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全球央行恐掀新一轮“货币战争”,TA竟然也被卷入...

2016-08-10 Cynthia Gao 澳洲财经见闻


国民银行(NAB)首席经济学家AlanOster在本周二表示,持续低迷的通胀率将迫使澳联储(RBA)在2017年再降息两次,将利率减到1%,而且在那之后将可能实施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在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前景疲软的年代,央行肩上的责任又加重了,而坚持不懈的“放水”看起来是最简单粗暴的“药方”(尽管疗效一般)!

 

还是那句熟悉的话:全球货币政策从未如此宽松过,不过更吓人的可能还在后面...澳洲联储、英国央行、新西兰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甚至美联储都在叫嚣着货币战!全球“央行”新一轮的宽松大潮似乎正在路上...

脱欧后的第一枪:澳联储



不管怎么样,英国意外脱欧公投,除了震惊全球之外,也会冲击全球经济(尽管多国表面上称影响不大)!有人认为,英国脱欧公投成为了本轮货币政策的导火索!

 

澳洲联储在本周宣布,将现金利率目标自1.75%下调25个基点,至1.50%,再次刷新历史新低。这也使得澳洲联储成为英国脱欧后首个降息的主要“央行!

 

经合组织(OECD)的高层官员表示,为阻止渴求收益的投资者进一步推高澳元,澳大利亚周二降息是有必要的。

 

澳洲联储主席史蒂文斯的此举也让即将接替他的副手洛威(Philip Lowe)面临着与全球同行一样棘手的局面:通胀水平极低,而政策弹药已经有限。

脱欧后的第二枪:英国央行



英国央行在本周四也宣布降息至近零水准,并向市场释出数百亿英镑以缓解公投脱欧给经济造成的冲击。

 

正如其首席经济学家希望的那样,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25%的纪录低位。这是英国央行2009年以来首次降息。央行称,大多数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进一步降息至更接近零的水平。

 

步澳洲央行的后尘,英国央行成为过去一周第二家祭出降息大招的主要央行,降息至成立3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脱欧后的第三枪:新西兰联储



近期新西兰联储宣布了一系列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旨在给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这或将给新西兰联储带来放松政策的空间,而又不会使房地产过热。

 

据路透预测,新西兰联储料将在8月11日的下次政策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至2.00%,该行正寻求重振低迷的消费者价格。

 

在受访的18位分析师中,有17人预计央行将降息,只有一人称央行将维持政策不变。据彭博,利率期货合约显示,新西兰联储8月11日降息的概率已经达到98.5%。

日本央行9月或推出更激进措施



日本央行此前已经两次令市场失望了:今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出乎市场意料宣布启用负利率,4月28日又让市场意外地决定按兵不动。7月29日,日本央行又一次令市场充满了失望!

 

日本央行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至之后,决定扩大ETF购买规模,从当前的3.3万亿日元上调至6万亿日元。此决定以7:2的票数通过。

 

然而,央行继续以每年80万亿日元的速度扩大基础货币,包括日本政府国债在内的其他资产的购买速度也保持不变。还维持对金融机构在央行部分超额准备金实施负0.1%的利率不变。这无疑令那些预计央行推出更刺激举措的投资者深感失望!

 

不过日本央行称,将会全面检视负利率及其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的效果,暗示或不久的将来会祭出更大刀阔斧的刺激措施。日本央行将在9月20-21日的利率评估会上评估当前政策的效果。部分分析师表示,这种评估或导致相关人士提出更加激进的建议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已经承诺在下次会议上检视政策效果,这使得人们对于进一步放松政策仍抱有期望,下次会议因此显得十分重要。 

重大意外,美联储也要加入....



尽管美国6月非农数据、零售销售、消费者物价指数等重磅经济数据频传利好,但是美国经济却在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遭遇“滑铁卢”--美国二季度GDP远不及市场预期,导致美联储升息的预期骤然降温。

 

直到上周之前,美元原本处于一年半以来的最强劲周线涨势,但上周美联储并未明确暗示即将升息,令市场预期受到打击,且上周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亦远低于预期。

 

除此之外,本周初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杜德利的讲话令美元大多头高盛感到“震惊”,高盛也从杜德利的讲话中解读出了更多的深意,认为美联储立场正发生重大转变。



 

杜德利在演讲中提到了这样一种想法,即自然利率(Natural Interest Rate)可能在零左右。若果真如此,则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只会保持相当宽松的立场。

 

高盛首席外汇策略师Robin Brooks称,更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在我们看来,是杜德利针对美元的措辞,他事实上暗示,疲软的基本面需要美联储(FED)方面做出鸽派的回应,以防止美元升值。这段讲话就好比“针对美元”,同时也表明杜德利的立场发生重大转变。

 

换言之,即便高盛如今也承认,美联储眼下正公开针对美元汇率,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积极实施QE,美联储也将卷入货币战争。

其他央行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指出,马来西亚意外降息之后,韩国、中国大陆、中国、澳洲、新西兰、日本、印尼、泰国和印度央行有可能跟进,马来西亚也有可能进一步降息。

全球央行陷入“量化枯竭”深渊

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常规货币政策”(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icy,UMP)在世界经济史上第一次登上全球范围的舞台,就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奉为拯救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灵丹妙药”。


从美联储到英国、欧洲和日本央行,全球主要央行都已竭尽全力将这一政策发挥到淋漓尽致。其中“量化宽松”(QE)当属主角。




然而,全球经济增长仍然面临多重风险,主要经济体通胀低迷,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担忧:如果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央行还有哪些政策选项可以用来刺激经济?汇丰曾警告,全球未来可能会陷入“量化枯竭”的处境。

 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各国就纷纷祭出了货币政策。美国多轮定量宽松把美元泛滥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欧盟和日本现在依然高举货币宽松大旗。作为一种总量政策和需求侧的政策,货币政策掩盖了结构问题,无论优劣,一视同仁,大水漫灌。

 



在危机期间这种措施是有效的,相当于无论什么病人,抢救的时候都需要先输氧气,先保命、再治病。但危机过了,要彻底解决问题、消除病根,就得搭配实行具有结构调整功能的财政政策。


但是,财政政策决策程序相对繁琐,无论是调整税率、改变政府支出、制定产业政策,都需要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部门讨论通过。考虑到西方政党政治、选票政治,财政政策操作难度更大。

 

如果各国都依赖货币宽松,而逃避触动实体经济,这本身就是在制造下一轮金融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世界货币,各国都希望本国货币政策比其他国家更为宽松,推动本币贬值,刺激贸易出口,实际上就是利用别国需求,拉动本国经济,把危机转嫁出去。


所以长远看来,片面的、攀比的货币宽松可谓是饮鸩止渴,势必造成全球市场流动性泛滥。

PIMCO发布警报



近期,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也发出警告称,当前的零利率及其它非常规货币政策,将不足以维持全球经济成长、填补产出缺口并提升通胀至目标水平。

一旦货币政策弹药耗尽,威胁到全球稳定性时,全球并无显而易见的‘备胎’可用”。


换句话说,PIMCO称,“全球经济目前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仅仅通过三种政策工具勉强维持稳定:零或近零利率政策、量化宽松(QE)以及中国、其他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欧洲二线国家的增杠杆政策。


并且这三种政策工具的回报率都在逐渐下降,非常规政策的成本在逐步上升,而且部分国家通过进一步加大杠杆维持成长的能力是有限的。


放眼全球,情况则不能令人感到乐观,欧洲和日本当前仍面临着通缩风险,当局甚至不惜引入负利率政策来加以应对。欧洲经济维持低速增长,且至今仍未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而日本的“安倍三箭”已是强弩之末,其宽松的效果也是“昙花一现”,对日本经济与通胀的刺激作用相当有限。



货币供给扩张对于世界范围内的风险资产价格产生了显着的助涨作用,各国的金融市场对货币当局的货币宽松形成依赖,一旦货币当局的宽松显示出来——尽管可能只是一种收缩的信号——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都会受到显着影响,进而引发市场动荡。也就是说全球中央银行在危机来临时将束手无策。


“今日的决定将测试货币政策的极限究竟在哪里,很多人可能认为,货币政策早就弹尽粮绝了,”毕马威金融服务部门的全球主管Bill Michael表示。

危急之下如何应对

公开数据显示,近期全球大量资金涌入避险资产,多国国债收益率下滑。另外,投资者开始大量赎出现金。


美林美银的一项调查显示,最近几周全球各个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大量增加他们的现金储备,创下2001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都希望找到能令自己手中资产保值的方法。


投资组合维持较高的现金储备是基础。但当现金利率低于2%时,尤其是当银行股分红达到6%到8%的时候,即使对于稳健投资者而言,在此时把持现金也不是件易事。然而,在这样的诱惑下,若投资者仍能保持较高的现金水平,那么就能在市场下跌时趁机买入。


对现金水平低且需要资金的投资者(尤其是退休人员)而言,在市场下跌时被迫卖出,会蒙受较大损失。对此,金融规划公司Dixon Advisory常用的资金管理建议是,保留至少2~3年的花费和能满足短期一次性需求的现金。

 

各路专家众说纷纭,投资者也可能会高估他们可以承受的风险。各类新闻给人们带来恐慌,同时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有着持续影响。

 

此时,能避免陷入日常市场噪音并专注于长期表现的投资者将获得不错的收益。若投资者能了解自己的投资组合是如何以及基于何种原因建立起来的,这将帮助其在危机时期进行资产管理。

 

投资者应回顾自身风险水平,和专业顾问讨论策略和步骤,同时可以采取谨慎的方式对投资组合进行规划和调整。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参考文献:

http://www.afr.com/personal-finance/the-new-fragility-of-the-new-normal-20160616-gpktq8

https://www.pimco.com/secular-outlook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3/18/n4665270.htm

http://www.zhouzhike.com/html/2016/topnews_0103/4677.html

https://www.imf.org/external/chinese/pubs/ft/weo/2016/01/pdf/textc.pdf

http://www.afr.com/news/economy/monetary-policy/nab-predicts-two-rate-cuts-in-2017-qe-a-possibility-20160809-gqo978


(声明:AFN《澳洲财经见闻》对本文拥有全部著作权限,转发使用注明来源,并附AFN《澳洲财经见闻》微信平台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