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谁窥探了我们的隐私?

2016-12-13 彭水快报

自11月以来,市民张女士接二连三接到一些以6开头的重庆固话号码打来的骚扰电话,开口就问“你需要小额贷款吗?”这让张女士觉得十分烦恼,不知道这些公司是从哪里弄来的自己的号码。


“他们有时一天打好几个电话,甚至晚上还给我打电话,介绍他们公司贷款的业务。很多时候,我拒绝了一个推销员,第二天同一家公司的另一个推销员又打来电话。”张女士称,这样的电话她一天能接到3、4个。


当张女士问他们是哪家小额贷款公司时,推销员不肯透露,只说公司地址是在重庆解放碑。当张女士问到对方是怎么得到号码,对方说自己只负责打电话,至于号码是怎么来的并不清楚。


张女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推销对象。“我从来没有在任何贷款公司咨询过,也从来没有贷款的意向,莫名其妙的就成为了推销对象。”张女士说起来还是一头雾水。


据记者了解,电话推销的行为十分常见,不仅只是小额贷款,也包括各种保险业务、买房、装修等。如今,这些推销电话让很多人都感觉到无处可躲。众多市民更感到困惑的是,自己的隐私是如何被泄露出去的呢?“他们能准确地叫出来我的名字,能准确的知道我的车型、车牌号码,这一切想起来有点后怕。”市民田先生经常接到推销车险的电话,也让他有同样的困惑。


经过走访,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同行间相互“交流”外,消费者的电话主要来源还是运营商、银行、房地产公司等。“这些公司本身对客户的分类工作就做得很细,只需花钱走关系,就能从他们那儿轻松获得。”他透露有一些专门的公司来收集消费者的信息,然后再根据拿号的难易程度和花费的时间,以不同的价格卖出。他也表示还有通过网上公开的招聘、交友等信息搜集,通过某种途径获得消费者的资料。


彭水某律师事务所王律师告诉记者,市民在宾馆住宿登记、签定购房协议、邮寄电子简历等过程中都有可能泄露了隐私,被有所图谋的人利用。“尽管如此,市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不能成为商业组织电话推销的合法性理由。”王律师说,如果在市民婉言谢绝下,对方仍多次打来电话并且干扰到市民正常生活的,就已经构成了骚扰。


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隐私泄露,应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对含有个人信息的物件,切勿随意乱扔,网络注册时,也需慎重。




(记者  赵琴    编辑  曹竹溪)


PSKUAIBAO更多关注“彭水快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