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三城记】悉尼!混不下去,也不想离开
置顶《澳洲财经见闻》,随时获得最新澳洲财经资讯
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
点击文章底部“写留言”,分享您的犀利观点
觉得字体小的朋友,可在右上角进行设置,把字体调大
喜欢就分享出去,让原创充满你的朋友圈
本篇共6441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前
言
一篇香港蜗居的文章引起热议:
“在地狭人稠的香港,租金最高的并非山顶豪宅或国际金融中心,而是全港十八区中最贫穷的深水埗。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的笼屋、劏房、棺材房,每呎(约0.09平方米)租金最高可达300港元,大约有20万香港市民生活在其中,那是霓虹灯也无法照亮的地方。”
香港拥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因历史、地理环境及政治等原因,土地开发率仅23.7%。其中用作住宅用地的仅77平方公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739万市民的住房需求。稀缺的住宅促使房价一路高涨,同样价格租住的房屋质量越来越差。
为了节省空间,厕所和厨房也常常被合并在一起,洗菜、煮饭、如厕,都发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至于吃进嘴里的饭菜,是否会有卫生问题,也容不得住客细想。
据政府最新公布的数字,劏房居民已接近2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且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是茶餐厅的服务员、商场保安、清洁工......他们同样依靠双手建设城市,城市却没能还以他们一片安身的沃土。
而同样的故事,也在香港以外发生。
根据美世生活成本的排名,香港确实是最高的。 中国内地最高的是上海,澳洲最高的是悉尼。
这些香港、上海、悉尼这样的大城市里活的有如盛世蝼蚁一般的人们为什么不肯离开?
一
香港:留下的人少,离开的人多
这是个小小的、冷漠的、繁忙的都市。城市本已够狭小,地形又复杂,于是只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土地被开发,却要同时承担八百万的人口。你永远要不断穿插在拥挤的人群,人群永远行色匆匆在摩天大楼的夹缝中。
维港的灯火再炫目,你终究要回到那个几乎转不开身的居室。哦不,也许连居室都称不上;面对这样的“蜗居”生活,为什么那么多人仍是不肯离开香港呢?
因为香港确实是个好地方,作为发达经济区,它相比于内地,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医疗体系完善,环境污染低,食物安全,犯罪率低。这里学术环境、市场开放,国际化,出国、海外投资都很方便。
这个城市各项规则繁复细致到令人哭笑不得─乱穿马路要罚款,坐小巴不系安全带要罚款,高层住户任由冷气机滴污水也是犯法……也由于完善的规则和港人对规则的尊重,香港如一台精准的钟表高效有序地运行,反过来得以在如此逼仄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里尽量提供给你生活的体面和尊严。
在香港,好玩好吃的都有。很多人都觉得应该不惜一切留在香港,拿个永久居民身份,在这安家。
但事实确实也是残酷的,香港在过了经济腾飞的黄金期后,已经进入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稳定到其社会阶层的流动,几乎为零。毕业生很难看到希望能过得比上一代人更好了。
香港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Exchange)2016年6月在香港随机选取了1500名民众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香港不适合下一代成长,42%的人认为如果有机会,将选择移民离开香港。
移民潮,在香港这座本身就由大量移民组成的小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拍打一次,卷走大量的人心和财富。
“香港是一座移民城市”,这句话,不仅仅是说大批人移民到香港,同时也是在说有大批人离开这里。
2010年之后,香港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而造成这种矛盾的“罪魁祸首”,就是房价。
一个普通香港人,如果想买50㎡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30年。如果想住豪宅,80㎡在香港就算大房子了,需要不吃不喝48年。
网友戏称普通人在香港买房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找个月入约3万的老婆;
2
不要吃早餐;
3
午餐要吃面包,不能超过一块;
4
疯狂加班;
5
不要买超过1000元的物品。
只能说香港真是寸土寸金。
但和大陆这边一大片控诉高房价的声音不同,香港人反而更多的是对于房价下跌的恐惧。
因为在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香港人已经经历过一次房价下跌的痛苦了,那时候的香港,多少人倾家荡产,跳楼自杀,5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港府的政策。
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价下跌又害怕,这就是矛盾的香港人。
未来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让财富保值的民众,移民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现在的香港人来说,移民比大陆简单一些。
经过几轮的移民潮,香港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些海外关系,再加上香港国际都会的氛围和从小接受的英式教育,融入国外生活更加容易。那种有“大阳台”,住几百平房子的生活,是多少香港人梦寐以求的。
另外,香港的经济在上一轮的进出口贸易黄金期后,已经变得结构十分单一。香港经济主要都在服务业和金融业上,而这两个行业又是在建立在房地产上的。而像互联网及新兴科技领域,新技术教育与研发的资金投入,不及深圳市的十分之一。
“唱衰香港”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而事实上,更多人觉得香港失去最多的核心价值,是开放和包容,是互相体谅达至共赢的精神。
一个大都市总会有排外的噪音。而且,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出现再奇葩的言论和行为都不足为奇。
让许多年轻人心寒的、或者是真正考虑离开香港的,并不是这些极端排外的言论和行为本身,而是整个社会对这种极端排外的示弱、纵容甚至默许。
香港就如一艘行将没有油的巨船,船上人却为了去哪个港口加油而大打出手,留下巨轮独自在海中打转。
香港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总的来说,留下的人少,离开的人多,去留没有对错,只有自己觉得适不适合。
二
上海: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循环往复
北上广之中,生活成本最大的要数上海。
对于在上海工作的外地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是家里大富大贵,那买房基本就是不可实现的梦想,而房租便是一项巨额支出,一项不得不支付的沉没成本。
只要决定来上海发展,就必须面对这一问题。尤其是这两年房价一路飙升,租房的市场价也是半年一涨,一涨就是几十个百分点,原本就很高的房租更是高不可担了。
许多“沪漂”的年轻人自然选择了租房蜗居。不过“蜗居”也有学问。在位于南京西路的静安别墅小区,每个月花2200元可以住进一间9.5平米的小房间,同样的价钱在浦东新区杨园三村可以租到将近40平米的房子。
住在不同的区域,生活的形态也迥异。每个人最重视的因素不尽相同。有的人情愿住在偏远的地方,每天上下班来回加起来三个多小时。有的人选择住在市中心,房间非常之小,或者为分摊租金和别人合住,过着蜗居生活。
房子终究是一个壳子,从里面走出来什么人才是价值的本身
房子大概是选择北上广的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后第一个会面对的难题,或者说需要克服的坎。
一线城市的房子,对于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来说,就是这座城市的入场券,和诺亚方舟的船票。
”倒不是说买房就是唯一标准,而是买房的资本和能力,直接反映了你在这座城市的市场价,和你继续有资格留在这里打拼的底气。
在上海,可以说房价就是当代的户籍制度,用市场的力量,挤掉了那些物质上留不下来的人。在这座城市租房的人,就如同只拥有一张暂住证一样,内心终究不踏实。而现实是,这几年租金会越来越高,对一部分人来说,买不起房,甚至可能会租不起像样的房子。
房产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你在这座城市的阶级,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如同年薪10万和年薪100万的上海,不是同一个上海;在这座城有房和没房,也是不一样。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多,刚毕业后有时间的资本,租着房挤着地铁做着一线城市的梦想,但是,三五年之后呢,如果没有父母支持,大多数人可能依然买不起房,而且可能这辈子都买不起稍微体面一些的房子了,还有将来子女的教育负担。”
你看到这座城市的繁华,当它转过身后,其实是巨大的深渊,很多人在悬崖边,每一天都使劲全力,希望爬上去,不要掉下去。把自己扔进城市的黑夜,尽力用双手,撕开一道微弱的光,那束光,是最后一道希望。城市就是我们的逃亡地,我们在一次次的逃亡赛中,捡回一条命。
一直很喜欢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名正在或曾在北上广深工作或读书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已经离开和在考虑离开北上广深的受访者达71.0%,家乡在县级市的受访者和家乡在中部地区的受访者离开北上广深的愿望最强烈。
促使受访者离开或想离开北上广深的首要原因是房价高(64.4%),其次是生活成本高(46.9%)。
32.4%的受访者曾经离开一线城市又回去。
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再到无奈挥别,回到家乡,中国年轻人和大都市恩怨羁绊的剧情,一直在上演。
三
悉尼:造梦天堂
悉尼的房地产市场大繁荣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时间,房价一年平均能涨10万澳元。
悉尼的人口基本上分成了两组,一是坐拥价值数百万澳元房产的房主,一是成年累月租房的租客。
然而,房产市场持续繁荣改变的并不仅仅是房价。
房地产繁荣的结果是澳洲社会出现了“阶级与阶级之间的不平等”、“世代与世代之间的不平等”,其“赢家”是自己或父母在优越地点拥有房地产的。
”而作为移民,如不是家底殷实,在悉尼买房已是举步维艰,更别说是好的地段。
根据ING Direct银行一项新调查,由于房地产市场热潮的持续,超过四分之一的澳洲人推迟了人生的重大决定,如个人职业发展、结婚生子等。
由于房价不断攀升,澳洲年轻人对在房产市场中立足感到艰难,许多人不得不作出重大牺牲。这不只是减少海外渡假和物质享受,也包括一些人生的安排。
更多的悉尼人为了攒够首付,不得不过上蜗居生活。
在悉尼市中心鳞次栉比的商业楼宇间,穿插散落着一些公寓楼。由于生活和交通较便利,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住在这里。他们通常是几人合租一套几十平方米的公寓以减轻经济压力。
在悉尼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们正经历着“蜗居”生活,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忍受着高房价之痛。
澳大利亚的高福利背后是无处不在的高税收,年薪在$37,001至$87,000之间的年轻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比例高达32.5%(收入超过$37000后,除每$1都需缴纳32.5%的税之外,还需缴纳$3275)。
如此计算下来,每月一二千澳元的房租或房屋贷款,自然让澳大利亚年轻人们苦不堪言,心中“居有其屋”的梦想也只能让位于几人合租一套公寓房的现实。
究其原因,既有政府政策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缘故,也有诸如高福利高税收这样的收入分配结构性缘由。然而,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并未阻挡年轻人奔向大城市的步伐,因为压力本就与机遇并存。
”在悉尼读书,之后决定生活在悉尼的我,常常走在高楼耸立之间,感觉自己那样的小,小到可以不存在,也小到好像没有你,这个城市仍然能够日益繁荣。
每次路过海港大桥,看着两岸闪烁的灯光,都会想要是在这样的美好的地方有属于自己一席之地该有多好。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要出国?国外大城市房价一样高,有太多未知,很难融入,语言障碍,一切从头开始,举步维艰。出国似乎被定义为是精英阶层的特权。
但我一直都觉得精英阶层反而在哪里生活都行,而恰恰是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普通女孩才最应该去大城市。
就像全世界的金融女说起纽约,就像全世界的科技精英说起硅谷,悉尼对我来说就是一座造梦天堂。
在悉尼仿佛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你在随处可见的咖啡馆随便撞上一个年轻人,穿着t恤牛仔裤,就有可能是身价过亿,而也许就是五六年前,他还在某个大学的图书馆里写着代码。
在澳洲的我们都曾经是最最普通的男孩女孩,来求学,然后留下来工作,又或者另赴他乡生活,这些精彩生活的可能性,只有大城市才能给。
在澳洲,你会发现不是只有做老师,不是只有去银行,考公务员才能被人认可。
大城市给你最辽阔的选项,给你最广阔的眼界和舞台,其实这些,我们普通女孩,比所谓的精英阶层还要需要。
家乡的女孩生活轨迹都差不多,就是到年龄了结婚,生一个孩子,生两个孩子。
而在悉尼,周遭的价值观绝对不会将女人的一生与结婚生子绑定。
普通女孩,如何过出不普通的生活,当然需要有自己的能力,然而我觉得更需要的是一个生机勃勃,宽容,包容一切可能性的大环境。
这个大不在疆域的辽阔,不在土地的广袤,而是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才竟然这么多,每个人都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那些创意、想法是你在小城镇费劲了努力,心思,都很难接触到的。
这个“大”,是你绕了几个弯,就能找到一家好吃不贵的特色餐厅,它可能在最高档的商场,也可能在转角小路的大排档。隔壁桌的人可能珠光宝气也可能裤脚带着泥泞。
这个“大”,还是你在周末的时候,约上朋友去看一场音乐剧,说走就走开车去海边,看晚霞染遍天边。
而不是淹没在,“你怎么还没结婚”,“年龄大了,孩子都不好生了”,“你赚钱多有什么用,还不是没有老公”这些口水里,如此一生。
在这里,有人攀升,有人跌落,有人日进斗金,也有人忙忙碌碌只为一顿饱饭。
在希望和失落同时推着人往前的城市里,每个人为了内心的小火苗不断奔跑,都是在真正活着。
我们会抱怨工作、房价、交通,可我们却是一边骂着,又一边热烈的爱着,爱着这个城市把我们塑造成更有希望的样子。
“悉尼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就算很累,也不舍得离开。”
这里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生不息,充满着奋斗的力量。
每一分钟都有热气腾腾的感觉,而不是终年如一日的暮鼓晨钟。
如果你选择了悉尼,那就意味着要比其他人付出几倍多的努力。当梦想最终实现,得到的也是多于其他人几倍的成就感。
END
王小波曾经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来就分不清,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蜗居”在大城市,究竟是毫无意义的痛苦还是“追梦”必须付出的代价,谁都无法断言。
大城市带给你的负能量,也是逃避不了,选择不了的。城市越大,人的存在感就会越低,可往往是更大的城市,它的包容才会大,你在哪里从来都是来去自由,不管你要离开,还是要重新来过,它都不会拒绝。
亦如香港、上海、悉尼,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长轨迹,也都会经历成长的痛。正像组成它的最小单位——奋力拼搏的每个人一样,黯然离开或忍隐坚守,都是成长年轮中无法磨灭的一环。
人生的选择本就没有对错,我们也无需用任何单一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
可是抛下社会主流文化的声音,放下所有其他人对我们的期待,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推开门,迈出去,这座城市的太阳就在前面等你。
本文参考来源:abcNews,The Conversation,澳洲人报,悉尼先驱晨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080447?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wechat_timelin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2693883292/267791?cre=tianyi&mod=wpage&loc=3&r=0&doct=0&rfunc=0&tj=none&s=0&tr=0
https://xw.qq.com/house/20170810006912/HOS2017081000691202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3_64813.html
推荐阅读
27
02-2018
26
02-2018
22
02-2018