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为这种人机交互界面的变化,会导致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甚至商业模式的变化。

CES上的柔宇展区



柔宇的战略选择

商业化过程中,重大战略选择该如何做?


在柔宇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推两个轴:


①从0到1的创新:包括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这是很多人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比如全柔性的显示屏、“柔性+”对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②从1到100的产业化:这些产品能不能走向市场?这是企业的本质,也是商业化的核心。

 

那么,柔宇在商业化过程中,如何出重大的战略选择?有两个方面:


第一,横跨B端与C端,产生“奇效”。


怎么让产品走向市场和客户?柔宇最开始选用了B2B模式,但最后发现:

 

大的企业级客户,追求的不一定是特别创新的东西,而是比较成熟的应用。越大、越成熟、市场地位越高的公司,饥饿感越弱,这非常现实。

 

所以,做新技术的时候,不妨去找饥饿感更强的公司。他们在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未必那么高,更希望尝试新技术寻求突破。

 

另外,即便已经找到了饥饿感强的企业级合作伙伴,仍要慎重考虑是否能匹配,因为你需要的是快速进入市场,快速有现金流,但一些企业可能会让你等两年。

 

2014年到2015年,我们对接了各行各业的客户,中间经历了非常艰难的选择。最后我们想,为什么不尝试一下B2C模式?或者说B2B和B2C并行?

 

这种方式在很多传统企业看来,非常不可思议,因为两者需要的人才、商业模式和打法完全不同。

 

B2B的市场推广是以技术或产品导向,不需要太多广告,拿出硬产品、找到对应责任人就好推动。

 

B2C面对的是茫茫的消费者,需要用轻松、活泼、吸引力的方式去打动他们。但这恰好不是B2B客户喜欢的。

 

在执行中,我们组建了B2C团队,并且与B2B团队进行分割,分割的同时可以合作。

 

于是,好处马上就凸显出来了:

 

① 通过B2C团队做出的产品,企业级客户不敢、不乐意或者没那么积极去推进的事情被推到前面了。这时候企业级用户会发现,原来这个产品真的可以这么用,并且快速促成了更多企业级客户尽快融入到合作。

 

② 当你把一个改变产品设计方式和逻辑的新产品拿出来时,企业级客户担忧的不仅是技术问题,还会问这个到底有没有市场。这时候B2C团队就可以站起来了,选择会变得相对自由,因为我们认为这个产品有前景。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两者的矛盾可以有效平衡:一边出B2C产品,一边通过B2C带动B2B的客户,更快融合到合作当中。

 

创新技术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如果一味按过去单一的做法,可能是行不通的。


在重大战略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技术的特质去选择一些传统思维中不太建议的方式,可能会有奇效。


第二,如何面临巨头的竞争?


其实无论在什么阶段,都不用去因为公司的体量而担心绝对的竞争力。我曾在大公司工作,柔宇也是从很小的创业公司做起,一路面对了无数竞争。

 

大家想想:为什么不断有创新公司冒出来长成很大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吗?不是。

 

很多时候,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大公司和小公司就像巨轮和快艇一样。快艇行动力极强,但不用正面跟巨轮对撞,而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更快地推向市场。

 

巨轮因为体系庞大,所以行动力会变慢。你只需要沿着你的文化、思维方式、领导团队和管理团队形成的基因,找到最适合的生长方式。

 

就像小象和姚明在一起的时候,小象现在很小,比姚明要矮,但是未来可以长得很大,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大小,而失去敬畏感。



黑科技创业的10个重要矛盾


黑科技创业中,会面临无穷无尽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10个矛盾。我解决这些问题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逻辑去剖析和拆解,最终找到对应的方案。


矛盾一:科学VS艺术


今天很多电子产品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原因就是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科学提供基础功能,但对产品的信任和喜欢,源自对情感贴切的满足,比如苹果的产品。

 

因此,当你把一项很新的技术推向市场时,不仅仅是关注它们的功能。用户需要的更多是情感,而情感的本质是艺术。

 

矛盾二:经验VS创新


很多传统显示行业的人认为柔宇所做的事情不可为——没有经验,凭什么能做出创新的东西?

 

其实,经验是增值的利器,但也可能是创新的绊脚石,只有将经验与创新有效融合,科技创新才会实现最大价值。

 

你看,今天很多很酷的产品都源自年轻人,他们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非常多元的,并非有我无他,有经验和有创意的人,不用互相看不起。


矛盾三: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


这里分成两个概念:

 

  • 从技术端到市场端,还是从市场端到技术端?

 

有很多成功的公司,先找准市场的需求,再反过来推出市场要什么样的产品。

 

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端做得很强,现金流定位得很好,市场端需求在那里,不担心卖不出去。这是自下而上,很多从外贸开始的企业就是如此。

 

但现在有很多企业一开始不会想得这么远。好点子、好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推产品,这种方式是自上而下。

 

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是两者的融合,形成一个双行道而不是单行道。

 

  •  内部管理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在固有的体系里,从下而上,层层汇报,中间有一级说不行,这事也行不通。

 

这就是创新的乘法效应:实现这件事情要求所有层级都是做乘法,只要有一层是零,结果就是零,会埋没大量创新。打破乘法效应,创新才不会被淹没。

 

柔宇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层级拉平,通过机制来保障,即便中间出现了个别零,还是有机会让自下而上的创新,走到公司层面。

 

比如,我们首先设定一定的预算范围,让大家在这个范围内大胆尝试,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

 

再比如,基层汇报的过程中,不会由一个人单纯去决定,而是用委员会的方式,避免扼杀重要的创新。


矛盾四:坚持VS变化


创业其实很像把一个卫星从地面发射,推到最后运行的轨道上。

 

在这个过程中,用一成不变的加速度和推动力是无法完成的。从第一大气层到第二大气层,从第一轨道到第二轨道,每个点上要去如何加速、用多大的动力,是变化的。

 

阶段性变化的是策略,坚持的其实是初心。所谓初心,就是在多变的轨道当中,必须要记住的原点。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的挑战,有时候会很高兴,有时候会有点悲伤,有时甚至还会让人觉得你神经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忘记为什么做这件事情,轨迹的调整就会比较危险。


矛盾五:艰难VS舒服


创业者很多时候会面对两种状况:一种是让你自己跟所有人都很舒服,还有一种是你自己跟所有人都不爽。但是做“不爽”的决定,恰恰是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柔宇一开始的组织架构是非常平的,没有任何层级,这在早期效率非常高。

 

但当公司到200人左右时,CEO就算不吃不喝,也不可能把所有细节处理完,这时候就需要为了最好的效率,用新的架构把人员有效地组织在一起。

 

这会让很多人不爽,但如果是对整个集体和团队负责,是必须要进行的。

 

也就是说,要注意做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容易的选择。


矛盾六:逻辑VS脾气


上面说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我们最开始想到的,答案也不是有人给我们的,那如何找到答案呢?

 

核心就是用逻辑去解剖每个问题,最后找到对应的答案。

 

按逻辑办事是我个人最坚守的基本方式。所有的问题按照逻辑解剖,最后会发现,所有东西都是沿着逻辑推进的,如果逻辑不对,其他东西都无从谈起。

 

但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脾气这件事,有些人碰到一点事情就很不爽,可能根本不想这件事情的对错,先发脾气,最后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解决,也没有人想到问题出在哪里。

 

这就是脾气把逻辑掩盖了。所以,一定要记得,逻辑大于脾气是所有成功的企业和个人共有的特质。

 

把问题分析清楚,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是我自己没有跟上节奏,还是别人的过错?先把事情理顺了,问题找准,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再去考虑脾气的问题。

 

千万不要让别人的节奏影响你,否则迟早会摔跤。


矛盾七:独立VS开放


兼听则明。这种听,一个是在公司内听取不同部门、不同员工的声音,还有就是倾听客户的声音。

 

比如,当员工与你站的位置不同时,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从他的角度出发是有道理的,但是从公司的层面去看,有时候是无法全盘接受的。

 

有时候,客户会说你的产品需要增加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对他特别有用,但对于硬件产品来说,这个功能的开发过程时间周期特别长,甚至有可能是成本巨大的增加。我们就需要独立地判断和思考,决定是否接受。

 

所以,要用开放的心态保持独立的判断。

 

矛盾八:长期VS短期


这是我们每天都会碰到的矛盾。有的选择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有的是对长远影响特别大。

 

我特别喜欢打台球,刚开始打台球的人会比较容易犯两个基本的错误:

 

① 用白球去击打其他球时,很多人都会打球的正中心,因为那个点最稳,但是很多时候打正中心,球直着滚动的路线会有遮挡,无法滚到合适的位置。

 

② 很多人会盯着眼前最近或最容易打的球。但这个决定很多时候是错的,打完最近的球之后,白球落的地方是无法打第二杆的。

 

也就是说,你要把整局赢下来,一定不能只看眼前那一个球,还要看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球在哪里,再决定打哪个球,是不是应该打正中心那个点。

 

科技创新的商业化过程中,除了埋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看到第二步、第三步,看到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会不会因为眼前的决定影响了后面的机会。


矛盾九:结果VS目标


我有很多正在创业的朋友,有些人说到为什么创业时,会说我的目标是实现多少市值,何时上市,但并没有真正 专注在产品上。

 

但是,我们很少听到长远发展的公司把上市作为明确的目标,而是谈论要解决什么问题,用户的痛点、难点在哪里,这样反倒成长很快。

 

这就是结果和目标的区别。

 

只有目标清楚并且真正解决问题时才能创造最大价值,高估值、上市也只是这个价

好的,其它还有吗?必须尽快反馈啦~


矛盾十:噪音VS决心


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商业创新,不同阶段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只要东西是新的,就会有人相信,有人怀疑。

 

这是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全世界都是如此。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回到最初的三个要点:正向价值、兴趣、特长。

 

永远都会有人在怀疑新的事物,重要的是我们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方式,并持之以恒。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段话:


有些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有些人因为看见才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永远都需要前者。


(完)


来来来

永远都会有人怀疑新事物,

关于黑科技商业化,

你还经历着哪些困惑与迷茫?

欢迎在微信后台分享你的故事,

混沌君将第一时间扶你上墙哈。


本文根据1月13日刘自鸿老师在混沌大学的课程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全部课程的1/6。


更详尽:

1. 公司核心人才另起炉灶,该怎么办?

2. 技术出身的老板,如何提高销售的决策力?

3. 基础技术可做很多应用,如何做减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