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李克强总理在澳洲签署的大手笔合作,背后是什么?
置顶《澳洲财经见闻》,随时获得最新澳洲财经资讯
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
点击文章底部“写留言”,分享您的犀利观点
喜欢就分享出去,让原创充满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5789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中国总理李克强于2017年3月26日结束了对澳大利亚为期5天的访问,踏上新西兰的旅程。对澳访问期间:
双方达成一系列政府间和商业合作成果,涉及经贸投资、创新、农业、知识产权、安全执法、旅游、教育等广泛领域。具体如下: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其中最惹人注意的恐怕要数“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好消息。
阅读导航
一、澳大利亚与中国“一带一路”终于接轨?
二、澳洲需要中国“金主”的拯救?
三、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与中国“一带一路”是否合拍?
四、中等发达的澳大利亚想要保持平衡
一
澳大利亚与中国“一带一路”终于接轨?
2017.3.24
在李克强总理、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澳大利亚BBIG公司签署了一项金额达50亿澳元(约合262.38亿人民币)的西澳基础设施一揽子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
35 42179 35 14940 0 0 2557 0 0:00:16 0:00:05 0:00:11 2648 35 42179 35 14940 0 0 2439 0 0:00:17 0:00:06 0:00:11 2932ion>
西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澳大利亚西澳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中北部沿海,是包括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和PIOP铁矿石资源矿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建设开发项目。该项目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预计项目建成后,将为西澳皮尔巴拉中部的铁矿石矿山提供出口服务,有力推动中澳自贸协定下的两国间经贸活动。
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中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目前,中建总公司主要以上市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股份)为平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而另一方面,就在备忘录签署的前一天:周四(3月23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澳大利亚已经拒绝将价值50亿澳元的国家基础设施基金与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正式对接,“担心在要求美国更多在本地区展开活动时,损害两国的关系。”
报道引述澳大利亚一名官员的话称,在中国总理李克强本周访澳时,双方不会就此签署正式备忘录。一时间,引发世界各大媒体的转载与引用。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但此后不到一天时间里事情就出现了反转。据中国几家官方媒体放出的新闻通稿。这一次,澳大利亚终于签下了“合作备忘录”。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但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亚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中,则出现了“谅解备忘录”(英语: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简称:MOU)这个词语。
那么中国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合作备忘录”与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的“谅解备忘录”是一回事吗?有是否对签约双方有法律约束效力呢?
据查,谅解备忘录,有时候有被称为框架协议,用来记录在不同团体间签属的双边或多边协议。是一种“君子协定”或“非法律协议”。
在正式条约签订之前,谅解备忘录双方对该协议均不具有任何法律义务。
两国或者两家公司要谈合作或投资,经过协商、谈判达成共识后,用文本的方式记录下来,说明彼此对某一问题已取得某种程度的理解,以备作为将来或许要进一步谈判的根据与参考。有时也可作为会谈友好地圆满结束的记录,“谅解”旨在表明协议双方要互相体谅,妥善处理彼此的分歧和争议。
MOU是法律地位相对较弱的协议。通常MOU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基本是双方对现阶段谈判成果的肯定,但当正式合同出问题的时候,MOU可以对争议条款起到解释的作用
MOU相对于具备严格的法律效力的协议更具备灵活性,这些国家/机构间的协议很难得到法律批准,但是可以看做是政府间比较庄重的承诺。
谅解备忘录是商业行为,是国际协议一种通常的叫法,在谅解备忘录中,除保密(Confidentiality)、终止(Termination)、法律适用(Governing Law)、费用分摊、排他性谈判、争议解决条款之外,其余的条款对双方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在正式条约签订之前,谅解备忘录双方对该协议均不具有任何法律义务。
合作备忘录一般指的是外交实践中国家间或外交代表机关之间使用的外交文书(跟备忘录差不多意思)实际上是一种口头通知或谈话记录。
用于说明某一问题在事实上或法律方面的细节,或明确外交会谈中的谈话内容;陈述、补充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交涉中为使对方便于记忆谈话内容或避免误解,既可将谈话内容预先准备妥当,谈后面交对方,也可在事后送交。可作为照会的附件,也可单独使用。
由上可以看出,不论是“谅解备忘录”还是“合作备忘录”,此次签约都不对澳大利亚或是中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约束效力。
也就是说,根据备忘录就断言澳大利亚与中国“一带一路”终于接轨,确实为时过早。据《澳洲人报》报道:皮尔巴拉(Pilbara)项目最终投资合作决定要在2018年才会尘埃落定。
二
澳洲需要中国“金主”的拯救?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改革,再加上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后贸易壁垒的减少,给中国经济点了一把火。连一些不出名的城市都冒出很多的摩天大楼。中国修了7.7万英里(约12.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几乎全是1997年之后所建,这比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还长三分之二,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就是以美国为样本的。
所有这些建设意味着,中国2015年生产和消耗的钢铁几乎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自2014年至今,中国市场“吃下”的澳大利亚铁矿石,一直稳定在该国出口铁矿石总量的八成左右。
为了给钢铁厂提供原料,中国需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铁矿石的价格增长了十倍。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力拓矿业集团(Rio Tinto)和福蒂斯丘金属集团(Fortescue Metals Group)等大公司竞相修建矿场,尽可能快地增加港口泊位。
西澳皮尔巴拉
事实上,前文中提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澳大利亚BBIG公司签署的备忘录中基础设施建设所在地-西澳皮尔巴拉(Pilbara)从很早就进入了中国投资者的视线。
皮尔巴拉这个名字来自于当地土著语,意思是“鲻鱼”,可惜这里却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到处是光秃秃的丘陵,面积有四个法国那么大。大地一片赤红,贫瘠到只能生长一些灌木。
半个世纪前,皮尔巴拉的命运彻底改变了,国际上有许多人要购买这里的红土——那其实是富铁矿。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先后到来,而现在,这里的大买家是中国人。
在过去2005-2010年中,皮尔巴拉地区铁矿石产量上升了70%,其中多数都是运往中国。
中国的公司在这里建造了发电站,脱盐加工厂以及其它基础设施,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是监督铁矿石的开采、运输以及商谈矿石的价格。
这一买一卖之间为澳大利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澳大利亚人的收入甚至超过了日本和美国,这一切,都是因为拥有丰富的矿藏,以及一个如饥似渴的买主——中国。
来自中国的百亿财富甚至让澳大利亚躲过了全球经济衰退。
在繁盛期间,皮尔巴拉地区熟练的焊工和电工一年的工资可达35万美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整个区域人口也翻番,达到约30万的顶峰。
房地产的卖价和租金大涨。澳大利亚别的地方、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富裕家庭听说了这里的四位数周租金,感到有利可图,于是大批涌入,进行投资。
皮尔巴拉繁华落寞与中国发展息息相关
珀斯一家便利店的老板洛林·墨菲(Lorren Murphy)在四年前飞到黑德兰港,花了近200万澳元买下一栋两层楼房。他很快便签了一份为期两年的租约,租户愿意每周支付4100澳元,也就是说每月近1.8万澳元。
他羡慕那些有更多资金进行投资的人,因为这看起来似乎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我有个朋友在这儿投了600万澳元,”墨菲回忆道。
资金雄厚的政府拆掉了原有的医院进行重建,新增了一座游泳馆、一个配备空调的篮球馆、一座新政府大楼、一座溜冰场,还有其他设施。在黑德兰港外,位于珀斯的州政府投资建设了多座医院、新电力线和供水系统,甚至还花10亿澳元修建一座澳式橄榄球场。
然而,在4000英里以外,“麻烦”正在酝酿。中国负债累累的开发商开始放慢盖新楼的速度。钢铁消耗量在2014年减少了3%,2015年又减少了5%。制造商对开设更多工厂表现得更加谨慎。
崩溃的到来同样是迅速而猛烈的。中国的经济放缓导致太多的矿场在向太多已经停产的中国炼钢厂供应矿石。新矿建设项目停工了。经济陷入低谷。
皮尔巴拉很快感受到了这种痛楚。铁矿石价格大跌。因为担心工人发怒,破坏价值数百万澳元的设备,矿业公司裁掉了数以万计的雇员。
四年前,这里很繁荣,独栋屋租金高达3000澳元/周,如果是夫妻同住,通常需要支付1000澳元才能租到一个单间卧室,而且只有一张床。但目前,该地的房租均价只有400澳元/周,但却仍有数百间房屋空置。
这里房屋交易价也曾高达100万澳元,如今跌至30万澳元,而且还未必有人愿意买。
房租和房价下降了近四分之三。五分之一的房子处于空置状态。
当地领导人在繁荣时期有大把的钱可花,如今却被繁荣时期兴建的设施所累。据悉,运营黑德兰港的新篮球馆,每年就要花掉200万澳元,相当于当地年度预算的3%。
皮尔巴拉的总人口数量从2001年的39,618人增至2014年年中时的66,304人(人口峰值),人口增势强劲。然而,自2014年的年中起,开始走下坡路,每年都要流失数百人。
看完皮尔巴拉的现状,何为该地区的经济繁荣的基础与根本显而易见。:
这些,都是中国资金带来的繁荣,皮尔巴拉从盛世到颓唐的经历都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
三
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与中国“一带一路”是否合拍?
2015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公布“北部大开发”计划,拟在未来20年内将北部地区打造成推动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包括北领地、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北部地区。该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开发所需投入人力物力成本巨大,澳大利亚政府曾数次尝试进行开发,但进展并不理想。
众所周知,北部地区经济形式相对单一,过去对矿业依赖性过强。近年来,澳大利亚“矿业繁荣”逐渐消退,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压力日趋紧迫,北部地区因其靠近亚洲的地缘优势,开发价值得以凸显。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澳大利亚正在从过去以矿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转型,“北部大开发”是其重要一环。中澳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空间巨大,特别是澳大利亚加入亚投行、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使两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当下,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北部大开发”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有许多契合点,两者的对接将进一步拓展两国合作的领域。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以下称“一带一路”)在亚欧地区迅速传播,得到广泛响应,其内涵日趋完善。
澳大利亚工商界看到了“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而澳大利亚主流智库乃至官方仍对“一带一路”战略持有疑虑,致使澳大利亚政府迄今对待中方的邀请依然态度扑朔迷离。
但事实上,2016年,澳大利亚就已经在多个维度实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尽管相关进程尚未按“一带一路”的名义进行。
贸易畅通方面
在贸易畅通方面,多年来,中国保持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2015年6月,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同年12月20日生效。根据协定,中国96.8%的税目、澳大利亚100%的税目将实现自由化。
协定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作出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在双方人员往来方面作出突破性安排,并在金融、教育、法律、中医等方面作出重要安排。
协定规定了双方相互投资最惠国待遇,澳方将对中国入澳投资审查门槛从2.48亿澳元提高到10.78亿澳元,与给予美国、日本、韩国的投资待遇大体持平。
货币流通方面
在货币流通方面,中澳两国央行于2012年3月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一年后,两国货币实现直接兑换。2014年两国相关金融机构实现银联卡业务全面合作。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澳大利亚期间,两国央行就人民币清算达成安排协议。
2015年2月,中国银行在悉尼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实现了澳人民币市场与中国大陆人民币清算系统的互联互通。在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问题上,在美国施压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未在2014年提出加入亚投行。
但2015年初随着英国、德国、法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宣布加入亚投行后,澳大利亚于当年3月29日提交参与申请,成为创始成员。同年6月下旬,澳国库部长乔·霍基宣布,澳5年内将向亚投行注资7.185亿美元,成为该行第六大股东。
设施相通方面
在设施相通方面,中澳合作已经翻开新的一页。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呈多元化趋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成一大亮点。继中国招商局集团2014年与澳大利亚一公司联合以17.5亿澳元获得全球最大煤炭出口港纽卡斯尔港98年运营权之后,2015年,山东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获得达尔文港土地和部分码头的99年租期。
有上述事实看出:澳大利亚的相关政策似乎一直与“一带一路”不谋而合。
2016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更是发布了“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预测,东南亚和中国经济的繁荣将对澳资源、服务、农产品和旅游业带来旺盛需求,因此要优先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作为通向亚洲门户的港口、空港、主要公路、铁路和物流中心。
那么,澳大利亚的顾虑究竟在哪儿呢?
四
中等发达的澳大利亚想要保持平衡
澳中美三角关系一向是十分微妙和敏感的。澳大利亚就像中美关系中夹在三明治中的一块儿午餐肉。
一方面,澳洲要继续保持与贸易大国中国良好的外交、贸易关系;
另一方,澳大利亚毕竟是澳美军事同盟成员,两国的防御捆绑在了一起。
在地区争端、南海问题上尽管在原则上澳洲作为美国的坚实盟友之一,只能站在美国这一边。但澳大利亚毕竟不希望美国在南中国海擦枪走火,不希望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制造很多的紧张。
澳大利亚正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摇摆不定。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的政策更难预料、更倾向贸易保护。在此之际,关于澳大利亚是否应当调整贸易和安全重心、转而向亚太地区新兴大国中国倾斜,同时远离美国,澳大利亚国内的争论不断升温。
报道称,眼下正值美国和澳大利亚关系不稳之际,此前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澳大利亚强烈支持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而且两国领导人围绕难民安置协议发生争论。这两项协议都是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达成的。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的政策更难预料、更倾向贸易保护。
不仅仅是澳大利亚,选择中国还是美国,这是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国家都在面对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亚太地区日益形成了一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二元秩序,这是由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相互竞争又各具优势的情形所决定的。
对于亚太地区各国而言,经济上利用中国市场,搭乘中国快车;安全上加强与美合作、寻求美国保护,不失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良策。
但问题在于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亚太国家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越来越困难,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曾利用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2016年,新西兰国防部长曾在“香山论坛”妄谈南海仲裁,引发中国不满;澳大利亚也多次发出关于南海的错误言论。
澳大利亚还是想要保持中立者的身份。从这次中国总理李克强对澳大利亚的国事访问中就可以略见一斑。
在中国总理李克强此次访问之前,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Julie Bishop)在新加坡发表的一番讲话,似乎在暗示中国应该变得更加自由、民主,称“中国没有资格领导世界”。这些言行都暴露出亚太国家在中美之间摇摆的矛盾心理。。
2017年1月,澳联邦政府宣布将成立“关键基础设施中心”,对相关基建项目进行登记和风险评估。路透和《金融时报》在报道时均暗指中国在澳的基建投资。
就连澳大利亚现任驻华大使也是2月27日寄出的要求北京尊重人权的11国联名信的签字人之一。
甚至在李克强到访澳大利亚之际,外长毕晓普与李克强擦肩而过,出国访问,没能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见上一面。据澳大利亚外交界指出这是很不同寻常的做法。
中国总理李克强到访澳大利亚之前,在《澳大利亚人报》上不同寻常地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亚太地区是中国生存发展之地。这里也是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应有的家园。指出澳中两国与这一地区的邻居有着共同的期望:享有稳定与秩序,发展与繁荣,进一步继续地区一体化进程。
澳大利亚还需要考虑国家利益,一定要在澳中、澳美关系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结语
中国资本在加快“走出去”,对外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中国要做的就是把大量资本积累转化为投资,从而实现保值增值;而沿线国家要做的就是利用中国的资本来加快国内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可以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事实上,澳大利亚、美国这样的发达西方国家也面临继续发展的瓶颈,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发展动力,由于移民数量指数增长,国内的基础设施已经不堪重负。
例如澳大利亚最近发生的“能源危机”,一家火电厂的关闭就能威胁到整个澳大利亚的供电稳定。再例如澳洲又慢又旧的火车,跟中国发达的高铁项目相比,高下立现。但更新这一切,澳大利亚又缺乏建设的资金和具有实践意义的技术。
现在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经验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如果澳大利亚决定要来,那中国风里雨里都会来对接。如果澳大利亚决意放弃,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也不会受到本质的影响,继续在全世界闪耀。
接下来中澳“一带一路”的故事将如何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
本文信息来源:《金融时报》《澳洲人报》,《澳洲金融评论报》,《悉尼先驱晨报》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原文:
澳大利亚农场遭到全球资本竞逐,中资收购优势何在?
狗不理进军澳洲保健品业,李总理访澳带来哪些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